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帝最好的选择就是大义灭亲,将周家大少问罪,以平众怒,可是,他没有这么做,从一开始,便已落了下乘。百姓们对楚帝的决断不满意,楚帝不愿意为枉死的百姓讨回公道,他们就自己给自己讨这个公道,所以,才有了街头-暴-乱-之事。
现在,周家大少这个罪魁祸首已经死了,百姓们心头的怒火也减了不少。楚帝若是不出这个头,这件事或许就这么过去了,若是他还要罔顾民意,强行为他那个并不无辜的表弟出头,只会惹得百姓恨上他。
藤皇贵妃在得知这件事情后,就对楚帝直言了:“皇上知道臣妾素来是个有话直说的性子。臣妾心中有些话,不吐不快,今日索性就一并对皇上说了。”
为了巩固双方之间的关系,藤国的使臣才刚给楚国进贡了一些好东西,因此,近些日子,楚帝也愿意给藤妃些许脸面。他虽不喜藤皇贵妃的性子,还是笑了笑,捧场道:“爱妃说吧。”
藤光贵妃道:“周朲(周家大少)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他一个人的错,为何现在,替他背负骂名,受众人谴责的,却是陛下?”
“陛下任命他为朝廷命官,是信任他的能力,想要让他为君分忧的,谁能想到,他却辜负了陛下对他的信任,给陛下招来了那样一个大麻烦。后来,在满朝都在逼迫陛下处置周朲的时候,周朲贪生怕死,敢做不敢当,让陛下承担了所有的压力。这等行为,实在不是一个为人臣子的应该做的!”
“如今,周朲死了,说实话,臣妾真是松了口气,因为臣妾知道,再也没有人会带累陛下的声誉,会连累陛下了。此等小人,非但不能够给陛下带来助益,还给陛下带来如此大的麻烦,使得朝臣与陛下离心,百姓与陛下离德,实在死有余辜!依臣妾看来,陛下完全不需要为这么个玩意儿伤心。这种祸害,死了就死了!陛下应该抓紧这个机会,将他的罪行公之于众,以挽回您在朝臣与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能干的臣子再培养就是了,无论您培养哪一个,都比周朲强!”
“臣妾知道,您对世家大族不放心,怕他们手中的权势太大,威胁您的地位,可您是万民之主,亲自扶持了那等有真才实学却又没有根基的寒门学子上位,他们如何会不感激您?拼死为您效忠?到时候,您想要什么样的能臣不能有?且说句实在话,这样的人,用起来不比周朲放心?周朲如此胆大妄为,闯下弥天大祸,可不就是仗着与您的亲戚关系?”
藤皇贵妃的一席话,着实出乎了楚帝的意料。楚帝原先就料到了藤皇贵妃想说什么,说句实话,对于与藤皇贵妃谈论这个话题,他是排斥的。他不过是碍着情面不好拒绝,才听藤皇贵妃说了下去,可谁知道,藤皇贵妃的话,他最后还真的听了进去,颇觉有理。
藤皇贵妃说的很有道理啊,他为什么重用周家人,不就是因为他们是自己的母族,用着顺手,用得放心吗?如果有一日,他们非但不能让自己放心,还要让自己为他们背负无穷无尽的麻烦了,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再继续无条件地庇护他们呢?
原先,楚帝不见得没有想到过这一点,只是一则有婉贵妃的话语在先,二则他被来自外界的逼迫激起了逆反心理,刻意不去想这些,只想跟那些逼迫他的人对着干,这些掩藏在事实底下的最简单直观的东西,反而被他给忽视了。
且藤皇贵妃说的也没错,他只想着周家是亲戚,定是要站在自己这一边的,却没有想到,周家也会有自己的私心和小算盘。周家能够给他带来多少便利,就会给他带来多少麻烦!周家的确是胆大妄为,然而这又何尝不是他自个儿纵出来的呢!如此看来,果然还是重用寒门的好,至少那些寒门学子毫无根基,只能依靠自己,还有什么比这更能保证他们的忠诚?
一想到这里,楚帝不由心中暗自庆幸:“多亏有爱妃的提醒,否则,朕只怕就要白白做这恶人了!”
表弟死了,是很可惜,然而他给他带来了那么多的麻烦,在楚帝的心中,这份可惜也变淡了。
藤皇贵妃淡淡一笑:“臣妾不过是见不得皇上吃亏罢了,皇上不怪臣妾多嘴就好。”
楚帝看着明艳动人的藤皇贵妃,眸光一闪,笑得意味深长:“朕以前可从来不知道,爱妃竟这般聪慧!”
“臣妾可不懂得你们大楚人肚子里的那些弯弯绕绕,臣妾不过是忧心陛下,所以多想了几步罢了。”
楚帝道:“爱妃的关心,朕很欢喜呢。”看他这模样,摆明了是想留宿皇贵妃宫中的,可惜藤皇贵妃却兴致缺缺,以小日子为由,委婉地劝楚帝去了别宫。
送走楚帝后,藤皇贵妃的贴身侍女面带笑容地道:“幸亏有卫妃教给您的那些话,不然,这一次,皇上又要白白放过周家人了。瞧那婉贵妃,不过是怀了个孩子,都快骑到您的头上来了,皇上又向来偏袒她,对于她先前犯下的过错丝毫不以为意,真是气人!”
“有什么好气的?在宫里呆了这么久,你难道不知道皇帝是个什么德行?”在说起楚帝时,藤皇贵妃毫不掩饰自己的厌恶:“这宫里头,也就只有卫妃是好的,其他人……本宫是早早就看透了!”
她先前若是愿意为了自己的国家,在楚帝面前卑躬屈膝、隐忍讨好的话,在经历了上次那件事后,她就彻底对楚帝冷了心。现在,她别说与楚帝行周公之礼了,就连被楚帝拉一拉手,都觉得恶心。
别说她来了小日子不能侍寝了,就算能侍寝,她也会想方设法推诿过去。
见自家主子开始不高兴了,婢女赶忙转移话题:“不管怎么说,能够看着咱们藤国安然无事就好。这是藤国进贡给楚国的贡品,楚帝特意吩咐了送来您宫中的,您快尝尝看,合不合胃口。”
这句话的重点自然不在“楚帝赏赐”,而在于“藤国”。自家公主对故国有多思念,婢女自是一清二楚。
看着托盘中盛放的晶莹剔透的果子,藤皇贵妃暗自出神。
虽说这种果子不是藤国最珍贵的果子,却是她最爱吃的。
恐怕,也就只有那个人会注意到这一点了吧?
可惜,她与他,终究有缘无分。从前他们错过了,现在,更是毫无可能。
这一段日子以来,楚帝过得鸡飞狗跳,婉贵妃因为莫名原因,再次有了失宠的迹象。宫中人都懂得趋利避害,自是忙不迭地转换了风向,开始奉承起颇受楚帝看重的藤皇贵妃以及乘宠次数最多的桃夭公子了。
至于希瑞尔,过得很低调,却也很痛快。
有什么能够比看着自己的敌人倒大霉,还不知道是怎么倒霉的,更高兴呢?
他这阵子养养花儿,溜溜鸟儿,时不时地再坑婉贵妃一把,别提有多爽。唯有一件事比较遗憾,就是这一世,他的恋人始终没有出现。
希瑞尔曾一度怀疑他的恋人是某个皇子,可惜楚帝实在不给力,别说皇子了,连个公主都没生下来,因此,希瑞尔也只好把目光放在别的男人身上。宫中的男人,除了楚帝,就是希瑞尔这种楚帝的男妃男宠,当然,楚帝不可能是他的恋人,桃夭公子也不可能是,那么剩下的就只有……太监或是宫外的男子。
比起太监,希瑞尔自然更倾向于是后一个答案,因为他已经观察过了,他周围的太假都是真太监,没有一个是假扮的。虽然换了个壳子,但希瑞尔相信,他家恋人才不会混得这么惨呢!
在寻找恋人中,时间过得飞快。
在这期间,桃夭公子给希瑞尔使了几个绊子,有些无伤大雅,有些却弄得希瑞尔灰头土脸。希瑞尔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当即反击了回去,让桃夭公子狠狠地吃了几回挂落。有藤皇贵妃站在希瑞尔这一边,自然是桃夭公子吃亏,可桃夭公子也不甘示弱,很快就投靠了婉贵妃,明面上终于可以与希瑞尔一较高下。
婉贵妃眼下虽圣宠不复如初,可毕竟当了那么多年的宠妃,在宫里经营的势力不可小觑。得了这股势力相助,桃夭公子在宫中更是如鱼得水。当然,他也投桃报李,不着痕迹的几次引着楚帝去了婉贵妃宫中,一时之间,桃夭公子与婉贵妃的合作颇为愉快。
这二人联起手来,与藤皇贵妃及希瑞尔所代表的势力斗得不亦乐乎。
不过很快,他们的注意力就被别的事情引走了。临近年关,大楚的两个诸侯国国王,韩王与昭王即将抵京朝贺。
据说,楚帝为此开心了好些天。
如今,大楚国力是一年不如一年,两个诸侯国却是兵强马壮,楚帝做梦都怕诸侯国什么时候推翻楚国自立。如今,见韩王与昭王还愿意乖乖来朝贺,楚帝顿时放下了一半的心,看来,这两名先祖册封的诸侯王,还是很听话的嘛。
楚帝这么想,朝中别的大臣却不像他这么乐观。
作者有话要说: 萌萌们都好沉默,更新菌也想跟着泥萌一起沉默了惹~~~哼(ˉ(∞)ˉ)唧
☆、第143章 宫闱风云
大楚虽看着还强盛,却是内强中干。接连损失几名大将后,军中更是面临着无人可用的局面。
从前有卫家父子在,公孙老将军也尚在世,韩王与昭王还忌惮大楚几分。
如今,卫氏三父子俱战死沙场,公孙老将军又因病过世,若是韩王与昭王有不臣之心,此刻,又有谁拦得住他们呢?
韩王已是知天命之年,平日里对外表露出一副贪财-好-色的模样,但谁也不敢小觑了他。若真只是个酒囊饭袋,韩王也不可能一年又一年抵御住了外族扣关,并将属国那么块荒凉的地方发展壮大。
至于昭王,说来就更复杂了。如今的昭王十分年轻,才刚及冠,就展露出英才之相。若昭王忠于大楚,大楚的臣子们心中必然无忧。无他,实在是这昭王太能打了。
前任昭王的国丧中,游牧民族来犯,彼时还颇年少的昭王带着少量精锐部队直接打退了游牧民族的大军,非但如此,他还追着游牧民族跑了数十里,直把游牧民族逼得将放牧的范围后撤了许多。
昭王一战成名,并凭着这场大胜,迅速的坐稳了一国之王的位置。就连在楚王的直属地区,都有许多他的崇拜者。
昭王的先祖原是跟随大楚太-祖打下江山的功臣,与卫家相同,昭王一脉也可以称得上是世代忠烈。昭王的先51 祖在族规中规定,子孙必要以大楚为先,有了大楚,才有了今日的他们。昭王的父亲忠实地遵循了这一族规,如无意外,昭王日后也会接过父亲手中穿过来的火把,成为下一个大楚的拥趸。若真是这么发展,楚国的臣子们也不用担心了。
可惜的是,昭王的父亲,先昭王被楚帝给害死了。
楚帝不知从哪儿听来了谣言,一心认定先昭王要对其不利,遂先下手为强,趁着先昭王进京之际一杯酒毒死了先昭王,彼时还是世子的现任昭王亦滞留在楚国国都,名为做客,实为软禁。彼时,楚国还没有败落,楚帝的地位与如今和不能够同日而语,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昭王一系得罪了楚帝,怕是要没落了。原本热闹的昭王府一下子变得门可罗雀,昭王世子的日子过得极为艰难。
那时候,有人甚至不怀好意地揣测,楚帝会在什么时候弄死这个年少的世子。先昭王只此一子,若是昭王世子也死了,楚帝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收回这块土地了。
没有人知道年少的昭王是如何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并劝说楚帝将他放回了昭国,承认他为新王。但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得出来,昭王有能耐又能隐忍,绝非池中之物。
这样一个人,若是作为友人,自然是极为可靠的,可若是作为敌人,就相当可怕了。
忠于楚国的老臣们不由担心,若是昭王还记得他父亲身亡之事,对楚帝心存抱负之心可怎么办。毕竟是杀父之仇,哪怕昭王自己表现出毫不在意的样子,他们也绝不相信昭王是真的不在意了。
当然,更多的人在考虑的,则是昭王与韩王的到来会对自己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楚帝即位之初,忠于大楚的人倒是不少,可一年年下来,这些人不是因为说话太耿直难听,被楚帝给撸掉了官职,就是被楚帝的种种荒唐做法彻底冷了心肠。尤其,在经过了婉贵妃之兄一事后,很多人都开始怀疑,楚帝究竟是不是他们想要的那个仁君?归根结底,忠臣只占臣子的一少部分,而只忠于楚帝的又仅仅只占了忠臣的一少部分。
对于大部分臣子而言,他们所效忠的,是自己的利益,对国家,他们不是不忠诚,而是有保留的忠诚,不背叛,只是因为利益不够。对于大部分忠臣而言,他们所效忠的,是楚国,而不是楚帝。若楚帝真是扶不起来,他们不介意另立一个新君,好让楚国强盛起来。
楚帝的性子让人实在一目了然,耳根子软,这既是缺点,也是优点。好处在于他会听取底下臣子的建议,不会有太多乾纲独断的时候。可目前看来,这种性格的缺点表现得更明显一些。比如他听信谗言杀死先昭王的那一次,又比如他在跟婉贵妃兄妹有关的事件上频频表现出的愚蠢。
似乎一遇上周家人,楚帝的脑子就开始拎不清。一个婉贵妃一个周朲,不知道通过楚帝得了多少好处,又做了多少有损阴德的事,说是毫无下限也不为过。偏偏对于这个母族,楚帝还就喜欢护着。
如果说楚帝在周朲事件中表现出的对百姓生死的漠然让臣子们心惊,那么,他对周家毫无缘由的偏信,就让臣子们感到不满。没有大局观,没有道德是非观,楚帝看到的,就只有眼前的那一点点利益,这已经不是用一句“耳根子软”就能够搪塞过去的了。
楚帝就像是一只年迈的老虎,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衰弱。与他恰恰相反,昭王越来越强大,一个小小的昭国,已渐渐盖不住他的风采。楚帝若是与这样的昭王对上,真的有胜算吗?
就算没有昭王,韩王也不是省油的灯,楚帝真的能斗得过他吗?
在众人各异的心思中,昭王与韩王到来的日子一天天的临近。
楚帝对于两名异姓王的到来十分高兴,将宫人指挥得团团转,誓要给两王一个盛大的欢迎宴会,好让两王深刻地体会到皇恩。
楚帝的心思,后宫之人自然不会体会不到。对此,位份最好的藤皇贵妃明确的表示,她对这件事没有兴趣。笑话,两个诸侯王还不知道打得什么主意呢,她可不想被牵涉其中。婉贵妃思考了一下,也拒绝了这件事。
插手这件事,好处不是没有,但终归是风险更大。且她的娘家才出了那样大的事,如今多少双眼睛正盯着她,这种时候,倒不如暂避风头,且等着诞下孩子再说。要知道,楚帝现在膝下只有一个病秧子公主,先前宫中倒是有过几个小皇子,可惜还没来得及序齿,便尽数夭折了。她这一胎要是能一举得男,可就是楚帝的长子,到时候,她的分量自然会与以往不一样。
婉贵妃下头,就轮到希瑞尔了。可两女人都不愿意干的事,希瑞尔如何会有兴趣?当即便以为父兄祈福为由推了。
见位份高的都不愿意管,位份低的自然蠢蠢欲动。对于高位妃嫔而言,推掉这样一个活动并不算什么,可对于低位妃嫔及没有正经名分的公子们而言,这是一个极为难得的机会。往常头顶上有几座大山压着,他们没什么机会建立自己的势力,若是得了这么个机会自是再好不过。况且,举办这样的盛事,也可向其他的人显示自己的圣眷有多浓。
因此,桃夭公子自动向楚帝请缨了。作为目下最受楚帝宠爱的人,楚帝允了桃夭公子所求。一时之间,宫内外颇为震动,众人看桃夭公子的眼神,立马与往常不一样了。不是往日看不上桃夭公子的都开始巴结他,希望能能够从他手中得到些好处。
桃夭公子近些日子在宫中可谓是春风得意,可惜的是,卫妃一直窝在宫中礼佛,倒是看不到他如今风光的模样了。
一想到自己能够得到这个机会,是因为卫妃推了这件事,桃夭公子的心情又变得不怎么美妙了。
世事就是这样的不公,明明他不比卫妃差什么,可就因为卫妃有一个好出身,就能够毫不费力的得到他梦寐以求的一切。
不过不要紧,他最终一定会把高高在上的卫妃踩在脚下的,来日方长!
虽然名义上桃夭公子是此次宴会的主事人,但他并没有绕过婉贵妃。在大大小小的事都安排妥当后,他将流程拿给婉贵妃看。对此,婉贵妃相当满意:“你这么安排,十分妥当,不过你到底没有操-办过这样盛大的宴会,若有什么不懂的,只管来问本宫,本宫必好好替你把关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