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比试结束,军伍列队领取饭食时,赵嘉被魏悦叫去,商议前往长安的路线,以及途中该如何安排。
羊皮制的地图铺开,一半是粗糙的线条,很有抽象画色彩;另一半则相对精细,山峦、河川、城池都有标记,和前者相比,明显是两个画风。
李当户和魏悦站在地图前,貌似争论着什么。赵嘉走进室内,立刻被两人叫过去,指着不同的两条路,商议择选哪条更为合适。
“依我看,还是过五原,走西河。”李当户正色道,“大不了一人三马。”
“军粮怎么办?”魏悦反问道。
“这个……”李当户被问住了。
从云中往长安,路程算不上近,即使快马加鞭,也要耗费不少时日,按照李当户的法子,运粮的大车势必要和军队脱节。
“其实,不是不能解决。”赵嘉盯着地图,单手托着下巴,沉吟道。
听到此言,魏悦和李当户同时看过来。
“怎么说?”
“改运粮的大车。”赵嘉说道,“距出发还有一段时间,以匠人的手艺,应该不成问题。出发时,带上几名大匠,路上的问题也能解决。”
“果真?”李当户问道。
“校场中的器具,李司马也看到了。”赵嘉笑道,“以几位大匠的本事,给足材料人手,必然能赶上行期。”
三人议定,在房内用过膳食,魏悦和李当户继续探讨军阵,赵嘉自去找营中的匠人,安排一应事宜。
接下来的半月,要塞内的每个人都在忙碌。赵嘉更是忙得脚打后脑勺,恨不能生出三头六臂。最忙的几日,一天十二个时辰,能睡上两个时辰就是谢天谢地。
临到出发前几日,一切安排妥当,赵嘉终于能停下喘口气。
大概是终于良心发现,魏悦和李当户不再带兵出营,主动接下赵嘉的工作,竟也做得有声有色。
赵嘉感慨半晌,突然脸色一变,双眼微眯,看着两人的眼神很是不善。
原来不是不能干,是都想甩锅?
被赵嘉盯了半晌,李当户头皮发紧,当下找了个借口脚底抹油。
魏悦依旧镇定,再次握住赵嘉的手,手指似不经意擦过赵嘉的掌心,笑容如春风和煦。
“这些时日,辛苦阿多了。”
看看被握住的手,再看看表面济济彬彬,内里黑赛墨汁的魏三公子,赵嘉脑门鼓起青筋,按下,再鼓;继续按,继续鼓。
魏悦半点不受影响,甚至倾身向前,额头抵住赵嘉,黑色的眸子,清晰映出赵嘉的影子,唇角弯起,声音愈发柔和。
“阿多这样性情,甚是招人喜欢。”
一声轻语,彷如轻风拂过。
平静的水面荡开水纹,漾起层层涟漪。
建元元年五月,赵嘉、魏悦和李当户奉天子召,率所部兵卒离开边塞,出发前往长安。
与此同时,远在长安的平阳侯府内,家僮居住的排屋中,传出一阵婴儿的啼哭。
屋门推开,卫媪抬着一盆血水走出,很快被门前的卫长子接过。
卫媪返回屋内,绕过屏风,看向躺在榻上的二女,双眼微红,恨铁不成钢道:“少儿,你糊涂!”
卫少儿哼了一声,强撑起身体,解开衣襟,将婴儿抱在身前。
“阿母不也如此,何来说我?先前我带回蒸饼、炙肉,阿母不也吃了?得来的细布,阿母还给长兄和阿妹做了衣裳。”
卫媪气得直捶胸口,卫子夫走上前,扶住卫媪,看向抱着婴儿,面色苍白,笑容却带着慈爱的卫少儿,贝齿咬住红唇,眸中闪过一抹坚定。
她绝不会如阿母和阿姊,绝不!
☆、第159章 第一百五十九章
卫少儿生子满月, 孩子的生父托人送来两匹细布,一斗粟, 一册木牍。
卫媪及诸子女皆不识字,看不懂木牍所载,还是卫长子想出办法,寻到平阳侯府的一名老仆, 奉上半匹细布,方知其中内容。
“许我子姓霍?”
听完卫长子转述,卫少儿抱着婴儿, 将木牍紧紧抓在手里。
“阿妹,”卫长子眉心紧拧,沉声道, “亲父不愿养,何不随母姓卫?”
“不。”卫少儿摇头道,“冒母姓就一样为僮。他父为县中吏,纵不愿养, 凭此信, 他日也能为庶人!”
“不如将他送走。”卫长子继续劝道,“送去其父家中, 到底是亲生骨血, 还能弃子不成?”
卫少儿仍是摇头。
“我养。”
“少儿!”卫媪听了半晌,出声道, “留下他, 你可知要过什么日子?”
“我知道。”卫少儿抱紧婴儿, 轻轻晃动两下,语气愈发坚定,“我生的,我自会养大。他父总归有些良心,许我子有姓。看在这份上,既不愿养,我就一字不提!”
卫少儿说着,亲了一下婴儿的小脸。
心知劝说无望,卫长子留下半罐米浆,转身离开室内。
卫媪看着女儿,想起被送到郑家的次子,到嘴边的话终究咽了回去。摇头叹息一声,将陶罐带去灶下,米浆温热之后,倒进碗里,递到女儿面前。
两个幼子凑过来,被卫媪拦住。
“这是你姊的。”
卫少儿接过碗,饮下两口,单臂抱着孩子,另一只手空出来,将还有大半的米浆递给两个弟弟。
“阿步,阿广,来。”
两个孩童先是抬头看向卫媪,见后者没有阻拦,才捧起碗,你一口我一口将米浆饮完。
卫媪收起碗,身形似乎伛偻许多。
卫少儿靠在榻上,正要开口说话,屋门再次开启,卫孺和卫子夫先后走进来。卫孺提着一只藤篮,掀开盖布,里面是从宴上撤下的蒸饼和糖饼。
卫子夫捧着一只陶豆,里面满盛着肉酱。
“如何得来?”卫媪接过藤篮和陶豆,看向两个女儿。
“今日府内设宴,我为讴者,因唱得好,得了赏赐。”卫子夫声音轻柔,略微带着沙哑,大致是用多嗓子,有些伤到。
“赏赐?”
“本是布和一枚钗,我寻上王媪,请她帮忙说话,将布换成蒸饼和酱。”卫子夫一边说,一边取出仔细包裹的银钗,递到卫媪面前,“阿母让阿兄换粟和盐吧。”
听到女儿解释,卫媪松了口气。
她担心三女走上自己和二女的老路,心中时常惴惴。然而,以奴婢之身,又能有什么更好的出路?
等卫媪接过银钗,卫子夫走到榻边,靠着卫少儿坐下,道:“阿姊今日还好?甥也好?”
“好。”卫少儿点头,看向卫子夫,眼神颇为复杂,许久才低声道,“阿妹,我知你聪慧,也知你的心气,但你我终究为家僮,这是命,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我知。”卫子夫颔首,长睫低垂,“阿姊放心,我有分寸,不会给阿母招祸的。”
卫少儿本想再说,卫孺却在这时走过来,放下装着蒸饼的木盘,俯身接过她怀里的婴儿。
“我帮你抱着,快些吃,才好有奶水。”
“阿姊,快吃。”卫子夫拿起一块加了蜜的饼,道,“这是好不容易才得来的,就两块,都给阿姊。”
话题被扯开,卫少儿到底没有再说,不过也只吃了一块蒸饼,剩下一块没有再动。
“给阿母。”
卫子夫点点头,又拿起一块麦饼,掰开,一半递给卫少儿,一半送到卫孺嘴边。等长姊咬过一口,才撕成两块,递给两个弟弟。
是夜,卫媪和三个女儿各怀心事,都没有睡好。
卫长子嘴巴虽硬,到底关心妹妹和外甥,和同屋的人商量,今后有出府的差事,能否帮忙带些药材和吃食。
“帮是能帮,你有布和钱吗?”一个身材高壮,嘴边生了短须的骑僮道。
“有细布。”见事情有门,卫长子忙道,“劳烦了。”
“有钱布就行。”骑僮应承下来,没有为难他。
本该睡熟的健仆突然翻过身,嘿嘿笑道:“卫长子,求他不如求我。我不要钱布,将你妹许我如何?”
家僮是贵人的财产,没有任何自主权,婚事也是一样。健仆所谓的“许”,绝非是嫁娶,而是另一种含义。
卫长子胸中燃起怒火,正要扑上去,却被骑僮按住。
后者坐起身,看向说话的健仆,沉声道:“别挑事!长子的三妹得王媪喜欢,将来未必没有好前程。你今日说这些话,不怕他日被甩鞭子?”
健仆不服气,到底不敢和骑僮硬顶,冷哼一声,重新躺了回去。
骑僮看向卫长子,低声道:“你也小心点,这几日府内常来贵人,别给自己招祸!”
“多谢。”
“不是为你,是为我自己。”骑僮躺回榻上,目光如电,“同住一屋,你们生事,我也会受牵连。丑话放在前头,他日君侯出征,我是要护卫上战场争军功的。谁敢拦我的路,坏我的事,休怪我不客气!”
室内很快陷入寂静,骑僮和健仆的鼾声陆续响起。
卫长子却迟迟无法入睡。
他不想再被人看不起,不想阿母和几个妹妹再受欺负,想改变家僮的身份,不再为奴仆!
可该怎么做?
黑暗中,卫长子躺在榻上,仰望屋顶,胸口烧起一团火,似要将他整个人焚烧殆尽。
上战场,随君侯上战场,这是唯一的出路!
建元元年,六月
长安下了一场大雨。
雷声轰鸣,闪电破开天幕,豆大的雨滴从天而降,眨眼成倾盆之势。
刘彻从林苑驰回,被雨水浇个正着。眼见雨越来越大,甚至夹杂着冰粒,谨慎起见,就近前往平阳侯府,等雨停再起驾回宫。
得婢仆禀报,知晓刘彻进了侯府,阳信公主大喜过望,立刻命人准备热水和干净的衣物,并亲自往前院去迎。
行至前院,看到熟悉的身影,阳信正要扬起笑脸,却发现韩嫣正拿着一块净布,为刘彻擦拭发上的雨水,笑容不由得一顿。
曹时和公孙贺没那么多讲究,当着婢仆的面,就将革带解下,除去湿透的外袍。
发现门边的阳信,公孙贺立刻抓起外袍,重新套上去。曹时皱了下眉,稍显冷淡地道一声“公主”。
声音提醒了阳信,很快压下复杂的心思,重新展开笑容,迈步走进室内。
“阿彻。”
对于这位长姊,刘彻的感觉有些复杂。
她所做的许多事让他不满,可终归是自己的亲姊。当下瞪了曹时一眼,对阳信笑道:“阿姊怎么亲自过来?”
见到刘彻的态度,阳信松了口气,心下大定。言已命人备下热水,为免着凉,可先去沐浴,换身干爽的衣物。其后用些热汤,再用膳食。
准备如此妥当,刘彻自不会拒绝。
曹时有些讪然,对阳信的态度好了许多。
公孙贺和韩嫣郑重谢过,由婢仆带路,分别下去沐浴更衣。
待驱散身上的凉意,四人被请入正厅,宫人婢仆已备好矮几,陆续送上冒着热气的肉汤,暄软的蒸饼,以及切开的炙肉和煮过的菜蔬。
席间还有美酒,在送上前仔细筛过,色泽仍有些浑浊,入口却十分绵软。
刘彻饮下两盏,拿起木筷,开始用膳。
阳信公主朝宫人示意,后者退到门前,轻轻拍手。
一阵香风飘来,七八名身着彩衣的少女鱼贯走进室内,行礼之后,伴着乐声抬起双臂,翘袖折腰,裙摆如花瓣铺展。
另有数名讴者站在廊下,伴乐声唱出悦耳的调子,声音婉转清脆,娓娓动听,犹如天籁。
看着眼前的歌舞,刘彻面上带笑,眸光却变得微冷。
阳信兀自不觉,见刘彻“目不转睛”地看着一名舞者,自以为得计,暗自得意不已。
一曲毕,舞者俯身行礼,依照宫人的吩咐,各自坐到矮几后,素手执起玉勺,舀酒注入觞内。
只可惜,刘彻对美人看都不看一眼,一门心思用膳,再无动过酒盏。
察觉情况和预想中不同,阳信脸上的笑容渐渐变了。看一眼刘彻,又看向吃完蒸饼,面带嘲讽的曹时,手指微微攥紧。
膳食用毕,婢仆撤下碗筷,舞女和讴者也被挥退。
刘彻端起蜜水饮下一口,开口道:“阿姊费心了。”
阳信心生不安,看向刘彻,不确定对方是否话里有话。
终归是自己的长姊,刘彻扫一眼曹时三人,见他们会意,方才压低声音:“阿姊,父皇驾崩,至今不过一年。”
字句犹如重锤,阳信瞬间脸色发白。
“父皇为何见二姊,不见阿姊?”刘彻盯着阳信,一字一句道,“阿姊如今可想明白?”
“我……”对上刘彻冰冷的双眼,阳信嘴唇颤抖,险些委顿在地。
不孝!
刘彻在指她不孝!
历史上,卫子夫是在建元二年得幸,由平阳侯府进入宫内。如今不过建元元年,且阳信和刘彻的关系未见得和睦。
如果阳信没有多此一举,以她稍早的表现,未必不能缓和同刘彻的关系。
怪只怪她太心急了。
景帝驾崩刚刚一年,她就着急给刘彻进献美人,无疑是出了一记昏招,偷鸡不成蚀把米,弄巧成拙,让姊弟间的裂痕变得更深。
雨停后,刘彻未在侯府停留,很快起驾回宫。
曹时倒是留在府内,却未至公主屋内,而是选择独宿。
曾在席间伺候的舞女和讴者回到居处,都是脸颊泛红,既兴奋又有些惶恐。尤其是伺候刘彻的舞女,更是辗转反侧,后悔自己表现得不够好。如果再好一些,能得天子宠幸,岂非一步登天!
卫子夫因嗓子受伤,未能在席间伺候。
比起其他落选的讴者和舞女,她的表现意外地平静。
在几名讴者向舞女打听天子是如何英武时,卫子夫走出屋外,立在雨后的凉风中,目光向远处眺望,那里是侯府的书房,也是平阳侯曹时最常留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