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眯眼睛向上看去,日头很烈,只能看到一个大概,但是如同张让所说,那些士兵似乎并没有想要打仗的意思,一个个都很颓废,只是站在那里站岗。
袁遗说:“列侯若是害怕,畏首畏尾,那不若我带兵去缴了也就是了!盟主……”
他说着,刚要向曹操在此请命,就在此时,突听“轰——隆——”的声音,仿佛野兽的咆哮一般,城门竟然缓缓打开了。
众人都有些戒备,但城门打开之后,并没有涌出作战的士兵,而是一堆的百姓。
百姓跪在城门口,像海浪一样纷纷跪下,对着义军扣头。
袁遗一看,登时傻了眼,说:“这……这是什么情况?”
百姓高呼着:“盟主来了!”
“盟主来了!”
“盟主是来救我们的!”
“是义军盟主!”
“打退董贼的曹盟主!”
袁遗刚才还在请命,根本就没成想,城门竟然就这么打开了,而且还有诸多百姓,跪在地上夹道叩拜,似乎对曹操十分敬仰一般。
曹操大败董卓,声名大噪,这附近的城池都听说了曹操的大名。
董卓因着惧怕义军,想要迁都长安,所以挖掘了汉室的皇陵,抢掠了雒阳的百姓,聚集了很多财富,准备在长安兴建土木,但是这些钱财远远不够,因为他还要豢养自己的军队。所以董卓便命令自己的麾下,抢掠席卷周边的城池。
雒阳周边的城池,被董卓的大军席卷了好几遍,百姓民不聊生,困苦非常。
就连守城的将士们,他们虽是董卓派来的人,但因着忍受不住董卓的暴行,所以也随同百姓们一起,开门迎接曹操。
根本不需要动一兵一卒,城门直接敞开,曹操的义军长驱直入,城中的百姓们还自发的奉上自己的粮食,扩充曹操的军饷,他们不图回报,只求曹操能攻入雒阳,斩下董卓的头颅,结束这犹如噩梦一般的暴/政……
曹操骑在马上,缓缓的进入城池,一边走,百姓一边夹道跪拜着,进入了府署中,守城的官员们也给曹操扣头,准备好了房舍,还有酒席。
曹操的大军不打算在这里逗留,越快越好,今日修整,明日便即启程,准备继续往雒阳城开去,在董卓还没有做好准备之时,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第316章 陪葬!
奸臣套路深-第316章 陪葬!
是夜淅淅沥沥的下了一些小雨, 天气倒是凉爽了不少。
第二日一早,天还没亮起来,大军便已经浩浩荡荡的从小城池出发,准备开向雒阳。
他们一路可谓是畅通无阻,来到各个城门之下,均没有受到任何抵抗。
马蹄“踏踏踏”的踏着略显湿滑的地面,大军已经开到雒阳城门,大军整齐列队正对皇城南宫的平城门。
平城门内外横穿洛河, 按理来说,大军从这里进入皇宫,并不简单。
但曹操选择从平城门进入,也有他的理由。
自然是因为新上任的执金吾。
新上任的雒阳执金吾因着听说了曹操的事情, 心中十分害怕,他虽不是董卓的爪牙,但被董卓提拔成执金吾,唯恐被牵累。
因此执金吾便偷偷的联络了曹操, 准备投降曹操。
两个人事先约定好了,打开平城门,请义军长驱直入, 根本不需要耗费任何兵力打入雒阳。
执金吾看到曹操的大军到来, 甚是忌惮, 赶紧“踏踏踏”的踏着淅淅沥沥的水花, 直接迎了上来, 恭敬的说:“卑将恭敬骠骑大将军入城!”
他说着, 赶紧对身后的亲信说:“还等什么?!快大开城门,迎接骠骑大将军!”
“轰隆——!!!”
高耸沉重的城门慢慢大开,这城门可不像是小城池的城门,攻城车便可以攻破,想要攻破直通南宫的平城门,必然损兵折将。
如今有执金吾为他们大开方便之门,倒也是极好的。
曹操看着大开的城门,不由一笑,眯起眼睛,说:“进军!!”
曹操一声令下,义军大部队轰然开拔,“踏踏踏”的踏着湿滑的平城大路,一路畅通无阻的直冲而入。
先头部队已然进入,曹操便带着张让一起往皇宫之中驱马而去。
此时的晃宫中一片混乱,士兵们虽然执着武器,但是根本没有气势,眼看着大队人马冲进来,吓得他们连连后退,都不敢吭声。
曹操坐在马上,伪装出一脸严肃高冷的模样,朗声说:“投降不杀!助纣为虐者格杀勿论!”
禁军们一听,左顾右盼,就在此时,突听“哒哒哒”的跑步声,一个传令官模样的士兵,从南宫深处的复道冲出来,大喊着:“不好了!不好了!”
“李傕逃跑了!”
“李傕逃跑了!”
李傕日前在阳人城“奋不顾身”救了董卓,本以为可以力挽狂澜,哪知道回到雒阳之后,士气大挫,一路收到不少城池投靠曹操的消息。
皇宫中的军备还没有准备好,曹操已经带兵杀来,李傕知道大事不好,于是便卷了钱财,逃命去了。
历史上的李傕,在董卓被杀之后,也准备逃命离去,不过那时候李傕有一个谋士叫做“贾诩”。
贾诩给他出谋划策,告诉李傕逃命只有死路一条,还不如顽抗到底。
如此李傕便劫持了皇帝,把持朝政整整四年,做了四年的土皇帝,可以说得上是董卓第二。
但很可惜,如今的李傕,身边并没有贾诩。
文和先生此时此刻,已经跟在曹操身边,成为了曹操的谋士。
没有了出谋划策的李傕,到底还是选择了逃跑。
李傕丢下了出生入死的将士们,又一次跑路走了。
进军们一听,不由大惊失色,只觉若是顽抗到底,也没有什么转圜的余地了。
便听到“啪!”、“噼啪!”的声音。
禁庭士兵们纷纷将手中的兵刃扔在地上,兵刃掉在地上,将湿漉漉的地面激起了一个个小水花。
曹操一看,立刻挥手说:“将降兵全都带下去,清点数目。”
“是!”
夏侯惇立刻上前,整理那些降兵。
曹操又对刚才的传令官说:“董贼何在?!”
传令官吓得大惊失色,说:“不……不知道啊,好像……好像也是逃走了,小人方才看到,董贼像是……像是冲着濯龙园去了……”
濯龙园!
曹操当时带着张让与小包子逃离雒阳的时候,就是先隐蔽在濯龙园中。
濯龙园是皇宫中的皇家园林,假山瀑布,花园水池数不胜数,地势非常复杂,因此十分适合躲避。
濯龙园附近还有个上西门,可以从上西门直接离开雒阳。
曹操眼睛一眯,立刻挥手说:“元让,封闭雒阳城,十二个城门一个也不许打开!给我严防死守,务必将董贼捉拿!”
“是!”
曹操说着,立刻翻身上马,“嗤——”一声引剑出鞘,然后对身后的张让说:“张让,你留在南宫,不要乱走,我去追董贼,速去速回!”
张让点点头,他知道自己骑马不行,武艺也不行,这时候跟着曹操,无异于拖后腿,因此便没有跟随而去。
曹操跨上马,对张让说了一句:“等我!”
他说着,立刻喝马,向着南宫的复道冲进去,准备从复道进入北宫,从而转向濯龙园。
他们从平城门进入南宫,穿过复道,才是北宫,濯龙园位于北宫的西面,这样一来,路线曲折,若是不尽快追赶,可能根本赶不及,便让董卓从上西门跑了。
张让看着曹操骑着绝影狂奔而去的背影,不由轻轻呢喃了一声,道:“主公小心。”
曹操的声音很快就没入了复道之中,仿佛钻入了野兽的口中,消失不见……
张让催马转头,准备逗留在南宫歇息一下,刚一转头,便听到“啪嚓!!”一声,低头一看,原是自己的骨笛不知怎么的,突然从腰间坠落了下去。
骨笛是周瑜送给张让的,看起来是个笛子,其实则是隐藏起来的兵刃,骨笛一把开,里面是一把短剑,正好用来防身。
因此张让一直带着,虽曹操总觉得张让带着情敌送的顽意儿,很不欢心,但不得不说,这骨笛方便得很,还救过自己一命。
所以曹操虽不甘心,但还是让张让带着防身。
张让的骨笛突然掉在了地上,他骑在马上,骨笛掉在地上,高度有些大,骨笛的角落一下就给摔碎了。
张让一看,赶紧翻身下马,去捡自己的骨笛。
他将骨笛捡起来,摩挲了两下摔碎的裂口。
这么一摩挲,突然觉得有些不对劲儿……
因为骨笛上湿乎乎的,但并非是雨水,而是……滑溜溜的触感。
张让放在鼻子下面轻轻嗅了一下,一贯冷静冷漠的面容终于出现了一丝裂缝,说:“油。”
昨夜里淅淅沥沥的下了小雨,不过很快就停了,曹操与张让一行人来到雒阳,发现地面是湿的,还以为雒阳城的雨水比较充沛,因此地面才会如此潮湿。
他们踏着“雨水”进入雒阳,进入平城门,却没想到……
这并非是什么雨水,雒阳城的雨并没有这么大,昨天晚上已然干了,而地面上喷洒的根本不是雨水,而是油!
张让脑海中“嗡——!!”的一声。
油!
他不由想到了历史上董卓的作为。
董卓为了迁都长安,可不只是挖光了皇陵,损毁了庙堂,抢掠了富贾与百姓,而且还……
烧毁了整座雒阳。
让后来进入雒阳的人,什么也得不到,只能得到一座曾经繁华的废墟罢了。
张让脑海中“噌——”的一声,自言自语的说:“是陷阱……”
董卓想要火焚整个雒阳城,想要这座古都为他陪葬!
张让想到这里,再难以平静,如果董卓真的放火,这地上这么多油,宫殿又都是木质的,大火烧起将很难扑灭。
不止如此,张让还发现,宫中救火用的水缸,竟然全都是空的。
董卓显然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他想要与曹操和义军,甚至是雒阳城中的百姓,同归于尽!
张让脸色一瞬间有些苍白,立刻翻身上马,声音冷酷的大声指挥着:“地上是油,董卓欲意火焚雒阳。”
“什么?!”
“油!”
“董卓要放火烧城了!”
“怎么办,这可如何是好?!董卓如此残暴,竟叫我们与他陪葬?!”
张让是最为冷静的一个,不只是面容冷静,好勿波澜,还镇定的指挥着士兵们,说:“勿要慌乱,快去找水冲洗!一队人疏散雒阳城百姓,让百姓向南渡过洛河,剩下人等随我散开,寻找董卓!切不能让他放火!”
第317章 狠心之人
奸臣套路深-第317章 狠心之人
张让一声令下, 士兵们全都散开,那些被俘虏,却还没离开的禁庭士兵们也大惊失色,纷纷帮忙找水冲洗地面。
南宫外面就是洛河,想要找水其实不难,但是如果董卓立刻放火,他们想要从洛河引水,根本就是远水解不了近火。
张让跨上马, 一路快速飞驰而去,无影的马蹄一直打滑,根本跑不了多快。
濯龙园草木众多,是放火的最佳地点, 张让一想到曹操正在赶往濯龙园,便心急如焚,当即加快马速,准备冲向复道。
张让正催马向前冲去, 但还没有进入复道,突然看到南宫的承风殿方向,隐隐约约有些火光。
张让脑子里“轰隆——”一声, 喃喃的说:“不是濯龙园……”
濯龙园虽然草木众多, 但是也有水流山涧, 还有瀑布, 适合灭火。
董卓并没有选择濯龙园, 而是选择了毫不起眼的承风殿。
承风殿在南宫比较偏僻的地方, 是自古以来汉家皇帝的娱乐场所,因着皇宫中的娱乐场所多的数不胜数,皇帝们又很会取乐,所以承风殿自有他其他的“娱乐”功用。
炼丹。
从秦皇开始,长生不老之术便迷惑着每一个皇帝,汉家的皇宫中也有很多修道炼丹的地方。
承风殿就是其中之一。
承风殿中有大量的丹炉,要知道那个年代炼丹,用的可都是硫磺硝石等等,黑火/药的发明,便从炼丹而来。
早在战国时代,便有记载,将这种技术运用在民间,但也只是运用在开凿等等方面。
东汉这个年代还是标准的冷兵器时代,黑火/药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其实力,再加之提纯技术不行等等,黑火/药真正运用在军事作战上,则是在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