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君臣臣——露浓

作者:露浓  录入:06-23

袁隗没说话,崔烈倒是点头道,“陛下此言也有些道理。”

听崔烈这般言语,诸葛亮一拍不差地又是接道,“更何况鲍校尉与袁校尉曾经共事,如今可驻扎一处

;操练新兵等事,袁校尉亦可相助。”

董卓突然长叹一声,叹息中多有不悦,但竟还有两份感伤。他打量着面前的少年天子,面色平静叫人

猜不透。但最后他终是一笑,说,“西园八校尉所掌多是精锐,操练新兵之事,请袁校尉相助恐是多

有不妥。何不将新兵交予河南尹朱公伟大人?朱大人身负压镇河南之重责,却一直兵马不足;或许吴

将军所统兵马可归朱尹。”

诸葛亮一惊,随即再次压下了想拧起眉头的冲动。显然,董卓不愿给袁绍一个人一匹马。只是这河南

尹朱伯伟却是何人,是否可信,他能否接受?思索片刻他便想了起来:如今的河南尹当是会稽朱儁;

此人曾随皇甫嵩讨黄巾贼,骁勇善战,屡立战功,日后也是屡屡与董卓周旋,竭力扶保汉祚。只是董

卓为何忌惮袁绍,却更信任朱儁?当初他也曾听荀攸析朝中事,分明说了董卓对朱儁是“外亲纳而心

实忌”。

可如今却也顾不上仔细考究原由了。只要董卓愿意分兵,能让洛阳城周兵马分散几处,其余事情尚可

日后慢慢考虑;更何况朱儁当是可信之人。于是他迅速应道,“董将军此议朕觉得甚好;几位大人以

为如何?”

周围人皆是点头附和,只是诸葛亮注意到,崔烈袁绍显得神色僵硬,而卢植却仿佛松了一口气。既然

议定了大军去向,董卓便自出城迎接兵马;诸葛亮特地嘱咐荀攸陪同董卓一同前往,协助兵马交接之

事。几近黄昏荀攸方才归来,告诉他一切安好:诸军皆已安顿下了;鲍信随朱儁去了,董卓也将新募

集的兵士和吴匡部曲全部交予朱儁,只独独留下了张辽。

独独留下了张辽?这个董卓当真目光如炬,先是推荐年幼的司马朗,无人知晓的诸葛珪,如今竟又是

一眼便挑中了张辽。就好像,就好像董卓当真能预见未来之事一般,亦或是,已然经历了一遍所有。

只是如今他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琢磨这些虚妄的揣测;于是这个想法在他脑海中稍纵即逝,根本停不

住。他只是又问荀攸道,“朱大人可曾说了些什么?”

荀攸摇头,“一切寻常罢了。”

“董将军和朱尹,”诸葛亮又问,“先生,照你看来,他们二人是否相熟?”

“朱大人并未多言语,对董将军执礼甚恭,仿佛第一次见面,然……”说到这里,荀攸却突然停顿。

他抬头默默看着面前的少年天子,眉头微蹙,似乎在迟疑。

“先生?”

荀攸这才说道,“陛下,臣观董将军与朱尹,便觉他二人虽交谈不多,但甚有默契,常以神色示意。

想来,当是旧识。”

诸葛亮一愣,半晌无言。第二人;继卢植之后,这已是第二人了。又一位本该是一心向汉的忠义之士

竟成了董卓的好友同盟。或者,他所面对的董卓竟当真是可与卢植等人并列的忠诚义士?这个想法在

他胸中晃了一晃,但是还未等希望烧亮,他便掐灭了这个莫名的念头。

那人终究是董卓。

“先生,”诸葛亮突然转了话题,说,“先生,明日我想偷闲去北宫一趟,探望太后;倒要麻烦先生

告知尚书台,我约摸晚些才能到明光殿中了。”荀攸一怔,应了一声“是”。见荀攸神色中有两分疑

虑,诸葛亮加道,“不瞒先生,我确实有意观望北宫布署,也好奇守宫城的并州将帅是何人。当然,

我不过观望而已,还请先生放心。”

荀攸先是点了点头,随后却又微微摇头,委婉地说道,“陛下事必躬亲,臣心下甚是欣慰,但亦有一

丝担忧。”

诸葛亮一怔,已听明白荀攸话中的话。为君者确实不应将所有繁杂琐事都挑在肩上;折损君王威严倒

也罢了,更不是用人之道。可是说到底他到底只是大汉的臣而已。眼前的纷争,他如何能放心交予他

人手中?

“多谢先生指教,”他对荀攸说道。

但北宫却仍是要去的。

14.时过境迁人不识

第二天他早早地赶到太后居住的永乐宫中拜见。大约是十常侍之乱过后整整六日他方才前往拜见,这

几日之中更是将太后拦于一切朝政之外,何太后心有不平,便是对着亲生儿子却也是显得疏远。诸葛

亮本不欲与这陌生的妇人浪费口舌,见她如此冷漠倒是正中下怀,说了几句便匆匆告辞。从永乐宫中

出来,他也不急着回南宫,而是貌似漫不经心地在宫中散步,仿佛正欣赏周遭深秋景色。北宫向来是

帝王住所,桓灵两代更是不停歇地扩建,比南宫奢华许多;但尽管楼阁林立,富丽堂皇,却毫无南宫

的庄严气息。诸葛亮无心欣赏美景,甚至无心感慨这民脂民膏堆成的宫殿;如今他只是一边漫步,一

边计算来往巡逻的兵士人数,还有几座宫门周遭的状况。北宫内的并州军并不多,但巡卫的皆是至关

重要的位置,尤其几处宫门更是防守周密。董卓将北宫握得如此牢固,毫无可趁之机;而北宫有这般

大军,南宫丁原统帅的禁卫却也无甚作用。

他正蹙眉沉思,突然又听见脚步声。抬头望去,只见二三十兵士正往他这里走来;队伍前方那人白袍

银甲,手握白缨枪,看衣甲却不像是普通兵士。不知北宫护卫是否便是此人统帅?于是诸葛亮站定了

,静候他们走近。那领头人也看见了他,便叫停了队伍,然后独自一人走上前来,在他面前跪下致礼

“微臣参见陛下,”那人朗声道,“微臣正领人巡逻,无意冲撞了陛下,望陛下赎罪。”

看清那人脸庞的时候诸葛亮便已是怔了,这许久都未曾反应过来,只是惊愕地定在原地。愕然的沉默

拖延太久,那人也是显得不安,又道,“陛下,臣并非有意,臣……”

诸葛亮上前两步,一把握住那人臂膀。“子龙!”他说,“子龙,你为何会在此处?!”

年轻的赵云猛地抬起头来,错愕地看着面前的少年天子。“陛,陛下!”他甚至忘了君臣礼仪,只是

惊讶地问,“陛下如何知我名字?”

诸葛亮这才意识到自己却是反应太过;能叫出双荀吕布的名字倒也罢了,勉强还能说圆。但若说十四

岁的大汉天子能识得方才二十六七的常山赵子龙,这却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他静了片刻,装作失望

地呼出了一口气,道,“我竟是认错人了。”顿了一顿,又加道,“我少时居于史道长家中,邻家有

位兄长,待我甚是亲善。他与将军年龄相仿,模样更是相似,才叫我一时认错人了。”

赵云疑惑地看着他,又问道,“陛下故人亦字子龙?”

“他姓张,名盛,字子隆,”他随口杜撰着,故作惊讶地问,“难道他竟与将军同名?”

赵云应道,“在下常山赵云,字子龙;想来和陛下故人的名字并不一样,只是听着像而已。陛下方才

这般叫出来,当真惊了在下。”说着,赵云竟是笑了,更让那英气勃勃的年轻面庞显得春日一般灿烂

。笑了片刻,他似乎觉察不当在天子面前如此随意,忙又低下头去拱手行礼。

“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诸葛亮亦是轻声笑道,“好名字,正配将军。”他虽在笑,

心下却渐渐冷了,冷得几乎有些刺痛。二十七年前,当主公将身边这位白袍银枪的将军推到他面前的

时候,他也是说了这么一句,一个字都未曾变动。他本以为赵子龙的忠心当得起上邪中的句子,山无

棱天地合江水为竭亦不能转变。谁曾想,一番重头来过,再见时子龙已是董卓的部属?

他正思量,却突然听见赵云说道,“陛下谬赞,微臣愧矣。陛下,臣不过一员牙门将罢了,不敢当‘

将军’一称。”

诸葛亮定了定神,说,“牙门将亦是将军啊。不过你若不喜,我便唤你子龙,可好?”也不等赵云开

口,他便又道,“来,子龙,陪我走走,我有事请教。”

赵云似乎有些困惑,但仍是恭敬地跟在他身后。他挥手示意赵云的兵士和跟随自己的郎官远远地跟着

,自己则是领着赵云穿过花园,在池水边的凉亭中坐下了,又挥手示意赵云坐。赵云哪里敢坐,只是

站在一旁。于是他便说道,“子龙太过高大,若是不坐下,难不成让我仰着头与你说话?这才是欺君

不敬。”

赵云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然后又是慌忙低下头来,道,“臣惶恐。”

“子龙何故发笑?”他笑道,“事实本就如此。”

赵云抬起头来,一双乌亮的眸子闪耀着,脸上是一种纯粹没有杂质的喜悦笑容。“微臣只是想到,”

他说,“董将军和大哥都常这么说我;不想陛下如今亦是如此。”

诸葛亮突地一怔。

他还记得,赵云一向是喜欢站着议事,站得笔直仿佛一杆标枪,就仿佛坐下便是有所不敬一般。这“

太过高大”的诡辩是主公教于他的,说是对付赵云最是管用,只是他一直未曾用过。当年的他比赵云

还要高出那么一分,说这等诡辩却真是强词夺理了。更何况,他到底不是他的主公;虽说他与赵云情

谊深厚,但他始终无法像主公那样,当真亲兄弟一般嬉笑怒骂。那种略带调戏的诙谐话语,他曾经一

直说不出口。

为何如今他却自然而然地将主公的句子吐了出来?

只是如今这一句话仍然是旁人的口头禅,而那旁人却正是董卓。

他又一次勉力拉回绪乱的神思,问道,“子龙,如今可是由你统领大军护卫北宫?”

“正是。臣统领两千七百人护卫北宫;其中七百余是宫城禁卫,其余皆是微臣本部骑军。这都是董将

军的安排,”赵云答道。说起公事,他便收了笑容,认真回应,丝毫不见含糊。

“子龙可知驻守在夏门与太仓武库有多少人,又是谁统领?听说还有数千人驻于旄门内,不知又是何

人统帅?”

“回陛下,董将军亲自统领三千军驻于太仓武库与几座城门之间;旄门内的两千军则由马校尉与董将

军统领。至于董将军之弟,他帅三千人驻于城外。”

“子龙如今居于何处?董将军又在何处下榻?”

“北宫东明门一带本就是屯兵所用,房舍甚多,吾等近三千人都居于此。董将军则在太仓武库南面的

永安宫住。”

诸葛亮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却又忍不住几分疑惑地打量着赵云。无论他提出什么问题,赵云皆是毫

不犹豫地答复,似乎并未有任何隐瞒,更未有编造。照理说,董卓的部属本不该对他如此坦诚。看了

赵云半晌,他笑着赞道,“行事果断,言语周密,子龙果然是将才!子龙,朕方才想着,既然如今子

龙已是担起宫城防卫之责,倒也应该冠上个相衬的军中职位。朕觉得羽林郎中这个职位倒是合适,不

知你意下如何?”

虽说在这混乱的汉末朝堂官位早已和职权挂不上勾,但开口便是送出去一个比千石的光禄勋重职,这

也是少有的殊荣了。

赵云亦是一愣,然后慌忙应道,“陛下,臣少不更事,未建功业,不敢受此重职。”

“郎中罢了,算不上什么重职,”诸葛亮轻笑道,“更何况,子龙现已担起北宫的护卫,若不挂一个

少府的职位,却如何说得过去?教朝中众人看了,却是董将军行事不周,有违法制。”如今他要给赵

云这个职位,却也不只为了赵云这个人——守卫皇宫的,怎能是并州刺史的副将?

赵云静了许久,终是说到,“陛下,陛下所言甚是。但臣为董将军部属,不敢擅自迁职。臣也不愿离

董将军而去。可否容臣禀告董将军。何况并州……”说到这里,赵云停下了,低头不再言语。

连少府比千石官位都无法打动赵云,只为了能追随董卓左右?诸葛亮忍不住心下苦笑。

15.心有千千结

诸葛亮叹了口气,勉强收敛心神,这才又问道,“罢了。如今倒还有一事需得请教子龙。董将军即入

京,不知并州何人镇守?”

赵云还未及开口,便见荀攸正往这边赶来;他忙站起身来,待荀攸走近便忙着见礼,随后恭恭敬敬地

站到一旁。诸葛亮在心底暗叹一声。赵云也许成了董卓的部属,但品性竟丝毫未变,仍是这般温良谦

恭,一丝不苟。他转向荀攸问道,“看来我是在北宫耽搁了,竟劳驾先生亲自来此寻我。先生有何事

?”

荀攸施了一礼,应道,“卢令正与曹司农清查八月间的钱谷收入,并且商议几笔开支;陛下前两日说

过要看度支,于是卢令欲问陛下是否现下往明光殿共议。”

他顿了片刻,便道,“我这便随先生往明光殿,”他又是朝赵云一笑,说,“今日得以结识子龙将军

,我心甚慰。过几日我当再往北宫,一来拜见太后,二来也望能再见到子龙。关于并州我尚有些疑问

,还需子龙教我。”

他与赵云可谓久别重逢,只是方才相聚片刻却又要分开,虽处于同一座宫城中,相隔的却绝不止南北

宫中之间那一段复道。他一直在琢磨赵云的归属,又思索着并州的军力,以至于听卢植和曹嵩议论收

支时难免分神。好在他做了一辈子的收支账簿,便是静不下心来,处理这点政务也依然是手到擒来。

也不过半个时辰,他们便拟定了年底之前的几笔赈灾免税的开支;卢植曹嵩两人甚至没察觉面前的少

年天子有任何异样。

议事完毕,诸葛亮正准备离开明光殿,却突然想起什么似地转过身来。他笑着对曹嵩说道,“曹公,

昨日朕说了,想请那位诸葛公子前来一见,可是认真的。不知曹公可否明日带他来宫中?曹公不如把

令公子也一并带来;听说他也和朕差不多年龄,不由也想一见。”

“陛下既有意,臣明日便带两小子入宫觐见,”曹嵩欣然应道。

这一回是他主动提出约见亲人,并非从天而降的突然;他本以为自己已是做足了准备,但当诸葛瑾和

曹德一同踏入云台殿中,拜倒在他面前的时候,他仍然是足足半刻钟说不出话来。

他已经多久未曾见过兄长了?想来也有十余年了吧。他们最后一次相见是在白帝城,隔着一张矮案和

案上的和约文书默然相对。其实他赶到白底城中的时候与江东的和谈已经大致结束,他也并没有什么

可以再与兄长谈论;于是他们只是坐着,安静地看文书,安静地修改词句,安静地签字画押。倒不曾

尴尬,只因为那时的他怒火正盛,就算面对着兄长,他也是常常不知不觉间便握住了剑柄——那把刻

着“章武”字样的佩剑的剑柄!待到他的怒火终于平静下来,却已是永别;鸿雁频频也不能再见上一

面。

推书 20234-08-16 :无良少年——洋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