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县太爷那边早就已经按着凤城这边的土地面积,大致的计算出了需要用到的秧苗数量。所以除了这一批,随后还有最少四批的土豆苗要从远处送过来。
随着这项措施实施的范围越来越广,县太爷在告示中所要表达的意思,也被人给解读出来了。
理解了这位县老爷的意思之后,凤城的众多百姓们都忍不住对他交口称赞,表示这位县老爷果然是一位清廉实干的官员。
想明白县太爷意思的诸位百姓,全部开始发动脑筋想要在这条政策上多受到一些实惠。为了多领取到一些土豆苗,有很多三世或者是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都开始分家,然后到官府那里去分开户籍,这样一来同样的人数,他们就可以多领出至少两亩地的幼苗用来耕种。
朝廷这边一直都是按着户籍来计算人口的,多出来的户籍就是多出来了人口,这在民生上可算是一大政绩,这对县太爷来说,可算是一项意外之喜了。
而让他惊喜的还不只是这些,由于天气大旱,田里面的收成不好,这让村子里面很多租种别人家田地的佃户们简直无法生存。
要知道大乾这边可是按田收税,按户分役的。为了逃避丁役,这些佃户里面,有至少四分之一的人是没有在府衙这边上户口的。
而县里面如今分发的这些土豆的秧苗,讲明了只发给在凤城这边有户口的人家。所以为了能够领到这些秧苗,这些个隐户们也只得到衙门那边去上户口了。
这下子凤城这边多出来的可就不只是户籍了,这些佃户们可都是实打实的人口呀,没费什么太大的力气,这边主簿的录目上就多出了一倍的户籍数量,这样大的政绩,放到那里都算得上是优秀的了。
就凭着多出来的这些人口,凤城县令今年的政绩就能得到一个优,如果这次旱灾当中,他使用的这些手段在发挥一些功效,让凤城这边平安的度过旱灾,县令觉得自己得到提拔的日子,也就不会离得太远了。
等到土豆秧苗都分发下去之后,县令又开始了他的下一步动作。这一次他充分利用了自己的人脉,将可以调动的钱财都用了出去,以最低廉的价格购入了十万石的粮食,然后在码头卸运的时候,他有特意的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些麻袋里面装的全部都是粮食。
在全县老百姓的注视之下,县太爷将这些粮食运入了粮仓,并当中像在场的众人宣布,这些粮食是朝廷为大家准备的应灾储备粮,一旦凤城这边的粮价出现不可控制的状况,朝廷就会开放这些粮仓,以成本价为老百姓供应口粮。
十万石的粮食,就算是只按着户籍上的人口往外供应口粮,省吃俭用也只够凤城这边用一个多月的。但是这一点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呀,他们只知道那些又大又宽敞的粮仓里面已经堆满了粮食,那些装满粮食的袋子高高的堆在一起,满满的将整间粮仓挤的连一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那些粮食看的众人的心中暖暖的,他们想想自家种在地里精心照顾的那些土豆苗,在看看这些将粮仓堆的满满的粮食。以前那些因为旱灾所升起的忧虑,突然间就消失不见了,他们相信以自己的勤劳,在加上县太爷的勤政,众人一起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战胜这场天灾的。
县太爷与众人集思广益使出的这套组合拳,彻底的将那些心怀鬼胎的粮商们给打蒙了。因为心中有了底气,凤城这边在也没有哄抢粮食的现象发生了,没人买了价格自然也就上不去了,任凭那些粮商使出各种办法,或是散布谣言,或是危言纵听,凤城这边的老百姓们就是不买他们的账。
所以这段时间,虽然老天还是没有下雨,眼见着旱情有越演越烈的局势,可是凤城这边的粮食价格不但没有上涨,反而还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
既然粮食都涨不上去,那其它商品的价格自己也就上不去。所以在灾年以现的情况下,凤城这边居然神奇的抑制住了物价。
凤城这边的动作,自然是逃不过有心人的眼睛的,自打这边的县太爷发动关系四处的托人采买土豆幼苗的时候,就有不少的人在暗中观察着凤城这边的一举一动了。
等到他们一整套的组合拳打出去之后,效果那是立竿见影,凤城这边的物价马上就被稳定住了。
见识过这套组合拳的威力之后,周边的城市立马开始有样学样,也跟着一起行动了起来,一时之间,马铃薯这种不算罕见的东西,居然也成为了抢手的货物。
六月末,已经闹腾了大半年的老天爷终于开了一回眼,淅淅沥沥的小雨在整个凉州的地界上下了一整天。
虽然对于大田里面的农作物来说,这场雨来的着实有些晚了,田里面有不少的秧苗已经枯死在地里面了。
不过对于那些刚刚被种植到土地里面,由农户们悉心照料的土豆幼苗而言,这场雨来的实在是太及时了,直接就让那些弯下去的叶子,又变得挺拔起来了。
借着这场宝贵的雨水,土豆苗们算是彻底的活了下来,而眼见着口粮有希望的农户们,也开始更加用心的照顾起了这些土豆们,每天都有人不停的挑来井水,一点一点小心的浇灌到它们的植株上。
辛辛苦苦的挣扎了三个多月,这些让所有人都寄予厚望的土豆们,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在十月中旬左右,感觉时间到了的大家赶在霜降之前,开始用锄头砌出埋藏在土地之下的土豆。
那些被人们刨出来的土豆各个个头饱满,形状差不多都有成人的拳头大小,每一株的秧苗下面,至少都挂着八、九个差不多大小的土豆,将它们挖出来之后堆到一起,统计出来的亩产量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这些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东西,平均的亩产居然能够达到1600斤。
这数字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讶异不已,也有那些原来就种过土豆的人家,不解的小声说道:“以前家里面也是种过土豆的,这东西的产量高是高,可多说也就1000斤,这一回是怎么了,居然种出了这种数量这是老天爷看咱们这边要受灾了,所以额外开恩给土豆加产了吗?”
他说的很小声,可是还是被一旁的人听见了,那位闻言低声的冲着他回道:“别瞎想了,什么老天爷开眼,这分明是咱们自己努力的结果。以往咱们种土豆,那个不是将发芽的土豆块往地里面一埋,然后就不管了,能不能出苗全靠它们自己,就更不用说隔三差五的过来给浇水了。可是这一回的土豆是怎么种的地里面种下去的?都是已经长壮实了的小苗,等苗的根基扎稳了,咱们可是要每天不停的给浇水施肥的,这么精心的照顾,要还是每个号产量,那才是怪事了。”
听到有人这么解释之后,那位老农也就放心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自古的道理,所以用心耕作的东西会有好的产量,那也是说得过去的。
土豆们出乎众人意料的高产,给这个刚刚经受过旱灾的城市注入了力量。如今凤城这边的分户工作做的很好,这边的家里大多数都是一对夫妻带着几个孩子组成的小家庭。
平日里的男人们出去上工挣一些银钱,女人则带着已经懂事的孩子出来照顾田地。
这些家里面大多数都是五六口人,八、九口都算是多的了。他们家里面今年基本上都按着人口,种植就两三亩的土豆,如今一亩1600斤的产量,已经足够他们省着度过一个冬天了。
不用饿肚子了,这真是一件大喜事,而更让凤城的老百姓们高兴的是,就在他们刚刚将挖出来的土豆放进菜窖之后,今年的第一次场大雪便落下来了。
这场雪下的真的很大,鹅毛一样飘飘洒洒的从天上落了下来。不一会便将整座凤城,整个大地都埋在了一片晶莹的洁白之下。
土豆丰收之后又遇上大雪,兴奋的人们纷纷冒着大雪走出了家门,高声的跳着叫着欢笑着,迎接着这场他们期盼已久的降水。
不少老人眼含热泪的捧着大雪,口中念叨着瑞雪兆丰年的吉祥话。
沈晨霭站在家门口,看着外面那些装死疯狂的百姓们,心中默默的说着‘都过去了,一切的灾难都会过去的’,只要不放弃,就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第107章
这场大雪过后,一个月内凤城极其周边地区又相继下了两场的大雪,这些大雪的到来,彻底的意味着威胁了众人快要一年的旱情,已经彻底过去了。
虽然今年的年景不好,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家需要勒紧裤腰带过上一段日子,不过没关系,只要咬咬牙将这段日子挺过去,将来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县太爷在确定旱灾已经过去之后,特意将这一次抗旱救灾的经过写成了折子,然后通过州府那边上表了朝廷。
朝廷在接到揍表之后,对凤城这边应对旱灾之时所作出的那些反应,给与想了相当的肯定,并且专门组织吏部和户部的相关部门,对着折子上的反法做了研究,在响应的做出精简和添加之后,发放到下面的各个部门,请他们学习经验,以备将来的不时之需。
同时为了表彰凤城这边的功绩,县太爷马上就得到了破格提拔,升职到凉州府衙那里去做通判了。而那些带头捐献物资,并且贡献了想法与主意的各位商户们,除了得到朝廷的表扬之外,县衙那边还专门在府衙的正前面,雕刻了一座石碑,上面写满了他们的名字,用万古流芳的形式,来表达朝廷对他们的嘉奖。
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土豆居然能够救得下那么多的人命,而这一次的行动还给凤城这边带来了一个‘副作用’那便是有土地的人家突然都多出了一个习惯,每一年他们种地的时候,都会留出来两亩地,用来种植土豆,并且根据当年的天气,对种植在上面的土豆进行管理。
那留出来特别耕种的两亩土地,渐渐的成为了凤城百姓们的保命田,而这些田地也没有辜负人们对于它们的期望,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们不止一次的救下了整个凤城人民的性命。
让人揪心的旱灾过去之后,凤城这边渐渐的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老百姓们又开始各自的忙活起了他们的生活,如此宁静的日子,要是说还有谁能不满意的话,那就只剩下那些个曾经想要哄抬物价的粮商们了。
旱灾之前,他们可是花了大价钱来囤积粮食的,可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旱灾到来的时候,凤城这边的粮食价格并没有如同他们预料的那样疯涨,反而在涨了一段之间之后,出现了微微的下降。
随后县太爷和这边的一些商户们又集体行动,集思广益之后便各显神通,生生的将凤城这边的物价给打压下来了。
随后的那些日子对于这些粮商们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随着府衙那边的平价口粮的推出,他们这边的粮食就越加的难卖了。
有脑瓜的人察觉事情不对,都开始跟着慢慢的降价,一点一点的清空库存了,而那些利欲熏心的人,却舍不得赔钱卖粮,只好咬着牙硬撑,他们觉得府衙那边购进的粮食并不算多,哪怕是限量供应,最多也就撑一个半月,等过了这段时间,府衙那边的粮食卖完了,没有粮食吃的那些人自然就要到他们这边来买粮食的。
可惜的是他们把那些跟风卖粮的家伙给忘掉了,这些人手里面储存的粮食可比府衙那边多的多,那些有实力的有余钱的人家还是会选择到他们这里来卖粮,毕竟府衙那边进来的粮食就是为了个大家填饱肚子用的,质量什么的,只要能入口,其它的要求就基本没有了。
有些人是为了口感到粮商那里去买粮,还有些人却是为了给那些家里面不富裕的人腾出名额,才去买粮食的。大灾当前的时刻,凤城的百姓们显现出了一种空前的凝聚力,这些人的努力让凤城的百姓们齐心合力度过了粮食最艰难的那三个多月,等到田地里面的土豆出土之后,老百姓们就在不需要为口粮费心了。
缓过劲来的众人开始有仇报仇,有怨抱怨,对于那些丝毫不顾及他们的死活,一心想要发国难财的粮商们,大家有志一同的表示,再也不回去他们的店铺里面买东西了。
做买卖的人家,没有生意上门那等待他们的就只能是关门大吉,此时他们就算是想要赔本大耍卖,都没地方去卖了,大家纷纷表示这些人的人品不好,他们店铺里面的东西,我们吃着不放心。
门可罗雀的粮商们,最后不得不黯然的退出了凤城这边的市场,到别处另寻他路去了。
患难见真情之后,罗定家里的各种买卖都再度的开始红火起来,其进出货的火爆程度,相较于去年最忙碌的时候还要多出一倍的数量,工厂和店铺的人手是请了又请,却还是不够用,所有人全部都忙的脚不沾地。
好不容易趁着中午吃饭的时间,大家才能坐在一起歇一歇,聊聊闲嗑,小曹用筷子翻了翻自己饭碗里面的炖菜,叹了一口气说道:“怪了,你们说我怎么突然就想起苜蓿芽那一口了?”
听到自己总管的话,其他在吃午饭的伙计们纷纷放下了自己的饭碗,面面相觑之后,有一位老工人便接口说道:“其实不光是你,就连我也挺想的。以前东家让伙房给怎么做苜蓿芽的时候我还不太愿意,后来吃了也觉得挺好吃的。如今地里面的苜蓿没有了,这苜蓿芽也就吃不到了,时间一长我还怪想它的。”
众人闻言全都哄笑了起来,还有人在那边高声的喊道:“苜蓿芽炒鸡蛋最好吃,我每次都能就着下去三大碗的饭。”
他刚说完,后边就有接话的说道:“还是清炒的好,吃着鲜亮还下火,三伏的时候吃上几顿,一个夏天都过的舒坦。”
小曹闻言笑骂道:“你们这些泼货,当初东家让做苜蓿芽的时候,是谁皱着眉头老不愿吃的?”
小曹说完之后,就有人不好意思的回道:“我们那不是不知道嘛,以为东家要把猪吃的东西给我们吃。不过后来晨哥儿出来一解释,我们不就懂了吗,后来咱们不也吃的挺快活的。”
原来今年夏季的时候凤城缺水,这边所有的蔬菜产量不及过去的十分之一。
夏季到来之后,厂子这边吃不到蔬菜的伙计们有很多都出现了上火的症状,看的来场子里面巡查的罗定心焦不已。
后来还是沈晨霭给他出的主意,让他把苜蓿新发的嫩芽采摘下来,说洗净之后就是一道好菜。
罗定刚开始的时候还不相信,自己尝过苜蓿芽做出的菜之后,才认可了沈晨霭的提议。
刚刚让伙房给大家做苜蓿的时候,有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吃,他们觉得这是牧草,是牲口才会吃的东西,真是想不明白为什么东家要做给他们吃。
后来还是沈晨霭站出来,拿着他查找到的那些历史引经据典,将苜蓿的留传与发展给诸位讲解了一边,才算是打消了大家的顾虑。
苜蓿幼芽的味道还是很不错的,在加上伙房那边的用心烹制,做出来的菜肴可谓是色香味俱全,一点都不比那些传统的蔬菜差什么。
而且苜蓿作为清火的一位良药,其药效自然是不容小觑的,不过是几餐之后,厂子和店铺里面上火的那些工人们的症状就基本的消失了。
就这样,苜蓿芽好吃还清火的消息,就从罗定这边一点一点的传扬了出去,当时凤城那边正是缺少蔬菜的时候,得到消息的众人,有不少都找到罗定这里,要求他将苜蓿芽卖给他们。
再次品味了出门被人堵的罗定闻及他们的要求哭笑不得,但还是让照顾牧场的工人们给这些人采集了一些嫩芽,免费送给他们,总算是将这些人给打发走了。
可是谁知道不久之后,这些人却又气势汹汹的杀回来了,后面还跟了不少其他的人,大家点名就是要吃苜蓿芽,让罗定快一点采摘下来卖给他们。
面对着越来越多的人群,罗定也是惊到了,这么多人总不能挨个都送吧?要是真的这样,那谁都送不起的。
于是罗定只得与账房那边紧急的核算了一下成本,然后选择了一个合适的价格将苜蓿芽贩卖给了大家。
后来渐渐的苜蓿芽居然也成为了当地的一道美味,罗定每年卖出苜蓿芽的收入,丝毫不比他贩卖牧草所得到的少,这样下来一亩地的苜蓿草,罗定居然卖出了两亩地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