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别摸我!”苏锦华拍开叶启凡的手,悲愤极了。
出乎意料的是,被苏锦华无比唾弃的毛毛衣服,几天以后竟然受到全校不少学生的追捧,不断有人在课余时间找到苏锦华请求邮购不同款式、不同型号的毛绒外套,而且对于四姨电话那头三百多元一件的报价毫不还价,不少学生当时就把钱交到了苏锦华手里。
最后苏锦华看着像牧场一样的校园,心中涌起对四姨的无限敬佩,确实眼光独到啊,难怪分店开了一家又一家。
又过了两个月,苏锦华轻轻松松的应付了期末考试,规规矩矩的坐在教室里听班主任训话。
“同学们,高二下学期的课本都已经发到你们手里了,希望同学们在寒假里不忘学习,抓紧时间预习新课本。下学期开始,我们的学习进度将会加快,如果没有意外,高二接高三的暑假也将被取消,高三上学年全部课程将会全部结课,高三下学年将是纯复习巩固时间。同学们,时间不多了,要抓紧啊!
今后的四十天可能是你们高中生涯的最后一个长假了,如何利用它就看你们自己了。好了,祝同学们假期愉快!”班主任语重心长的在讲台上对底下一脸憧憬准备回家的弟子们扔下重磅炸弹。苏锦华怎么看怎么觉得班主任脸上带着一种幸灾乐祸的表情。
“啊?!不是吧,最后一个假期?”“要命啊,没假啦?”教室里惨叫连连,所有人都在消化这个消息,第一次觉得高考的脚步离自己越来越近了。
前世念普通高中的苏锦华坐在座位上不住的感叹,原来重点高中学生的日子是这样过的啊,原本他还打算下个暑假再到部队上玩一次呢,看来不行了。
叶启凡对于一切事情都能做到面无表情,有条不紊的收拾着自己的东西。
“烦啦,你不盼着放假吗?”苏锦华奇怪的问。
“无所谓。”叶启凡轻声回答。
苏锦华翻翻白眼,觉得有时候和冰山真没什么共同语言。
寒假里,苏锦华窝在自己房间看那些关于古董字画的大部头,偶尔叶启凡会来接他到部队打球,然后在叶启凡家住上一两天,有时候两个人也会把新课本研究一下,做做习题什么的,不过更多的日子苏锦华还是像个老学究一样泡在一堆旧书里,要不是三姨打电话询问了这次期末考试的成绩,没准那堆旧书就要被没收了,因为谁都能看出来苏锦华入迷了,难不成这孩子要学考古去?
放了假的二飞心情不错,每天泡在苏锦华家里,虽然他对满屋子散发着发霉气息的旧书不感兴趣,而且苏锦华告诉他不许出声不许乱动,但他依然很满足,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房间里还有一个赖着不走的叶启凡,这家伙每天开着车来报道,然后像模像事的也捧着一本大部头,偶尔还和二华交流一番那些晦涩难懂的内容,让他觉得很碍眼!
“要是能经常见见实物就好了。烦啦,我跟你说,我现在看见我们家饭碗我都想打碎一个瞧瞧。”苏锦华放下书,伸了个懒腰对叶启凡说。
“我支持你。”叶启凡把刚才装葡萄的瓷盘子递给苏锦华。
“谢谢你的支持,不过这盘子挺贵的,还是给我妈放回去吧,一会儿还要拿它蒸鱼呢。”苏锦华下炕把盘子接过来小心翼翼的放回到厨房里,那盘子还是老爸老妈结婚时买的呢,打碎了老妈还不得找他拼命。
“我家还有苹果和柿子,你们俩吃吗?”苏锦华一边收拾厨房一边问。
“吃!”“不吃。”二飞和叶启凡在屋里互瞪一眼,没下文了。
“我洗点儿搁这儿了。烦啦,一会儿你别走了,今儿我下厨,让你见识一下我的手艺。”苏锦华围上围裙,端着一个大水果盘走进来。
“我也在这儿吃!”二飞抓起一个苹果说。
“滚回你家去,你一个人顶我们家两个人吃饭!”苏锦华毫不客气的说。
“那他呢,烦啦也不少吃!”二飞指着叶启凡抗议。
“烦啦是我的客人,你算根毛?滚回家吃去!我给你们家装了一袋苹果,一会儿你拎回去,别就你一个人吃。你个吃货!”苏锦华放下东西转身出去了。
“我来帮你吧。”叶启凡跟着下了炕。
“不用了,你是客人,我去就行了。”二飞着重强调了‘客人’两个字,得意洋洋的拦住了叶启凡。
“好歹我还是客人,你算根毛?!”叶启凡不甘示弱的在‘毛’字上也加了重音。
两个人在房间里剑拔弩张了一会儿,最后一起出来给苏锦华打下手。
“二飞你把鱼帮我杀了,收拾干净放那里。烦啦,你帮我把豆角择了就行了,厨房的活儿你也没干过。我剁排骨去。”苏锦华找了一把劈柴用的斧子边说边往外走。
二飞和叶启凡对视一眼,连忙跟了上去。
苏锦华家冬天的肉食都冻在房后背阴处的一口大缸里,苏锦华从里面拽出一扇排骨,左右研究着要从哪里开劈。
“锦华,还是我来吧。”“二华,我来吧。”两个人异口同声的说。
“瞧不起我啊?!都回去。”瞧你们两个的表情就讨厌。苏锦华抡起斧子几下就把一扇排骨横着劈成了几条,拣出两条靠近脊骨位置的排骨,其余的又扔回到大缸里。
回到厨房用菜刀把两条排骨分成小块放在开水里焯水,一回头看见二飞抓着乱蹦的鱼一副不知道从哪里下刀的样子。
“起开,简直添乱。”一把推开二飞,抡起一根劈柴对着鱼头就是一下,那鱼立刻晕菜了。
“开膛破肚,去鳞去腮,鱼鳔给我留下。”留下一串指令,苏锦华继续忙别的去了。
二飞和叶启凡对着还在抽搐的鱼面面相觑一会儿,叶启凡淡定的转身择豆角去了。
第三十一章:生活的既定轨道
腊月二十三小年,苏家一家大小都不太高兴,上午苏锦华的大哥苏锦盛打回电话,说自己寒假不会来了,去女朋友家过春节,还信誓旦旦的表示明年过年一定把女朋友带回家来。
苏妈一边点着豆腐一边抱怨,“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到你哥这儿反了,先把他泼出去了!说什么打工,生活费一分都没少要,全拿去谈恋爱了。你老舅那年到大连出差去看他,都没在学校里找到他,课都没上,说是给女朋友抢什么线板儿去了!什么线板儿那么稀罕,还得抢?!”
“妈,不是线板儿,是限量版!”苏锦华捧着碗喝豆浆,听了他老妈的抱怨差点笑喷了。
“我管他什么限量版还是线板,都是花钱的货!大学的恋爱还能当真,一毕业什么都不是!当我稀罕他给我往家里领媳妇呢!”苏妈点完了豆腐,盖上盖子转身出去了。
苏锦华喝完了豆浆,躺在热乎乎的炕上笑了,老妈没当真,老哥可是当真了的。苏锦华知道,明年过年他就会又见到他那个极品小市民嫂子了,还说什么家里是高干,什么时候一个副处级就成了高干了?
苏锦华不打算在这件事上插一脚,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谁也管不着。
不过,想到前世老哥的婚礼和那套最后进了典当行的首饰,苏锦华还是恨得牙根发痒,闭了闭眼,长出一口闷气,苏锦华起身到院子里帮老爸劈劈柴,没准儿老哥这回换了一个呢。
大年初二,苏锦华和老妈坐上火车到老舅家看望年岁越发大的姥姥。二姨、三姨、四姨都在,姐妹几个好久不见,围着老太太说个不停。
苏锦华偷空儿熬了一锅梨水给大家喝,用的全是空间里的材料,支撑着老太太下午觉都没睡依然神采奕奕。
“姥姥,我刚才给你煮了好多水果罐头,我都封在罐头瓶里了,没事儿的时候您就吃点儿,我做的比外面卖的好吃。”苏锦华挨着他姥姥一边撒娇一边说。
“我的乖外孙还会煮罐头呢,可真了不得!听你三姨说,你这回百人榜又是第一名啊,学习可别累着了,听见没有,可不能点灯熬油的,咱家不搞头悬梁锥刺股那一套知道吗?”姥姥拉着苏锦华的手嘱咐。
“姥姥你放心吧,我有分寸。”
“要是明年小峰也能考上一高中就好了,二华还能照顾他一年。”坐在旁边的二姨说,小峰自然是二姨的儿子,苏锦华的大表弟了。
“就是,小峰,你这回期末考试考得怎么样啊?你们几个猫书房干什么呢?”三姨冲书房喊话。人民教师一听有关成绩的问题就兴奋。
苏锦华同情的瞄了一眼躲在书房不敢出来的大表弟,如果不出现误差的话,这小子的成绩可不怎么样,从小到大只对调皮捣蛋感兴趣的就是他了。
听到喊话,小峰磨磨蹭蹭的从书房里出来,还不忘拉上三姨的女儿娇娇给自己灭火。
“考得还行,和原来一样。”小峰盯着自己的脚趾头说。
“和原来一样是多少?”四姨唯恐天下不乱的问。苏锦华暗中翻了个白眼,看来大表弟今天是混不过去了。
“班里第三十五名。”小峰低声说。
“你们班一共多少个人?”三姨的声音忽然变得比室外的空气还冷。
“四十一个。”
客厅里静默了三秒钟之后,三姨爆发了,指着二姨气得直抖,“你还想让他上一高中?!议价生都没他的份!我给你打过多少个电话啊,让你看着点小峰的学习,你呢?眼里就有那几亩地!现在怎么办?还一高中,普高也考不上啊!”
二姨也没想到自己儿子的成绩会差到这种程度,二姨家与苏锦华家不同,二姨夫认知障碍,从小没上过学,二姨小时候被文革的思想影响,觉得读书不如赚工分,小学四年级都没上完,所以平时并没有会特别关注小峰的学习。在二姨的认知里,似乎上完了小学就应该上中学,上完了中学就应该上大学,一切理所应当,就是没想过自己儿子考不考得过的问题。
客厅里的气氛一时间有些沉闷,二姨眼眶都红了。苏锦华拉了拉他姥姥,老太太叹了一口气,慢悠悠的开了口,“小维,小惠,你们两个干什么,大过年的。来,峰啊,过来,我的乖外孙,行了,知道不好意思就行了。”姥姥把苏锦华他老妈李秀赶到一边,拉过小峰在自己身边坐下,“你们啊,谁也不许逼他,什么最重要?孩子最重要,逼急了离家出走怎么办?没看电视里那些丢了孩子的爹妈哭得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
“切,他有那胆子。”四姨小声嘀咕了一句。
“你给我闭嘴!丢了你给我找去?”姥姥瞪了她一眼,接着说“这原来啊,我也觉得必须读书才有出路,想当年条件多苦啊,你爸那点死工资养活你们五个吃饭都不够,大冬天的我背着大包跑大兴安岭林区去卖衣服,不就是为了给你们攒学费吗,可是年纪越大我越不这么想了。古话说的没错,‘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念书好的努力考文状元没错,可像小峰这样的,没准儿也能考个武状元呢。是不是,我的乖孙?”暂时安全的小峰没心没肺的笑了。
“妈,现在哪儿有武状元啊!您老别瞎指道儿!”四姨从厨房又端了一碗梨水给姥姥,一边走一边说。
“你个棒槌脑袋!我说武状元就非得有武状元啊!那不是打个比方嘛?”老太太接过梨水,伸手拍了一下小女儿的脑袋。
“我是说啊,咱们小峰既然不是念书的料,那还不如趁早想点别的行业,厨师啊、理发师啊、修车的啊、挖掘机啊,电视里那么多教手艺的技校呢,实在不行跟你学卖衣服也不错啊,当年我还供你念完了大专呢,你现在还不是个个体户!”
“妈,您一天到晚是不是就看电视啊,平时您得多下楼啊,注意身体。”三姨突然在旁边说。
苏锦华吃惊的瞪大了眼睛,三姨的思维好发散啊,怎么扯到姥姥看电视的问题上去了?
姥姥显然也对三女儿的神来一语有些接受不良,不过老太太反应也挺快,“谁说我老看电视了,我每天上午一趟、下午一趟下楼遛两遍呢!现在说小峰的前途呢,怎么扯到我这儿了?!还教师呢,真能跑题。”
“我看啊,现在说还太早了点,我们家二华不也是初三下学期才懂事儿学习的吗,你们啊也不用太着急,实在不行考完了再说呗。到时候还是得看孩子自己的意愿,考上了皆大欢喜,没考上,他自己选,复读还是念技校,到时再说。”大女儿李秀一边嗑瓜子一边发表自己的意见。
“大姐说得对,成绩不好着急也没用,成绩好了也不用急。咱们晚上吃什么?我刚才数了数,晚上有十四口人吃饭呢,妈,您给什么吃?”不愧是一奶同胞的姐妹,四姨的思维发散的也十分厉害。
经四姨这样一提醒,姥姥立刻坐不住了,大女儿家两口、二女儿家两口、三女儿家三口、四女儿家三口、自己家四口,天啊,可不是十四口人!
“买菜去、买菜去!懒丫头,别躺着了,下楼和老四买菜去!”老太太站起来踢了一脚躺在地毯上伸懒腰的大女儿一脚,快五十岁的‘丫头’在地摊上打了一个滚,懒洋洋的说,“让老三和老四去,我今天刚到,歇一会儿。我的活儿一会儿我儿子替我干。”
老太太气得又踢了一脚,“瞧把你出息的!”
三姨四姨正准备换衣服下楼,门口的对讲电话响了,苏锦华跑过去接了,老舅妈的大嗓门立刻响了起来。
“谁啊?算了,甭管谁,下楼来接东西,我快累死了,大姐到没到?二华来没来啊?”
“舅妈,我就是二华,您等会儿啊,我马上下楼。”苏锦华憋着笑,赶快回答。
“不行,你一个人不行,再下来一个,叫你三姨夫,他力气大,叫他下楼搬啤酒。快下来啊,楼下冷死了。”舅妈在楼下跺着脚说。
苏锦华挂了电话,穿上鞋跑下楼,三姨夫慢吞吞的跟在后面。
到了楼下一看,原来中午舅妈就开着车出去了,自己转了好几个市场买了一车的东西,肉啊、菜啊、鱼虾啊、啤酒白酒还有零食。
“刚才我姥还说让我三姨四姨下楼买菜呢,您出去怎么没说一声啊,这么一大车东西您也找个伴儿一块去啊,我老舅呢?”苏锦华搬着一箱鱼,一边走一边埋怨贤惠过头的舅妈。
“中午我出去的时候他们还睡觉呢,你老舅加班,年后休息。”舅妈拎着一大袋子青菜气喘吁吁地在后面跟着,三姨夫在下面看车。
“您真是的,跟一屋子大姑姐客气什么,该使唤就得使唤,傻。”苏锦华小声嘱咐说。
舅妈笑得直咳嗽,“知道了,这话让你妈她们听见了不捶你,胳膊肘往外拐的小家伙。”
“哟,您都嫁过来快十年了,还把自己当外人儿呢,哪边是外啊?要搁在过去,您就得叫李沈氏,知道吗?”苏锦华拽拽的说。
“你个小屁孩,找打呢吧,怎么那么会捡漏呢!谁教你的,还李沈氏,大男子主义封建残余,这种思想可不能有,小心娶不到媳妇。”舅妈在后面笑着说。
“没这思想我也娶不到媳妇,您不知道我们学校里现在多严,而且,到处是我三姨的眼线!”最后一句苏锦华特意压低了声音,因为已经走到门口了。
苏锦华把东西放在北面阳台,招呼蔫头耷拉脑的表弟小峰下楼搬东西。
“哥,怎么办啊,过会儿他们想起来还得批斗我,舅妈也喜欢学习好的。”小峰无精打采地说。
“那你就拍胸脯保证好好学习呗,大过年的他们也不能怎么着,还有咱姥护着你呢。”苏锦华无所谓的说,脚步十分轻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