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印[古代架空]——BY:tangstory

作者:tangstory  录入:06-16

  “圣上息怒。”
  老内侍口中说着息怒,语气却也没什么惊惶之意,只膝行一步,叩头道:“老奴斗胆,和圣上说一说老奴不入耳的身世。”
  “老奴六岁跟着家里人来京城,本是投奔亲戚。”
  天子不说允,也不说不允,陈公公便伏地说了下去:“后来家中薄财反被亲戚骗光了,我爹上了吊,我娘养不活三个孩子,我便自卖入宫,给弟妹求了条活路。那年老奴八岁,年纪已有些大了,能熬过来是九死一生。”
  “再后来我想出头,就央求一位能说上几句话的侍卫教我武艺。那侍卫心肠好,跟我说,他练的刚猛功夫我学不得,若硬要学,早晚有场大罪要受。”
  “可老奴一个阉货,也没什么挑挑拣拣的余地,既是实在想出头,便还是要学,侥幸活到这把年纪,浑身的关节都不中用了,这一日日的,也就是活着受罪。”
  “只是活到这把年纪,老奴却也没有一日后悔——当年入宫不后悔,当年学武也不后悔,这人活着,总无非四字,有舍有得。”
  千倾宫阙,有些秘闻,旁人不晓得,陈公公却清楚。
  那方长安印背后干系着怎样一个妄念,这妄念又要天下百姓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他心中自是清楚不过。
  心中清楚,却又磕了一个头,最后亦只说了四字:“——皇上圣明。”
  “……既是关节不好,就起来吧,”天子笑了一声,却也不知在笑什么,“一个两个都跪着做甚。”
  他拿起桌上囚龙,举步走向门外,虽说醉了,脚步却也不见虚浮,走得很是稳当。
  “你可知……”
  拉开书房门前,天子却又停下,不回头道:“你应是知道——十年前那位僧人开堂讲经时……那一日你也在。”
  “…………”
  “你可知那日朕看到什么?”
  “……老奴不知。”
  圣上摇头一笑,伸手拉开房门——到底是被龙气眷顾的天子命格,十年前长庚寺中看到了什么,他记得;十年后金銮殿上看到了什么,他也记得。
  ——因为记得,所以舍得。
  圣上持刀出门,挥手让挽江侯平身,待他站直了,方将囚龙递给他道:“这刀你可还认识?”
  “…………”
  “接刀吧,它本就是你的。”
  ——“今日朕把刀赐你,便是准你代朕天下行走,代百姓平不平之事,你可愿意?”
  ——“臣领旨!”
  当日对答仍在心头,天子复又摇头一笑——后来他的挽江侯,刀尖鲜血,可也没有几滴,是为天下百姓流的。
  都是为了皇家流的,都是为了皇位流的,都是他的挽江侯,其实不愿去做的事。
  “自今日起,你便不再是朕的挽江侯,”天子把刀掷予身前人,看他抬手接住,方含笑道,“刀给你,你想去哪里,想做什么,自今日起,再与朕无关。”
  他望着持刀人的眼,看着他眼中神色,不肯信他什么都忘了,却也终愿舍一个长生妄念,还这人一个海阔天高。
  代代帝王,皆称孤道寡,既为天子,便终不能免俗。
  ——他舍得。
  “涌澜,你以后若是想起来了……”
  说是舍得,却又在那人转身迈步的一刻,出言唤住他。
  ——你若是想起来了,就回来看看我。
  心中字句无声划过,天子不再称朕,亦不再把这句话说出口。
  最终只道:“去吧。”
  甄儿,你可晓得,人活一世,哪里有什么不悔?
  天子单名一个甄字,老内侍从小看他长大,伺候了三十年,极偶尔时,会偷偷在心中唤他,甄儿。
  ——我后悔入宫,后悔学武,诸般不悔,到老了,却都难免悔不当初。
  今日我劝你一句舍得,待我死时,想必也会后悔。不悔欺君大罪,只悔对不住你。
  陈公公未遵圣命起身伴驾,只跪在书房中,又默默磕下一个头。
  这人间事,总是有悔有憾,可明知有悔有憾,却仍有必须说时,必须做时。
  他这一辈子,连个囫囵人都算不得,却也算是说过一句人话,做了一件人事。
  老内侍默默磕下一个头,心中代天下百姓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作者有话说:有的品种的鹦鹉是很长寿的,能活六十来岁,大师你叫澜澜的次数还没有一只鸟多,你甘心吗?皇上哥哥会有番外,最疼他的陈公公思维回路都不完全跟他在一个频道上,这就叫孤家寡人呀,给个番外甜一甜


第三十二章
  边涌澜握着刀走出皇城,走出京师,一路向北。
  山南漠北,海阔天高,从此他哪里都去得。
  这人间,这天下,总有魑魅魍魉,总有奸邪毒恶,总有帮不到、管不了,总有苦难伸、冤难诉。
  也总有人愿以一人一刀,平一事是一事,救一人是一人。
  ——青年手中有刀,便守住了他的道。
  流年暗换,又是春天。
  边涌澜出了江城,向北行了半日,有一地名唤黄陂,又名木兰故里。
  木兰乡有木兰山,人间三月,正是辛夷花开的时候。
  春暖花开,小儿嬉戏。边涌澜路过一群乡生土养,自在疯跑的孩子,见他们一阵风似地跑远了,方笑了笑,回身便见不远处一间野寺,庙门口种着一株辛夷,满树春花开得灿烂。
  乡下小庙,破得门都快塌了,不知供的是哪路菩萨,虽无甚香火,佛像却也不太脏污,应是去年凡人百姓一窝蜂地求神拜佛时,有村民把这庙洒扫了一番。
  求神拜佛,求完了,拜过了,却也没见有什么用处,诸般烦忧之事,该受还是得受。
  去年热闹过一段日子的庙,今年重又冷清下来,案上不见有人上香纳供,积了不厚不薄一层尘灰。
  野寺无僧,唯有边涌澜与佛像双目相对,你看我,我看你,谁都不说一个字。
  “哥哥!等等我!”
  突闻稚声笑语,一阵咚咚的脚步声随着笑声冲进庙里,边涌澜回过头,只见刚才那群疯跑过的孩子又跑了回来,在庙门外玩笑打闹,其中有个小姑娘,拐脚进了庙,眼见庙里还站着个不认识的大人,却也不大怕生,咧开嘴冲他笑了笑。
  笑是笑了,小姑娘却到底有点害羞,不愿和外人说话,当下不再搭理边涌澜,带着闹出来的满头大汗,跑到菩萨像前,把手中几支攥得蔫头耷脑的小野花放到了案上。
  许是平日就常在此处玩耍,小姑娘放了花在佛前,却也不行礼,不求拜,不向菩萨许什么愿望,嘻嘻笑着冲佛叨咕了一句什么,就又转身咚咚跑远了。
  边涌澜耳力好,那孩子小声叨咕了什么,他自是听得清楚。
  待一群小儿都你推我搡地跑走了,他方慢慢走出庙去,并不摘那辛夷树上开得正好的花朵,只弯身在树下拣了一朵刚落的,尚还不大萎败的木兰,执着花重新走回佛前,把那朵落花与小姑娘留下的野花摆在一处,轻声说……
  他轻轻开口,与那既不求佛,也不许愿的小姑娘一般,只轻轻地对佛说:“祝你快乐。”
  春日晴好,边涌澜踏着春阳走出一间野寺,却见那方才还空无一人的辛夷树下,不知何时多了一位佛僧。
  佛僧年纪轻轻,风尘仆仆,穿着一身再简朴不过的灰色僧衣,立在满地落花上,双手合十,抬眼看向他。
  春风徐过,花影摇曳。僧人本是个平平常常,乏善可陈的面貌,却也因着那一树花影,平白沾了几分红尘颜色。
  “…………”
  边涌澜脚步微顿,回看了僧人一眼,并没什么同人寒暄的心思,径自往前路去了。
  “…………”
  走了小半个时辰,边涌澜却突然回过头,瞥了眼身后几步之人,没奈何地问道:“这位大师,你一直跟着我干吗?”
  “贫僧……”僧人停步垂眸,又抬起眼,手执佛礼道,“贫僧无庙无门,四方云游,看施主也是一人,想着路上有个伴也好。”
  “你们修行人,应是最不怕寂寞,”边涌澜却是笑了,回身看着他问,“大师,你的佛念到哪里去了?”
  “是人非佛,便总难免寂寞,”和尚面貌普通,一双眼睛倒是长得挺好,笑意沁到眼底,便似浅溪流水,闪出粼粼波光,“施主想往何处去?贫僧自无不可。”
  “……你可以,我不可以,”边涌澜转身摆手,“我跟一个和尚就伴干吗,大师且自去吧。”
  话是这么说,他却也没有拔刀赶人,只是不再理身后的和尚,安步当车,默默往木兰山的方向行去。
  边涌澜翻山是想抄近路,他那脚力,纵使并未提起轻功赶路,也不是寻常人跟得上的。
  可这和尚跟得上——爬山涉水,他都能跟上,只是不知为何,一介出家人偏要死皮赖脸,非跟在别人身后不走。
  边涌澜路过山中深涧,在河边汲了一囊水,没好气地与僧人道:“大师,你也太烦人了些,莫要以为我好说话,你再……”
  只是无论好话赖话,他都没能说完——幽谷深涧,流水湍急,河上架了一座吊桥,本是方便山民来往,此刻却突然跳下一个人来。
  边涌澜目力好,话未说完,身形已如电疾掠了出去,人影方才入水,便已被他捞了出来,足点急涧中的礁石借力,一个起落便回到了岸上。
  “…………”
  落水的是位妇人,约么四十来岁,面上十分木然,似还没回过神,既无惊吓之色,也没什么得幸被救的喜意。
  她本是一心求死,被人救回来,又有什么好高兴的。
  “大姐……”
  边涌澜身上半湿半干,见这妇人浑身湿了个透,方欲除下外袍给她披上,又见那位明明身无长物,连包袱都未背一个的僧人,不知打哪儿取出一件僧袍来,为妇人披在了身上。
  “小伙子……你现下救了我……”
  妇人身披僧衣,却得不到半分空门清净,心中早打了一个死结,木然与救命恩公道:“……也是没有什么用的。”
  “我大女儿,难产死了,未留下一男半女……小儿子前年成的家,想着家里穷,怕生了娃不好养活,便随他爹去城里讨个活干……”
  妇人面上已无悲意,平平淡淡几句话,向恩公交待了家中惨事:“他爹惹了惹不起的人,被人打死了,他一时气不过,想为给他爹讨个公道,失手杀了人,被砍了头……是他的命,也是我的命……”妇人的泪早已哭干,只认了命,漠然道,“他媳妇是个好孩子,不能跟着我守一辈子寡,我送她改了嫁,已了了心事,可以去了。”
  “……大姐,你家在哪里,我送你回去。”
  边涌澜说完,却听妇人道:“哪有家……我没有家了。”
  话是这么说,可到底人没了,屋子还在——怕的也正是屋子还在,本是一家四口,守着一间小院,虽是清贫了些,然而一日三餐,粗茶淡饭,留下过多少欢声笑语。
  “大姐,我孑然一身,没有地方可去,借你这儿暂住些日子行不行?”
  “………
  …”
  “你不用怕被人说闲话,”边涌澜这时倒想起了跟着不走的和尚,只觉他终于派上了用场,拉过僧人道,“他也没有地方去,也得在你这儿住下。”
  “怕人说闲话……”女子一路默然无话,现下却竟笑了,苦笑着摇头道,“我连活都不想活了,还怕什么闲话。”
  于是边涌澜带着一个和尚,便就在这木兰山脚住了下来——妇人娘家姓姚,夫家姓李,被叫了半辈子“李家的”,如今只被这非亲非故的青年唤作,姚姐。
  “姚姐,我看你这院子空着也是空着,”边涌澜住了几日,便自在地当是自己家似的,抱着一束不知打哪家讨来的秧条跨进院门,扬声问道,“我们一起种架葡萄可好?”
  “…………”
  妇人手中举着一只缝了一半的袖管对光打量,闻言跨出屋门,默默走到青年身前,比了比长短,道了句:“倒是正好。”
  恩公有求,求一个住的地方,还求她为自己做一身衣袍。
  但她又如何不知,他真正想求的是什么?
  他救得了她跳河,救不了她上吊,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便求她暂且先再活一活,活一天算一天,万一活着活着,就回心转意,愿意再活下去也未可知。
  “小边,”妇人收了缝到一半的袖管,点了点头,“便依你,种架葡萄吧。”
  葡萄不是什么精贵的物事,没半点娇生惯养的脾气,不挑水土,哪里都能养活。
  三月插条,已是有些晚了,但晚了不要紧,葡萄长得快——那秧条上的叶子,都不是一天一个样,种进湿土里,过一会儿去瞧,有那指甲大的小叶子,叶边就发了红,再过一会儿去看看,便见一片舒展的绿。
  长活了,长高了,就该上架了——三人一起上了山,边涌澜足一点便站到了树上,拣那碗口粗的树枝砍了根下来,随手扔到树下,低头望见僧人仰着脸,眼中含笑地看着自己,便也不由自主地对他笑了笑。
  姚姐拎着一个竹篮立在一边,看了他们一会儿,俯身摘些野菜蘑菇,回去熬锅素汤喝。
  刨坑、竖柱,葡萄还是个小孩子,无需十柱八梁,给它四根碗口大的木棍,再架上横梁,便足够它一年攀长。
  小孩子吭哧吭哧,努力长得飞快,四月已见满架绿叶,巴掌般舒展开,傍晚三人在院中坐着纳凉,它便也要一起纳凉,叶片映着斜晖,在晚风中摇过来,摆过去,宛似在向人招手,高高兴兴地打招呼:“凉快呀!”
推书 20234-06-15 :思君[古代架空]—》:晋江2019-6-13完结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强强情有独钟近水楼台朝堂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