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 第三卷(穿越+父子)————百夜

作者:百夜  录入:06-04

  “可是,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为我们这些后人描绘了一个时代的精神!”这句话说完朱厚照的声音从一开始的轻松变得严肃起来,“朕这些年读了不少的边塞诗,不知道有没有人与朕一样有这样的感受,从这些诗中不但是一个朝代的写照,更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写照!”

  “大家都知道边塞诗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楚辞》,汉魏时期开始发展,及至隋朝与唐初发展到了巅峰,那个时期,边塞诗人的诗歌大气磅礴,恢宏深远充满了活力与自信。”

  “隋人有雄诗,交河骠骑幕,合浦伏波营。勿使麒麟上,无我二人名。”朱厚照说着走动了几步,满是向往的诵读起来,“还有更加大气的从军行。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唐人也不逊色,他们创作出了‘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的句子,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是在怎样的一种氛围中他们能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句!”朱厚照的声音猛地提高,清晰而响亮仿佛一个炸雷在众人心中响起。

  “是精神,尚武的精神!”朱厚照说得斩钉截铁,他的头微微转动对着在场的人都扫了一眼。只是淡淡的一个眼神,却让所有的人都有一种错觉,皇上正在看着自己!

  “隋炀帝虽然被后世说为穷兵黩武导致隋亡,但是他所创造出来的盛世却是历史上从未有一个帝王能做到的。从未有一个朝代的帝王比他西巡走得远,也没有哪个朝代的帝王能让那么多的异族首领跪地膜拜,他亲自打通了丝绸之路,使得西域二十七国君与使臣纷纷朝见,他在丝绸之路上举行的万国博览会更是举世创举。”

  “有这样的帝王,有这样强大的帝国,所以当时的隋人是高傲的!所以当时的文人才能写出‘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这样的句子!是呀,单于都已经入朝投降了,又让人上哪里打仗觅取功名呢!?正因为这样的背景,我们才能从隋时那些辉煌大气充满阳刚雄壮之美的诗歌中看到处处体现中华帝国盛世雄音的精神。但是盛唐之后呢!?”

  朱厚照的声音沉了下来,“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是诗圣杜甫在兵车行中记述唐军出征打仗时惨败的悲惨情景。为什么唐兵出兵会这么痛苦?”

  没有人敢回答,所以朱厚照接着道,“那是因为初唐时那支所向披靡的唐朝军队雄风已经不在了!每次打仗总是胜少败多,活少死多,就连与南昭蛮的战争也是两次惨败。”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从这首诗中更是可以看出此时的习武之风已经完全消散不见了!”说着说着,他的语气越发的沉重起来,引得一直注意着他神情的众人心头一凛。

  “同样一首《从军行》,从唐初时的‘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到中唐时的‘汉卒悲箫鼓,胡姬湿采旃。如今意气尽,流泪挹流泉。’所表现出来的气概简直是天壤之别!而自这之后,宋元各朝尽管也出现了不少边塞诗人,但是却在也看不到那样兴盛的局面了,虽然出现过一些愤慨激昂鼓动人心的作品,但是更多的却是国破家亡的悲叹。”

  “朕不知道你们在研读这些诗歌时有怎样的想法,但是,朕却从这些透露出悲哀的诗歌中看到了一个朝代的覆灭,一个民族精神的衰亡!”

  朱厚照毫不客气地道,“这一切的原因都只是因为百姓失去了习武雄风,士兵失去了尚武精神,所有人都将从军视为了一种辛苦。看看现在朝廷里面,武官认为自己地位低下,文官更是瞧不起武官。一些低品级的文官遇到了高等级的武官居然连礼都不行,将太祖定下的规矩都给忘在脑后了。”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他们敢这样做也只不过是有这样的依仗罢了!”朱厚照知道这样能抬高武人地位的机会也只能趁着现在边关战事频起之时,要想改变大明的命运最关键的就是要扭转人民瞧不起武官的思想,否则拥有再多犀利的武器也没有用。

  他之前的讲话让众人都情绪激昂,但是随着话锋一转开始唾骂文人的时候,不少人都反应了过来,这是皇帝要打压读书人的地位呀!这样一想,很多人脸上又都出现了愤慨之色。

  朱厚照自然将他们的表情看在眼里,右手猛地挥出吸引了众人的视线,接着才掷地有声地道,“朕知道你们很多人对朕刚才的话不满,但是你们看看,我大明不过立国百来年,当初打败蒙古人的那支雄兵便已经不复存在了。边关有小王子年年叩关,如今就连那些藩属小国也敢欺到我朝头上来了!为什么他们敢于这样,还不就是认为我大明兵不勇,将无谋,百姓也不再具有习武之风么!”

  “朕在这里说这些,并不是对你们读书人有什么不满。如今我朝之中有不少是文人在带兵,杨一清有才,南面取得大胜的王守仁更是有名的大才子,或许未来你们也会是其中之一。朕很希望从你们之中涌现出一批名将,所以只是想要让你们知道,将,光有勇不成,光有谋也不行,历史上那些名将大多都是有勇有谋,熟读兵书之人!”

  “这江山是朕的江山,却也是所有汉人百姓的江山!朕希望你们明白,唯有尚武之风才能永葆大明的江山社稷!”朱厚照想到几百年后大明被清兵所灭,然后整个中国走向历史倒退的悲剧,心中有些沉痛。

  “如今的天朝虽然强大,却并不是没有外患,鞑靼、倭寇、西洋的红番们都窥视着我们的国家与领土,朕相信不会有人愿意看到十年后、百年后由于整个民族失去了尚武精神而再次被番兵征服!”

  朱厚照说这些话的时候带上了自身的真气,如同殷切细语在人耳边响起,仿佛将一幅在战火中整个中原被异族欺凌、屠杀的地狱景象呈现在众人眼前,竟让他们生生打了个冷颤。

  “阁老他们都老了,但是你们不同,你们还年轻,未来会是大明的中流砥柱。朕希望从你们开始改变一贯以来的重文轻武的思想,你们每个人只要稍微作出一点表率,就能对整个大明作出巨大的影响!”朱厚照疯狂地提取着体内的真气,将自己蛊惑人心的话在这些学子们耳边传出来。

  “想一想唐时的文人学子,他们能文能武,每个人都善骑善射,他们可以仗剑江湖,游历大好江山,他们更是视参加军伍为一种荣耀,所以他们才能开创一片诗歌的盛世,所以他们才能辅助唐时的帝王开辟万国来朝的繁荣。你们比起他们文采也并不逊色,为什么不能使大明的诗歌超越唐时、大明的国力也超越唐时,帮助朕使大明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存在呢!”

  他的话一说完,全场鸦雀无声,接着响起了剧烈的掌声与山呼万岁的声音,尤其是朱厚炜死命的拍着手掌,眼睛闪闪发亮,一眨不眨的盯着台上神俊非凡的身影。

  朱厚照淡笑着望了一眼场中众人的神色,留下一句九月加开恩科的话,便潇洒的转身离开。他相信,自己这一次来国子监讲学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虽然不可能马上改变所有人的态度,但是至少已经在这些未来的朝廷命官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只需要静待发芽的那一天!

  第066章 辽东战况

  朱厚照的讲学在最短时间便从国子监传到了京城其他学子与文士们的耳中,并且在他们之中激起了极大的反响。

  尽管有不少古板的人觉得皇帝的这番讲学分明是对祖宗制度的挑衅,但是更多的人却被这激昂的演讲激起了一腔热血。

  要知道只要是男人,哪个心中会没有一点血性,尤其是那些还没有完全被祖宗礼制所束缚的年轻人又有谁没有幻想过自己纵横沙场、建功立业的英雄事呢!

  他们在求学的历程中也都读过隋唐时期那些惊心动魄壮丽恢宏的华丽诗句,如今却只能在醉生梦死的酒乡中感叹生不逢时。

  可是朱厚照的一番话却让他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改变一切的契机,这又怎么会不让他们感到激动!

  一时间,京城中对朱厚照观点十分反对的守旧派与那些感到赞同的青壮派彻底分为正反两方,两派人只要以碰面无论是在酒楼、在诗会甚至在大街上都不顾一切的唇枪舌战起来,斗得个死去活来,一心想要压倒对方的观点!

  不过京城这番风风雨雨的盛况朱厚照却没有看到,因为他在讲学后的第三天便带着二十万三大营的精锐将士浩浩荡荡的从北京开拔,朝着东北而去,十分光棍的留下这烂摊子交给监国的太上皇朱佑樘来收拾!

  因为朱厚照再不带兵出发就太迟了!

  早在七月初朝廷就已经接到过密报朝鲜、日本与一批洋人组成的联军已经开始在鸭绿江附近集结,当时在沈阳的辽东总兵见此情况立刻派人进行战备,然后让人快马加鞭到京城报信。

  朱厚照在接到快报之后,立刻下旨要求奴儿干都司各卫所加强防备,同时朵颜三卫与女真各部的所有兵马必须以最快速度集结在鸭绿江沿线,在辽东总兵李承勋的统一领导不惜一切代价阻挡敌兵过河。

  随着圣旨到达辽东的还有一份密令,里面写到假如一旦开战,要求李承勋使战况出现胶着状态,双方大军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攻防战,直到援军到来。

  他的这份密旨让李承勋一阵琢磨,在心里揣测着圣意。要知道由于时间紧促,大明军队新装备的更新换代并不是统一进行的,首先进行配置的是两大战区的士兵,然后是边军精锐,接着是其他各地的卫所,至于外族的士兵自然是想到不要想的,朝廷不可能花银子去给他们进行换装的!

  而这就意味着一旦开始残酷的攻防战,以女真族为主力的这只军队将要出现巨大的伤亡。李承勋不得不怀疑,皇上这是要拿女真族当炮灰削弱他们的实力呀!

  实际上也正是如此!削弱女真,这是朱厚照一直最想做的一件事情!

  明朝的一向看重边防,其中辽东的奴儿干都司更是防备的重点。这一片地区地广人稀,游牧民族聚集,情况十分复杂。其中女真族在这里可以说是较大的一股势力,虽然他们与朵颜三卫一样表面归顺了大明,但是实际上却十分狡猾的利用明朝与鞑靼、朝鲜的关系在左右逢源中取得了巨大的利益。

  按照成祖时期留下来的制度,朝廷对于女真族的封赏一贯是十分丰厚的。女真人只需按照明朝规定定期纳贡,听从调遣负责守边,有重大行动请示朝廷,并且遵守明朝法律,而明朝廷则对女真的纳贡给予丰厚的回赏,帮助解决女真内部纠纷,扶植受到外来攻击的部落,并且开设马市与女真人进行交易。

  这一系列的安抚举措对女真族的经济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更是使女真人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使得女真各部落多年来积聚了丰富的财物。

  随着朝廷对于奴儿干都司地区的掌控逐渐减弱,这样的举措却养肥了女真人的野心,使得朝廷自食恶果。一些壮大的女真部落暗地里渐渐开始对朝廷的命令阳奉阴违,但是这个时候由于鞑靼的强势兴起和频频犯边,朝廷一时腾不出手来整治奴儿干都司地区,最后为了表面的和平也只能对不听约束的女真部落以停止互市来进行惩罚罢了。

  实际上朱厚照对这群养不熟的狼崽子是很有怨念的,若是在以前这些女真人对朝廷有些不满到也罢了,毕竟那个时候朝廷腐败、辽东地方官吏在马市与接纳女真朝贡时又常常敲诈勒索,但是这种情况在朱佑樘登基之后便已经进行了大力查处,尽管还是偶尔有害群之马做这样的事情,但是总体说起来女真人得到的利益还是高过了明朝廷。

  可是正因为朱佑樘的仁厚,反倒使得他们更加变本加厉!由于向明朝纳贡可以得到很多赏赐物,并且能交换到各种生活用品和原料,女真各部落中那些贪婪的贵族们便时常向明廷要求多设卫所,增加入贡人数,一旦朝廷驳回请求,他们就借机兴兵到汉区大肆杀掠。

  没有谁比朱厚照更明白女真族对明朝的危害,若是任由他们这样发展下去明亡清兴的历史说不定还会继续重演。

  从他有决心要改变大明历史的时候开始,朱厚照就一直在搅尽脑汁的想在不动兵戈的情况下削弱女真,但是直到他登基却也没能找到有效的办法!毕竟此时虽然朝廷虽然知道女真是在左右逢源,可是这却还在朝廷的容忍范围之内,对于他们的政策始终还是以安抚为主的。

  归根结底辽东那种极寒的地方在习惯了中原生活的明人的眼中实在没什么吸引力,在他们观念中那种苦寒之地是被流放的罪人与蛮人住的地方,想去那里的人并不多,更别说长期在那里驻防了,因此大多数朝臣还是希望能用女真人来对鞑靼进行防御守边。

  虽然朱厚照也可以力排众议找个借口对女真用兵,但是这样的事情他又做不出来,毕竟大多数的女真百姓是无辜的,他们只是听从那些贪婪贵族的安排而已!

  这次的战争正是一次考验女真族忠诚的绝佳机会!

  七月初七,七巧节,这天正是民间百姓为牛郎织女相会而庆祝的日子,但是鸭绿江沿线却燃起了连绵的战火。

  整个战场靠近丹东一线的位置战斗最为激烈,海西女真与建州女真各部便被李承勋安排在此处进行抵抗。

  相隔着鸭绿江双方进行了近十天的攻防大战,连续的战斗让两方都各有伤亡,但是相对而言,在武器方面更加精良一些的联军还是占了一些优势,有几次都险些让他们突破防线强行渡江!

  双方一直僵持着,但是死伤惨重的女真各族却再也受不了了,不断的追问辽东总兵李承勋到底援军何时才能到来。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七月十八日,李承勋所承诺的援军却依旧没有影子。这下女真各个部落的首领立刻不满起来,聚集在毡帐中纷纷表示出他们的气愤。

  “咚”地一声,一名彪形大汉一拳狠狠砸在桌上,怒道,“再这样下去,我们部落的儿郎们都要死光了!这些阴险的汉人是想让我们送死呀!”

  “你闭嘴吧。别让汉人听到了!”一名体格健壮凤眼大耳的男人冷冷地道,“到时候不止你没好果子吃,别反倒还害了我们!”

  “觉昌安你以为自己是什么东西,居然敢这么说老子!你们爱新觉罗氏也不过是汉人的一条狗而已!”那大汉不屑地怒骂道,双目狠狠地瞪着名叫觉昌安的凤眼男人。

  觉昌安毫不示弱的回瞪一眼,“祝孔革,你自己说你刚刚那些话是什么意思!别以为我怕你们叶赫氏!”

  “你试试看……”祝孔革嘴里放着狠话,捋起袖子,大有一言不合就准备打上一场的意思。这些天败多胜少,实在是太憋屈了!

  “够了,都是族人在这里吵有什么意思!”

  一名男子连忙上前分开就快打起来的两人,祝孔革立刻拉住他道,“纳齐卜禄,你给评评理,朝廷这不明摆着是让咱们的人去送死吗。说好的援军也不见来,反正是个死,老子大不了就反他娘的!”

  “你别说蠢话了。”纳齐卜禄双眉皱起,扯着祝孔革道,“在这个时候你要是给朝廷捣蛋,那才真的是找死!”

  祝孔革不以为然,“现在朝廷自己都焦头烂额,就算咱们反了他们又能拿我们怎样?”

  “你不要命就自己去反吧!我们不奉陪了!”觉昌安没好气地望着这个浑人,“到时候你们叶赫氏被抹平可别后悔!”

推书 20234-06-04 :假装高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