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闷头深吸了几口气,再抬头又重新换上了笑脸,拧了一下太子妃的俏脸,“今日是要行大礼的,孤怎么舍得撇下爱妃自个。”
太子妃本就嫣红的脸色,被他一句话逗的愈发娇艳。
第二日普一睁开眼,胤礽下意识便是叫系统问时辰。这也是他多年来的习惯,自从有了系统,他再也没有问奴才时辰的习惯了。
可叫了半晌,他未听到任何回声。
胤礽用手捂住脸轻声呢喃道:“真的走了。”
“殿下”在殿外等了一夜的怀庆小声唤道,“已经到时辰给皇上请安了。”
尽管还有不舍,但他清楚自己不能一直沉浸在这种不舍里。他在心中轻轻道:“没有你,孤也一定会好好过完这一世。”、
第131章
康熙三十六年,春。过了三月,朝中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个是位于河南境内工程量巨大,施工多年的防洪大坝工程,历经十年辛苦,终于完工了。河道总工靳辅上了折子来报此事,激动之余还表示,为展示工程成果,希望皇上御驾亲临来验收一下。
康熙看过折子自然大喜,这样浩大的工程可算是前无古人,无论什么样的君王在位时做出如此成就,日后都将会是史书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时他心里也悄悄松了口气,这工程拖了国库多少年了,银子如流水般的砸进去,若不是东瀛的银矿支撑着花销,恐怕光凭税银,朝廷真撑不下这工程来。
不过也幸亏有这项防洪工程,否则任凭白银如此无节制的流入大清,大清早就通货膨胀,物价翻倍影响民生了。
可松口气归松口气,近来朝政事忙,康熙是不可能御驾亲征特地去验收的。把几个儿子最近所忙之事都过了一遍,竟发现谁也走不开。
京中的外语学堂最近正在扩招,三阿哥几个人为此忙得头昏脑涨。
康熙思量了一番,最终决定还是让胤礽过去,一来这算是给最忙的儿子放个假,二来这样大的事儿,确实太子代他去更有分量。
拟定好了人选,他便提笔写了朱批,先是褒奖靳辅的功劳,又答应只要验收合格,一定会给他加官进爵,最后他说,“朕政务繁忙,太子将代朕此行。”
朱批写完,自然也得打发人去告诉胤礽一声。于是刚核验完户部上一年结余账目没多久的胤礽,又不得不收起包袱,代他汗阿玛出差去河南。
因为国库充盈,朝廷在三年前便整修了由京中通往各府的官道。官道通畅之后,走陆路过去也省了不少时间。所以往常可能要五日才能赶到的路,胤礽走了三日便到了。
靳辅将他迎到驿馆之中,脸上的笑意一直就没下去,“臣不负皇上与殿下所托,防洪大坝如今已经全部竣工。先前工匠们都等着放水实验,臣好歹拦住了着他们,只等殿下亲自去看过!”
胤礽想起十年前自己为了这个大坝,还曾经窝在驿馆小黑屋里一整个月,心里也很感慨,“走吧,带孤去看看这大坝到底如何。”
“殿下不先歇息一下吗?”靳辅迟疑道。他虽然高兴,但也不能没眼色到累着主子啊。
胤礽笑道:“京中还有大事,早日看过,孤也好早日回去。”他的第三个嫡子刚刚出生,检查完大坝他还得赶着回去给孩子办洗三礼。
见他如此坚定,靳辅也不好多少什么,便备了马车陪着他到了大坝上。
他们所站之处甚高,胤礽低头向下看,只见下头好似有万丈,谷底看不清楚,只是依稀见有水流奔腾。而那两道河谷之间,矗立这一扇巨石做的大门。
他虽然看的仔细,但无奈实在相隔太远,也看不出什么官窍来。
靳辅恭敬道:“此大坝全部依着当初殿下所给的图纸所造,上游截拦洪流,下游出水放水,开闸的机关是臣后来与工匠商议过,又做了些改动的。”
“如何改动?”胤礽好奇道。
靳辅道:“殿下先前的图纸,开闸放水时需要耗费几百人力拉动,如今工匠用了巧思,再拉动只需十人便可。”说完,他还想叫人给胤礽演示一下,只是被胤礽拦下了。
“不必”胤礽抬手道,“若真碰上黄河泛滥之时,自有检验它的时候。如今倒不必为了让孤看上一眼,凭白耗费功夫。”
“殿下圣明。”靳辅本是有心炫耀一下,无奈主子不赏面子,他只能作罢。
在河南待了没两日,胤礽又急忙回京。
除了河坝落成,另一件大事便是,朝廷在康熙三十四年派出去前往美洲的另一只舰队,终于回来了。
先前去往欧洲负责沟通贸易的商队大获成功,不只跟着的商户,连没什么经商经验的阿布凯,也帮朝廷赚了一笔巨款。眼见到切实的好处之后,康熙又选出了一拨人再次前往欧洲。此次的目的却不为一时的财富,而是为了完全打通与欧洲的贸易路线,寻求长期合作。
另一边,因为商户们也都跟着转了个盆满钵满,所以第二次出发之前,他们在家中疯狂囤货,同时继续打申请,希望再次搭上朝廷的船跟着一起去。
商户们囤货的行为间接带动了民间商业的繁荣,又刚好为从技术学院毕业的学生们提供了上千个工作岗位。
从康熙三十四年开始,大清的轻工业因为这种繁荣正式步入正轨。
在那之后,胤礽便又向他汗阿玛上了折子,建议再派出一支船队继续向南。他的理由给的也很充分,大清之外也有广袤天地,说不定还能找到比欧洲更富庶的国家。
对于儿子这个建议,康熙毫不犹豫的采纳了。见过船队带回的金银之后,他对儿子口中的陌生世界充满期待。
胤礽自然不会告诉他汗阿玛,他这个建议不是为了加宽大清和其他国家的贸易渠道,完全是希望他汗阿玛能派兵过去,把欧洲人抢占的美洲土地抢到大清这边来。
一边想跟欧洲人做生意赚人家的钱,一边要把他们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夺人家的土地,只能说,太子殿下良心大大的坏。
父子两个意见达成一致,康熙想到陌生大陆不知全貌,为保万全,下旨令这支舰队装备了更多的武器。且他不没有让这支舰队带着商户,反倒带了几万士卒,还装备了大量武器。
也不太大,就是每人手里都有替换的两只火铳,每艘船上都有二十几门威力比较大的火炮,以及几十万枚木柄手榴弹而已。
总之,这支舰队从康熙三十四年出发,耗时两年,终于又回航到了大清的土地。而且这个舰队的负责人,是有过海战经验的海战经验的福建水师提督,徐正源。
眼下他卸了一身战甲,正在太和殿里跟诸臣讲述自己是如何战胜欧洲人士兵,抢到美洲大片广袤土地的。
“奴才奉皇上之名,率领五万水师向南。走了约半年左右,才找到此次打下的土地。”
“行船这半年里船上士兵可有伤亡?”他刚说了一句,索额图便忍不住插嘴道。康熙对此并无不满,他心里也比较关心这个问题,正好索额图替他问了。
徐正源犹豫了一下,答道:“将士们先前也有过海上行军经验,虽然这次时间比先前长久,但大部分也都能忍受。只是海上缺水,咱们走这一道得在番邦小国补充些淡水。”
“只是,那些小国之人与咱们语言不通,交谈时有些费力,将士们耐心不足,与他们动手后有些小伤。”
“伤亡可大?”胤礽忙追问道。若是还没到美洲就伤了一半,那这损耗也太大了。
“咱们没有伤亡”徐正源忙摇头道,“对方伤了似乎有四五百。”
胤礽想到这只舰队的装备,觉得对方伤了四五百可能还是徐正源手下留情了。
从头到尾没出声的康熙:“...”合着是一道儿打家劫舍过去的。
报完伤亡,徐正源继续说道,“走了半年之后,奴才预估着再往下走怕是找不到什么陆地了,正打算下令让船队返航,却不料没多久就碰上了一片广袤土地。”
“那里可有国家?”听到此处,明珠也忍不住插嘴道。
徐正源没扭头,仍对着康熙恭敬道:“奴才刚命人靠近海岸的时候没瞧着有什么村子什么的。为探究竟,便下令让几个营的将士随奴才一起登陆上岸。行军大约五六日,便碰上了一伙儿打家劫舍的洋人。”
“打家劫舍的洋人?”康熙奇道,“可是与先前来大清的洋人模样才不多?”
徐正源没怎么见过洋人,听他这么一问,心里一时有点不只如何作答。见他迟迟不答,康熙无奈道:“你接着往下说,他们是如何打家劫舍的?”
“是”徐正源道,“奴才瞧着他们似乎不是本地人,因他们一边挥鞭子打着一群妇孺,一边嘴里不断的吵嚷着什么。具体是什么奴才也听不懂,只是觉得这洋人从面目上就不像好人。”
胤礽虽是最开始建议他汗阿玛派人出去的,但此时听到徐正源这话也不由的想吐槽,“用那个傻统的话说,这种人大约该算是双标狗。自己带兵一道儿抢过去没什么,别人挥挥鞭子他就觉得人家不像好人。”
太子爷这边心里嘀咕,徐正源那边一点没耽误继续说,“奴才生怕最见不得别人欺负女人孩子,当时想都没想,掏出火铳便冲了过去,把那洋人好好教训了一顿。”
本来该抽刀的,可戴梓给的军事供给太足,导致徐正源下意识的就掏了火铳。
“奴才和几十个将士们,三无下就解决了那些洋人。那些妇孺被吓坏了,当时就叽里呱啦跟奴才说什么,奴才也没听懂,就叫手下人找地方给他们安顿好。”
说道此处,他突然气愤道:“本以来不过没多少洋人,可奴才在那里受了两天之后,突然几百个洋人就把那个村子围住了。若不是手下兄弟护着,奴才说不定早叫他们剥了皮了。”
想起那些为他战死的兄弟,徐正源压着一股火道,“奴才死里逃生,发誓要带人为兄弟们报仇,便整齐了一万人,又带了火铳大炮,与那洋人狠狠打了一番。”
这里他一点还是隐瞒了。当时在美洲的不列颠人也带了不少士兵过去,除了徐正源碰上的几百人,应该至少还有两万士兵在那片大陆上。所以实际上拿下那片土地的过程,并不像徐正源说到那样速战速决。
而是两拨人碰上之后,打了三个半个月的攻坚战,徐正源这边才靠着人海战术和先进的武器,把不列颠人给打服了。虽然他手底下伤亡了几千人,但也把不列颠人彻底赶出了美洲大陆。
而此时已成兵痞的徐正源一点没客气,不仅把不列颠人原本侵占的土地全部划成了大清的,为了保证将士们的伙食供应,他还叫人不断在那里开垦新的土地。
正因为开垦土地需要时间,所以他一来一回才用了两年之久。
前因后果都汇报完了,徐正源仿佛才想起自己未请旨便主动生事一样,尴尬道:“奴才也是发现那里荒废的农田比较多,所以才叫人稍微归整一下。谁料最后越整越多了。”
康熙听完了所有事情之后,沉吟了一会儿才问道:“你的意思是,那边多的是无主之地,且还都是良田?”
徐正源回忆了一下他在美洲预见的情况,“确实如此。且因着之前洋人打家劫舍的比较厉害,奴才瞧着那里也不像是有人能住下去的样子。”
胤礽勾起唇角会心一笑。若是系统在,肯定知道他为何而笑。
还能为何,因为太子殿下早就算好了,这个时间,美洲原本的土著早就叫欧洲人残杀的差不多了,他劝他汗阿玛派人过去,可不就打着捡漏的主意吗。
第132章
徐正源把事情从头到尾都讲完,便屏气凝神等着康熙告诉他,是把人都叫回来,还是可以借着再另一片大陆上耕种。
毕竟他现在还有一万多兄弟没回来呢,如果万岁没个确切决定,他还真不敢自己就这么把人叫回来。
康熙并没有立时下旨,沉吟了半晌,道:“此事容朕再想想。”
他那里要想,满朝文武却安耐不住,毕竟眼看着如此大的一块肥肉就在嘴边上,任谁也不想这么轻易放过。当即便有官员站出来说:“臣以为,既然已经占尽良田,皇上更该在那里建立都府,任派官员,命人好好治理才是。”
此言一出,立时应着如云:“臣也觉得该是如此。”“臣附议。”
康熙听着大殿里群臣应和,太阳穴直跳。他不是不想把徐正源费力打下的地方纳入大清统治,只是他还要再好好想想,怎么设立官员,怎么开垦荒田。
毕竟,那是一片他完全陌生的土地。
康熙忍了忍,看群臣还是很没有眼色的继续吵嚷,便扬声呵道:“暂且退朝,容朕再想想。”
他不想再议,群臣自然不敢反驳。于是热闹了一早上的早朝便就这么散了。
早朝散了之后,徐正源头一个向外走。他一刻没停的说了快一个时辰,此时实在饥渴不耐。却不想他没走多远,几个刚刚扎堆儿开小会的官员便想叫住他,“许都督慢走。”
徐正源常年领兵,最不耐跟这些一心钻营的人打交道,因此充耳不闻,只大步向前走。
早朝虽然散了,但是关于这事儿的讨论却在各处继续着。
康熙没叫胤礽回去毓庆宫,而是父子两个一道儿回了乾清宫。昭仁殿里各自饮了半盏茶后,他才接着跟儿子商讨。
“此事你怎么看?”康熙先开口道。
胤礽低头思索了一阵,道:“儿子有个大胆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