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有常 完结+番外完本[穿越古耽]—— by:长恨歌行

作者:长恨歌行  录入:10-10

虽然正始二年年初,也有寥寥数个藩王以不同的名义被召往洛阳,但那是特例,这是给人家的恩宠,一般的藩王都是“寄地空名而无其实,王国各有老兵百余人,以为守卫,隔绝千里之外,不听朝聘,为设防辅监之官以伺察之;虽有王侯之号而侪于匹夫,皆思为布衣而不能”。
所以曹绍是整个老曹家的诸侯王里的特例,其余的诸侯王前往洛阳是恩宠,是皇帝亲近他们,但是对于俨然一副辽东之主的架势的晋王曹绍来说,不去洛阳朝觐,反而是他的幸运,要是洛阳那边哪天真的召他回去了,还不是因为曹芳驾崩了的话,那百分百是不安好心。
曹绍是晋王,按照先秦时代晋国的疆域分布,被封为晋王的曹绍怎么也不应该待在辽东这地方,要是他待在这地方的话,应该和燕王曹宇换个封号。
之前辽东这地方在公孙家族手上,燕王曹宇也没往这地方来,但是曹绍一个晋王被封到这里,名义上总是说不通的。
唯一一件能解释的就是辽东之前不是曹魏彻底掌控的地方,相比于之前已经被彻底纳入曹魏的行政体系的地方,辽东还是块没人动过的大蛋糕,曹叡这可以说是满满的慈父心肠了。
曹绍在部分诸侯王入洛的这个年头吵着要回去,由不得司马师不发散思维。
原本司马师不是个爱猜忌别人的人,但是等到他居然遇到几回有人欲行刺于他之后,就不得不把别人多往坏处想了。
虽然刺杀是因为他和夏侯玄难免触动了一些本地豪强的利益,但是曹绍的身份如此敏感,司马师想得多一些总没坏处的。
之后隔壁孙吴还传来消息,说是五月份的时候,孙权的长子孙登没了。
孙登都已经是三十几岁的壮年了,都这么容易说没就没,曹绍还是一个六岁小儿,由不得司马师不担心。
司马师养曹绍,还真的就和养自己的孩子一样,操心完有没有想要对曹绍图谋不轨,还想着怎么安排曹绍未来的出路。
但是总体来说,辽东的晋王国还是在司马师的掌控之中的。
他爹司马懿的处境却依然不算太好。
曹肇、秦朗和曹爽斗得再凶,都改变不了他们都是青壮派,而且在朝中的根基都不算深、和某些老臣还有龃龉的事实。
种种条件加起来,就导致了这三位以各种理由大肆地安插自己的亲信,生怕自己被对方给打败了。
因为大部分的大臣和这三位都没啥关系,再说还有一个司马懿,虽然被排挤得常常称病,但是他老人家才是朝中目前的多数大臣想要的选择,因为有交情、彼此之间还是讲情面的话!
放在哪位老臣身上,他们都不想往年轻人的浑水里趟。
有了这批人的支持,司马懿这个主要是掌兵权、在朝中的根基并不算太深厚的老臣一对三总算有了招架之力。
这个时候,就有另外三人那边的人提议,把晋王和晋王太傅一起召到洛阳来,一来全了皇太后思子之心,二来也好让司马懿和长子司马师团聚。
提出此建议的人用心不可谓是不歹毒,曹绍为什么远远地就藩不回来?还不是因为曹魏皇位传承那些不可说的事儿吗?
在一群人的推动下,召晋王入京的诏书居然也下来了,不过给了时间宽限,定在了正始三年。
在曹魏其余诸侯王盼之不及的入京旨意传到辽东的时候,司马师知道,自己和洛阳那边要开始慢慢地撕破脸皮了。
《晋书·景帝纪》载之曰:
魏明将崩,以子绍托于帝。
……
正始二年,召晋王绍与帝入京,时帝为晋王太傅,亦受诏。
正始三年春三月,帝入京,而不见晋王。
齐王芳默然不作声,而大将军爽等责曰:“何不见晋王?晋王年少,君为太傅,有抚育之责,何以抗旨不尊?”
帝以疾托之。
时人讽魏明曰:蜾蠃本有子,何必负螟蛉。
意空演北乡旧事耳。
作者有话要说: 啊!!!!
蠢作者本来是想要按直接发表的,然后一个手贱,按了存稿箱,于是本来能保住的日更就这么没了QAQ
内心吐血。
不过这一卷也快完了,就几章的事儿了,小天使们有没有想看的番外呀?
注释:
“蜾蠃本有子,何必负螟蛉”是蠢作者根据诗经里螟蛉子的典故改的,诗经的原意是蜾蠃这种昆虫没有孩子,所以将螟蛉的孩子捡回来当自己的孩子养,所以螟蛉喻养子,当然了,现代科学发现这是因为蜾蠃需要储备粮所以……咳。据说这结果陶弘景那时候就发现过了哈哈哈
曹绍称呼郭太后为“娘娘”,这和我们现在知道的娘娘不是一回事儿。娘娘这词儿称宫妃成为定例起码也是宋时候的事儿了,汉朝那时候称呼宫妃之类的绝对没有这称呼啊233333
第116章 还政
司马师回到洛阳后自然住在家中。
张春华久不见长子, 自然十分思念, 镇日嘘寒问暖, 他的两个弟弟司马昭和司马干也都与司马师每日见面, 不过因为现在的局势, 他们可不仅仅是闲话家常而已。
就连张春华,都是有胆有识、见识不凡的女中豪杰, 在关系到司马家他们这一支的地位和权力的时候,每个人都会调动、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
正始三年四月初,惠风和畅,司马师正待在家中院落中教导长子司马琛。
次子司马珩和三子司马瑞都留在他的身边, 羊徽瑜要看顾长女司马琼和次女司马珞,还有刚出生的一对孪生女儿司马琳与司马琅, 人数一多, 对远在洛阳的长子司马琛就有些鞭长莫及了。
但是对于司马师来说,作为长子的司马琛地位是不同的,正是这个孩子的出现,让他在后嗣方面看到了希望, 而司马琛又与司马珞是龙凤胎, 对于穿越以后的司马子元来说, 虽然显得有点迷信, 但是司马琛这个龙凤胎中的孩子代表的意味是不一样的。
司马琛从小就与司马师亲近,此番司马师等人前往辽东,就他一个人被留在了洛阳,虽然可以用洛阳的条件好、让司马懿抚养司马琛是对这个孩子地位的保障等等借口来解释, 但是孩子自己内心的失落是改变不了的。
司马师见着孩子时时拿着问题来请教,在每日的问安之外时刻想着能和自己亲近的机会,也想着是不是要将儿子带往辽东。
但是这样,或许父亲司马懿在洛阳城中的日子会更不好过。
另外三人可不会放过这种能够捕风捉影的好机会。
司马师和司马琛正在院子里父慈子孝,就听到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传来,司马昭皱着眉头进来了。
“阿兄,你知道外头现在都在怎么传你和晋王殿下的事儿吗?”司马昭的语气愤怒,但又带着一丝无力,显然现在的局势并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司马师很淡定:“左右不过是晋王与天子的一些传闻罢了,清者自清,况且慈宫尚在,慈宫乃是晋王生母,又怎会坐视有人要对晋王不利?”
司马昭依旧没有平静下来:“正是因为太后乃是晋王的生母,如今更是说不清楚了!他们都说阿兄你和晋王殿下在辽东欲行渊逆之事。”
渊逆指的是公孙渊,不管公孙家族在辽东地区再怎么像土皇帝,他们名义上还是大魏的臣子,既然如此,公孙渊自称燕王的行为自然是悖逆之事,因此司马昭才称之为渊逆。
“若仅仅如此,子上你又如何会是这般模样?外头还传了什么,你直说便是了。”司马师并不忌讳让待在一旁的长子知道这些消息,毕竟继承人是要从小培养起来的,而他的目标是九五之位,作为他心目中继承人的第一选择,司马琛也必须从小成长。
“他们都说阿兄与太后欲重演前朝北乡旧事。”司马昭面色难看地说完最后几个字儿。
所谓的北乡旧事,指的是东汉时期安顺二帝时期的一段夺位之事。
汉安帝刘祜驾崩,只留下独子济阴王刘保。
刘保是汉安帝的独子,是一宫人李氏所生,安帝的皇后阎氏无子,因此安帝永宁元年,七岁的刘保被立为皇太子。
可是据说阎皇后害死了刘保的生母李氏,因此处心积虑要除掉他,到最后,安帝竟被皇后说动,废黜了独子刘保的太子之位,将他改立为济阴王。
安帝驾崩之后,阎皇后选立了宗室中较为年幼的北乡侯刘懿为帝,自己则是与亲族掌控了朝局。
数月之后,年幼的刘懿因病去世,宦官合谋诛杀了阎太后的亲族兄长,重新拥立先帝的亲子刘保继位,是为汉顺帝。
北乡指代的是刘懿,那北乡旧事说的是什么,已经很明显了。
现在天子曹芳就相当于北乡侯,晋王曹绍就相当于汉顺帝,而且和汉顺帝当时被太后特加防备、还需要依靠宦官夺位不同,晋王曹绍不仅是先帝的亲儿子,还是太后的亲儿子啊!
司马师冷笑了两声:“北乡旧事?呵,他们也实在太看得起我和晋王了!”
需要注意的是北乡侯刘懿是被阎皇后正式迎立的宗室,顺帝刘保虽然是安帝刘祜的独子,但是他的储位已经被废了,所以阎皇后迎立宗室并不能完全从礼法上指责她是错的。
事实上,宦官们发难诛杀阎太后的亲族是在北乡侯刘懿因病夭亡之后,按照法统来说,若是北乡侯刘懿能够多活几年,他的皇帝名号就能变成正统,怪只怪他活得时间太短了。
如今的天子曹芳已经在皇位上坐了三年了,权威已经逐渐确立,更何况,当年是先帝自己亲口所说的要立曹芳为太子的,正统性是毋庸置疑的。
司马昭沉默了一会儿,才说道:“只怕有心人作怪。”
司马师依然冷笑:“我与晋王远避辽东,本是为了避开洛阳城中的一滩浑水,想不到,这么快就有人等不及了。”
司马昭问:“阿兄你要怎么做?”
司马师并没有回答他这个问题,反而反问道:“如今的职位,子上你可看重?”
司马昭作为司马懿的嫡次子,在兄长之后也入仕为官,不过因为他是次子,起点当然没有兄长司马师高。
等到司马懿再一次成为辅政大臣的时候,司马师也被曹叡托付了曹绍,作为司马家的新生代,司马昭在朝堂上的处境不能说好,如今的职位也只比他当初刚入仕的时候高出了一点儿。
司马昭摇头。
“先帝驾崩之时,以晋王相托。今上年幼,大权掌于曹肇等人之手。曹长思等人空负先主大恩,却屡屡针对晋王。依我来看,倒不如‘诛权臣,清君侧’,还圣上以大权,并立晋王为太弟,两全其美,皆大欢喜。”司马师看着司马昭,语出惊人。
司马昭听完司马师的想法,整个人都木了。
不是别的,而是因为司马师这样的说法实在是太过惊人了。
整个两汉时代,就没有过皇太弟这样的人存在,汉景帝刘启那时候倒是有一个可能存在的皇太弟梁王刘武,这位仗着母亲窦太后的偏爱,景帝也遇上了吴楚七国之乱这样的燃眉之急,能够倚仗的诸侯王只剩下了同母胞弟刘武及少数的皇室死忠,刘武也因此差点就被立为了储君。
但是最后他不是没被立成吗?
而且汉景帝和刘武两人的关系说明,一位天子如何会心甘情愿地立兄弟为储君?
若不是有求于人,那便是为人所迫。
天子曹芳的年纪还小,所谓的清君侧、还大政,不过是司马师要将其余的三位辅政大臣除掉,将权力收归父亲司马懿手中的一种委婉说法罢了,而将晋王立为皇太弟,更是将他要让天子早点换人的心思明晃晃地暴露出来了。
在这件事上,司马师对司马昭和边上的司马琛的保密能力都很有信心。
历史上的高平陵之变是不确定事件,司马氏那边的人手和曹爽那边是有差距的,不过是逮住了他们去祭陵的时机罢了。
不过政变这种事情,本来就是意外事件,擒贼先擒王,看的就是谁比较出其不意嘛!
历史上的司马师担任的是被排挤的中护军,但是就是这样,他也施展出了足够的能力,拉拢了一定的人手,更不用提史书记载中的“帝阴养死士三千”了。
当时的司马懿被排挤得常常称病不朝,手上也没多少人马,能倚仗的其实就是两个儿子,尤其是司马师手里的人。
现在的情况要比历史上好了不少,更何况,现在斗得正激烈的几方也不会想到司马氏会骤然发难。
不过,发难是要发的,但并不是现在。
司马师自然要将自己的想法和亲爹司马懿商量,由于父子俩分别被托付了不同的幼主,司马家现在的形势很微妙,对于司马师这样大胆的计划,司马懿也没有立刻否决。
不过是对朝中的辅政大臣出手罢了,同时要是成功立晋王曹绍为皇太弟,也不能算是司马家悖逆,反而是不负先帝嘱托。
司马懿已经老了,希望看到的自然是自己的子孙能生活得更好,对于他来说,晋王曹绍似乎是比天子曹芳更好的选择。
司马琛小小年纪有幸知晓了部分计划,但是除了些微激动以外却没有更加外露,让司马懿大赞“吾家有后”。
父子几个商量完了这个惊天大计划之后,居然就闭口再也不提及,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清君侧的时间被司马师定在了来年他携晋王入京的时候。
只要他上表解释晋王今年未朝真的是有疾,请来年再朝,在别人看来,他不过是对京城最近的流言做出了反馈,有很大的可能会被准许。
而中间这一年的时间,看的就是司马昭能否被运转到宫中担任宿将了。
为了保证安全,司马师也要陆陆续续地将他将“阴养”的“死士三千”——当然,实际上人数比这个只多不少——给派到洛阳来。
作者有话要说: 突然发现卷尾卡文,不知道该怎么圆了……
我大概长了一个浆糊脑子Orz
第117章 自立
司马师的计划很完美, 他们家的人都很靠谱,但是在计划开始正式实行之前, 还是被泄漏了。
泄露者不是别人,就是那个穿越女梦仙子。
在曹叡驾崩之后,梦仙子的日子显然没有之前好过。
但是看在她也确实有一点神通的份上,她在宫中还有那么一点地位。
最重要的是,皇太后正是喝了她进献的灵水才能诞育下晋王曹绍, 虽然先帝驾崩得太早, 现在的情形对皇太后来说并不是最让她舒心的,但是她能变成皇后, 还是托了儿子曹绍的福, 自然要看重梦仙子。
和历史上那个在明帝曹叡死前被赐死的伪神女不同,梦仙子至今还好好儿活着。
司马师倒是想要让她永远都不能再透露消息,可是皇太后对她十分礼遇,依然让她留在宫中。
司马师找不到下手的时机,又想着她在皇太后那里, 从言辞之中也能看出她对司马氏是抱有善意的,因此只能暂且搁置了自己的计划。
谁能想到,就是这个不被司马师放在心上的女人,透露出了“晋王太傅或欲谋国”的消息。
穿越女说的司马师有不轨之心的可能有两种,一种, 就是现在所有人都认为的,他是为了扶持晋王曹绍而实行的,另一种, 就是只有司马师自己知道的,他至今依然没有放弃让司马氏代魏的想法。
历史上的司马师好歹还被追封了一个世宗景皇帝呢,司马子元觉得自己作为先知,怎么也不能混得比他差。
正始四年,晋王太傅上表请朝洛,大将军爽、骁骑将军朗等不许。
未几,遣使者至辽东,探其有无反心。
正始五年,鲜卑攻辽东,晋王太傅请朝中出兵救之,曰不可。
其时爽、肇、朗出兵伐蜀,太傅司马懿称病不朝。
王太傅司马师遣军五万相抗,追击至草原,灭鲜卑一部,引弓之民因号为“杀神”。
同年,秦王曹询薨。
次年,曹爽等兵败,归京后,复召晋王绍入京,晋王太傅固辞之。
辽东边境处有大魏驻军者,常与晋王军相战,洛阳三月数发诏令,使晋王并王太傅轻车简从入京。
六月初一,王太傅司马师发檄文,言“天子颖慧好学,诚纯仁孝,登位固烈祖明皇帝所愿也。然大权操于爽、肇、朗等之手,人心未归。晋王,烈祖明皇帝、皇太后嫡子,天子之弟,国家至亲。受封以来,惟知循法守分。自幼主嗣位以来,奸回掌权,横起大祸,伐蜀无功,徒耗国力;胡部犯辽,坐视其行;防我之心极盛,常令大军犯晋国边邑,乃欲迫晋王入京,复演秦王早殇之事。臣闻:‘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今祸迫于躬,实欲求死。不得已者,义与奸邪不共戴天,必奉天行讨,以安社稷。天地神明,昭鉴予心。”
推书 20234-10-10 :无欲与争完本[穿越》: 《无欲与争》作者:未敢文案:打雷下雨的时候不要打电话,会被雷劈内容标签: 宅斗 宫斗 搜索关键字:主角:林芝,齐郁 ┃ 配角:齐阳…… ┃ 其它:☆、1陈易燃一边接电话一边路过阳台,看着外面又打雷又下雨的,一盆花被吹到了地上他看了一下走过去把它捡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