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霁打了一个哈欠,拒绝跟章太医进行医术方面的交流,让崔娘子好生照顾齐老太,他简单的洗脸把脸,漱了一下口,就在杜家的客房睡着了。
赵霁担心的剃头问题,杜家根本没人提起。他在杜家住了两天,每隔三个小时就要起来给齐老太打针。
在第三天早晨,齐老太终于睁开了眼睛,不过她的眼神混沌,的确出现了部分失忆的情况,不过她还能认识杜明,手脚都有反应,这已经算是非常成功的一次脑外科手术了。
此时,赵霁终于可以拖着自己疲惫的身体回家了。
所以,他真的很需要助手。
正当赵霁如此哀怨的时候,太医院受到赵霁的做脑外科手术的刺激,正要开始他们的第一次手术。
病人是宫里的一位宦官,得了肠疽。
第69章 第六十九章
赵霁从杜家回到自己家, 终于痛痛快快的睡了一个整觉。
家里人都知道赵霁累坏了,从他门前经过的时候,都刻意放轻了手脚, 害怕发出响声, 会打扰到他的休息。
可是他们不知道, 这完全是多此一举。已经连续几天没有充足睡眠的赵霁躺上床就进入了最深层的睡眠。而且在病人康复情况良好的情况下, 他现在的精神非常放松,就算门外有人敲锣打鼓, 他也不会醒来。
赵霁早上八点半回到家,整整睡了十个小时,直到晚上六点半才醒来。
他是被饿醒的。
现在的白昼越来越短,早晚的气温都很低,赵霁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的时候, 凉风从身上一过,让他忍不住打了一个寒噤。
此时家里其他人都吃过晚饭了, 但是家里的老老少少都忧心着赵霁还没起来吃饭,特意在厨房的大锅里用热水温着饭菜。
赵霁这顿晚饭,是在全家人关切的目光中吃完的,长辈们慈爱的目光, 小辈们紧张的关切, 这些无形的力量,化成一缕缕看不见的丝线,牢牢的栓住了赵霁,让他慢慢的融入这个时代。
对于赵霁来说, 这种感觉并不坏。
不对, 应该是他很喜欢,很渴望这样的亲情关系。
今晚的菜是萝卜炖牛肉, 肉都炖烂了,赵霁连吃了两大碗饭,非常的过瘾。
吃完了晚饭,又跟肖娘子和夏老太聊起了家常。
由于某些被赵霁治好过的病人大肆宣扬,最近赵霁名声越来越盛了,再加上燕云开的原因,最近有许多的豪门贵胄家中生日婚嫁的请帖送到了赵家。
之前赵霁一律都是送一份薄礼了事,今天肖娘子却珍重的拿出一张请帖递给赵霁,“这是九江王亲自送来的请帖,你不在家。王爷说让你务必光临,我只能答应了。”
赵霁看了那张洒金的请帖,上面的大致意思是,九月二十一是九江王四十岁的生日,他邀请赵霁带全家一起去做客。
赵霁回想起来,他跟九江王的确有过接触,就是在宗人府帮范仙儿做剖腹产手术的时候。
后来蒋旭经常去看那孩子,赵霁送蒋旭去宗人府的时候,还见过一次九江王。
因为九江王长得很像赵霁以前的科室主任,赵霁对他的印象很深刻。
九江王对赵霁的态度一直非常的和善,虽然赵霁知道,九江王就是那种谁都不得罪的和事老,但是人家既然亲自上门邀请,赵霁也不能拂了人家的面子,去看看也无妨,他还从来没参加过这个时代的宴席呢,就当增长一下见识吧。
赵霁把请帖收进红木匣子,对肖娘子说,“既然是王爷亲自送来的请帖,我到时候必须得去一趟了。奶奶和娘想去王府瞧瞧吗。”
听到这话,肖娘子有些跃跃欲试,夏老太却是一副不感兴趣的样子。肖娘子看到夏老太没有发话,她也不敢先开口。
夏老太一眼就看出了肖娘子的想法,摸了一把鬓发道,“我这老婆子,就不去凑这样的热闹了,咱们小户人家出身,到时候见到王妃娘娘,公主娘娘,人家要是嫌我粗野,我一大把年纪了,恐怕脸上不好看。”
还有一些话,夏老太没有说的那么直白。
他们家如今是有钱了,日子比从前还好过的多,进道观捐香油钱,散出去上百两银子也不用心疼。但是她们终究是平民百姓,见到那些王公贵族是要行礼的,她一个老太婆,眼巴巴的跑到人家家里去给贵人们服小做低,还不如去夏家找侄媳妇侄孙女打牌自在。
如果是想求官求禄,就算拼着老脸去奉承贵人,倒也值得,可是她家就一个孙子,不走仕途,乃是有仙缘的人,连子孙都不能有的,她安心在家做受人尊奉的富家老太太不好吗,非得出去找不自在。
夏老太一番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肖娘子心里渴望繁华的火焰。
是啊,就算是小神仙的亲娘,见到王府的王妃娘娘,或者其他的贵族命妇,她这身份也不太拿得出手,要是被人取笑,该多丢脸啊。而且她才疏学浅,到时候就算被人取笑了,可能都反应不过来。
赵霁看肖娘子原本兴匆匆的样子,被夏老太说了两句,就有些发蔫了,赶紧笑着解围道,“奶奶不愿意去的话,娘陪我去吧。”
夏老太看赵霁如此说,也没有说什么反对的话。反正他们家已经出了三个月的孝期,愿意出门见客也无妨。何况肖娘子年纪不大,不像她老太婆没有了心气儿。
肖娘子就是那种没什么主见的人,想法很容易被别人带偏,像她这样的性格,的确显得小家子气,很容易受人欺负。只是她为人比较心宽,听到赵霁说要让她一起去,她马上又高兴起来了。
她这辈子还没去过王府呢,不知道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像戏曲唱词里那样,雕梁画栋,朱楼玉砌,花园里栽培着奇花异种,丫鬟侍女各个美若天仙。
赵霁觉得肖娘子还年轻,总想让她多接触外面的人,免得她年纪不大,就过上了标准老太太的生活。
到时候让蒋旭陪着一起去,那孩子是个鬼灵精,这段时间陪着他出入王公贵族的宅第,与人说话有理有据,有她跟着,肖娘子肯定不会吃亏。
赵霁跟肖娘子和蒋旭说好,到时候让她们两人作伴,又让肖娘子看看库房里有没有好料子,干脆给全家一起做几套新衣服。
说到做新衣服,家里人都很高兴,夏老太还说,“要是给旭儿做新衣服的话,家里这些布料都太老气了,赶明天我们去外面挑点新鲜样式吧”
不管是肖娘子还是夏老太,对蒋旭都非常的好。
肖娘子又接着说,“这次给保儿也做几件鲜亮的衣服,他小孩子家家,穿衣服太素净了。”
赵霁拒绝道,“我就不用做新衣服了,前几天从国师府拿回来的新衣服都还穿不过来。”
赵霁坚决反对,家里人都争不过他。
说完去王府做客的事情,看时间已经七点半了,赵霁刚睡醒倒是不困,但是夏老太她们都困了,赵霁就让她们去睡觉,他自己则去书房,点着蜡烛翻看剩余的拜帖和书信。
先是翻看了五张拜帖,除了两张患者写的感谢信,还有三张是对修仙感兴趣的人写的,邀请他共同讨论修仙的秘诀,这些都没什么意思,随便看两眼就被赵霁丢在了一边。
剩下是两封信,一封是蒋鹤山寄来的信。他在外任职,可以用驿站给家里寄信。
他给蒋旭写信的同时,每个月都会给赵霁写信,除了照例的客套问候之外,还要关心蒋旭的生活学习情况。
蒋鹤山这个样子,对这个时代的男人来说,已经属于非常关心孩子的人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赵霁每次都会给蒋鹤山会很长的信,告诉蒋鹤山蒋旭的变化,见了什么人,读了什么书。
这些事情也许蒋旭自己也会写,但是师父写的,对于蒋鹤山这个父亲来说,却是另外一种映照。
赵霁给蒋鹤山写了一封八百字的回信,花了一个半小时。
构思信的内容,其实要不了这么长的时间,可是毛笔字实在太难写了,赵霁用毛笔还不是十分的纯熟,能够在一个半小时内写完,完全是因为赵霁写得是白话文。
时间到了晚上九点,终于写完一封信,赵霁这才感觉有丝丝缕缕的寒气从脚底窜上来,刚才写字太过专注,还没觉得冷,现在反应过来,就感觉整个小腿都凉透了。
天气凉的时候,一直坐着不动体温会慢慢下降,赵霁裹紧衣服,决定起来走两圈,现在还不是特别的冷,起来活动一些身上就能回暖了。
正当赵霁在书房里走动的时候,听到外面有敲门的声音,然后杨小二的声音说,“公子,要喝热水吗。”
赵霁打开门,看到杨小二提着一个沙壶站在门外,门里的灯光一照,就看到杨小二头上白砂糖似得雨水,原来外面下雨了。
只是这雨才开始下,又是毛毛细雨,赵霁在屋子里,竟然没有发现。
难怪这么冷,原来是下雨了啊。
赵霁把杨小二让进屋里,“放下茶壶就去睡吧,我这儿不要人伺候。”
杨小二笑着说,“是准备睡了,厨房要熄火了,大婶让我给公子提一壶热水来。”
杨小二知道要到赵家干活的时候,本来以为是到一个能吃饱饭的地方。他娘还特地提点过他,让他要勤快,要听话,主人打骂都要忍着,每个月给二两银子,这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差事,就让他遇见了,一定要珍惜。
杨小二一直非常珍惜,也做好了挨打受骂的准备,可是这家人对他很好,他简直掉进福窝里,掉进蜜罐里了。他一直疑心自己在做梦,这个美梦随时都会醒来。
当杨小二因为赵霁的关心而扬起笑容的时候,“阿嚏~~”他打了一个喷嚏。
屋子里的气温比室外高,杨小二从门外进来,被热气一熏就打了一个喷嚏,一行清鼻涕溜了下来。
虽然他连忙拿手帕擦了鼻涕,但是他的一个喷嚏还是引发了连锁反应。
“阿嚏~~”赵霁也打了一个喷嚏。
第70章 第七十章
杨小二昨天就着凉了, 打喷嚏,流鼻涕,还好并不咳嗽, 因为不严重, 也就没有管它。
对于杨小二来说, 小小的伤风着凉并不碍事, 除非发高烧,否则绝对不能丢下手里的活儿, 也不会去看病吃药。
这样的思想,是杨小二从小养成的习惯,因为家里并没多余的钱拿来看病,所以一般的小毛病都是睡一觉,自己扛过去。
但是在杨小二心中, 赵霁是不同的,他是精贵人。听到赵霁打喷嚏, 杨小二急忙关心道,“公子,您也着凉了吗,最近天气变化太快了, 又是下雨又是刮风的, 您还是赶快回屋躺着,发发汗,明天就好了。”
赵霁觉得相比于自己,杨小二显然更需要休息。“你也生病了, 我给你喝点药, 赶紧去睡觉吧。”
开始打喷嚏,就是快要感冒的预警, 赵霁也不会大意,用桌上的茶杯,倒入杨小二提来的热水,冲了两包感冒冲剂。
赵霁自己喝了一碗,另一只晚递给杨小二。
杨小二感激的接过茶杯,看着褐色的药汤,捏着鼻子,一口灌了下去。
咂咂嘴,杨小二有点傻眼了,
望着赵霁惊奇道,“公子这不是糖水吗。”
这就是糖水吧。
他娘有时候肚子痛得厉害,就会冲一碗糖水喝,喝完就不痛了。也许糖水就是一种药,只是他以前不知道而已。
由于杨小二刚才的疑问,赵霁才想起来,在这个时代,某些劣质的红糖,其实是做糖时剩的下脚料,因为含有很多杂质,所以口感也是带有苦味的。那种苦味,也许比感冒冲剂的味道更强烈。
红糖的问题,就是工业不发达和平穷的问题。
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发展,肯定会得到巨大的改善,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随着西郊工坊逐渐壮大成为一个工业园区,还有全国各地工业的兴起,这些问题最终都会得到解决,只是还需要一点时间,也许是十年,也许是二十年。
赵霁低头看着杨小二两只睁得圆滚滚的眼睛,笑着回答道,“那不是糖,就是药水。明天让厨房的李婶儿给你冲一杯白糖水喝,你就知道是什么滋味了,好了,快去睡觉吧。”
赵霁喝了一包感冒冲剂,又把杨小二打发回去了,再继续看剩余的那封信。
就剩下最后一封信了,不看完的话,心里中有个牵挂,对睡眠质量不好。
写信的人是郑钦,说起来赵霁和郑钦只见过一面,交情并不深厚,不知道为什么,郑钦在离开京城的前夕,会想起来特地给他写一封信。
赵霁拆开信纸,前面两张纸写了两首诗,都是郑钦写来赞美他的。
当初在太启山中跟郑钦相遇,对方说要写诗送给他,赵霁并没有太往心里去,没想到郑钦在离开京城之前,还真把这两首诗写出来了。
郑钦写诗的笔调,本来就是以“艳”字著称,他在山上看到赵霁,惊为天人,诗中所写,就是在秋天的太启山上原本心情苦闷寂渺,直到偶遇了赵霁,仿佛见到了降落凡尘的仙人,让他失落的心情,一下子开朗起来了。
看到那些称赞自己容貌和气质的华丽文字,赵霁本人都觉得太过浮夸,让人脸红。
而且他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有了治疗抑郁的功能。
除了两首诗,后面还有些文字,郑钦首先还是表达了他对赵霁的倾慕,从文字中看来,并没有秽亵的成分。然后又说自己终于离开了京城这个大泥潭,将来打算遨游天下,去寻访各地的名胜古迹。
所以郑钦这家伙,决定不管中风郑斌,打算自己出去流浪了。
而且看他信中的口气,因为京城中没有知己朋友,他并没有将这件事情告诉别人,打算离开京城后,马上就从自家回乡的车队里离开。
赵霁对郑钦的行为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只能说,不愧是生性放荡不羁的诗人吗。
郑斌实在不算好人,可以说死不足惜,但是他中风在床,郑钦挑在这个时候去流浪,建安城里的闲话肯定又会满天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