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厨 完结+番外完本[美食传奇]—— BY:浮云素

作者:浮云素  录入:03-07

几日后,莫文远家磨盘搭好,他就迫不及待做了一次豆花并豆腐。
此次依旧是人为压制豆浆,莫小狗本就喜欢喝豆浆,对传说中的菽乳也很向往,干活时充满干劲。
豆花才成型,家中三人就一人捞一碗,莫文远准备充分,还用生姜并丁点儿饴糖熬了甜浆汁,放入陶瓮中。
想要喝甜豆花的加姜汁,想要喝咸豆花的加酱清,充分满足咸甜两党的口味。
李三娘多厉害的人,手艺好又有商业头脑,她连喝三碗豆花,说的第一句话便是:“豆花定能开遍长安。”
她挺有诗才,此豆花与一般花朵不同,却也用开字。
莫文远道:“上回我在大兴善寺做过,可有妨碍?”
李三娘道:“有甚妨碍,菽乳的方子本就从藏经阁书中得知,豆花诞生有我儿一份却也有兴善寺一份。”
她明事理又知恩图报,深知这笔生意不可独占鳌头,与兴善寺捆绑挣钱才是长久之策。
她感?" 大唐第一厨2" > 上一页                  5 页, 镜溃骸翱蠢次矣忠松扑伦咭惶肆恕!?br /> ……
在莫文远琢磨压豆浆器械时,兴善寺又出了一件大事。
慧空雕刻的金刚经板,终于完成了!
寺院内众僧欣喜若狂,赶紧派人告诉莫文远,并邀请他一同去观历史上第一本用雕版印刷术印出来的《金刚经》。
李三娘与莫小狗也知道此事,后者因不喜读书,对此并不关心,只知道聪明的堂弟又做了一件大事,对莫文远肃然起敬一小会儿后,又做事去了。
而李三娘受到专业领域限制,只能模糊感到雕版印刷的作用,实在无法与寺院众人感同身受。
慧远对她不断夸奖莫文远,将他身上的不凡之处无限放大:“令郎慧根深重,不肖几年定能成就一番事业。”这都是谦虚了夸,以慧远的想法,莫文远现在就很了不得了。
李三娘早就知道儿子聪明,每一论及此,她就如同老君八卦炉中锻炼过的孙大圣,大世面见得多了,自有闲云野鹤的淡定气。
她对莫文远道:“你就去看看吧,记得回来吃饭。”
莫文远哦了一声,懒洋洋趴在驴背上。
说实话,他对雕版印刷兴趣一般,但最开始好歹是自己提出来的,就算有始有终,都要去看看。
而且,那可是第一本雕版印刷作品《金刚经》啊!想到这,他还是产生了一丝丝见证历史的新奇感。
到了寺内,他被和尚迎着前往正殿,僧人皆聚集于此。
慧空和尚身为雕版的完成者,被众僧团团围住,解答他们的疑虑,但他一看莫文远来了,立刻拨开人群,献宝似的将木板还有经文呈现到他面前。
慧空道:“最后用的还是经折本的装订法,我技艺不佳,在一张大板上刻字更容易。”
刻完后在平整的白纸上印下经文,正反折叠,再贴上封面,《金刚经》应运而生。
莫文远将经书拿在手中前后翻看,末了感叹道:“真厉害啊。”
说的是寺院众僧,他提出含糊的概念竟然能被完善至此,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觑。
他们的智慧与现代人相同,欠缺的只是历史积淀的灵光一现,一旦莫文远打开了思路,勤劳勇敢的僧人们就能突破旧的桎梏,完成创新。
在与慧空就经折本聊天时,一名干枯如柴的老僧出现在莫文远身后,言明:“住持邀见小施主。”
莫文远点头道:“就来。”
……
兴善寺住持年事已高,平日里多在禅房内参悟佛经,莫文远出入寺庙多次,都没见过住持。
他心知住持找他定是为了雕版印刷术之事,在路上便打了好几遍腹稿。
慧空一同跟着来了,他似乎能看出小孩儿心中的紧张,安抚道:“无事,住持定不会为难与你。”
莫文远呵呵一笑,表情僵硬。
他真的有点小紧张呢!
待到禅房门口,慧空退至一边,莫文远只得自己进门,他心中好比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心跳得飞快。
住持身披袈裟坐在蒲团上,他身形瘦削,面容苍老,眼角堆满皱纹,裸露出来的手背上有老人斑,坐在那里悄无声息。看他外表,最少也有七八十岁。
莫文远才拘谨坐下,就看见老住持睁开眼睛,对他笑了一下。
眉眼中很有慈祥老头的味道。
然后慈祥老住持伸出手,手臂悬停在莫文远面前。他手掌缓缓张开,露出一块糖。
慧能大师道:“吃糖。”
莫文远:“……”
“谢过大师。”
慧能大师趁他吃糖时冷不丁杀入正题:“雕版印刷术与几种装订方法,你待如何?”
莫文远差点被糖呛到,问题太突然,差点不知如何回答。
好在他早有答案,将糖压在舌头底下,莫文远道:“我欲献给圣人。”
第13章
将雕版印刷术的方子献给圣人是莫文远一早就做好的决定,他深知其与豆腐方子,桃子馒头不同,是能够引起社会大变革的发明。
他只是一长安城中的普通百姓,对皇帝与世家之间的争端不甚明了,自然也不知世家藏书带来了知识上的垄断,但就算是从小角度出发,他也知道“书籍是人类通向进步的阶梯”,一旦印刷术普及,读书人就有更多书可看,基础教育能够得到普及,平民也可以拥有书籍。
这些都是好事。
莫文远心平气和道:“印刷术本就是从菩萨那里窥得的门法,我平生志向又与其无关,这法子与其捏在我手中,不如献给圣人,让天下贫寒读书人都有书可读。”他道,“去岁阿娘为我开蒙,翻遍家中所有藏书,也只有千字文并急救篇了了几本,说是从我阿爷那儿传下来的,我通读两本书,就已草草知晓天地的道理,更是认识许多字,那时我便想,如果有更多书可读,不就能知更多道理?”
慧能和尚听他所说,长长呼声佛号:“阿弥陀佛,小郎君总角之年就悟出此道理,老衲惭愧。”
莫文远心说,只希望雕版印刷术献给皇上后,能够得到充分的运用,让书籍变得更加普遍,而不是达官贵人家的藏品。
从历史角度上来,李世民是个好皇帝,应该能够满足他的祈愿。
……
慧能住持做事很有决断,在寺内做出第一批《金刚经》后尚未在民间分发,便将雕刻经文的木板与经折卷一同献给圣人。
下朝之后,圣人正同几名大臣议事,两件小物一同映入众人眼。
即使是喜怒不形于色的圣人在见两小物时也露出惊骇之色,他反复询问一同来的僧人这木板可以使用几次,花多久雕刻而成。
僧人一一给出答复:“雕刻整本经书用两旬不到时间,这是寺内僧人所雕,若找熟悉此活的工匠,一旬便可。”
“经卷寺内已印不肖千本,雕刻板如初。”
圣人陷入沉思,挥手先让僧人出去了,屋内只剩下并房玄龄在内的几名大臣。
圣人道:“房相可知,手抄一本金刚金需要多少日?”
房玄龄道:“僧人需半日,学子需一日。”
僧人经常要抄写各种经书,金刚经身为入门级别的经书,他们都了熟于心,皆可背诵,有记忆有熟练度,抄得自然快。
圣人沉吟道:“若用印刷术,一日可印多少?”
房玄龄道:“圣人何不一试?以臣之见,一日内长安城内的寒门子弟怕都人手一本经书。”
俩人对视一眼,对各自想法都心知肚明。贞观年间,李世民已经完成了对世家态度的转变,若说一开始他需要拉拢世家,那现在作为皇帝,他心心念念的却是削减其影响力,其中重要一项,就是打破知识垄断。
为此他做了不少努力,诸如开科举,兴办学校,但很可惜,寒门子弟即使考官,也少有能做到七品以上,绝大多数都是芝麻小官。
雕版印刷术的出现,让他看见了新的路径。
圣人道:“听闻印刷术是一幼童梦中仙人授法所得,天佑大唐,实乃我朝之幸。”
童子的聪慧,不过多背两首诗,字写得比同龄人更好罢了,能够在五岁幼龄拿出此法,只能说是仙人授意,自己想出来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圣人呼人给其赏赐,随后就将莫文远抛在脑后。
……
李三娘有点忧郁:儿啊,以后你做了什么,先同阿娘交代清楚,好让我有个心理准备啊!
两名官员并四名小吏站在饼屋门口,光是他们身上的官服就足够招人眼球,更不肖说人后有一车的金银布帛,米面粮食。
金银不多,最多的还是各种食材。
她赶忙将诸位官人迎进门,随后将生意交给林大娘,自己匆匆往院内去了。
莫文远正在磨坊研究压豆汁的机器,给李三娘一声喊得魂都要掉了,赶快跑回去。他跑的有点急,白皙的皮肤上飞上两抹绯红的轻云,葡萄似的眼珠子滴溜溜地转,灵动又可爱。
两位官人已到了做父亲的年纪,见莫文远模样,心生欢喜,同时也感叹,恐怕只有他这样聪慧俊秀的小郎君才会得神仙托梦吧。
三娘刚才已听官员们科普一番,知道送来的是圣人对雕版印刷术的赏赐,她知道莫文远同大兴善寺将印刷法献给圣人的事,当时也不过是感叹一句“这还能献给圣人”,就该做什么做什么了,哪里知道会有今天。
两位官员传圣人口信,夸李三娘“教子有方”,又夸莫文远“很有慧根”“少年英才”,就好像看不见他是个一米豆丁似的。
翻来覆去夸了好几遍后,他们又从李三娘的铺子中买了长安城内正流行的馒头,留下小吏忙帮卸赏赐,就先走了。
圣人的赏赐比较实惠,针对他们这种小民之家,赐下来的多是布匹,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粮食并柴米油盐,他们可以自己吃,吃不完还能做蒸饼卖了。
小吏们将赏赐放好后就告辞了,莫文远也想悄悄溜走,却被李三娘老鹰捉小鸡似的一把拽住衣领,不许他跑。
李三娘道:“有圣人赐赏,你怎么不提前于我说一声?”搞的她看见官员胆战心惊,还以为家里出了什么事。
莫文远很委屈:“圣人赏赐前也没同我说啊!”他也不知道。
李三娘:“对哦!”
莫文远:“阿娘你能把我放下来了吗?”
风风火火的李三娘这才把莫文远放下来,他心说阿娘不愧是手扛三条羊腿也能健步如飞的女人,力气就是大,他虽是个豆丁,也不是轻得就跟纸片人一样,能够把他捞起来,阿娘真是天生神力。
他多看了一眼李三娘纤细的胳膊,还是想不通对方哪来的力气。
李三娘道:“那雕版印刷术究竟有何作用,竟然能让圣人给赏赐。”她活这么大岁数,还没见到哪家人接受过这个。
莫文远装小孩儿含糊道:“我也不知。”
李三娘看他闪烁的眼神嘲笑道:“你可是我一手拉扯大的,你知不知阿娘能不清楚?”她脸上写满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莫文远无奈之下只能道:“我只能猜到一点。”
“寺院内的师傅已经试过雕版印刷术,只要雕一块板,能在几天内印成千上万册书,若此技术得到应用,市面上的书本数量就会大大增加。”
李三娘从商人角度思考道理:“量多价贱。”她夫君勉强算是贫寒读书人,她也曾见过夫君抄书,更知道书本价格奇贵无比,读书成本也高。
她脑中闪过智慧的火花:“书本多了,就有更多人买书,读书认字的人也会变多。”有朝一日,她小心翼翼保存的《千字文》说不定会走入千家万户,所有人都能读书认字。
李三娘为想象中的场景心惊不已,她说不上是兴奋还是恐惧,只知道若真同她想的一样,社会便会产生变革。
即使还需要很长很长时间。
莫文远含糊道:“总归是好事,谁叫我是梦中得法,仙人愿授我此法,证明其对民生有利。”
仙人:???
关我何事?!
……
莫文远同木匠一大一小蹲在摊内。木匠名为王复愿,五十上下,三代居于光德坊内,他爹他儿子他都是木匠,孙子也预定了未来职业。
莫文远同他孙子王亮年纪相当,玩得很好,他琢磨出了压手工压豆浆机的模样之后就直接来找王复愿做。
王复愿将木架子递给莫文远道:“小郎君你看如何?”他态度正式,一点像是对稚龄童子,反像是同大人说话。
前些日子官员小吏带赏赐进李三娘家门,街坊邻居都见到了,这年头邻里关系亲密,没一会儿众人就知是莫小郎君得了赏赐,似是献上什么方子,圣人大悦。
坊内人何人不知莫文远聪明伶俐,去了大兴善寺一趟之后竟还被大师说有慧根,现在几日就到寺院内学习一番,邻人听后莫不肃然起敬,看他像是看仙童佛子一般,故而这次莫文远找人定制木具,王复愿满口答应,还不愿让“笨手笨脚”的儿子上,非要自己来做。
木具样式并不复杂,先是底下一块小板,中间掏出几条空档,到时候将被细麻布包裹的豆渣压在木板上,浆汁可从掏空的缝隙中流入锅。
另一块背上有突出长方形条的木板用镂空板以绳子粘在一起,到时候木板压在豆渣包裹上,人用力向下压木棍,便能出汁。
莫文远道:“木条承重几何?”
王复愿道:“令两成年男子坐其上也不会折断。”
莫文远惊道:“竟能如此?”
王复愿佯装生气:“小郎君可怀疑王老儿说大话?”
莫文远笑嘻嘻道:“怎敢怎敢!王伯既说能够承几人,定没问题。”
推书 20234-03-07 :我家小爸爸你惹不》:本书总字数为:1373601个 《我家小爸爸你惹不起》作者:席未来文案:敲黑板:主攻,美强,年下颜攻X直男强受年龄差十二岁,神仙眷侣,齁甜,腻歪死你[真-颜值-热搜体质-我们火过.jpg]谁能想到,当年的热搜网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