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过去快十年了,当时的回踩粉丝也早就move on了,这对他们来说也是很遥远的记忆了。
在十年以后,他们二十岁左右质问自己爱豆为什么没有事业心的问题得到了回答:因为他有抑郁症。
这件事的残忍性不在于脱粉的这些人被打脸了,他们也愿意道歉,他们也很懊悔,真正残忍的是他们已经没有道歉的对象了。
需要被谅解的是19岁的陆鸣,但这些宽容他当时没有得到,就永远得不到了,现在的陆鸣积极热情,不需要谁的道歉。提及过往病史也只是寥寥数语,目的是为了引出自己选择跨界的原因,不是为了抱怨或激起谁的同情。
缺憾存在,并且永远无法被弥补了,需要善意的陆鸣和终于理解了他的昔日粉丝站在了时空的对角线,是错位的,这些来自2028年的歉意,19岁的陆鸣永远也不会收到了。事实就是他后来凭着自己的毅力走出来了,至于那些恶意,他谈不上原不原谅,只是不再去想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4-27 21:54:31~2020-04-29 21:00:4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江子翼 2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4章 纪录片
《母星》上映期间, 陆鸣养成了每天随机抽取一些网友私信点开阅读的习惯,让他产生感触的私信,他还会在微博发文回应。
【陆鸣导演, 我是一个13岁的初中生,在看了《母星》之后, 我特别想成为一个天文物理学家,希望我18岁的时候可以如愿考进南京大学天文系,如果梦想成真了, 我会来还愿的。】
【陆导陆导, 我是和爸妈一起去看的电影,我爸托我一定要把他的观影感受告诉你。我跟他解释了半天, 我没有联系你的方式,他还是很固执,要我给你的工作邮箱发邮件,我思来想去,还是私信被看到的概率要高一些, 可能高那么个千分之一吧。
我爸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老员工,他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很喜欢科幻片, 他读大学的时候,正好《星球大战》三部曲问世, 在他们那个时候, 看过《星球大战》是很时髦的事,比谈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还要摩登。他从进入电影厂开始, 就一直一边完成领导分配的任务, 一边梦想着能做一部国产科幻片。很可惜,这个梦想一直到他退休都没有实现,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
但在看完《母星》以后, 他觉得释然了。你里面用到的一项特效技术就是他们工作组当时研发的,也算是中国电影人的一种穿成。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我们都很期待你未来更多的好作品,加油!】
陆鸣很珍惜这些来自观众的鲜活的感受与评价,作为创作者,他在看到一些差评的时候当然会沮丧,但他也不会难过太久,电影审美也是很私人的,大家的观点不可能完全一致。他的电影能被一部分观众理解、读懂,他就感到很欣慰了,这是创作者最大的圆满。
但在陆鸣曾经患有抑郁症的消息被公开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陆鸣的私信被各式各样的道歉和倾诉填满了。
论坛也有网友开帖,集中感慨,为自己曾经在网上用过分的语言狙陆鸣而感到懊悔。而私信里的表达更为私人,陆鸣看到了很多人情真意切的文字,他们不再只是为了自己“曾经误解陆鸣并用言语伤害了他”这件事道歉,还将陆鸣的私信当做了树洞,发了很多这些年的人生经历与感慨。
【陆鸣,你好!说来好笑,这是我记忆中为数不多地用大名称呼你。在我还是艾草的时候,我叫你“哥哥”、“宝宝”、“阿拉鸣崽”,脱粉以后,我叫你“无心法师”、“钓王”、“失格艺人”,后来我脱粉脱黑,你在我的世界里好像还是不能提及之人,朋友在我面前说起你,会用“某人”指代,就像哈利波特里的you know who。
这是我一个人的独角戏,这出戏我从15岁唱到了25岁,在我的生活中,追星占的比重一直不大,但你确实是我少年时代回忆里一个重要的陌生人,就好像这是一场漫长的暗恋,只不过自始至终只有我在讲这个故事,并且没有听众。
我今天给你发私信还有点紧张。考虑到万分之一的可能性,如果你看到了我的这些留言,那该怎么办呢?我想对你说这些话,又不想真的让你看到。这很好笑吧,当年追星狂热期,我每天给你发十几条私信,生活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想马上跟你分享,糟心的事也想对你吐槽。你的私信一直是我的树洞,没有回响又让我安心的存在。
你曾经有抑郁症的消息是我闺蜜告诉我的。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我还是哭了出来,我以为25岁的我拥有坚硬铠甲,不会随便落泪的。我会哭也不完全是因为当时我在不了解你处境的情况下在网上斥责了你。也和我被迫重新回顾自己20岁的心境有关系。
当时我心气很高,现在才工作了两年,就快要被生活磨平了棱角,这实在是很奇怪。在你的对比之下,我越发觉得很对不起15岁的自己。
虽然只是陌生人,但你一直在我人生道路上紧要处出现,为我带来一束微光,让我看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我决定辞职考研了,本科毕业以后除了法考,我没有参加过其他考试了,对学生身份也感到很陌生了,但我仔细思考以后,觉得这才是真正利于我长期职业发展的选择。
谢谢你带给我的勇气,能不能把好运分我一点呢?只要一点点就够了,我真的想要够到遥不可及的星啊。希望明年4月份,我能躺在光华楼门口的大草坪上给你发私信。也祝你一切顺利!】
陆鸣还看到了许许多多无比真切的文字,他觉得自己有必要站出来,通过更多的渠道来告诉大家:他现在过得很好,也希望大家能快乐,不要再为他担心了。
纪录片《凝望》借此契机,正式发布了。
《凝望》是纪录片导演陈锋的作品,纪录片素材时间跨度长达十年,是一个一度被搁置的计划,如果不是陆鸣又回到了北京,当上了导演,这可能就成了一个破产的项目,早早宣告失败了。
2018年陈锋在征得陆鸣和他妈妈同意,每个月有一个周末他会飞到重庆,记录陆鸣的高三生活。陆鸣是系列纪录片中的一个主人公,陈锋原本是打算跟踪报道五个零零年出生的孩子十年的成长,以此为切入点,真实纪录不同家庭条件、教育背景的孩子十年间的成长和变化,也间接反映十年间时代的巨变。
可惜,这个计划中途受到了很多阻力,其他四位主人公都先后退出了拍摄,不再愿意在镜头前谈论自己的生活,只有陆鸣一个人留了下来。
2024年的时候,陈锋就告诉陆鸣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暂且搁置了,很可能以后也不会重启了。
陆鸣知道了这个情况,但这并不妨碍他每年依然会告诉陈锋自己什么时候有空,可以进行为期三四天的拍摄。
陈锋已经着手忙其他拍摄工作了,可这并不代表他心里完全把《凝望》的拍摄放下了,陆鸣一个大明星都愿意腾时间出来配合拍摄,他自然会想办法调时间去拍。
陆鸣拍摄《母星》期间,陈锋也跟组了一半的拍摄,陆鸣拍电影,他拍陆鸣。
《凝望》里有一段是陆鸣晚自习结束以后,从学校里走出来,重庆春天九点的暖风吹起了陆鸣额前的碎发,导演问他:“听说你明天要二模了,会紧张吗?”
陆鸣笑了一笑,说道:“会。”
“会紧张不代表我准备得不充分,越是前期投入大,对结果有强烈的企图心,我就越是紧张。考试成绩是有一定波动范围的,我不一定就能发挥出我最好的水平,如果努力了两个月的成绩,和之前比起来也没多大进步,那我会怀疑自己努力的方向出了问题。当然我的理智会告诉我:复习备考就是不断地增加在一场考试中的赢面,一次的失利不代表什么,踏实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陆鸣随后又补充解释了自己为什么会紧张的原因。
很难想象会有一个认真学习的人在面对考试的时候一点紧张心理都没有,18岁的陆鸣是这样想的。
相似的画面在2028年继续上演,《母星》上映前,陆鸣自己一个人独自焦虑,9月29号,上映的前一天,陈锋来到陆鸣工作室进行拍摄。
“现在还会紧张吗?”
“紧张吧。现在和高三不一样,高三的时候虽然紧张,但我心里有底,艺考文化课分数线我知道我肯定会过的。现在不一样,后果不是由我一个人承担,我也对电影成品到底怎么样没有把握,我自己拍了一年多的电影,看的时候肯定有滤镜,我不知道普通观众会是什么看法。”
《凝望》上线的时候,《母星》已经是科幻电影新票房纪录保持者了,纪录片放到这一幕的时候,弹幕激增。
【放心,结果很好,特别好,大家都很喜欢《母星》,是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式的存在,你做到了,陆鸣!】
【养成系真的犯规吧,我是因为喜欢《母星》才来看这部纪录片的,怎么会有18岁和28岁的侧脸渐渐重叠的镜头啊?要疯了呀,我的理智正在慢慢远离我,有预感今天晚上做个梦,梦到重庆街头的少年,明早醒来,我就是一棵新鲜的艾草了呀!】
一些难以释怀的前艾草在看了这部纪录片之后,也成功和自己达成了和解。陆鸣现在过得很好,这个认知让他们也能安心地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在《母星》成为票房年冠,被认为是2028年影坛最大的惊喜后,聚焦在陆鸣身上的目光又多了起来,甚至超过了他17岁左右流量巅峰期的关注度。
那天陆鸣只是和好久不见的三个队友聚餐,吃晚饭开车回家的路上却发现一直有一辆可疑车辆尾随自己。
陆鸣拐进了一个商场地上停车场,倒进车位,从后视镜看到后面那辆车也跟着停了下来。
陆鸣走下车,来到那辆车前,敲了敲车窗玻璃,那人抵不住压力,还是开了车窗。
“怎么又是你?你还在当娱乐记者?”
陆鸣被围观的路人认了出来,他看到狗仔的第一句话也被人录了下来,视频很快被上传到了微博。
有眼尖又记性好的路人马上反应过来陆鸣为什么会说这样一句话。
他们翻出了15年8月份的一条新闻——“狗仔深夜潜伏陆鸣别墅所在小区,竟发现陆鸣深夜离家!”
标题起得很有吸引力,点进去会看到陆鸣扛着一套器械下楼,来到小区空旷地,开始组装器械。
黑灯瞎火,狗仔也拍不清陆鸣在摆弄什么器械。
后来陆鸣自己出来澄清,大家才知道陆鸣是带着长焦大口径望远镜和单反出来,准备进行深空摄影的。
陆鸣当时完全是头脑一热,中考完不久,急着尝试一些新事物,觉得星空拍摄特别有意思,就下单定了设备,设备送到家的第一天,就软磨硬泡,说服调休来北京陪他的妈妈同意他半夜一个人跑出来尝试。
在北京的郊外别墅区,光污染依然很严重,陆鸣首次深空摄影尝试以失败告终,并且全网都知道了。
陆鸣后来特地去网上搜了那个狗仔叫什么、长什么样,并且对他有着很深的印象,以至于过了十多年,他看到那张四四方方的脸的时候,还是认了出来。
【嘎嘎嘎,点开热搜之前没想到会这么搞笑。】
【这狗仔真的不行吧,十年前拍些搞笑新闻做标题党,十年后还在跟拍一些没有爆点的生活日常,他真的没有职业嗅觉,要是我,我就拍旋风少年团重聚,多有话题度。】
【哈哈哈哈哈,他是不是眼神不好啊,怎么偷拍总是拍不到重点。这人跟陆鸣也是一种孽缘了。养成系真是有够有趣的,总是能翻出很多年前的边角料啊,没想到这种搞笑新闻居然还有后续,还是十多年后再续前缘。我觉得我短期不会看到比这更爆笑的新闻了。当然,也有点点无语哈。狗仔能不能放过陆鸣啊?导演也有人跟拍吗?不能因为陆鸣长得帅又流量大,就十多年专注一只羊薅羊毛啊!】
作者有话要说: 人还是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我以后更新时间还是调整为晚上十点到十点半,不然我永远赶不上趟,一直放鸽子也不太好嘞。感谢在2020-04-29 21:00:42~2020-04-30 22:20:1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南阿喃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树里多多洛 5个;30568937 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5章 伤仲永(倒V结束)
《伤仲永》的故事人人都听过, 陆鸣初中就在语文课上学了这篇文言散文。当时他并没有想到自己未来会和这个词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尽管他并没有泯然众人。
“伤仲永”的说法第一次被套用在陆鸣身上是12岁那年放弃走钢琴演奏道路,重庆当地一家发行量不小的纸媒在一个生活板块刊登了一篇文章《琴童之路通往何处?——那些没有成为郎朗、李云迪的孩子》。
在这篇报道里, 陆鸣作为一个没有在钢琴演奏道路上坚持下去的琴童被当作典型案例,先是列举了他10岁以前参加的大小钢琴比赛获奖情况, 又着重突出了他现在已经放弃弹琴,用来劝导父母不要看到一个两个钢琴神童,就把孩子往音乐道路上送, 天才还是极少数, 大多数人都没那么高的天赋,小时了了, 大未必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