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锦绣完本[经商种田]—— by:寂寞的清泉

作者:寂寞的清泉  录入:12-21

钱满江又一再说明,自家现在在京城也是举步维艰,没有办法照应更多的人。让那几房现在进京不是明智之举,京城的生意不好做,他们来了日子远没有在冀安好过。不如等自家站稳了脚跟,再帮着他们在京城立足。
但钱老头和钱老太就是想不通,总觉得最难谋的京官都被他们谋到了,怎么可能帮不了几房做生意的人。
钱满江又解释,给吴庆书谋的是缺,而不是官。谋官,他们还没那个本事。况且,吴庆书当了官以后,就不需要钱家再帮忙,以后或许还能成为钱家的助力。可帮做生意的人就不一样了,生意一旦不好做了怎么办?那么多人的日子怎么过?日子不好过了就容易出问题,人多嘴杂传出不好的话被御史听到了怎么办?若传到皇上耳里,自己被罢官都是轻的。
老两口一听罢官就害怕,只得闭了嘴。
钱满江又笑道,“爷放心,只要我爹的伯爷保住了,我的官位坐稳了,咱钱家后人的前程,都差不了。”
谈完了,钱满江又去正院跟钱三贵说了这事。
钱三贵叹道,“你爷你奶的岁数大了,固执。再加上没读什么书,见识有限。横竖咱们心里有数,他们那些不合理的要求不答应就是了。”
钱满江点头道,“爷这么大岁数了,观念已经形成,让他改也不可能改得了。爹只记着,以后面子上顺着他们,哄着他们。但重要的事咱不跟他们说,不该办的事坚决不办。还有,爷的长随太老实,重新给他换个机灵点的,随时跟着我爷,要把他看好了。福寿堂的陆嫂子老实,再重新调个精明的婆子过去,把院子里下人的嘴管好……”
第二天,钱三贵又把钱满江的意思告诉钱亦绣,说以后家里的大事尽量不要让两位老人知道,啥事不知道,也不会折腾……
钱亦绣看钱老头这样也烦得要死。但古代讲究孝道,老两口打定主意跟三房过,也不可能硬把他们撵回乡下去。江爹爹的这一招阳奉阴为,跟翟大人的顺势而为,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都是为了把家里的老搅家精安抚住,尽量不让他们搅家惹祸。
老两口虽然没缠着儿子孙子帮钱家办事了,但对吴祖至父子的态度却不怎么好,总觉得他们占了钱家大便宜。
吴祖至父子不愿意再去正房吃饭,私下商量着,等吴庆书的事彻底定下来,就赶紧去外面租个院子住。
吴氏气得暗自抹眼泪,钱三贵也私下跟吴祖至道歉。
三十日上午,朱肃锦来了,潘月就让人在惜月轩里摆了素席,让钱亦绣和小和尚都来这里吃晌饭。
自从小和尚来了府里,潘月经常会在惜月轩里摆素宴,请小和尚来吃。小和尚平时很忙,一直在跟肖恩互相学习着,只有吃饭的时候或是晚上才能跟钱亦绣他们玩玩。
今天的人齐,几个孩子边吃饭边说笑,潘月也时不时地凑个趣,还有动物之家又吼又叫,热闹极了。
朱肃锦感叹道,“感觉又回到了归园。”
潘月说道,“若锦娃不回宁王府,咱们天天都像在归园。”
小和尚笑道,“那就让锦兄经常来家里陪婶子吃饭。”
钱满江笑着摇头道,“宁王府冷清,小世子还是应该多陪陪王爷和王妃。”
正说着,下人来报,说是梁府来了人,请弘济小师傅下晌去梁府一趟。钱亦绣才想起自己曾经答应过梁大叔,要去看望梁老太君。都这么久了,却没有去看看老太太,不觉有些脸红,便说跟小和尚一起去。
饭后,钱亦绣穿戴好,拿着装了一支人参、一朵灵芝的两个锦盒,跟小和尚坐车去了梁府。马车到了梁府正门,小和尚下车直接进门去前院。马车又把钱亦绣拉到角门,钱亦绣同紫珠下车,坐轿子去了梁老太君的万和堂。
万和堂她还是几年前来过。如今院子里鸟雀的叫声依旧婉转动听,却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欢声笑语。
仆妇领着钱亦绣去了上房,走过正厅,穿过东侧屋,直接来到老太君的卧房。
老太君头上裹着帕子,穿着中衣,身上搭了一床锦被,正半闭着眼睛斜倚在拔步床床头。屋里坐着大夫人宋氏、二夫人李氏,还有两个服侍的婆子和丫头。
屋里烧着地龙和碳炉,窗户和门又捂得严实,又热又闷。虽然熏着浓浓的香,仍然压不住药味和老年人特有的腐味。钱亦绣极不适应,赶紧稳稳神,装作一脸轻松的样子。
老太太听说钱亦绣来了,便睁开眼睛,还从被子里伸出一只手来。
钱亦绣来到床前先给老太君行了礼,过去拉住老太太伸出的手。老太太的手极瘦,皮肤松弛,像褐色的枯树皮一般。
老太太拍着钱亦绣白晰细嫩的小手说,“看看这手,我们这些老家伙也的确该死了。”
钱亦绣红着眼圈说,“老太君,您福大命大,定能长命百岁。”
老太太笑道,“你当老婆子是老神仙,还能活到一百岁?不过,老婆子是真心不想这么早死。没看到我的昭儿娶媳妇,生儿子,老婆子去了那边没法向老头子交待。”
钱亦绣就坐在她身边,和她手拉着手,说起了之前住乡下的时候,哪些人活到了八十几还健步如风,哪些人七十七、八了还下田劳作。那些人之所以活得这么久,就是家里有事,他们放不下,舍不得。还有三贵爷爷,病得那么重,也是因为放不下他们一家人,才一直咬牙坚持着,如今身体还越来越好……
言外之意就是,只要有活下去的动力和毅力,就有可能继续活着。
“……意念坚定了,又有老神仙的妙手回春,老太君还怕活不到一百岁?”
老太太本是个意志坚定的人,听了这话便是喜不自禁。
正说着,梁锦玉来了。
梁锦玉的小嘴也甜,她再一掺合,说得那太君更是开怀。
又说笑了一阵,见老太君乏了,众人便起身告退。老太太拉着钱亦绣的手说,“好孩子,无事就来陪老婆子说说话,老婆子喜欢听你说乡下的趣事。”
钱亦绣点头答应,还把她扶着平躺下来,帮她盖好被子。
出了卧房,却看见钱梁老公爷和梁锦昭坐在厅屋里。
梁老公爷笑道,“老太太好久没有这么高兴了。”
大夫人笑道,“是啊,今儿老太太比平时几天说的话都多。还是钱姑娘会说话,逗得老太太笑呵了。”
梁老国公点点头,对钱亦绣道,“听说你们在给一个叫吴庆书的同进士谋缺?”
这事他们怎么知道了?钱亦绣愣了一下,点点头。
梁老国公指了一下西侧屋,说道,“我们去西屋谈。”
梁老国公和钱亦绣、梁锦昭去了西侧屋,梁锦玉还想跟进去,被宋氏拉住了。
他们几人坐下,待丫头上了茶后,梁老国公问道,“你们跟吴庆书是什么关系?”
钱亦绣说道,“他是我奶奶的娘家侄子。有什么不妥吗?”
梁老国公说道,“倒不是有什么不妥。我是觉着,六部里人才济济,进士庶吉士多如牛毛,他一个同进士出身在里面混,没什么发展前途。再说礼部,那里恩荫的人最多,吴庆书既没有好的出身,又没有强硬的倚仗,这个副使不知道会当多少年。他的前任,可是当了一辈子。”
钱亦绣点头道,“这个我们家人都知道,但我们也只有这个能力。”
梁老国公笑道,“目前,我倒是知道个不错的缺,就是西津县的县丞。原县丞因为营私舞弊,昨天刚被罢了官。西津县在京郊,属于京城管辖的大县,县丞是从七品的官。若这个职位做好了,很容易升到县令。在京郊做县令,以后的仕途可是坦荡多了。现在许多人都看上了那个位子,我已经跟吏部打好招呼,请他们务必先给我留着。你今儿就是不来,我也会让昭儿去你家一趟。”
钱亦绣也知道西津县,梅院、桃院和玻璃工场的所在位置,便是归西津县管辖。若是吴庆书去了那里当县丞,自家可是能办好多事。最最关键的是玻璃工场,便不怕有幕后势力借着县衙给他们施压了,即使有人做手脚,自家也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
钱亦绣看看梁老国公的满眼算计,这只老狐狸抛出的诱饵,她实在没有办法回绝。
便说道,“我曾听下人说过,西津县可不好混,那里的水深。原县丞被告营私舞弊,说不定就是得罪了哪方势力,被人整了。”
梁锦昭笑道,“绣儿放心,霹雳营就在西津县附近,谁敢得罪咱们的人,我带着手下弟兄去端了他的窝。”
是啊,还有军队保架护航呢。若吴庆书去了那里,上有梁则重,下有梁锦昭,那他妥妥的就是下一任县太爷了。京郊的县太爷,又有前途又有油水,对自家更有利。
钱亦绣望了一眼这爷孙两个,虽然知道他们还没有死心,但她就是舍不得放弃送到嘴边的这块肥肉。
她的小嘴嘟着,手上不停地扭着帕子。
梁锦昭看着她水润润红嘟嘟的小嘴,突然有了一种冲动,若能一亲芳泽……这个念头刚一闪过,他吓得赶紧把手握成拳,放在自己的嘴边低咳了两声。
钱亦绣思考了片刻,觉得自己当初冒着生命危险采药救了梁大叔,这事就算他们付自己的报酬吧。这么一想,就释然了,也拿定了主意。但嘴上还是说道,“这事我做不得主,要回家去跟我爷和舅爷爷商量才行。”
梁老国公笑道,“这是当然。不过,最好今儿晚上或是明天一早就给我答复,毕竟还有那么多人候着,人家也不能留太久。”
钱亦绣点点头,又再次表示感谢。梁锦昭送她出门,低声道,“绣儿放心,我和我爷爷不会用这事要挟你们。若我们两的事不成,也不会牵怒你的表叔。”
钱亦绣不高兴地嗔道,“你胡说什么呀,谁跟你能有什么事了。”
说完,便快走几步上了轿。
梁锦昭看着小轿都消失在那片树林后面了,还舍不得把目光收回来。
梁老国公在旁边冷哼道,“傻小子,光看有什么用?要想办法把小姑娘哄过来。”
梁锦昭笑道,“爷爷,您当初是怎么娶到奶奶的?”
梁老国公道,“我和你奶奶的事一说就成了,哪里像你们这么一波三折。”
小和尚好像还在前院跟什么人会面,钱亦绣就先坐马车回家了。
回到家,她急急忙忙去了正院,正好江爹爹也在,便跟他们说了这事,“……我也不想接受他们祖孙给的好处。但是,玻璃工场的利益太大,一旦开业肯定会惹得许多人眼红。虽然要给宁王、寿王、付家、潘家股份,但京城的皇亲国戚、勋贵高官也多,牵扯的各方势力更多,许多事防不胜防……若表叔坐上那个位置,官虽然小,但正好是管着玻璃工场的衙门,有事总能帮忙,或是提前通个消息。况且,对表叔的仕途也极有好处。”
钱三贵犹豫着说,“这个职位是好,对玻璃工场的发展也能起到好的作用。但是,梁家祖孙最终的目的还是你,若没达到目的,他们会不会报复?梁家后生我见过多次,相信他不会怎么样,我是怕梁老国公……”
钱亦绣笑道,“爷放心,梁老国公虽然精明,但为人着实不错。不仅我姥爷和余先生这么说过,连宁王爷都是这么评价的,断不会为这种小事打击报复咱们家。”
ps:谢谢亲的打赏和月票,感谢!(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四章 崔氏
钱满江说道,“他们帮这个忙,是在跟我们钱家示好,最终目的还是想继续结亲。示好咱接受,能与梁家交好,也是咱们钱家的幸事。至于其它的,错本不在咱们。梁老国公在朝中的风评非常好,都说他精明不失厚道,值得结交,还不会那么小气。”
钱三贵听了才放心。又道,“这次接受了梁家的好意,咱们可是欠了他们大人情了。”
钱亦绣说道,“梁国老公侠义心肠,知道我们有困难主动帮忙,也在情理之中。以后,他们若有什么为难的事,咱们也会主动帮忙的。”
祖孙三人一番商量,都觉得应该接受梁家的好意。
晚上,等到钱老头和钱老太都走后,让人去桂香园把吴祖至父子请来。他们父子二人也觉得西津县县丞更好,不止是官大了一级,关键是有利于将来的仕途发展。
吴祖至高兴得眼圈都红了,直说,“这么好的缺,就是进士也不一定能谋到。妹夫,满江,绣儿,谢谢你们了。我真是作梦都没想到,我们还能有这样一门贵亲。”
吴庆书又起身向他们作揖表示感谢。
几人商量妥当,钱满江便急急去了梁府和潘府。
二月初,天气渐暖。可八日这天,却突降大雪,气温也骤然下降。
这天钱满江不当值,上午就领着明儿和静儿在院子里堆起了雪人。潘月掀开门帘不错眼地看着相公儿女,也不管冷风呼呼直往屋里钻。
吓得曾嬷嬷直说,“郡主,小心着凉。大爷和哥儿、姐儿是在动着,不怕冷。您这样站着可不行。”
见潘月不听劝,又让丫头拿斗篷给她披上,又拿了一个镂花暖手炉塞进她手里。
钱满江像钱三贵,特别护犊,没有古代父亲那些必须严厉或父不抱子的想法。三个儿女,他都喜欢,也都愿意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这点可能是受潘月的影响。
正玩得热闹,钱亦绣来了,也跑过去一起玩。玩高兴了,还抓了一把雪塞进江爹爹的脖子里。明儿和静儿有样学样,都抓起雪往钱满江的袖子里塞。钱满江在前面跑,三个儿女在后面追,逗得潘月和丫头们咯咯直笑。
这时,正院里来人禀报说,吴大爷从吏部回来了,说是他当县丞的文书下了。钱满江听后,赶紧带着儿女回屋换了衣裳,同钱亦绣一起匆匆往正院赶去。
走在半路上,碰见了钱老头。
今天下雪,钱老头便没有如往常一样出去喝茶听书。他一辈子劳作惯了,在屋里闲不住,就去院子里遛圈,正好碰见兴冲冲的吴庆书。
他见吴庆书兴高采烈,便问道,“书小子,你这么高兴,是去礼部的事定下了?”
吴庆书站住给他作了个揖,说道,“文书下来了,但不是去礼部,而是去西津县当县丞。”说完后,就匆匆往正院走去。
老头一听他没有去成礼部,而是去了什么县当县丞,乐坏了。快步走回福喜堂,对老太太说道,“吴家小子没去成礼部,而去了什么县里管泥腿子了。”
老太太歪嘴问道,“真的?为啥呀?”
“是真的,刚我碰见他,他说吏部的文书都下来了。”钱老头喜滋滋地说道,又抹了一下胡子说,“还能为啥呀?那吴家小子也就是个同进士出身,还想进六部,还想给皇上当近臣,咋可能呢?以后,让善娃和得娃他们一定要考上进士,进京当京官。更要让三儿和满江多出些力,让他们进六部当官。”
说完,又吩咐一个婆子道,“去,让贵小子在角门候着,老太爷我要出门听书去。”
然后,对着玻璃境梳了梳胡子,再套上一件厚棉袍,戴上皮帽子,唱着曲儿出门了。
钱老太冲着他的背影骂道,“这么大雪还要出去浪,死老头子真是在找死。”
钱老头刚出院门,便看见钱满江和钱亦绣父女俩在往正院的方向走。
他叫住钱满江,走向前去说道,“听说,吴家小子被别人挤出了礼部,去县里管泥腿子了?”
钱满江愣了一下,又煞有介事地点头道,“唉,都怪我们门路不硬,那位子被别人捷足先蹬了。”
老爷子乐起来,不赞同地说,“这也怪不得咱家门路不硬,要怪就得怪吴家小子只是个同进士出身。同进士,如同如夫人,咋可能进六部呢?”
钱满江点头道,“爷说的是。”又说,“爷,这些话可不能拿出去说,要惹祸。”
钱老头摆手道,“你当爷傻呀。爷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家里说的话不会拿出门去说。”说完,就哼着曲儿走了。
钱亦绣低头暗笑,江爹爹一贯会忽悠。
上房东侧屋,吴祖至父子都在,正跟钱三贵和吴氏说得热闹。钱满江一进去,吴庆书就起身说道,“吏部让我半个月内就去西津县上任。”
钱三贵也笑道,“拿到文书,我们的心也就放进肚里了,就是时间太赶了些。”
几人又商量着,时间紧,得先让下人去西津县城,帮吴家租一个两进院子。等他们以后有能力了,再买房。吴家父子感谢钱三贵想得周到,更是焦急地盼着吴家其他人快点来京,到时一起去赴任。
推书 20234-12-21 :红楼之瑚不归 完结》: 红楼之瑚不归作者:文姝文案:爷爷是国公,爹是侯爷,娘是宠妃亲妹,还有两个公主表姐这样的人生,为什么会是《红楼梦》里的早夭的贾瑚!!!贾母,王夫人……好吧,统统不要我我担心谁叫我有个重生的爹呢╮(╯_╰)╭大赦赦是撕逼好手o(*≧▽≦)ツ ◆食用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