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老汉年纪大了,也颇见过一点事。他要是再年轻个几十岁,没娶自家的糟老婆子,没准就得情不自禁跟着这么个美人儿走了,可是老汉他毕竟记挂着一家老小,迈出的步子很快就停了下来。
人清醒了过来之后,理智也跟着回来了,老汉心里就开始犯嘀咕啊:按理说这样的贵女,可不会大半夜的徒步行走在江城街道上。
这念头方动,老汉眼前的情景立刻变了一个模样,好像是把那种虚假的外皮撕掉,露出了丑恶的本质:根本没有什么光的河流,那群人手里提着哪里是什么西瓜灯,分明是一个个人头!
走在最后,看着像个贵族少女的女子这时候忽然回过头来,对着祝老汉阴森森一笑。
祝老汉差点没吓死:作孽哦,哪里有什么貌美如花的贵族少女?那就是一具从坟墓里爬出来的腐尸!他一时想起了今日城中关于妖怪夜行的怪谈,心里砰砰直跳,急忙暗暗捏住了自己的袍脚闭上了眼睛。那里被家里的瞎眼老婆子缝进了几页《尊胜陀罗尼》。
据说是庆友尊者死后,他的大弟子传出来的辟邪解厄之法。江城夜晚那些必须出门的人都会将《尊胜陀罗尼》经文缝入衣襟中,以祈求佛祖的庇佑,躲避成群结队夜游的鬼怪。
本来祝老汉还嫌弃自家老太婆多事,这会儿却只闭着眼睛祈祷这种方法真的灵验了。
等祝老汉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眼前蹲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娃娃,手里提着一盏造型酷似狐狸的绢制灯笼好奇的看着他……额,确切的说是他担子里的冰饮。
“老爷爷,我渴。”小娃娃长得可精致,穿一身极其昂贵的蜀锦衣裳。祝老汉知道这种料子,因为那种料子,颇像是儿子媳妇念了很久的月华三闪。
小娃娃的脸上还带着点婴儿肥,眼神很清澈,虽然已经显出一种天生的贵气,像个小王爷什么的,但是眼巴巴犯馋的样子可爱至极,和自己的小孙孙没什么分别。
祝老汉忽然就没那么害怕了,他定了定神,低声说:“你这娃娃,怎么半夜到处瞎跑算了算了,爷爷没有冰,剩下点酸梅汤你喝不喝?”
小娃娃乖乖点头:“喝。”然后又得意的补充:“我阿爹也会做酸梅汤。他做的最好喝!”
祝老汉听到这里放下了心,会做酸梅汤的应该不是害人的鬼怪吧?于是他就着小娃娃手里的灯盏打开了盖子。
小娃娃话音刚落,就被一位忽然出现的,十分高大俊美的贵公子抱了起来,还被翻过身轻轻打了两下屁股:“怎么又乱跑?还有,你现在也长大了点,怎么还是到处认爹?你爹早死了。”
小娃娃愤怒得乱踢乱扭,鼓着包子脸大声说:“大胆,你敢造谣生事、以下犯上!本王要诛……唔~”话还没说话,小娃娃嘴里就被塞进一个剥了一半的粽子。
“是有味斋里的鲜肉蛋黄粽子。这回满意了吧?”俊美公子笑着的把有了食物忘了爹的娃娃放到地上。表情里带着一种祝老汉描述不出来的复杂,静静的看着小娃娃抱着粽子啃得专心致志。
“麻烦老丈来碗冰饮。”过了一阵,俊美公子忽然转头吩咐。
祝老汉正要说已经没有冰了,结果一低头,就看到本来应该只剩下水的冰桶又结出了冰。
老人心里纳罕,但是并不敢吱声,只好低头做了一碗冰饮。因为这一次冰块充足,祝老汉不知怎么的福至心灵,拿出了祖传的手艺,要做一碗蜜豆冰来讨小娃娃开心。
他将担子里的冰块有技巧的敲碎装进一个粗瓷碗里,然后把剩下的秘制红豆沙全部倒了进去。这种蜜豆冰里可是加了不少冰糖,价格自然贵一些,买的人也少。这一碗本来是祝老汉专门留给自家小孙子的。
小娃娃刚好被半个咸蛋黄噎住了,有点口渴。
俊美公子显然伺候这个小娃娃已经很有经验了,此时两人配合默契,小的那个只管把眼睛一扫,大的那个立刻小心翼翼的用手捏着粽叶部分,接过了他手里的粽子。
小娃娃空出了双手,捧住大碗,便大口大口的吃起蜜豆冰来。
舀了几口冰,似乎觉得甜了点,又“啊”的张开口,示意要吃粽子。俊美的公子立刻便把粽子递到他口边。
祝老汉有点搞不清楚这两个人的身份了,说是父子吧,两个人长得也不像,说是主仆吧,这位俊美公子实在不像是仆人之流。
小娃娃一口粽子一口冰吃得可欢。吃完很有礼貌的把粗瓷碗还了过来,然后皱着小眉头看着祝老汉身后某处:“老爷爷,你是不是拿了大姐姐的东西?快点还给她呀。不然会被挑西瓜的。”
祝老汉本来已经不怎么害怕了,被他这句没头没脑的话再次说得心里发凉。他哆哆嗦嗦收好碗,正要询问,就看到那个俊美公子对着他做出一个噤声的手势。祝老汉低头一看,刚才还精神奕奕的小娃娃似乎有些犯困,被俊美公子俯身抱进怀里,轻轻拍着背。
尽管困得不行,这娃娃还不肯老实呢。他趴在俊美公子的肩膀上,眼睛一闭一闭的,挣扎着不肯入睡:“就要去找四郎爹爹!就要!就要!你说过只要能长大就带我去的。我已经长大啦!坏人,不要捏我爪爪,呜呜,再打本王屁股……灭……灭你九族……”
俊美的公子听了这些话,就很温柔的笑了起来,取过小娃娃松松提在的手里的狐狸灯笼,顺手扔在了地上,然后大踏步踩了过去。
那个小娃娃半醒半睡间似乎没有觉察手里的东西被扔掉了,还在很认真的要求:“今天还要吃火腿粽……烧鸭粽……”
“你吃太多,小心又肚子痛。”青年的声音顺风传来。
小娃娃根本不理他,继续带着困意掰着爪爪数数:“还有叉烧棕,唔,黄米红枣粽也没有吃过!要吃!”
“好了好了,明天都给你吃。”青年的声音里没有不耐烦,只有浓浓的无奈。这种无奈祝老汉很能理解,面对自家胡搅蛮缠的老婆子和小孙孙时,他大概也是这种语气了。
被抛弃的狐狸灯笼在隐约的夜风里,寂寞的滚动了几圈。那是一盏做工极其精致的绢制灯笼,上面一只白狐狸的造型惟妙惟肖,看上去又骄傲又神气。就这么一盏灯,只怕都够自己一家人半年嚼用了。此时却被毫不在意的毁坏了扔在地上,祝老汉心疼的皱起了眉头。
不过,祝老汉也没多余力气去关注这盏灯笼了,他现在只一门心思想回家。今夜的归途被几次三番的耽搁,此时已经快到子夜了。
不知道这一大一小是什么来历,他们一出现,那群提着人头的妖怪就离开了。
祝老汉心里还是有些介意那个小娃娃的最后一句话,他伸手进去摸了摸怀里的金钗:莫非自己的那点贪念真的会给自家招来灾祸吗?罢了罢了,金钗估计是那个士兵留下来的,明日咱还是去南大营还给他吧。打定了注意,祝老汉加快脚步,总算回了那个心心念念的家。
“所以,我这几日都在南大营门口摆摊,却一直没有见过那天那个军爷了。”被四郎当成鬼的祝老汉觉得很冤枉。
老头记性很不错,说话条理也清楚,在道长和四郎的追问下,一五一十的把事情都说清楚了。末了,他还拿出那根金钗,作为物证,向四郎和苏夔证明自己没有说谎。
老头之所以会把关于青年和小娃娃以及那盏狐狸灯笼的细节都描述出来,也是因为四郎再三追问的缘故。
四郎听了老头的描述,基本确定小水已经蜕变成功,从穿肚兜的小团子长成了七八岁的萌正太。对于以前的事情,似乎也想起来了一些。
不过,如果这么大费周折的结一次茧才长大几岁,依然脱离不了幼童期,周公子的追妻之路依旧漫长无比啊。
四郎知道小水虽然长大了一点,依旧是原来那个小水,并没有突然变成另外一个人。心里又是放心,又是担忧。虽然二哥说小水跟着周公子才最好,不过,四郎依然觉得那个水魔梁利的替身根本不是一个正经人啊,很担心小水被欺负啊有木有!
老头刚才被四郎说成是鬼,这时候讲完这么一段话后,情绪依然有些激动。一边收拾家伙什,一边不停的叨叨。
周围的行人很诧异的看着四郎和道士,纷纷绕道而行。
四郎没有再吱声。他心里知道老头的确是死了,但是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去。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古代要举行“做七”,也就是每逢七天一祭的缘由。
古代很多看似没有用处的数字和讲究,其实都有其内在含义的。只是越到后面,真正懂行的人就越少而已。
想起那些沉淀在脑海深处的现代的事情,四郎不禁有些疑惑:按照现在佛道巫三教这样显赫的地位,为什么到现代不仅连妖怪,甚至连真正懂术法之类东西的和尚、道士都没有了呢?
现代大多数僧道似乎更像是一群学术色彩浓厚的学者或者哲人,他们在政府庇荫下,被严格而规范的程序管理着,终身以研究经书典籍为主。
不再像古代的僧道那样,拥有一种超越凡人的地位和力量。
那么,现代还有这类以斩妖捉鬼为己任的人间守护者吗?四郎忽然生出这样的问题。他知道,即使真的有的话,这些人必定也不像古代的同行一般明目张胆,更多的大概是暗地里行动,通过知情人的口口相传打出口碑来赚取糊口之资。
这只是因为自己处于的是一个平行的空间吗?然而这两个空间中,先秦以前的历史轨迹是完全重合的,神话的起源和记载也大部门一致,那么会不会这个世界的未来里,也不会再有到处乱窜的妖怪和修道者了呢?在这个修道者从明转暗的过程里,究竟发生过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情呢?
四郎脑洞大开、杞人忧天的想了一会儿,没想明白,就把这个问题抛之脑后了。
祝老汉认为自己一个大活人,却被个小道士诬蔑成鬼,收拾好自己的摊位之后,还在那里吹胡子瞪眼,四郎也不和他争论,反正按照老头的说的日期推算,他显然刚死不久,一时接受不了也很正常。
四郎在心里暗想,这老头儿也是个糊涂鬼,连自己究竟什么时候死的都说不清楚。要不是遇见自己和苏道长,恐怕就要这么浑浑噩噩的错过了转世重生的机会,成为一个最悲惨的地缚灵。
人死后,除罪大恶极者立即下地狱,善功极多者立即升天,灵魂一般并不能马上转生。因此,人死后头七天的状态是最模糊的,或许它们也不适合被称作鬼,而应该被称作亡灵或者是在等待转世过程中的一种身体。
刚才四郎喝了老头儿做出来的冷饮,味道挺不错,并不像有的鬼怪做出来的那般,一股子土石味。这其中其实有很多事情都很反常的,比如老汉的生意不如往日,比如买东西店家都不再理会他等等。想来这一切都因为祝老汉坚信自己没死,被他找到了合理的解释。加上他的确还没过头七,心里又有个金钗牵挂着,所以估计是每日照常在家里做了冰饮出来卖的。
只是,老头儿究竟是怎么死的?又是什么时候死的呢?
第98章:陵园瓜3
“两位军爷,你们可见过我手里的这只金钗?”苏道长接过祝老汉手里的金钗,走过去问守营的士兵。
这两位自然是凡胎,此时看四郎和苏夔的眼神,就像在看两个打人不犯法的精神病,充满了谨慎小心和微不可查的恐惧。
在他们眼里,那个长的眉清目秀的小道童实在有些神神叨叨。先是一个人跑去空空如也的牌坊门楼下,好像在自言自语,然后又大喊什么捉到一只鬼。
于是,两个守门大汉都忍不住嗤笑:这小道童长得倒是一表人才,就是成天装神弄鬼不学好。
结果两人刚嘀咕完,就看到仙风道骨的苏道长颇为慎重的走了过去,然后牌坊门口下面就忽然木板木棒、杯子盘盏凭空乱飞,跟耍杂技似的。到最后,苏道长手里拿着一根在太阳光下闪着金光的物事走了过来,后头还跟着个凭空出现的老头子。
老头子干瘦干瘦的,驼着背,大夏天居然穿着一身黑色的棉衣棉裤,最外面套着一件黑色长袍。整件衣服上一个扣子都没有,全部用带子系紧。脚下穿着一双崭新的黑布鞋。
更诡异的是,老头儿头顶还带着一顶白布挽边的黑色帽子,帽顶上耷拉下来一个用红布做成的疙瘩。
这……这分明是丧服的打扮啊!
老头儿看到两位军爷,那张青白刻板的面皮上忽然咧出一个诡异的笑容。
守门的士兵甲虽然长得人高马大,胆子却并不大。虽然此刻青天白日,头顶烈日炎炎,他依然被吓出了一声冷汗,哆哆嗦嗦的举起手,指着穿丧服的老头子说:“道……道长,有……有鬼啊,鬼啊!”说着就颤抖着横过手里的刀,作出防御的姿势。
四郎看这么一个大汉被吓得不行,未免心下好笑。他现在倒不记恨两个士兵说他像女孩子的事情了,十分豪气大方的出言安慰:“别害怕,别害怕,祝老爹不害人的。”
祝老汉本来对着这位军爷挺友好的笑了笑,结果却见威武的军爷面色惨白,一副活见鬼的样子。老头儿常在这条道上卖冰水,守门的两个士兵都认得他——老头手艺好,挺有名。但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冷不丁见到一个分明应该死去的人,还穿着一身黑漆漆的丧服,在夕阳的余晖下朝自己走来,方才显得尤其可怕。
祝老汉就和大部分老年人一样,大约是经历的事情多了,反而养成了固执的毛病。老头心里认定的事情,除非他自己想通,否则你甭想说通他。
眼下一听军爷说有鬼,人老头自己还害怕呢:“道长,怕不是那个要东西的女鬼来了吧?我这金钗子可就放你手头了。她总没道理再缠着我个老头子吧?钱财虽好,终究烫手。”
众人忽然闻到一股骚臭味儿,原来旁边守门的士兵乙比士兵甲还不济事。随着祝老汉越走越进,他已经被吓得失禁了:“冤有头债有主,老爷子,您千万别来缠着我们啊。”
道长和四郎都皱起来眉头。四郎心里奇怪:这士兵未免太胆小了一点吧?听说南大营里都是今年招来的新兵,说是招来,其实多半是被拉壮丁的。是因为从来没上过战场,也没见过死人,所以才这般胆小吗?
四郎见二人不似作假,倒像是在真心害怕。赶忙上前扶住依旧不肯相信自己已经死去的祝老汉,死死拉住不叫他继续往前吓人。然后四郎转过脸问士兵甲:“这么说,老爷子是死在这十里大道上的?”
苏道长为了查清楚事情的真相,给祝老汉贴了一张显身符。但是他也知道人是最会自己吓自己的。往往是鬼魂还没怎么着呢,凡人自己先沉浸在恐怖的幻觉里。
他心里也怕这两个凡人因此吓出什么毛病,于是就飞快的迈步上前,挡在了冷汗直冒的士兵和怒气冲冲的老头子之间。
士兵甲看道长能制住鬼怪,心里便不那么害怕了:“可不是死了吗。就是两天前的事情,我看的清清楚楚。喏,靠近牌坊门楼那块,大清早我起来换班,就看到有个人趴在地上。一开始我还以为是个乞丐。后来有商贩要过路,走过去扶起来一看,好家伙,原来是沿街卖冰的那个老冰胡儿,已经断了气。有心软的街坊邻居当场都落了泪,听说这老头之所以六十多了还出来做生意,就是因为儿子在外边没了音讯。唉,也是个苦命人啊。如今世道乱,大人们打来打去,还不是百姓遭殃?听说他儿媳妇昨日刚带着孙子回了娘家,只剩一个瞎眼老婆子在家,如今家里也没有什么理事的人,热心的街坊就帮忙叫了一辆板车拉回去了。”
四郎听完就问:“老头儿的尸体你们都看过了吗?”
士兵甲点点头,他这会可不敢小瞧四郎了:“回道长的话,阿发没去看,我倒是去看过,还帮着搬了一回尸体呢。唉,酷暑寒冬对于上了年纪的人而言,那就是一个生死关呐。老爷子看着壮实,也禁不住每天烈日下来来去去的叫卖冰水。况且,他还贪图凉快把摊子摆在牌坊门楼的阴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