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华国政府的情况算是最好的。华国的军警力量完备,政府还能正常运转,维持着社会的正常治安。因为准备得早,大部分地区的人窝在避难所里还能生存下去,只有一些身体弱的或年老的人因为疾病而去世。
******
长时间呆在坑上人有点闷,年越就试着用点细棉布给他和邵文柏做两套内衬衣。他之前在技能班陆续学过一点,这内衬穿在里面,像式样简单的睡衣,学起来不难,关键是按着在技能班做好的纸样,一块块裁剪好料子,剩下的,就是用小型缝纫机或针线拼接缝好的事。
洞里没有缝纫机,年越是用针一线线地缝上去的。
邵文柏凑过去看:“哎,针脚还挺整齐细密的,练得挺熟的啊,这是为了我练的吧。”言语之间不无得意之色。
年越说:“怎么可能,我这是大学专业课上练过的。咱学医的解剖完尸体,还得练缝针,要把尸体重新缝好的。”
邵文柏听得有点脸白:“你就不能说点让我高兴的。”
“都让你做得高兴了,你还想怎么样?”年越怒。
“没,没怎么样,你说得真好听,我听了很高兴。”邵文柏赶紧安抚他,还体贴地替他揉揉腰按按腿。
年越不管他,继续在窗台边专心缝制。邵文柏半倚在坑上,听着窗外呼啸的寒风,一会看看电纸书,一会看看他。
这场持续的大风雪一直到四月才停下来,整个大岗村成了一片冰雪世界,活像是两极地带。等风雪一停,邵文柏就赶紧带年越下山。这极寒天气远超出他们预料的程度,邵文柏必须得赶紧去参加村委会议,商讨一些应对之策。
年越下山后回到久违的医院上班,觉得很是亲切,一进门就向同事招呼:“大家,我回来了,有没有想念我?”
各人热烈回应了几声后,孙青松嘿嘿笑:“其实,我也没有很想。”
“嗯?为什么?”年越惊疑。
“俺要挣工分,要还房贷还要养家。你不在我正好多赚工分。”孙大汉憨憨一笑。
“对的对的,你安心在山上住着吧,没事不要下山,太危险了。”众人附和点头。
年越:“……”
科室里除了陈老教授和年越,个个村民卡都是负分。他们刚进村子刷房子时背上了巨额零首付无息房贷,后来红石火山爆发前又刷了一堆民生必需品,之后天气太冷暖气取暖又是一笔支出,过年时候又有一笔花销,真是旧债未清新债又来年关难过。他们现在就想多挣工分,早日将工分卡刷回正数。
第41章:无土栽培
等到五月份雪一化,村委楼开始在公布板发布大量散工任务,组织村里的人进行改造山林的活动。领取任务的村民们穿着防护服,戴着呼吸面罩和背着氧气罐子,跑上山将树木挖下,将枯草割下,迅速用小货车拉回村子里。
山上地面的那一层半腐败的枯叶都被村民们用竹扒扒下一层,然后用竹筐一筐筐地装着运回去,这些地面的枯叶除了有部分可以进一步利用去发电,剩下的可以制作肥料。原来山上的竹子都枯败了,竹子被人砍下来,但地下的竹鞭不好挖,他们只能留着,将新的竹鞭埋在地里。
收拾完柴火后,村民们就漫山遍野地撒草种和种地衣,种完后大家撒了点肥料在山上面,预计到时候可以让植物快速生长起来。除了村民们在忙碌,军人们也一起跟着干,他们除了给大岗村周边的山种地衣野草,还联合邻村的村民一起,将他们那边的山都种了,最后发展到乡镇上那一片山。
即使这地衣长成后不能烧,也不能对清除火山灰有多少作用,村民们还是很积极地去种。他们已经习惯了青山绿水的乡野景色,无法忍受村里周边尽是大片光秃秃的破败荒山,那简直让人看不到一丝生命力的存在。
造山运动在大规模进行时,家家户户开始忙着收温室里种下的头批粮食。除了瓜果,年越家的温室种了一点土豆和玉米,还有一些豆类和花生。天气太冷,这些作物的生长不太好,长了很久才勉强有点收成。房子里菜框种的蔬菜也一样,长得慢而且细弱,有些仔细养了一阵勉强能吃,也就几顿菜的事。但大家还是坚持养着,就当是室内植物看待。
玉米的种子是村里种植所实验室提供的,比一般的玉米杆子低矮一点,收获的时候玉米棒子还嫩着,这时候没什么太阳不好晒干,年越就将这些棒子用点盐煮了啃着吃。嫩玉米啃完,棒子秸秆可以拿去给沼气厂,还可以自己阴干了当柴烧,玉米须煎水喝可以利尿降压,玉米杆子摸到甜的还可以啃啃,简直全身都是宝。年越决定收完这一荏作物,多种点玉米,就算最后收来的棒子细小,那别的地方还可以利用。
收玉米和豆类还好,就是摘下来剥壳剥皮。收土豆和花生有点麻烦,主要是它们埋在土里,需要把泥一一敲掉弄干净。要是以前直接用水冲洗就好,可现在水是限量用的,经不起这般耗费。年越是先将它们在地上甩甩敲敲,去掉大部分泥土,然后用叶子搓,搓得差不多,最后用柔软一点的玉米棒衣又抹又擦,这才把土豆和花生弄得干净些。
邵文柏跟他一起坐在温室房的小板凳上整理,在往地上拍甩花生束时用力大了一点,年越突然“啊”叫了一声,停止了手上的活,手往眼睛搭着。
“怎么了?”邵文柏赶紧问。
“眼睛有泥溅进来。”年越用手撑着眼皮,转身面向邵文柏。
邵文柏迅速擦擦手替年越又吹又挤,总算把泥点从他眼睛里弄走。弄完后邵文柏暗恨恨地说:“争取这两年在村里普及温室无土化栽培。”
村里的公共温室有专业技术人员守着,大部分实行了无土化有机栽培,但村民中除了懂得专业技术的人家,绝大部分用泥土种作物。整个村子原来懂得这一块的技术人才不多,后来又补充了一些老外专业人员进来,才陆续在公共温室全面实行这一种技术。这方面村委还来不及安排给全村的人作技能培训,之前学校的技能班针对温室种植也只是往有机种植方向教。
温室里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的话,只让植物根系直接接触培养液,无需土壤即可让植物生长,既可以实现农作物的量化种植,还能脱离水土和气候对种植粮食的条件限制。目前以村里的自然条件,在温室实现这一种种植技术是必须和必然的农业发展道路。邵文柏觉得,现在国家政府应该也是发展高科技农业的思路。粮仓里的储粮只能吃上几年,要是自然环境长年累月地恶化着,不想办法种粮就是在等死。
两人把土豆和花生弄干净一些后,就装竹框放在温室里晾着。邵文柏给年越滴完眼药水,就赶去村委那边开会,年越继续留在温室,收拾打扫了一下地面,把所有的植物叶子和玉米秸秆都收集起来装框,然后用板车拉去沼气厂换工分,另外还在那里刷了些温室肥料回来。
村民们的自留温室所用的肥料,大多凭工分去沼气厂刷回来。当然,村民自己在家制作也行,村委们不管,那东西制作起来不难,原料是人的粪便和腐土淤泥类。只是绝大多村民,还是舍得用工分刷的。因为自己制作的不专业不说,主要是有气味,一不小心衣服跟着遭殃还要用水洗。为了确保室内空气的质量和节约用水,他们愿意花费一点工分,让沼气厂代劳了。
邵文柏这边跟村委们商量,要在学校技能班开展多个班次,教村民们学习无土化栽培技术,还有要让实验室多配制无土温室所用的培养液,接着又计划去仓库清点所需要的建材原料。
另外别的村委们也想着,趁天气回暖赶紧把旧村里所有的田地规整起来,把剩下没有建立起温室大棚的田都建上,还有给风力发电厂增加几座发电机组,加派维护发电机组的人手。
军中代表们表示,他们也要多种粮,想把新的训练场都改造成温室大棚,以后军人的军事训练就改在室内进行,还有让军人们也上学校的技能培训班,多学温室种田技术,多多学习配制肥料和培养液,另外还要到实验室、沼气厂和风力发电厂学习科学技术。上级领导说了,要顺应时势适当转行,军人要当着,但也要多学习实用的技能,不能只会当兵。
邻村几个村派人过来,商量着让大岗村多派专业技术人才,到他们村那边教导村民温室无土栽培技术,还有想向村里的种植实验所讨要一点温室作物的种子,另外也想派人过来学习配制培养液……
邵文柏提议村子用工分回收村民们新种出来的粮食,收上来后送到工厂统一加工再保存。村里目前粮食是很充裕的,但邵文柏说:“我们不需要,外面有很多人需要。政府虽然在建避难所时同样建了配套的民生工程,像温室大棚也有很多,但毕竟人多地少,太阳光能不足,温室产出又少,大家的粮食储备也有限,我们能多收藏一点就多收着,以备日后不时之需。”
然后他又说:“说句不好听的,要是乡镇政府和周边地区的人挨饿了,知道大岗村这片地方有粮,还不得过来借一点。粮食有得借还好说,要是没得借怎么办?人饿疯了容易出事,到时候你怎么对付他们,难道还能驱赶走?就不怕人暴动起来?”
除了军人,大岗村是有一些武装力量,可那只是用来自保,而不是用来对付挨饿的同胞。
村委们想到那场景也有点心惊,就同意了邵文柏多储粮的提议。另外决定派人去乡镇政府那里看看,与那边的温室栽培人员多多进行技术交流,互通有无。
村委们开了一天会,将这些议程一件件迅速商定下来,接下来就安排人执行。得知村委们收新粮,村民们赶紧将自家种植的新物产,用板车推着或骑小三轮到村委楼里的大会堂交粮。会堂那里已经开辟了几个粮食收购点,设置了工作人员和电脑,方便村民们交粮换工分。
村民们交了粮后,赶紧去沼气厂刷点肥料用板车推回家,然后开始第二轮的温室种植。另外晚上还要响应村长的号召,到学校修读无土栽培这一门新课程。知道这高科农业技术可以在自家温室里实施,以后可以省水省力,村民们都很积极学习,抢着报名。
陈鑫发家有里奥这个强有力的外援专业人才,早就将自家的温室实行了一半无土栽培,这次打算除了一些竹子和果苗外,其他所有作物都一样实行这种种植方式。赵小平跟着里奥在陈鑫发家一起学,然后又叫动了孙青竹一起过来学,孙青竹看着不错,就叫来了大哥孙青松一家也先学着一点……这样村里的人家,赶不上报名学校技能班的,还能私下里跟已经学会的人家学着,互相交流,积攒经验。
另外黎婶家的那五个妹子就有两个是高科农业方面的人才,所以黎婶家的温室给五个妹子整治打理得很好,在村里头是数一数二的,不少人都前来她家取经。技能班的老师现在教人温室栽培技术的时候,往往是拿黎婶家的温室做教学样本,还带领学生们去实地学习。
黎婶家这五个妹子对搂柴火这事很积极,之前经常组队去山上弄树枝木头,不怕冷不怕累不怕脏。为了多积存温室用的柴火,这五个妹子现在聚居在一个大房间,其余房间都当了柴房。
这下李朝阳回家时就拖着更多的战友们回来借住了。除了单身的,甚至还有已婚的领导,舔着脸带着家眷过来,就为了去观摩学习这个传说中的民间温室头牌。
村委们乐见这种行为,除了印发一些学习材料给村民们,还在村委楼里开设了一个专业咨询台,让村民们有技术难题时找咨询台解决,另外还计划到时候派专业技术小组,去各家的温室房验收一下教学成果。
村民们现在觉得有温室种着,不用眼睁睁看着家里的储粮有出无进,心里就淡定很多。只要确保温室房里的温度和光能,粮食种植就可以不分天时与气候,全年轮种。就算温室现在收成不理想,可一年轮种下来,除了自家吃的蔬菜有保证,还有交新粮换来的工分,扣除了水电费消耗,能贴补一点家用。这笔账一算下来,村民们觉得还是赚的。于是大家纷纷称赞村委当初规划房子时,给每家每户都配备了大温室房这举措,真是英明有远见。
第42章:闪电网
到了六月,气温回升到零度以上,村民们走去山顶拜拜,看见山上终于冒出一片片浅浅的绿色,心里都颇为喜悦。山上还是该有点绿色的植物比较好,难怪人都说绿色意味着生命力,这话今天听着才觉得确实深有同感。哪怕现在空气脏着,太阳光暗淡着,村里比雾都还要雾都,可总有那么一点绿色希望留存在人的心中。
当气温继续回升到10℃左右时,天空就开始下起了雷阵雨。整片大地被黑暗笼罩,让人分辨不出白天黑夜,近处远处的天边传来轰隆隆的雷声,不断地有闪电辟啪响。刚刚起床的邵文柏怕小风力发电机在山洞外面被雷劈到有危险,赶紧将它卸下挪进室内,然后防止风太大把旗杆吹倒,又加了一块石头压着旗杆的泥墩。
年越被雷声吵醒,起床抬头看窗外,天边乌漆漆一片,不时有闪电光划过。
“这雷声好大。”年越抱着枕头不禁感叹。不仅是大,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密集,炸得人头皮发麻。
邵文柏跑过去抱他,说:“别怕,雷声大雨点小,过了就没事了。”话音未落又一阵响雷在耳边炸开,感觉是在很近很近的距离。
“山顶的房子……”年越惊慌道。
“没事,都装有避雷针。”邵文柏继续抱着安抚他。
“啊,那闪电,快看!”年越指着窗外。
只见不远处的上空,一道道粗壮的闪电快速划过,随即激起来一片片电光,整个村子的上方,仿佛被一张密密集集的闪电网笼罩,颇为壮观。
“这……这是空中火山灰太多,被闪电激起的静电摩擦现象吧,太奇观了。”邵文柏目瞪口呆。
没等他们惊讶多久,空中一道道更密集的雷劈过来,一道比一道粗长的闪电划过天空,仿佛要把整个天空撕裂开来。电闪光不停地闪耀着洞里,仿佛某种电影灯光的特效。闪电网越织越密集,范围越来越大,在山洞里透过窗外看,远处天际同样也是一大片的电闪光。年越感觉到,山顶上应该也和村子一样,被闪电网遮盖住天空。
“好可怕……”耳边的雷声只大不小,年越不禁捂上了耳朵。邵文柏却快速拿出摄相机唰唰地拍起闪电照。
“简直是千年奇观。”他一边拍一边说,然后回头看年越害怕着想看窗外又不敢看的模样,就对他喊:“怕就抱着我。”
年越就爬起来躲着邵文柏身后,从他后面环抱着他的腰,张开嘴巴减轻耳膜压力,和邵文柏一起看外面如密集蜘蛛网一样层层叠叠的闪电网。
邵文柏开始捉拍了几张,后来就调一下单反机的镜头,有技术地一张张地继续拍,在房间里拍了一些后,又拖着年越到洞门那里拍。
“比网游里的场景还要让人震撼。”年越将头埋在邵文柏的后背,对邵文柏大声喊。雷声没停过,不喊出来压根说不清楚话。
“这闪电肯定很高压,人被辟到有可能被秒成灰。”邵文柏跟着喊,这得多少万伏高压电能才能形成这景象,何况现在还不停止,而是唰唰唰地从四面八方密集袭来,最后像个看不到尽头的巨大网状闪电体浮在空中,配合着威势逼人的雷鸣声,效果更惊人。年越看得胆颤心惊,真怕这恐怖体积和面积的闪电网状体一个收不住势头砸向村子里。
这场惊天动地的雷闪电持续了十多分钟才渐渐歇止,之后天空就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看着这雨势,邵文柏和年越也不好出门下山了,只得继续窝在洞里。
年越重新回到坑上,摇了摇头,耳膜还是麻麻的,眼睛也被闪得有点眩晕。邵文柏给他看相机里的图片,说:“感觉是天庭上有神仙在打架,太壮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