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抬起头看天幕。
再快点啊。
你再快点。
不然,我可能看不到陛下一统六国啦。
【秦庄襄王开始兢兢业业扭转秦在六国虎狼之形。】
【其在元年灭东周国之后,并未断绝周的祭祀,还将“阳人”这块地赐给周君,让他来祭祀周先祖。】
【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恩威并施的策略。借此,秦国展现了自己作为大国的宽容与气度,配合“义兵”,无形削弱了诸国拼死一战的勇气。】
【而东周国的灭亡,也使秦国在法理上,完全取得了可以逐鹿天下的合法地位。】
汉朝之前,还没有“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说法。但各人稍微联系一下背景,就能悟出来,“鹿”是猎物,指代权力。
——东周国不是东周王朝,它是一个小诸侯国。但确实有周朝宗室血统。
【而灭东周国之后,秦国拔韩上党,定赵晋阳,刀锋直指魏国。】
【秦庄襄王有无数雄心壮志,奈何人寿不予,三年而终,托孤以秦相为首的诸重臣。随后,太子政继位。】
【继位初,信陵君合魏、韩、赵、燕、楚五国之兵,在河外打败了秦兵,一时威震天下。】
【秦国兵败也不恼,就抓住这点,使魏王猜忌信陵君,信陵君被换下来,而抗秦之合兵,因着稍后信陵君引退,亦随之瓦解。】
魏、韩、赵、燕、楚五国。
才刚高兴一会儿的国人:“……”
赵王被恶心坏了,连名带氏地怒骂:“一定是魏圉这个猪狗!这种时候了还忌惮信陵君?!竖子亡我赵国!恨也!!!”
——魏国,姬姓,魏氏。魏圉就是魏安禧王。
信陵君能抗秦啊,你换他下阵作甚!就算有猜忌,不能等秦国被削弱了,再清算他吗!
……
魏国。
信陵君一脸无奈。
他已经不是第一天被隐隐针对了。
他这个兄长,既要用他,却又防着他。能把大军交到他手上,却又能在战况偏好的时候,因为一些流言蜚语,阵前换将。
而且,他用脚都能想出来,兄长必定是觉得秦国被打退,就可以先把远方的强敌放下,着手收拾回威胁到王位的“近敌”。
至于秦国会不会卷土重来,卷土重来之后要怎么办……兄长可能有考虑到,也可能故意不去考虑,反正王位不能丢,能保一天是一天。
……
而王宫中的魏安禧王……嗯,他是一点也不尴尬。
“谁在吾这个位置,都不敢放任威震天下的兄弟继续领兵啊。”
魏安禧王理直气壮。
谁敢赌信陵君不会直接调转大军,杀他夺位?
是,世上有忠臣。但在一个人盖棺定论之前,谁敢肯定谁一定是忠臣?
——如果魏安禧王生在唐之后的朝代,恐怕此时此刻就知道用白居易的诗来表述自己心情。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但是,现在他还不能让信陵君因此对他,对魏国生出怨气。
魏安禧王取来生姜抹眼睛,又拿水清洗掉脸上用来提气色的粉,一副精神不太好的样子招摇去寻信陵君,很快,整个大梁都知晓,他们大王看过天幕后,心生悔意,在信陵君府前就已经不顾王者体统,握着信陵君的手痛哭流涕,言说自己不该听信谗言,不该怠慢功臣。
而据说信陵君也十分感动。
还据说,天气有些冷,大王来得匆忙,没有披裘,信陵君低着头将自己身上狐裘脱下来,替大王围上。大王也感动地抱了抱信陵君,兄弟二人似乎一笑泯恩仇了。
他们进了信陵君府,一同去看天幕。
魏安禧王走两步就要瞅瞅天幕:“接下来,便是那个……秦始皇?”
提到这事,就想到魏国最终会消亡,魏地成为秦地。自然难免伤感。
信陵君笑了一下:“破坏规矩容易,想要建立起新的却很难。这秦始皇却做到了。倒是当世人杰,鬼神莫及,”
魏安禧王轻轻“啧”一声:“寡人倒要看看他凭的是什么。”
【画面中,少年秦王跽坐王案之后。】
【殿下是诸臣向他俯首。】
【王权影子中,两双手握于其上。】
【分别是——】
【太后赵姬、秦相吕不韦。】
【与此同时,秦王与王位身后,虚虚浮现出一副舆图。】
【在上面,代表秦国地盘的黑色亮起。分别是:南方——巴郡、蜀郡、汉中、楚国都城郢城,这个地方被秦国攻下来后,楚国被迫迁都。】
本来还想嘲笑秦庄襄王死太早,致使孺子继位,王权旁落的楚王,此刻,哀嚎一声,痛心疾首:“能不能不要提楚国被迫迁都的事!”
赵国,赵王忽然高兴起来,乐不可支:“哈哈哈哈,楚国连都城都丢了。邯郸可没有丢,哈哈哈哈!”
【北方——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都是之前赵国的地盘。】
“哈哈——”
赵王一顿,像只脖子被卡住的鸡。
说秦国就秦国!为什么要放舆图,还要标出秦国现在的地盘原先是哪个国家!
有必要吗!呜呜呜呜呜……
【东方一直延伸到荥阳,是之前韩国的地盘。】
韩王:“……”
躺平了。不管了。
【随后——】
【秦王政元年,效齐桓公以管仲为仲父,拜吕不韦为仲父。】
【秦王政三年,秦军攻韩,取十三城。】
——舆图上,韩国大片土地暗下去。
【秦王政五年,秦军攻魏,取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等二十城。设东郡。】
——舆图上,魏国大片土地暗下去。
属于秦国的东郡缓缓亮起。
照亮了与齐国接壤的国线。
历代齐王耳边好像听到了沉闷的步伐声。那是秦兵在进军!
眼中划过恐惧。
秦国接壤了!秦兵要灭国了!
【秦王政六年,秦军攻魏,取朝歌。】
【韩、赵、魏、楚、卫击秦,攻至函谷,秦兵反击,五国兵败。】
【这是诸国最后一次合纵。】
【随后,秦军攻卫,取濮阳。】
——秦东郡地图又加亮了一小块,那是卫国的濮阳。
卫国人望着天幕,全身发抖。
怎么是先取卫国啊,先攻齐国不好吗!
齐国人隔着天幕,与秦军对视,一眼之后,欢呼雀跃。
哪怕最终齐国也会被灭,能推迟一天是一天啊!
楚国人急急忙忙四处询问。
“秦人打过来,我们要怎么办?”
【同年,楚王为避秦祸,将都城由钜阳迁至寿春。】
【赵王割五城献与吕不韦,广其河间门私邑。又发兵攻燕,取上谷三十城,献与秦十一城。】
【秦王政七年,秦军攻赵,取龙、孤和庆都三城。】
【攻魏,取汲城。】
那一片片土地亮起又暗下,六国人哭声呜咽。
他们就要亡国了。
【同年,吕不韦以男人嫪毐讨太后赵姬的欢心,嫪毐得太后宠,封其为长信侯,得山阳、河西、太原等大郡为封地,把持权势。】
【秦王政九年,秦王二十二岁,行冠礼,始亲政。】
【秦军攻魏国,取垣、蒲二城。】
【而冠礼之前,嫪毐起兵叛乱,秦王灭之,夷嫪毐三族,杀太后为其所生二子,迁太后于雍城。】
——王权上,象征太后赵姬的影子手破碎。
象征吕不韦的影子手开始膨胀。
【同年,吕不韦发行己作《吕氏春秋》,其中有一句话为——桓公曰:“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
“砰!”
秦庄襄王用力一拍案几,水杯翻滚,水柱流到案几边沿,化成珠子一滴一滴无声往下落。
他看着吕不韦的眼神冷得像是要把他冻死。
“丞相,你来说一说——秦王亲政之年,传播‘愿仲父之教寡人也’此话,是何意?”
吕不韦这个狡猾的商人知道此时不该试图争辩,只是离开座位,伏地大拜。
“臣有罪,辜负了大王。”
“臣有罪,贪慕权力,公子亲政时,竟迷了心窍,想要夺权。臣罪该万死!”
秦庄襄王生气:“你确实罪该——”
恰在此时。
【秦王政十年,秦王查出吕不韦与嫪毐勾结,欲诛吕不韦,然念其功大,心生不忍,只罢其相位,令其迁出咸阳,至食邑河南居住。】
什么!居然只是赶出咸阳?还让吕不韦去自己食邑度过余生?
秦庄襄王下意识转头看向长公子政,又是心疼又是怜爱。
“政儿,是为父不好,为你留下重臣却又未曾留下制约。”
“你后来定然是对吕不韦百般忍让方才挥泪将其处置。”
“你怎如此仁慈善良啊!”
长公子政满脸茫然。
是、是这样吗?
我居然是这种人吗?
第71章 “百代都行秦政法!”
吕不韦还没想出个脱困名堂来,冷不丁得知此事,心念一动。
居然这般善良吗?
赶紧见缝插针:“臣多谢公子不杀之恩。”
又泣涕交加,一副被长公子此举打动,好似被他的人格魅力收服。
“若臣侥幸能活……”吕不韦微微抬起下颔,露出湿嗒嗒的胡须,他犹豫一下,谨慎地瞥一眼天幕,缓缓吐出气来:“臣对天幕起誓,必定好生辅佐政公子,绝无二心。否则——”
“天打雷劈!九族死无葬身之地!后祀无人!”
天幕发着莹莹亮光,没有任何回应。
但在场诸人都肃穆起脸色,吕不韦说出这番话后更是用尽全身气力,身体一软,瘫在地上,大汗淋漓到整个人都像是从水中捞出来那般。
有些人重誓不假,可也有人会不信鬼神,发誓张口就来。吕不韦以前没发过誓,也没认真思考过自己是哪一种,但此时此刻——头顶是有真神的!
对着真神发誓,若不遵守誓言,肯定会被惩戒吧?
吕不韦感受到王和公子的目光同时落在他身上,也不多说什么求饶的话,静静等着二人宣判。
他只在心里祈祷,希望自己的才能还有些用处,能够配合誓言救自己一命。
秦庄襄王冷声道:“那就看政儿愿不愿意留你了。”
长公子政垂着眼,微微思索片刻,走向吕不韦,将他扶起。
“吕公全心全意为我秦国谋划,功劳深厚,政怎忍心令吕公身死。”
——吾继位时方十三岁,本就不能亲政,如此年纪,不论谁是托孤大臣,都会造成主弱臣强之景。没有吕不韦,也有其他人,倒不如让吕不韦去对付其他人,吾耐心蛰伏,静等冠礼。
“政公子!臣实在……臣实在无以为报!愿粉身碎骨以侍之!”
——为了保命也只能赌一把了,幸好政公子仁善,想来也好糊弄,哄着他让出些许权力便是。我只说好生辅佐,又没说尽心尽力辅佐。何况,若将秦国上上下下打理好,让他安心当个大国君王,不也是辅佐?
想到这儿,吕不韦心里就不自觉松懈下来。
两人双手相握,一个耐心地将另一方扶起,一个好似热泪盈眶到想要纳头便拜。
吕不韦开口,继续表忠心:“政公子,臣……”
头顶,天幕——
【秦王政十二年,吕不韦依旧不甘心,在河南还暗中与六国使者来往,秦王政去信一封,训斥吕不韦——】
【“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吕不韦畏罪,饮酖而死。】
【随即,秦王政又对外宣布:今后,谁敢像嫪毐和吕不韦那样专横,就没收他的家人充作奴隶。】
吕不韦:“!!!”
等等,政公子不是为人善良吗!
不好!发誓早了!
他骤然看向长公子,长公子微微垂眸,若有所思。
——我就说,我应当不是那种人。
然后,长公子似乎察觉到他的视线,抬起眼,对他露出一个“和善”的微笑。
吕不韦:“……”
失策。
一个巨商,慌不择路下把自己卖了。说出去谁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