晓年不知道该感叹他的运气,还是该唏嘘北境这一次死了太多的人。
仿佛也意识到晓年突然变得沉默是什么原因,事实上简晓意这段时间亲眼看到城郊的焚化场,对这种情况更有感触。
这些人确实与刘炫、苗家关系密切、利益相系,所以最后因为他们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说来也并不冤枉。
但其族中之人,并非人人都罪不可赦,那些妇孺老幼,甚至襁褓中的婴孩,哪里知道族中壮年的野心和欲望最后会害他们丢了性命。
“葵郡王这段时间也在尽力,至少让这些无辜的人有条活路,只是……”简晓意说道这里,就说不下去了。
晓年这三个月虽然不在兴安,但却还在怀安三郡的地界,再加上煜亲王虽然在外,但还是牢牢把握北境的动向,一直都有得到这边的消息,哪里会不明白堂兄未尽之意。
敬皇帝接手的是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无需作乱;
厉皇帝生性暴虐,喜怒无常,根本无人敢与之对抗,也就没有出现乱象。
到了陛下这里,却突然遇到这样的隐患,还好早些发现,要不然发展到后期还不知道会掀起何等的轩然大波。
哪怕陛下再有“美名”,也不可能姑息可能动摇国本的罪人,杀一儆百,是必然的事情。
严惩这些叛乱者或者疑似叛乱者,越是严厉,越能展现天子之威,达到震慑四方的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救下那些无辜的人,就十分困难了。
“但愿北境能够就此安定下来,慢慢恢复元气,希望不会再有人受到牵连,所有人都能够好好活下去。”
愿天下所有人都健健康康,这是大夫心中最向往的事情。
……
大概是觉得重逢的时候不该说这些让人伤怀的事情,简晓意随后主动问起了晓年在外的见闻和经历。
晓年先照着之前自己跟葵郡王说过的那样,跟堂兄说了说自己在兴安雪岭的所见所闻。
晓年这次去兴安雪岭,除了旅行中的趣闻,其实也有了新的发现和新的认识。
他跟刘葵说的时候注重“趣”字,跟堂兄这样的大夫,说的更多的是“事”。
事实上,简小大夫也是到了雪岭才知道,原来当地的豪族真的好像把雪岭当成了自己的所有物,一直剥削着当地的老百姓。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有山就意味着有妖魔,那是比野兽更可怕的东西。
那些山民拼了性命才得来的珍贵药材,等地方豪族收去的时候,却只能给他们带来维持温饱的收益。
而这些世家豪族再想办法将这些药材运到西南,就能获得巨大的利益,简直是一本万利的好事情。
因为有刘炫和苗氏相护,哪怕这些世家再过分、对山民再苛刻,也无人敢说什么、做什么。
难怪连简家这样的医药世家想要拓展药材生意,都得想着往南边发展,可见兴安雪岭周边的家族是如何把控这里数不及的财富。
“曾经向当地的山民收药材的大族倒了不少,其它小的家族虽然一直眼热,蠢蠢欲动,但由于最近动乱不断,他们要是早有这份胆量,早就搭上线,也早就丢了性命了,所以不敢轻易行动。”
“那山民该如何是好?”简晓意连忙追问道。
“我已经请煜亲王以煜王府的名义收购这些药材,解燃眉之急。”所以他才能知道这药材价格上的猫腻。
晓年把自己刚刚列出的一个框架递给简晓意看:“等雪岭周围的地方豪族缓过劲儿来,保不齐会成为又一方势力,他们为了弥补现在的损失,说不定还要变本加厉地剥削起来。”
简晓意一边听晓年说话,一边浏览了一下手中的内容:“你也想做药材生意?”
当初本家二房就是为了让晓年参与简家的药材生意才殷勤周到,只是那个时候晓年婉拒了。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晓年跟简晓意介绍自己的想法:“我想做的,确实是把北境的好药材运到整个冀州,但不是为了盈利,或者说不能完全是为了利益。”
要想赚到钱,低价收入、高价卖出的方法当然是最简单有效。
晓年有宁安的简家,有煜亲王的封地和盘踞已久的天京,只要源头能够打开,往后会非常顺利。
“我想通过建立一条这样的通路,让山民可以相对安全地得到要药材,获得合理的报酬。”
简晓意听到这里,心中隐隐有个猜测:“你说尽可能安全?难道是想带他们种药材?”
晓年点点头:“只要选择好的土壤和环境,总能培育出质量不错的药材,那就不需要山民再冒险进入雪岭中了。”
虽然野生的药材和人工种植的药材确实在效果上有差别,但也相差不了多少,为了这一点差距却让人冒着生命危险,太不公平了。
“当然,除了收购药材之外,我还想请一批山民来炮制这些药材。”
炮制药材的目的是消除或减低药物的毒性,加强疗效,也使其便于制剂和贮藏。
从北方到天京就要近两个月的时间,如果能将一些能够炮制的药材先处理了,这样在路上会比较安全。
“等这条线被开辟出来,相信对北境的百姓,尤其是雪岭周围的百姓,都是非常有益的。”
简晓意看着晓年说出的构想,不禁在心中暗叹:原本以为自己这段时间成长得很快了,却没想到看似在外游玩的堂弟,成长得更快!
……
除了对雪岭的事有了计划之外,晓年还因为今天早晨写字的事情,有了新的想法。
“你说乖乖和崽崽应该已经五岁了,这若是放在寻常诗书之家,正是开蒙的年纪。”
夜晚,晓年跟刘煜商量道:“虽然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可以控制先祖返魂、恢复人形,但也不能什么都不准备。”
若是过个两年、三年就恢复人形那还好,再启蒙也不算太晚,可如果过了五年、六年,它们已经超过十岁了,再去谈认字的事,虽说不会学不会,但到底是晚了些。
独眠了一夜就立刻把床铺搬回来的煜亲王原本想着快些抱他的小大夫睡觉,突然听到晓年说起这件事,不禁沉默了片刻。
一开始他对两个小崽子是“放任自由”的,别说打算教它们读书认字,就是看都不曾多看它们两眼。
在这一年时间里,因为有晓年的维系和促进,刘煜对两个小崽子生出了几分复杂的情绪。
如今晓年想给它们“开蒙”,刘煜想了想,也由得他去。
“你打算如何给它们开蒙?”
“现在让它们认字还是有些困难,不如我给它们念念三百千的内容。”三百千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都是启蒙读物。
晓年想了想,补充道:“然后再给它们讲讲一些寓言故事,让这些东西潜移默化。”
之前他也偶尔会给小虎崽讲些“睡前小故事”,但都偏向于温馨的小故事,现在要给小虎崽考虑开蒙,自然要重新考量。
小虎崽这时候已经睡着了,侧躺在旁边呼呼,晓年给它们盖好小毯子,突然有种舍不得它们长大的感觉。
——家长的感觉,应当就是这么复杂吧……
第九十一章 启蒙
晓年觉得找煜亲王商量, 应该得不到什么实质上的建议,于是他找来蒋长史,跟他商议了一番关于给小虎崽开蒙的事情。
在九州, 一般殷实的人家, 到孩子五、六岁的时候就会给他们开蒙。
学童从最初级的三百千开始, 再逐步熟读诗文经史, 有的十几岁就下场考了童生试, 顺利的话弱冠前就能中秀才。
梁州有位林相, 十三岁于童生试得案首, 十六岁中了探花, 成为九州历史上最年轻的三鼎甲;
还有位韩相, 同样是十三岁得案首,之后连中三元,亦是年少成名。
冀州历史上虽未有十六岁的探花,但在弱冠之前就连中三元的人就有几位,而立之年拜相的人亦有一些,可见在九州大陆上, 年少进学十分寻常。
晓年不打算让自己的小虎崽跟别人家神童比, 只是寓教于乐, 未雨绸缪罢了。
“也不是让它们现在就开始读书认字, 先做个打算而已,咱们该玩的时候还是玩,如果它们不喜欢,我就不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