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
众人心脏猛然一跳。
【“大一统”非是华夏诞生就有的思想。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所用说辞是“韩王倍约,故兴兵诛之”,是“赵王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是“魏王与韩、赵谋袭秦,故破之”,是“荆王击我南郡,故发兵诛”,是“燕太子丹阴令荆轲为贼,灭其国”,是“齐王欲为乱,平齐地”。】
【是师出有名,是“敌国先撩者贱,我才出兵攻打”,而非理直气壮宣称“卧榻之内岂容他人酣睡”。盖因此时虽有“大一统”之说,却尚未形成“大一统”之意识。】
【大一统,大者,重视、尊重也。一统者,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也。】
【然而,周非真正的大一统,其初时与商互不统属,皆为邦国。】
【“赫赫姜嫄,其德不回。弥月不迟,是生后稷。”其为周。】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其为商。】
【周出于西羌,商出于东夷。】
突然引进商周,令诸人震惊。
可又好似有火苗,一股股往他们心里钻
周武王姬发敲起兽皮鼓,声音随着风吹响莽荒。
他在唱——
“赫赫姜嫄,其德不回!”
“弥月不迟,是生后稷!”
那是周啊!是予一人的周!
……
商王帝辛大笑着敲打陶铃。
清凌凌的铃响钻在风里。
陶埙呜呜吹响,如泣如诉,绵延不绝。
奴隶在舞动,敲打着鳄鱼骨板。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他们唱着跳着,火堆熊熊烧着。
天幕缓缓放着——
【周弱时,周臣服于商。周强大时,商臣服于周。】
【商与各邦族为军事联盟的关系,而周朝建立之后,首次以分封诸侯与缔结盟约之法的形式来治理天下,再以“礼”来连接各封国。】
【因此,方成“华夏”这一共同体。】
【华夏,即礼也。】
“是周礼!”
孔子只觉得有种梦幻般的不真实感,胸口好似有股气,要长啸而出。
原来……这便是周礼由来,原来周礼如此重要。
他一辈子都在追寻周礼,他想要这乱世能够终结,他想要各国依礼,不动兵戈,不兴纷乱,共举华夏。
孟子那双眼睛灼灼亮起来:“华夏!以礼联之,以仪系之!”
荀子微微抬眼:“礼,华夏也。入华夏,尊华夏礼,方为华夏人。”
【西周亡后,东周羸弱,此时,天子卑弱,诸侯力征,南夷北狄,交侵中国。】
【齐桓公采取管仲尊王襄夷之策,盟会诸侯,号令天下。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也因此,各诸侯国共生共赢,对华夏该是一个整体,有了更强烈的认知。】
【此时,秦在西戎,楚为南蛮,吴、越乃诸越,非中原也,乃蛮夷也。却也因尊王襄夷之策,先后成为霸主。】
【秦、楚、吴、越对华夏有了认知,比起蛮夷,更认同自己乃华夏,是以,华夏之说,从中原来到长江流域。】
【长江入华夏。】
【随后,周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然,周虽统一过文字、车轨、行伦,却因春秋战国的分裂与混战,各国再次出现自己的制度。】
【此为,礼崩乐坏。】
【直到秦一统六国,再次进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方令华夏烙印落于九州。】
【周以礼行文化统一,秦以政行制度统一。】
【若无周礼令文化大同,若无秦政稳固大一统,便不会有后世“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理所当然。】
【大一统之形,起于周,大一统之思,成于诸子,大一统之制,完善于秦。】
【如同一座房子,周朝备建材,诸子百家构思图纸,秦朝将其搭建起来。】
【然后——】
【秦二世“轰”一下,将其推倒。】
第63章 六国某某:“秦不过是小人得志,盗取大一统……
春秋战国那会还没有诸子百家的说法,于是天幕还贴心地为他们奉上说明。
周之天子诸侯:“……”
诸子百家:“……”
其实他们有人一开始对大一统没什么感觉。
其实他们有人一开始对“礼”也没什么感觉,甚至有人还反对“礼”,认为“礼”压制人性,不是什么好东西。
但天幕站在历史下游,站在更宏观的角度将此事叙述一遍后,那些天之骄子,几乎立刻意识到出现“大一统”对于华夏有多重要。
一旦这种意识出现,他们再去看胡亥败家:“……”
这败的不止是秦这个国,也是在败他们的家啊!!!
——谁家被烧了,让我去看看!
——原来是我家啊.jpg
孟子的眼神微妙起来:“天下好不容易定于一,胡亥又让天下重新离析分崩?”
遂怒道:“竖子何敢!胡不遄死!”
……
荀子脑子里乱糟糟,只能翻来覆去说着自己的理念:“四海之内若一家……天下为一……”
说着说着,他突然眼角往上一提,怒道:“李斯!!!”
他这学生心头一跳,看过去,就撞上老师荀子锐利的目光。
李斯讪笑:“老师,我……”
荀子随手执起身旁教鞭,冷笑:“为师所教,你是一句不曾听到耳朵里?”
荀子教了李斯什么呢。
他渴望“天下统一,四海一家”,在游历各国后,发现秦国最有可能达成这个目标,就教导李斯,不要只**治而不讲礼治、。
只重礼,就会造成执法不严,功不赏、过不罚的混乱。只重法,就会对民众压迫过重,使天下人神思紧绷,如惊弓之鸟。
治国,应当礼法并重。
但看大秦因严法覆灭,很明显,李斯根本没听进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敲打着教鞭,加重了音量:“刻三百遍后,交给吾。”
他面前这鲜嫩学生下意识皱皱鼻子,眼神微飘,但在老师严厉注视下,还是默默低头,老老实实回应:“是,斯晓得了。”
荀子一动不动地盯着李斯看,脑子里忽然有个想法,唇角便微微翘起。
让李斯来不太稳妥,他有前车之鉴,不如……吾亲自入秦?这“大一统”,该有吾一份心血。
——学生李斯苦逼兮兮刻着“水舟之说”时,并不知道自己老师已经包袱款款,打算放弃他,自己去帮助秦国实行礼法并重,让这个大一统能延续下去了。
……
同样也有人不服。
秦末。
此时正是项羽大封天下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之时。
项羽受不住帐内压抑的气氛,不大自在地说:“秦之亡已说明郡县制无法维稳帝国,分封才是正道。尔等莫慌,大一统之势怎会因区区分封而消亡?诸国纷争数百年,最终不还是大一统了?”
诸侯心中有紧张,有犹豫,有恐惧,然而更多的是绝不能承认分封有错的决然。
分封若错了,他们去哪当王,从哪拿取地位与利益。
于是纷纷附和——
“项王所言甚是。”
“大一统确实不可代替,然而郡县制并不能维持大一统!”
“分封后的千百年,自然会有他人来进行大一统,天幕不是说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秦也没那么重要。”
“秦不过是小人得志,盗取大一统之功罢了。”
刘邦不在其中。
他在霸上。
巨鹿之战后,天底下最大两股势力就是刘邦与项羽,彼时,刘邦实力远远不如项羽,他只有十万兵马屯军霸上,而项羽,足足有四十万,屯军鸿门。
若此时项羽与刘邦直接展开决战,刘邦万万不是项羽的对手。可惜,项羽只顾着奠定他的霸王地位,忙着分封十八路诸侯,错失最后良机。
刘邦从鸿门宴上逃回来后,就蹲在军营里,哪也不去。
此刻,他抬头看天幕,很努力地消化天幕给的信息。
“原来是这样。郡县制并非不堪,分封制也并非良药。郡县……分封……能不能结合在一起呢?”
刘邦默默摸索着。
他也不知前路,不知自己能不能打败项羽,也不知以后是继续分封,还是走出其他道路——反正郡县制如今看来是不太可行,二世而亡的秦就是前例。
再看看天幕吧。说不定天幕会给予更多讯息。
【画面继续。】
【胡亥此人,危害的不止是一个秦国,还有周以来,数百年间门好不容易孕育成型的‘大一统’。】
【或许有人认为,大一统必然会出现,就算没有秦朝,也有其他朝代。实则,看其他大陆的国家是否如此,就能看出来。】
【譬如商朝,商乃城邦式帝国,每攻下一个部落,也无兵力去占有它,而是让其臣服,要求其定时进贡,然后返朝。】
【另一块大陆,也有相似制度的国家,其被称为——】
【罗马。】
【华夏史书中称之为大秦国。】
始皇帝没心思去管什么“大秦国”了,他双眼直勾勾盯着天幕为了方便他们理解,放出来的“世界地图”——天幕所称。
“蒙恬!蒙毅!记下来!”
就算现在秦朝没法吞吃那么多地方,也可以先记下来,留给子孙后代开疆拓土。
而且……
始皇帝露出笑容。
之前一统六国时,欠士兵的地,有地方兑换了。等“欠款”抹平,他就开始修生养息。
蒙恬蒙毅兄弟俩默契地一人记一半,蒙恬还解下外袍,两人飞快地在衣袍上复刻地图。
……
汉武帝也让臣子记下地图,自己则对着这幅地图表露出不忿:“堂堂中国,怎么只占世界这么大点地方!后世人都是吃干饭的吗!”
武将们有些蠢蠢欲动:“陛下,臣可以——”
“你们不可以!!!”
大农令颜异大吼着,怒气冲冲瞪向这些唯恐天下不乱的家伙:“你们知道打仗要花多少财用么!出兵十万,日需千金,这钱你们出?”
——大农令就是负责政策上各项开支的官员。
他近乎狂暴地指着那些将领,问他们:
“你们算过你们领兵打仗时,士兵所用武器制造出来需要多少钱财吗?”
“你们算过战马的饲养与供给吗!那战马比人还金贵,你们当国库有多少钱!就算可以养得起战马,士兵军饷不需要发吗?你们胜仗后的赏赐不需要发吗?”
“你们算过军粮所需多少?运输军粮的耗费,役夫的口粮,役马、役驴的饲料所需多少?”
“我来帮你们算,千里运粮,六十余一!九州之外那些地方,可不止千里!”
“还有,打下来后,是否安为郡县?你们可知筑卫朔方费数多少?十百巨万!”
没有一句在说汉武帝,但字字句句都在说汉武帝。
刘彻被说得一愣一愣的,反应过来后,薄怒:“颜异!你是说朕不该打匈奴?”
颜异连忙摇头:“臣不曾如此说。”
紧接着,颜异又补上:“臣只是在请诸位将军认识到打仗有多费钱。陛下可知如今军费花销多少?如今大汉有边兵六十万,一岁养兵,粮食所需一千六百万石,军官俸禄十万万钱,士卒衣装十四万万钱,还有……”
将一桩桩花销列出来,如此行为,实在令人发指!
汲黯“唔”了一声,添砖加瓦:“也并非不行,陛下可以取少府之金贴补国库。”
——少府管池泽之税及关市之资,供给天子私人花费。
刘彻:“……”
连年征战,国库疲惫,他经常用少府钱财补充国用,没有一次舍不得给。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