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哪里知道,这个家伙是头狼,连亲哥哥都能这样算计。
要说他最信任的人,也就是眼前的这个了。可是眼前的这个懒得很,皇刑卫已经是他勉强收下的,让他管五城兵马,这是不可能的。
杜清则不说话,安静的坐在那里,像个菩萨一样。
“小舅舅,你帮帮朕,你觉得朕要怎样才能合理的收回五城兵马?”皇上问。
杜清则看了他一眼,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也不是没有办法。”
皇上眼睛一亮:“什么办法?还请小舅舅指点。”
第五十一章 为郑母封赏
皇上是英明的皇上,他有宽阔的心胸,超凡的胆识,当然也有身为帝皇的心机和疑心。就算在一手养大他的邵太后面前,他也是沉稳的。可是,在杜清则面前,他可以卸下自己的伪装,而不需要摆帝皇的威风,因为他和杜国公府不会背叛他。从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到他成了皇上,杜国公府从来没有求过他任何事情,就是让姑娘进宫都不曾有。
皇上在杜清则面前,虽然年纪可以当他爸爸,但其实有时候就像一个小辈,因为杜清则比他更像个老头子,无欲无求,皇上曾一度的怀疑,他这个小舅舅会有欲望吗?
当然。皇上内心也有八卦的时候嘛。
“小舅舅,什么办法?”皇上看着他问。他只有两个儿子,且两个儿子身体都赢弱,皇上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在他有生之年收回兵权。
他才三十多岁,是最旺盛的年纪,也是最有野心的年纪。
先皇还在时的夺嫡之争太厉害,以至于先皇为了拉拢一些人,兵权分散的很厉害。后来先皇即位那些兵权也都没有收回,毕竟大家跟随他从龙有功,登基为帝就收回兵权太寒人心。但是先皇马上立杜国公府的小姐为皇后,杜国公府也是武将出身,他拉拢的意思很明显。而后又立邵太傅的女儿为继后,邵家书香门第,门生众多。
先皇立了杜国公府的外孙为太子,立了邵家的外孙为太孙,巩固了两朝的皇储。不管是为了太子还是太孙,杜家和邵家都会站在太子和太孙这一边。
不得不说,先皇是个聪明人。
先皇去世,太子即位,就是如今的皇上,他对有功之臣都很好。就像这次狸猫换太子事件,明面上他放了镇北侯府。因为动了镇北侯府牵扯的关系有点大,但实际上。他比谁都想收拢兵权,可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这次南继恩的事情就是一个爆发点。
杜清则起身,走到皇上面前,摊开纸张,拿起笔墨,在纸张上写了一个字:战。
“战?”皇上盯着这个字沉思。
接着,杜清则又写下了一个字:防。
从皇宫出来,杜清则本来是打算回皇刑卫衙门的,但是想了想。午饭时间快到了,他可以去趁火打劫一下。
固郡王府
顾希近来闲的很,一边听着苏才汇集上来的京城里世家后宅的各种八卦,一边看着书打发时间。侍卫来报杜九爷来的时候,他还颇为意外。自从温泉那天之后,杜清则就没有出现过,不过王府厨子做出来的一日两餐却是每天给杜清则送去的,这是顾希答应他的。
王府里的厨子放在现代堪比大酒店的名厨,这些人厨艺好,在厨艺上也有天赋,有些配料和食谱,经过顾希的指点,他们都能做出不输顾希的菜色。
“他怎么来了?”顾希嘀咕了一句,吩咐侍卫请人进来,自己则放下书,盯着门口看。
杜清则才到书房门口,就对上了顾希的眼神。不知道为什么,对上他的眼神,他突然想起了那天泡温泉的事情,想起了他赤裸的身体。
杜清则下意识的觉得喉咙有些干。
“舅公。”顾希微笑的喊着。
那一声舅公,唤回杜清则的理智,他嗯了一声,走到顾希面前,把一份证词给他。顾希接过证词,一目十行的看完之后,他看上杜清则:“多谢舅公。”没有想到他会在他不知道的背后,调查了那么多。
“那还生气吗?”杜清则问。
“嗯?”顾希一时没有搞明白。
杜清则道:“那日闻氏的供词给你之后,我看你心情不好,料想你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所以一直派人盯着魏巩和镇北侯府,现在有了魏巩的证词,至少皇上对镇北侯府不会在庇佑,你如果想报仇,机会就更多了,你高兴吗?”
顾希回想那天,他心想,他哪里是因为闻氏的罪行而生气,他分明是因为这个男人要自己叫他舅公而觉得两人辈分相差太大。
“高兴。”顾希道。他是不会把真实原因告诉他的,“其实要杀南继恩并不困难,但是我要他死的明明白白。”
“乖孩子。”杜清则伸手,摸摸他的头。
顾希起身:“不过眼下,我要回一趟老家。”
“哦?”杜清则挑眉。
“我原本以为老家偏僻,我出来又是行踪神秘,南继恩的人定然不会找到那边,虽然我对养父养母一家很是放心。但是照这样看来,南继恩如果一城一城的找,也有可能找到我老家,我得去接我养父养母,他们还是在我身边比较放心。”其实顾希不愿意接他们来京城,因为顾希知道他们不会习惯,也知道他们喜欢热闹,如果来了这里没有可以八卦的邻居,他们肯定闷死。
“不用接他们来京城才能引蛇出洞。”杜清则道。
“哦?愿闻其详。”顾希道。
杜清则道:“你告诉我地址,我让长风派皇刑卫的人去你老家保护,让皇刑卫混在村里中贴身保护,把整个村的人一举一动都监视起来,一有人靠近,皇刑卫会自觉调查,如果是南继恩的人,于你更有利,这是一个法子。”
“那第二呢?”顾希问。
“第二,把你老家公开,摆在明面上,南继恩就下不了手。”杜清则道。
“谢舅公指点,我一味的想要保护他们,又不想他们融入京城的是是非非,却忘记了最显眼处才是最安全的。”说罢,顾希又道,“我进宫去找外祖母,这点小事有外祖母的懿旨就够了。不过,我觉得计划一和计划二同时实行比较好。”
“……”杜清则心道,他是来吃午饭的。“吃了饭再去,你这会儿去,太后娘娘许是正在用饭。”
顾希看着他,突然笑了。
杜清则觉得有些丢脸,耳根子微红。
“我下厨,对舅公表示真诚的感谢。”
午饭后,杜清则拎着水果去了皇刑卫衙门,顾希去了皇宫找邵太后。
邵太后听完顾希的来意,也有些愧疚:“你年龄小,考虑不周也是情有可原,原是哀家的不是,竟也忘记了这等恩情。郑家养育了你十四年,对哀家来说,是天大的恩情。”
“外祖母严重了。”顾希道,“爹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他们来说,耕耘种田才是最心安的,让他们来京城享福,他们不会习惯。我想孝顺他们,可也不愿意剥夺了他们的自由。来这京城,一举一动都受人话柄,反而是拘束了他们。”
“你说的有理,那你想哀家怎么感谢他们?”邵太后问。
顾希道:“养父养母有四个儿子,不如赏赐良田千亩,将来每人可以分得二百五十亩,只要后代子孙本分,这些良田一年的收入也有两百两银子,足够他们过富裕的日子了。便是家里出了读书人,也是供得起的。只不过,千亩良田税也不少,不如再封养母一个六品夫人的诰,只要养母在世,这千亩良田均可免税。”
“这好,哀家这就下懿旨。”邵太后道,“虽然册封一个后宅夫人的诰命皇上不会管,但哀家也要同皇上说一声。”
“多谢外祖母。”顾希道,“这是良田千亩的银子。”
“银子哀家有。”邵太后道,“他们养大了哀家的孙子,这是哀家作为长辈对他们的感谢。”
邵太后和顾希商量好之后,就去找皇上了。这还是邵太后第一次去御书房找皇上商量事情,从皇上登基至今,邵太后从未去过御书房。所以邵太后一到,还把皇上吓了一跳。但皇上听完邵太后的来意,皇上道:“还是朕来下圣旨吧,这良田千亩就是朕的赏赐,母后也不必出银子了。”好歹这段时间,外甥提供的白琉璃的配方为他赚了不少钱。
“那哀家就不跟皇上客气了。”邵太后道。
等顾希离开皇宫的时候,手中已经拿了皇上的圣旨。
第二天,他带着圣旨离开了京城。
郑家
郑母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这几天总是不得劲,很是想念大儿子。大儿子离开家都三个月了,也不知道这日子过的怎么样了,要知道他离开的时候是身无分文的。越是想,郑母就越心酸。想着想着,她就想起了儿子小时候,那么小的一个娃,去私塾读书的时候,那会儿他不想读书,还专门跑回来。当时郑母就想,要不依着孩子不去读书了。可是夫子来了,说孩子聪明的紧,很多东西教过一边就记住了,那是考状元的命。于是,郑母咬咬牙又送儿子去了。
哎……
郑母叹气。
“娘。”三狗子和三四狗子背着背篓回来了,背篓里装的是萝卜。这被霜压过的萝卜特别好吃,民间有种说法,冬吃萝卜夏吃姜,这冬天的萝卜就是小人参,很补。郑家中了两亩地的萝卜,多的很,所以郑母用萝卜来做小菜,比如酱萝卜、萝卜干之类的。
“快,把萝卜洗了,然后切块。”郑母道。
第五十二章 回到了郑家
于是,郑奶奶和三狗子、四狗子赶忙忙碌了起来,三狗子和四狗子已经十三岁了,在农村,这个年纪的孩子可以当顶梁柱了。他们兄弟俩去抬水,郑奶奶和郑母洗萝卜,五狗子和六狗子上山捡柴去了,郑父在村里帮忙干活去了,村里人造房子都是按镇上的工钱给的,一天有十来个铜板呢。郑父四十来岁,顾希临走前把郑家人的身体调养的话,所以郑父现在有一身的力气。
“水来了。”三狗子和四狗子抬着很大的一桶水。
冬日里天气冷,但井水是热的,倒出来洗萝卜也不怕冻了手。一家子正在忙碌的时候,村长来了,还带着不少人。
“大人,这里就是郑家。”
郑母等人看着村长,再看着村长身边的人。说句尴尬的话,他们不认识县太爷。他们是一辈子的老实人,从没犯过事,自然也没有机会见到县太爷。但是他们也看得出县太爷是大人,因为穿着官府,而且旁边还有衙门的衙役,衙役他们还是认识的。平时去镇上的时候,也有看见过衙役在巡逻的。
“郑大媳妇,你家男人呢?”村长问。郑大不是郑父的名字,因为他是郑奶奶的长子,所以村长才叫他郑大。
郑母道:“去镇上干活了,村长您这是……有事情吗?”郑母也是有些怕的,担心是家里犯了什么事情。
村长见他们家男人虽然不在,但县太爷来了,也只好介绍:“这是县太爷,县太爷来找你们有事情。”
郑家人一听,赶忙跪下:“拜见县太爷。”
县太爷七品,但郑母是六品夫人,这一拜还真不合适。所以县太爷赶忙道:“几位快快起来,本官今日来是有件喜事要告诉你们。”
“喜……喜事?”郑母等人小心翼翼的站起来,还不知道家里有什么喜事呢?但是一想,“难道跟我们家福宝有关?”他们家唯一能有喜事的只有福宝了,福宝出门已经三个月了。
“难道是福宝考上状元了?”郑奶奶异想天开的猜测。
顾希此刻也在,只不过他戴着面具,站在县太爷身后。而且郑家人知道是县太爷,也不敢看,所以没有注意到他。
顾希嘴角微微勾起,心道奶奶怎么会想到状元上面?现在又不是考状元的时候,不过这样的老人家也真是可爱。
“是跟您家的孙子有关,但不是状元。”县太爷语气和蔼道,“老夫人,大夫人,您家孙子……是捡来的吧?”
郑家人一听,心中很紧张,是捡来的。其实这些年,狗子们也知道关于大哥的身世。毕竟爹娘对大哥好,村子里有些嘴巴碎的就在他们面前挑舌根,说他们爹娘不疼爱他们这几个亲生儿子,却要疼爱一个养子。
但四只狗子生性老实,又被爹娘管教的一定要对哥哥好,所以他们也没有多想。反正……从别人的话中可以肯定,他们是爹娘的亲生儿子就好了。更何况这两年,大哥对他们可好了,用抄书的钱给他们买好吃的,给他们买衣服,他们心中现在敬爱的就是大哥了。可是现在,县太爷这么问了,在场的两只狗子也在第一次正视这件事。
郑母闭紧了嘴巴不说,心里紧张极了,难道是福宝出事了?
县太爷见到他们这样,也想到了什么,赶忙解释:“夫人不用紧张,因为您们的长子是当今太后的亲外孙,他是公主的儿子。”
“啥……你说啥……”郑母觉得明明很好理解的话,她怎么听不懂?
县太爷道:“当初公主刚生了儿子,孩子被坏人抱走,扔在水中,可是被你们救了,现在太后找到了外孙,要赏赐你们了。”
郑母听懂了,可是……她大脑一片空白,简直无法想像。
县太爷也知道农村里的老实人要接受这件事需要时间,他弯腰对顾希道:“大人,您看?”
这会儿,郑家人顺着县太爷的话,才看到他身后的人,一身红衣,耀眼又华丽。只不过郑母眯起眼,这身影有些眼熟。可是她不敢多想,如果今日顾希穿着昔日的衣服,就是对方戴着面具,郑母一眼也能认出,这是她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