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古代架空]——BY:肥皂有点滑

作者:肥皂有点滑  录入:11-05
閺傚洤绨遍梼鎻掋亼閼辨柨顦悽銊ユ勾閸р偓 danwenku.cc 鐠囬攱鏁归挊蹇庡姛缁涳拷

  才到大门口,祖母和永安夫人等就出来了,估计是得了消息。
  说实话,她们到现在都还有点迷糊,莫少珩和燕王真的成亲了啊!
  不过,等莫少珩和赵棣从马车上下来,两人往那里一站,似乎一点违和感都没有。
  也是奇怪了。
  本来两男子成亲,还感觉挺奇怪的。
  但怎么轮到莫少珩和燕王,看上去就十分般配了呢。
  絮叨了一番,这才进府。
  一进府,那又是一番景相了。
  绿意盎然。
  各种药材,生长得特别茂盛。
  老夫人笑呵呵的道,“这可是祥瑞之景,不知道多少人羡慕着呢。”
  “说来也怪,以前春天,也没见哪里的花花草草,像我们附中的长得这么好。”
  “看着都赏心悦目。”
  “别说,我们府里的姑娘们都长得好看了一些,水灵灵的。”
  莫少珩一笑,对于北凉的天气来说,像这般景色的确少见,跟住进了花园一样。
  这般景色,哪怕是在现代的别墅中,也是见不到的。
  而且,住在这里,的确有益身心健康。
  莫少珩向一个方向瞟了一眼,一只小人参正将嘴巴拉得老大,对他挤眉弄眼。
  看来,药童这日子过得也挺潇洒。
  仆人们正在搬赵棣带来的那些礼品。
  莫少珩让府里的姑娘们自己去选,看上什么直接拿去便是。
  莫少珩这次回来,一是准备来接药童的。
  别看这小家伙现在过得有滋有味的,但离开他太久,药童也会变得狂暴,到时会引起什么轰动,他也预料不到。
  二就是回来拿些种子,以及移植一些药材去燕王府邸。
  药童是喜欢现在这种环境的,就跟住别墅一样吧,而燕王府就显得光秃秃的了。
  太久没有回来,倒也热闹。
  祖母也十分想念莫少珩。
  莫少珩说道,“本就都在城中,也不远,随时都可以走动。”
  “祖母,娘,你们也可以经常来燕王府,燕王府尽是些管事,平时规规矩矩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莫少珩说的是实话,要不是有南一跟着,燕王府还真有点阴森森的。
  也不能说是阴森,就是大家平时脸上好像都没有什么表情,也不知道赵棣以前的日子是怎么过的。
  吐槽了一番。
  祖母和永安夫人有些无奈,“你这孩子!”
  心里也在道,是得去看看,怎么好好的府邸,冷清成这样。
  愉快的吃了一顿饭。
  下午,就开始移植一些药材了,并洒上一些新种子。
  离开的时候,药童直接钻进了莫少珩的袖子中,抓着袖子,一个劲荡秋千,得瑟到不行。
  莫少珩一笑,居然没有哭鼻子,这小家伙长进了啊。
  今天挺忙碌的,两边跑,还要移植药材。
  燕王府也忙碌了起来,看着移植过来的药材,府里愣是变了个样子。
  现在正值开春,正是春种的好时期。
  莫少珩心道,现在的计划是绿色燕王府,等时机一到,他定要来个绿色凉京的计划。
  到时候,整座城都可以让药童到处玩。
  药童正在院子中,巡视它的新领地,玩得不亦乐乎。
  第二日,凉京城中发生了一件大事。
  科举制度……公布了。
  朝廷的公文贴在了告示栏上。
  一开始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直到第一个读书人认真地看完告示。
  几乎瞬间,消息就炸开了锅。
  “朝廷……朝廷要在寒门中取仕了。”
  什么?
  听到消息的人都以为听错了。
  寒门取仕,这怎么可能?
  “但……朝廷的公文都贴出来了啊。”
  “听说,除了凉京,也已经开始在各地开始张贴公文了。”
  他们都可以想象,在各地,将会引起怎样的轰动。
  不过半日,公告栏周围被围得水泄不通,基本以寒门读书人为主。
  哪怕是他们,都兀自不敢相信。
  “是官员制度变法!”
  “三公的官员制度变法成功了!”
  因为莫少珩的三街战报和记者发布会,可以说。凉京大部分人都知道官员制度变法。
  手心都抓痛了,尤未察觉,心中的激动,是任何人都无法形容的。
  身为寒门,一生寒门啊,这是一辈子,世世代代都无法改变的枷锁。
  但现在,他们看到了希望。
  就像有光明在前方亮了起来。
  他们的激动或许无人懂,但他们自知,这是怎样的一条新法。
  今天的告示特别长,因为上面还罗列了科举制度。
  前面的读书人在激动地解说新法。
  “朝廷为了引寒门入仕,设置了科举制度。”
  “在各地设置了县试,郡试,洲试,以及京试。”
  “通过了县试后,方可进行郡试,从下往上进行。”
  “每三年为一个循环。”
  其实,看似繁杂的筛选制度,但若是时间抓紧,一年内就能完成整个过程。
  比如,三月参加县试,六月参加郡试,九月参加洲试,十二月赴京赶考。
  只是因为路途的原因,这个安排就非常的吃紧了。
  “凡北凉读书人,皆可参加报名,一切以考试成绩为准。”
  嘶!
  凡北凉读书人皆可参加!
  不分寒门贵族,没有阶级之别。
  看上去仅仅几个字,但却是这次变法最大改变的体现。
  朝廷为寒门开了一个入仕的口子。
  激动得难以言喻。
  告示上还有一些内容。
  “通过县试者,可免人头税赋。”
  这是在激励寒门子弟读书了。
  北凉的税赋中,除了土地税,还有人头税。
  不过人头税,占比并不多。
  “通过郡试者,可完全免税。”
  这些好处,或许在贵族看来一文不值。
  但对寒门的激励是无法想象的。
  也算是读书人的一种荣耀。
  “通过洲试者,可见官不跪。”
  “通过京试者,可自称……天子门生。”
  嗡!
  如同惊雷,在众人脑海中炸开。
  天……天子门生?
  圣人的学生?
  这是何等的荣耀。
  这一条是莫少珩专门提出的,为了这一条,莫少珩和人争得可是面红耳赤。
  前面的那些好处,贵族可以视而不见,对他们来说,屁都不是。
  但……天子门生的称号,哪怕是贵族,他们也眼红啊。
  他们贵族也想要这个称号啊,想一想,以后对人说,我是圣人的学生,这得多光宗耀祖。
  就……就这么给了寒门?
  他们怎么可能就这么轻易答应。
  莫少珩给他们说,“科举,凡北凉读书人皆可参与,你们想要,也可以参与嘛。”
  贵族:“……”
  不是说好的,科举是专门给寒门立的制度吗?
  莫少珩当时也是心惊胆战的。
  专门给寒门的制度?
  他也就说说而已。
  他的目的是……全民科举啊,只有真正的用真本事当上了北凉的官,北凉才会有一个转折性的发展。
  当然因为形式不允许,他就折中了一下,说成是科举只是针对寒门。
  双规制度,科举制和贵族推举制双法并行。
  但……谁会成为主流,还犹未可知,就像历朝历代,除了科举,也有恩科,所谓恩科,其实就是贵族推举制度的一种变种,只是当不当得成官的话语权,完全落在了圣人手上。
  而在历朝历代中,从来都是以科举为重呢,反倒是恩科,占了很小的一部分。
  莫少珩提出“天子门生”的概念,其目的就是为了让贵族也参与到科举中来。
  若没有这个称号,贵族有推举制度,他们才不会管科举。
  不得不说,莫少珩挖的这个坑,实在有点深。
  他自己也是走得心惊胆战。
  或许贵族没有看出他最终的目的,但将“天子门生”的称谓放出来,他们也是不愿意的,让他们去和寒门争?
  他们是贵族,他们放不下这个脸。
  最后还是莫少珩去找了圣人。
  圣人的立场是北凉,他会在贵族和寒门之间端平一碗水。
  只要是对北凉好的,最能说服的对象,反而是圣人,而不是贵族。
  莫少珩讲了一番大道理。
  也透露了一些,朝廷之上,要是大部分都是圣人的学生,也是对皇权的巩固。
  综合起来,圣人最终才独断,许下了这一条。
  此时,不仅寒门,连贵族世家皆是震惊的。
  天子门生?
  他们都以为自己看错了,但这四个字,就是这个意思啊。
  沸腾。
  无论是科举制度的完善,还是寒门即将入仕,都比不过这四个字来得震撼人心。
  相信,除了凉京,各地也同样会处在无法言语的震惊之中。
  这才是读书人的终极目标吧。
  这也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开始。
  这句话其实是有些贬义的。
  就像说是读书不是为自己而读一样。
  但现实就是这样,大部分读书人从学校走出来,一身本事不也是卖给了资本家?
  都是为了生活生存,也莫看不起古人,也莫说别人志短或者甘愿被奴役。
  或许被帝王奴役,比被资本奴役还要高尚一些呢。
  随着告示的解读。
  也开始有人传开,说这科举制度是莫少珩提出来的。
  三公变法,莫少珩为寒门提出了科举选仕。
  寒门子弟,其实对莫少珩是有一些好感的,为何?
  因为图书馆。
  现在凉京的寒门子弟,手上的书,多数都是他们自己去图书馆抄写的。
  以前买不起的书,他们有了,以前被收藏在贵族之中的书,他们也能看到了。
  莫少珩的图书馆现在可不是一开始的样子了,只有他镇北王府的书籍。
  现在,收录的书籍已经十分的广阔和充分了,真正有了图书馆的意义。
  现在莫少珩又为寒门找到了科举制度的出路。
  莫少珩在寒门中的名声,倒是开始崛起了。
  此时,莫少珩正好路过告示处,他这是去勤政殿。
  科举制度是完善了,但圣人不是想早点看到效果嘛。
  所以,今年三月,就要开始北凉第一届的县试了,六月郡试……
  若是不出意外,十二月的时候,就是各地学子赴京赶考的时候,也是第一批寒门仕子出现的时候。
  其实,这个时间并不好,因为冬天赴京赶考更加不易,天冷。
  所以历史上一般都设置在春天或者秋天,即春闱秋试。
  但现在除了圣人,各贵族也在翘首以盼,等不得了。
  等这第一届后,再调整也不迟。
  既然今年就要经历县试郡试洲试京试,那得有考题啊。
  在这么赶的时间内,出合适的考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莫少珩还有一个身份,临江仙,北凉第一才子。
  所以,他这是被圣人抓了壮丁,去出题的。
  他还得在勤政殿待着,当然不用像拟定科举制度时,和不同人争得面红耳赤了,轻松很多。
  首先要弄出来的就是,北凉全国统一的,县试题。
  莫少珩的马车路过告示的时候,围在那里的人正在解读,“今年三月十五,北凉各县,正式县试,各地学子请抓紧时间报名,做好准备工作。”
  县试,自然是在各县进行。
  凉京的读书人其实是最幸福的,无论县试还是后面的考试,都是在凉京进行。作为第一次新制度的实施,其实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各县官员就得配合,得安排考场,监考之类。
  这些东西,包括入场学子搜身,监考的官员,莫少珩都写在了制度之中。
  这一个月他可不是白忙活的。
  这么完善的制度,也亏得莫少珩是穿越者,不然真从头费脑子想?呵,能想出来那真是神仙。
  朝廷也已经派人去各地指导工作。
  都是第一次,哪怕制度完善,但执行起来,多少还都是瞎子摸象。
  所以这第一年的制度试行,尤为重要。
  莫少珩的马车路过,直接被认了出来,被堵得水泄不通。
  寒门子弟看向莫少珩的目光,就特别不同了。
  莫少珩:“……”
  这马车,它走不动了啊。
  他还得去勤政殿,和一群大人,给全国各地的学子出县试题。
  也不好让一群胡子花白的老官儿等着。
  莫少珩干脆掀开车帘,站在了马车驾驶的位置上。
  今日的莫少珩,依旧一身的锦袍,怀中古琴常伴。
  琴是他的武器,古人刀剑不离身,因为……可不比现代太平,随时都有可能有意外。
  所以,他这古琴也是一样,能不离身自然是要带在身上的。
  一出马车,顾盼生辉。
  寒门中的读书人,竟然朝莫少珩抱拳,恭敬地行了一礼。
  此行为,由衷而发,由心而起。
  作为寒门读书人,他们也是知事明理的,莫少珩所作,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们也是清清楚楚。
  有了这个科举制度,他们才有了鱼跃大海,鸟翔天空的可能。
推书 20234-11-05 :三嫁咸鱼[古代架空》:简介:(入库时间2021-11-05) 晋江VIP2021-11-02完结总书评数:104033 当前被收藏数:120856 林清羽十八岁那年嫁入侯门冲喜,成为病秧子小侯爷的男妻。新婚之夜,小侯爷懒洋洋地侧躺在喜床上,说:“美人,说实话我真不想宅斗,只想混吃等死,当一条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