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年集摊位穿成庶子后——Mod

作者:Mod  录入:05-26

  那他的围墙是真的挡不住!
  虽然理智上时柯明白这一片没什么山洪泥石流之类的灾难,但是没有防备,等到事情万一发生了,想跑都来不及。
  于是第二天一早,管家喊人起床时,突然发现一到下雨天必定睡到午饭时间才醒的老爷破天荒早起了!
  不仅早起还去书房画图纸了!
  这又是受什么刺激或者想到要干什么了?
  上次画图纸还是把整个村子和山庄围城铁桶弄了塔楼。
  这次画图纸难道要再加厚加宽?
  老爷!您快醒醒,再加宽加厚,您就该违制了!
  大雨一连下了四五天,终于放晴了,然而就在时柯放心的时候,老天爷开了个玩笑。
  开始下冰雹了!
  这会儿种得早的庄稼已经冒芽,山上可能是气温问题,庄子里的菜还没长成。
  村里的地就不一样了,这会儿已经冒出头,村子里一下忙活开。
  该补苗补苗,该补鱼苗补鱼苗,该修理的栅栏鸡窝就修补修补。
  天气实在过于反常,导致燕文帝直接下令群臣内省。
  反正不是群臣上书皇帝做的不行就是皇帝怒斥群臣反省,大家一起互甩黑锅。
  一场冰雹导致端午节的喜气都快没了,时柯倒是给大家送了礼,收获了不少回礼。
  三个月假期很长,但对他来说时间还算刚刚好。
  因为时柯最新领悟了三个技能:关东煮、炸串、钵钵鸡。
  买下来的店铺有了各自归处,开几个小店弄一波美食。
  正好长风跟在他身边这么多年,也该放良籍娶妻生子了。
  到时直接将店铺交给长风管理,他只参与拿分红。
  关东煮的汤料很简单,他先找林大厨问了问家中有没有海带虾米。
  林大厨翻出两包保存良好的海货,“老爷,这些都能吃。”
  “正好,你试试这个方子怎么样。”时柯说了一遍最简单最基础的方子。
  海带虾米香菇苹果萝卜做底料,熬煮一个时辰,接着放入金针菇、豆皮试试口味。
  林大厨做完前期处理很快烧上火,等时间过去。
  一个时辰时间很长,时柯顺便让喊来长风开始穿串。
  林大厨想帮忙,被赶去做面糊和酱料,甜酱和辣酱各弄出一盘来。
  穿串这种活计就交给他们来干!
  时柯很欢快地选了一堆自己想吃的东西,蘑菇、大头菜、白菜、小白菜、豆腐皮、茄子、尖椒、豆皮裹上金针菇。
  齐活。
  长风有样学样,跟着时柯一起穿串,昨晚的肉丸也被他拿来串上去。
  林大厨做完面糊,又开始配酱料。
  因为时柯钟爱辣酱和糖醋口味,所以林大厨对于这两种味道很有心得,游刃有余热油泼辣子。
  一阵香辣味顿时攻克所有人。
  时柯腾不出手来比大拇指,只能口头夸奖一番顺便加月例奖励,“林大厨技术越发精妙,做得好!每月再加一条稻花鱼。”
  林大厨笑呵呵谢过时柯,“多谢老爷的配方。”
  炸串和关东煮一出来,受到庄子上不少人的热情招待。
  主要是油水多啊!
  顾易管家可是看过了,这些东西倒了半锅热油!
  油价本来不低,也就他们老爷仗着茶馆盈利可劲造作。
  这会儿油坊普遍的油有芝麻油、豆油、猪油三种。
  茶油、花生油、玉米油还没有。
  第一种是还没在北方盛行,后面是还没出来。
  花生这种东西在大燕能找到,但是没有用来榨油。玉米就不用说了,他刚弄出来,当种子都不够,更别提榨油了。
  时柯记住这点,等到日后遇见花生再说。
  最后一种钵钵鸡更别说了,用料更多更贵,便宜卖出去很容易扰乱当前市场的香料价格,卖贵了还没人买。
  最终定下卖关东煮!
  就是海货贵了点,但是他们家海运航线很快就能开通,如果开不通,这点东西也能找到平替。

  相对于其他两种,关东煮价格实在亲民。
  做出来的一锅连汤带料被喝了个干净。
  时柯想了想,让林大厨试试做成汤料包。
  “汤料包?”林大厨不明白其中意思,连忙请教时柯此为何意。
  “汤料做成膏脂状,低温冷冻成型,装在不容易渗透到油纸包中,等到吃的时候放在开水中一过就能吃。”
  时柯举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猪油板结,“冬日猪油的状态。”
  说完时柯发现又有一个大问题,汤料凝结可以,但是保存难。
  必须要密封罐才行。
  不然没有真空保存,很难不变质。
  不过时柯从汤料包想到了方便面,速食餐应该挺有市场吧?
  行军打仗急行军应该挺需要的,方便保存,没有热汤煮泡还能拌上粉料干吃。
  这么说,干吃面也能计划做一下。
  于是,在时柯接连不断的灵感中,整个庄子上进入美食大比拼现场。
  唯独管家和长风不在。
  因为时柯给长风登记成了良籍,管家名下的店铺转到长风手下。
  曾经被牧掌柜资助的京城乞儿被找来做工,长风留下来两个大的学徒,还从楚途那儿买了个大厨,就是人有点毛病。
  楚途是这么介绍的,“这大厨手艺好,就是有点毛病,比较挑剔。”
  为了表明他手艺真的好,还当场让人做了两盘菜,青菜炒得没有青涩气,还稍微带甜,确实不错。
  长风将人带回去,一上手,他才发现这人什么毛病。
  菜要最完美的!
  叶子不能有虫眼,蘑菇要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豆皮要方方正正不能大不能小。
  搞得长风一度很想退货,但是对方厨艺好是真的。
  长风直接把两个学徒扔给他训练,等学徒教出来,他立刻把人送给茶馆。
  小庙容不下大佛!
  拜拜了您嘞。
  暂且搞定了厨师,长风又想找个掌柜,他就当账房了。
  刚贴出雇佣信息,有人进来问,“可是贵铺寻掌柜?”
  “小的任楼,可否应试一把。”
  任楼!
  长风眼神一扫,想起这人是谁。
  作者有话说:
  刚看了一眼,上章网审????
  晚还有一更,别等
 
 
第63章 翰林院
  长风在进时府之后调查过时柯当时的身份和身边的人。
  尚且有关系的还留在京都的只有苏嬷嬷一个, 任环已经离开京城不知所踪。
  但是现在对方的独子又出现在京都,看起来家中似乎遭受打击。
  任环一个大掌柜少说也有些银子存下来,在京都可能不够吃喝, 但如果是离开京都,定居别的地方,还是够家人吃饭的。
  难道是家人生病,拿钱买药了?
  到也有可能。
  思绪万千, 不过一息时间,长风很快笑着请人进来。
  “自然雇的,任郎君请进。”
  任楼略微窘迫, 他去做工别人基本没人要他, 只能去挖煤矿堆蜂窝煤挣个辛苦钱。
  但是最近开春了, 生意惨淡,也没人要他。
  可家人都在等他拿钱回去开饭。
  近些日子一直在附近找短工,接连做了几天, 身体吃不消,工头就给他结了钱走人。
  看到这边雇佣掌柜,任楼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问。
  这明显是一家新开的铺子,有经验的掌柜绝对不会来这种一看就没有生意的地方, 只有刚出师的掌柜才会来这儿练手。
  任楼一坐下, 伙计立刻倒了杯茶端上来。
  长风拿了笔墨纸砚来,考校任楼的真实水平。
  任环教出来的儿子应该不会大字不识,相反,对方应该受过良好教养才是。
  试过一看, 字如其人, 正派有风骨, 倒是没丢了气度。
  而且对方的计算水平也不错, 闲暇时候还能教教伙计认字算数。
  长风当场和人签了契约。
  于是六月底,京都又多了一家关东煮食铺。
  食铺一开,进度条又推进5%。
  很明显饮食文化也算交流的一种。
  但他之前推广那么多,怎么没加进度?
  难道是知名度不广,没达到系统要的标准?
  时柯记下这点,又投入到学习大军中。
  这次要记的不是什么四书五经,而是朝堂派系。
  比如他的两位座师属于中正清流,贡士主考官楚阁老和老翰林也是这一派的人。
  武将派又粗略分为两派,分别是在京一派,边关一派。
  锦衣卫不算在内,在外人看来,锦衣卫和太监属于一派。
  文官分得多,但是粗略来讲,分南北。
  没错,时柯看到这里满头问号。
  怎么都这时候了还弄什么南北之分?
  除了南北之分,还有学派之分,当今几个大儒的学说不同,教导出来的学生更是互相之间别苗头。
  时柯看的眼花缭乱,这只是表面关系,但是实际上细分开来,还有各种姻亲关系,暗地里发展出来的内鬼关系等等等等。
  导致他差点把自己放在锦衣卫一派中。
  但是仔细琢磨下来,他应当属于种田一派。
  种田让人快乐。
  没人能阻挡他种田!
  等到八月中秋节一过,这一科的进士陆陆续续进了朝堂。
  上一科前三甲还是许青崖三人,如今这三人事业风生水起。
  还在羊毛事业中添砖加瓦。
  别误会,不是他们三人做商人去了,而是两位师娘带着他们的夫人开起了布庄。
  时柯今年送的节礼还是外衣图样和天然植物染料配方。
  这一科的前三甲则是一同进了翰林院。
  燕文帝原本想让人直接进六部轮值,但是一想时柯现在的班底,还是把人扔进翰林院修书去了。
  先结交些人脉再说吧。
  等到日后,翰林院这批人出来做事时,就是时柯在朝堂的助力。
  于是三人领了翰林院编修一职,先去修书了。
  翰林院里的官职或许会小,但是从社会地位来看,他们无疑是天底下读书人第二向往的地方。
  三人穿着发放的制式衣服,一同踏进翰林院。
  抬头看见的就是坐镇茶馆的那位老翰林白檀。
  有个认识的人在这里,气氛一下缓和多了。
  老翰林指着他们三个对身边人笑道,“看看,新科一甲!总算不是你们这群老人了,老夫看了这么多年都看倦了,还是年轻人耐看。”
  如今的翰林院学士对老翰林拱手讨扰,“老师,您可饶了学生吧。您都念叨了几年,学生耳朵都起茧子了。”
  老翰林摇摇头,自己学生不争气啊!
  嘻嘻哈哈笑闹一通,众人开始上值。
  时柯三人身为编修,实际上是没多少事儿的,燕文帝也就是看中这点才把人塞进来。
  没事儿好啊,没事干那就闲聊呗。
  聊着聊着感情出来了,再你来我往走几回礼,交情就有了。
  互相之间帮个忙,这不就行了。
  但是时柯坐不住了。
  他一年到头忙着读书忙着做任务,没闲下来过,这一突然得空,浑身上下别扭。
  他得找个事儿干,顺便找找任务灵感。
  翰林院能干嘛?
  问这个就相当于问在国家图书馆能干嘛?
  答曰:看书!
  时柯给自己找的事儿就是看书。
  光是看不够,还要抄一遍,顺便做注解疑问。
  但是,这么算下来,翰林院的藏书太多,他抄十年才勉强抄得完。
  思来想去,他决定拉人下水。
  翰林院就是个清水衙门,这里人清贵不说还清闲。
  所以时柯仗着自己年纪最小,在一众叔叔辈的人面前很是拉得下脸,请人一起整理藏书阁。
  他总不能说自己闲得找事干,必须师出有名啊!
  正好,翰林院功能相当于半个国家级图书馆。
  他就落实一下图书馆的相关功能。
  也方便他找书。
  “现在的藏书按照出书年份划分,要记住哪年出什么版本的书,哪位大儒的作品,工程量大,还很容易遗漏,不如换种方式。”
  时柯解释道,“按照分类来讲,经史子集分成几大类,也不按照学派分,就按首字笔画来。”
  这样避免了学派之分,直接按照书籍本身分类,不容易找骂。
  老翰林白檀和翰林学士沉吟不说话,侍读学士嫌弃他没事儿找事,“麻烦不说,当今不少翰林年年用此法寻书,早已习惯。若是突然更换,岂不是弄得大家颇不习惯?耽误找书。”
  “诸位大人,不说未来还有几十年的藏书要增添,单是过去三年就增添不少书。这些书按照年份划分,很容易让人记混。”时柯知道侍读学士说得没错,但是目前按照年份排列这种方法确实不容易找书。
  “若是我们麻烦一回,整理出来,日后出的书只需找到相应归属,即可轻易找到不同学说的同一类书,横向对比一番。”
  就是拉踩对方学说,抬高自己身价。
  时柯注意到不同学说的代表人心动了,于是他再度增添筹码,“而且,这项工程并非一日之功,我等忙不过来,不如增添几个志愿、呃,义工。”
推书 20234-05-26 :我不想干了——银》:   《我不想干了》作者:银飞壳  简介:  宁江市第一深情苏折寒回国了,众迷妹刚准备攒局,就听说苏公子只在宁江市撂了下脚,隔天就去了一座南方小城。  就在迷妹们茫然失落时,他们的苏公子正在小城的一家工厂拧螺丝。  苏折寒在国外惹了事,托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