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综]权奸复国的可行性报告》完本[耽美 BL同人]—— by:生煎包大战小笼包

作者:  录入:07-05

吕公著原是四朝元老德高望重,又有司马光临终以国事相托,由他继任尚书左仆射朝堂上下并无异议

可当吏部将调令送至慕容府,苏轼却是暴跳如雷

“你任国史院编修未满三年,这三年大考本与你无干!更何况去的还是虔州?” 慕容复见苏轼怒发冲冠,即刻笑着安抚:“老师勿忧,只要能离开国史院……” 哪知他话说半截,苏轼已然高声怒道:“虔州临近岭南,语言不通、瘴疠横行,这哪里是调任,是流放!流放啊!这是要置我苏子瞻的学生于死地!” “老师,老师息怒!老师,虔州也很好啊……”眼见苏轼面红耳赤,慕容复唯恐他爆血管,赶忙上前为他顺气

“你放心!明日上朝,为师定会为你讨个说法!”苏轼根本不理慕容复,劈手夺过他手中的那份调令,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了出去

慕容复无言地看着苏轼肥硕的身形敏捷地消失在门外,良久,他终于把方才要说的话说完:“老师,有话好好说……只要不是留在国史院,其实我去哪都可以啊!”回到古代去修史什么的,这实在是个悲伤的故事

苏轼果然无愧他嘴炮之王的称号,翌日上朝,他捏着这份调令将自吕公著以降的一众朔党成员全骂了个遍

由于照规矩慕容复的确不该在这次调职,太皇太后又是苏轼的超级粉,朔党上下一时竟被苏轼骂了个狗血淋头

然而,苏轼虽说大发神威,御使中丞刘挚却又一力坚持:“吏部虽有过错,但朝廷政令不可朝令夕改

调令既已签发,慕容复仍得赴任

” 眼看刘挚与自己的偶像要掐个你死我活,太皇太后赶忙下令退朝,又将苏轼留下好生安抚了几句,希望他能以大局为重,维护朝廷权威

在后世,高太后被奉为“女中尧舜”,是一名极有政治智慧的女政治家

她虽私心爱重苏轼,却也明白如今的朝堂上朔党势大,是以并不愿因苏轼恶了朔党而遭排挤

可是苏轼至情至信,听太皇太后这么说,他当即落泪道:“太皇太后,不如让微臣去虔州罢!明石助我于危难之中,我绝不能在这个时候眼睁睁地看着他去绝地!” 太皇太后叹息着回到后宫,她的孙女淑寿公主又闯了进来,跪地哭求

“祖母,不要让慕容大人去虔州啊……” 淑寿公主正值花期,她的亲事却因为神宗的过世而耽搁了下来

高太后原以为慕容复当殿拒婚后,淑寿公主与慕容复的事便算过去了

想不到,孙女竟从未忘记慕容复

“国家大事,你纵然身为公主,这也不是你能插嘴的!”高太后怒道,“是谁在你面前乱嚼舌根?” 随淑寿公主而来的宫女内侍见太皇太后的一双厉眼在他们身上扫来扫去,登时噤若寒蝉,一个个垂头屏息不敢言声

“祖母,是朕

”年仅十岁的小皇帝也走了进来,“慕容卿是淑寿姐姐的救命恩人,这件事,淑寿姐姐应该知道

” 自从淑寿公主在金明池救过小皇帝之后,他们姐弟俩的感情已愈发深厚

此时见高太后面露不悦,淑寿赶忙出声道:“祖母,是儿臣缠着官家说的……” “姐姐,慕容卿的去留干系国事

”小皇帝登基未满一年,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尚无多年后被太皇太后压制的阴郁沉默

听闻淑寿公主欲为他顶罪,他即刻出声打断了她的话,神色间又是傲气又是不屑

“刘挚的话虽冠冕堂皇,可我们都知道,他是因为记恨慕容卿的报纸伤了朔党的颜面,这才想置他于死地!” “住口!”高太后一拍扶手,怒道

“刘中丞一片公心,你身为皇帝怎能以这等阴私的心思来揣度他?此非为君之道!” 小皇帝见高太后声色俱厉,不由扁扁嘴,心不甘情不愿地道:“孙儿知错

” 高太后见小皇帝梗着脖子一脸不甘心的模样,亦是微微叹息,低声道:“祖母都是为你好

官家,等你长大了你便明白了

”说着,又扭头对淑寿公主道

“淑寿,国家大事,你不该过问,下去罢

” “不,祖母!”哪知一向乖巧的淑寿公主却落着泪拼命摇头

“求祖母开恩,不要让慕容大人去虔州!” 高太后又惊又怒,只道:“淑寿,慕容卿早有婚约,你……” “无论如何,他总救过孙女一命,祖母……”淑寿公主扯着高太后的裙摆不断哭泣

“祖母,便依了淑寿姐姐罢!”小皇帝也跪地求道,“难道您要天下人都说我们皇家忘恩负义么?”天下人如何看皇家,以小皇帝如今的见识,他其实并不介怀

然而,朔党上下尊奉太皇太后却不把他当回事,这已让小皇帝心生不满

是以,只要是能让朔党不痛快的事,他都愿意去做

高太后看看情根深种饮泣不断的孙女,又看看一脸狡狯的孙儿,一时竟愣在当场说不出话来

高太后并不知晓,就在她与自己的孙儿明争暗斗地交锋的时候,慕容复已上门去拜访了吕公著

吕公著与司马光年纪相当,脾性却比司马光不知温和了多少

是以,慕容复只在相府外厅将内息运转了两个周天便得到了吕公著的接见

拜见过后,慕容复漫不经心地提起了调任的话题

“下官其实并不介意往虔州赴任

”古人缺乏防疫知识,这才视岭南为绝地

但慕容复穿越而来又身负武功,自然不会轻易就因水土不服死在虔州

吕公著微微而笑,并没有说话

他虽不认同刘挚将慕容复流放至虔州的手段,可显然对慕容复这句打肿脸充胖子的话也是一字不信的

然而,关于调任这回事并非慕容复此行的重点

因此在简单声明立场之后,慕容复迅速进入了他真正想谈的话题

“司马相公驾鹤西去,然则心愿未了

来日新法如何,不知吕相心中可有成算?” 吕公著听到慕容复提起这个话题,立时面色一冷,怫然道:“这不是慕容大人能过问的

”吕公著虽已知晓利用报纸左右舆论进而影响朝局一事原是慕容复为幕后推手,但他历经数朝资历深厚,仍不认为慕容复能有这个资格与自己坐而论政

大宋礼仪之邦,纵然绝交,也要不出恶言才是真君子

吕公著这般不客气,若是换了旁人怕是早已满面通红喏喏而退

然而慕容复到底是自现代穿越而来,脸皮厚度久经考验,竟全不放在心上,续道:“家师有言,以吕相公的见识定不赞同全盘否定新法

刘程两位大人食古不化,吕相施政多有掣肘,家师可为吕相马前卒

”司马光临终前将国事托付给了吕公著,这使得朝野内外皆将吕公著视为朔党的新党魁

然而大伙却都忘了,吕公著原是寿州人,与北方人为主的朔党并无干系

而在司马光过世之后,朔党上下真正认可的党魁也并非吕公著,而是吕大防与刘挚

正因如此,慕容复相信出于共同的政治理念、出于权力平衡的考量,蜀党与吕公著之间并非全无合作的可能

慕容复如此开门见山,吕公著不禁微微一怔

司马光过世之后,刘挚、梁焘等朔党成员已多次在自己的面前泣泪表示“必尽废新法,告慰司马温公的在天之灵”

然而吕公著生性沉稳又曾有牧守地方的经历,在政事上不知比缺乏牧民官经验的司马光老道多少

吕公著心知肚明新法虽说多有弊端,但也绝非一无是处

只是他自知自己这左相之位托赖司马光推荐,他本人又与司马光是至交,实不忍违背他的遗愿

慕容复见吕公著神色犹疑,显然意动,只是一时碍于情面难下决断,当下道:“吕相,为臣者,有能臣与庸臣之分

能臣明见万里力挽狂澜,庸臣人云亦云尸位素餐

为友者,有诤友与佞友之别

诤友仗义敢言光明磊落,佞友花言巧语是非不分

吕相,敢问您是要当能臣,还是庸臣?诤友,或是佞友?” 吕公著勃然变色,正六神无主,却见慕容复又不紧不慢地道:“家师与司马温公亦为挚交,若非司马温公仗义执言,家师至今仍是待罪之身

这份恩义,家师与学生皆铭记在心不敢或忘

然而,家师入京之后却因政见不合数次与司马温公起争执,甚而因此被朔党上下视为叛徒

当年家师反对新法已被新党视为仇敌,如今又恶了朔党,吕相公可知这是为何?” 吕公著长声一叹,慨然道:“子瞻,真君子也!” 慕容复得意一笑,神色间满是与有荣焉的骄傲与敬佩

“相公,人必先忠于家国后忠于友人,为国事披肝沥胆宵衣旰食本是分所应当

至于相公的为人、相公为友如何,千古之下,史有公论!” 吕公著一听“千古之下,史有公论”这八个字只觉豪气顿生豁然开朗,然而他却并不急着表态,反而语焉不详地道:“慕容大人果然得了子瞻的真传,这般口灿莲花能言善道

” “然而下官说的全是至理

”慕容复理直气壮地道,“家师多有牧守地方的经验,如今入朝主政,为吕相助手乃应当应分

” 吕公著胡子一扬,好奇地道:“苏子瞻要当右相?……这是你的意思,还是你老师的意思?” 慕容复漫不经心地一展衣袖,沉声道:“如今主少国疑朝局多变,正是风雨飘摇之时

这个时候,更需要敢于任事之人稳定局面

论资历、论才干,这满朝上下有谁能与吾师争锋?” 吕公著充耳不闻,摇头道:“苏子瞻光明磊落,这是你的意思

慕容复,你多思善谋,汝师若为右相,政事必然出自你门下

” 慕容复哂然一笑,朗然道:“吕相未免太过看轻吾师

仁宗皇帝早已赞过吾师乃宰辅之才,如今问鼎右相之位,不过是名至、实归

况且,下官也早已说过,下官并不介意往虔州赴任

” 吕公著将慕容复打量许久,忍不住感慨道:“世人皆言苏轼在黄州收了一个好学生,想不到……想不到……”吕公著出身簪缨世族,其父吕夷简亦是北宋名相

以北宋时期优厚的公务员待遇而论,吕公著自幼是在富贵乡中长大,钱财于他直如粪土一般

是以,慕容复拜苏轼为师之后以丰厚钱财奉养苏轼,吕公著并不在乎

直至今日见慕容复愿以自身前程换取他的信任,为苏轼谋取右相之位,吕公著终是耸然动容

这般所为,哪里是师徒情分那么简单?简直比亲儿子更孝顺了

慕容复一脸理所应当地道:“吾师才高八斗、见识卓绝、性情磊落、几近完人,能够追随老师左右为老师鞍前马后原是下官莫大的福分

” 吕公著原本对慕容复颇有几分忌惮,纵然慕容复的话字字句句说中他心事,他也仍对与蜀党合作一事犹豫不决

只是如今见慕容复提起苏轼时那溢于言表的仰慕崇拜,吕公著又不禁暗自失笑,惊觉原来慕容复也不过是个年方弱冠的官场新丁

吕公著毕竟忠忱为国,疑虑忌惮之心一去,便又想起了司马光的临终遗言

那时,司马光已近弥留,与吕公著说完国事已是精疲力竭,昏沉许久方犹疑着嘱咐吕公著道:“子瞻的弟子……慕容明石……你且看看他的心性,若是能用……若是能用……”话未说完,他便又闭上了双目

吕公著知道,即便是在最后一刻,对于要不要用慕容复一事司马光仍旧犹豫不决

然而吕公著毕竟爱才,量区区八品官也闯不了大祸,因而只道:“虔州险恶犹如流放,慕容大人,你当真无怨无悔?” 慕容复闻弦歌而知雅意,即刻起身一揖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一切全凭相公做主!” 吕公著登时哈哈大笑,与聪明人合作就是那么心神舒畅,绝无半句市侩阴私之言便已抵定乾坤

慕容复来相府拜见时在外厅枯坐了半个时辰,可当他告辞离去的时候,却是由吕公著亲自送出了大门

直到踏上马车远远离去,慕容复终于忍不住放声大笑

苦心筹谋多年,他这个蝴蝶终于使历史的进程稍稍偏转了一点方向

司马光未曾尽废新法便撒手西去,吕公著虽德高望重可在朝中却并无自己的嫡系势力

今日慕容复凭口舌之利令吕公著意识到除了朔党之外,他还能选择蜀党为他的打手,并且这个打手更合他的心意

吕公著老迈年高,终究要依仗苏轼来施政

只要苏轼坐稳右相的位置,对新法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便能避免历史上因新旧两法的多次反复而引起的国力消耗,进而遏制党争

至于朔党与洛党的蝇营狗苟胶柱鼓瑟,前有掐架王苏轼,后有《汴京时报》的集体智慧,又有何可惧? 作者有话要说: 章惇:吕相,欢迎上船! 吕公著:你为什么也在?慕容复! 慕容复:求同存异,和平共处! 第67章 尚书右仆射与西平县令 在与吕公著达成一致后,接下来的事就很简单了

翌日上朝,苏轼正精神抖擞地追着吏部穷追猛打,左相吕公著却不紧不慢地上了一道奏折,打断了苏轼的热情

奏折中言道朝廷政务繁重,自己又年纪老迈精力不足,提醒朝廷该选右相了

相比金光闪闪的右相之位,区区八品官的去留就不足挂齿了

霎时,朝野内外的关注焦点全都转移到了尚书右仆射的候选人上

仅仅三日,太皇太后的书案便已被各种推荐右相人选的奏章所淹没

总结朝堂诸公的投票结果,呼声最高的共有五人:吕大防、范纯仁、刘挚、苏轼、程颐,其中尤以程颐学生最多风头最劲

这五人皆是一时俊彦,太皇太后也难下决断

正在朝野内外议论纷纷的时候,新一期的《汴京时报》再度出刊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向来关心国事的《汴京时报》这一回竟未曾立场鲜明地表态支持哪一位候选人,它只是整整花费了五个版面,将五位最热门候选人的简历与政绩一一罗列供天下人检阅品评

高下立现! 首先出局的正是洛党党魁程颐

未曾经科举入仕,只是在嘉佑四年赐进士出身,从政经验除了一任汝州团练推官便乏善可陈,人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收徒讲学

朝野评价:让专业人才继续去干专业人才的事吧! 第二个出局的则是朔党党魁刘挚

刘挚虽说从政经验丰富、履历漂亮,可惜比苏轼年长七岁的他经科举入仕的时间却是在嘉佑四年,比苏轼整整晚了四年

更遑论苏轼曾在嘉佑六年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

“如此说来,吕大人与范大人皆以科举入仕且政绩干练经验丰富,为何马兄竟一力支持苏学士?”锦林楼内,一名太学生打扮的青年人好奇发问

而坐在他对面的马兄,正是因在宫门外振臂一呼得到朝廷嘉奖的太学生马涓

因在正旦期间连日安排《说岳全传》说书,反对朝廷割让五砦的锦林楼同样名声大噪

时至今日,原本只在夜间才客似云来的锦林楼,在上午也一样人满为患,不少青年士子都已习惯上锦林楼饮茶看报议论国事增长见闻

而在这些忧国忧民以国事为己任的太学生中,马涓无疑是其中的风云人物

此时见马涓起身准备作答,整个大厅都因此而静了下来

马涓四下拱拱手,扬声道:“吕大人与范大人虽说资历深厚、治政经验丰富,然则他们皆是天圣五年生人,如今已是花甲之年,精力难免不济

林兄别忘了,吕相公上疏请立右相原是希望有人与他分担繁重的朝局政务

” 发问的林姓太学生即刻做醍醐灌顶状,拱手诚挚道:“受教了!”苏轼仅是知天命之年,正是年富力强,若要分担政务的确比吕大防与范纯仁更加有心有力

更何况即便只是官场预备役,也同样会有早早登台拜相走上人生巅峰的梦想啊! 锦林楼二楼的某间厢房内,诸葛正我抬手给慕容复续了一杯茶水,笑道:“明石这一手果然了得,看来这右相的位置苏学士是势在必得了

”顿了顿,他又叹息

“若是变法之初便能有这份报纸、有这张履历表,又岂会……” 慕容复摇摇头,轻声道:“先帝执意变法图强,朝堂诸公却只求安稳无过,启用王荆公原是先帝手上无人可用
推书 20234-07-05 :《(火影同人)重》:羁绊啊,是什么时候开始扭曲成爱意的,佐助最后闭上眼睛的时候,心想真好,终于可以解脱了。即使每个人都在说为了自己好,为了让自己变强,为了自己活下去,可是一个人活着的话,纵使再强,也没有任何意义吧。就这样死掉了,也很好。只是,不知道那个吊车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