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国之爱 第一卷 忍辱负重 上——凤初鸣

作者:凤初鸣  录入:01-10

哪怕逃到外国,也没有国家敢冒着得罪强齐的危险给予收留。”

不可否认,昭华的分析很在理,宗庙陵寝为国家之重,稍有毁坏则是奇耻大辱,屠城更是惨不忍睹。

众文武大臣都垂了头,无话可说,到了这一步,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损失减到最小。

昭华早在燕军主力被全面击溃时,就做了全面的通盘考虑,继续抵抗下去,结果肯定是最后的力量被消灭,燕国仍然保

不住。如果投降,可以保存现在的这点力量,等待机会复国,只要能保留宗庙和最后一个皇室,燕国就有最后一丝复国

的希望,所以他打定了主意。

“战死容易保国难,唯今之计,保国为上策。我一身为奴,换全国军民和宗庙陵寝的安全,保留燕国一线生机,这个条

件不算苛刻。只要齐皇答应那些条件,明日我会照他说的递上降表,开城献玺,自缚投降,听凭他处置。”

昭华下令:“凤逸,立即写国书呈上齐皇。”

大臣们闻言都伏地痛哭。

昭华接着下令:“传诏各军,掩起旗帜,放下剑戟,脱下铠甲,化军为民,放弃一切无谓的抵抗。”

白发苍苍的太子太傅周钦安泣下:“为人臣者,国亡臣殉,君辱臣死。老臣年迈体弱,无力再为国效命,又不能眼睁睁

看着自己的国君受辱,自身也不堪受辱,请允许老臣追随先皇而去。”

昭华终于流下了压抑已久的眼泪:“太傅年迈,也受不得阶下囚之苦,既然愿随先皇,弟子成全太傅忠义之名,送师父

一路走好。”

说毕,敬上毒酒,周太傅一饮而尽,其它几位不愿投降受辱的老臣也自缢或饮毒而亡。

昭华遣散众臣,回到后宫,与太子妃告别。太子妃是邵相国之女,两年前由皇帝指婚配与昭华,两人之间彬彬有礼,没

有生过气。如今大难临头之际,昭华要考虑她的安全。

“爱妃下嫁三载,为夫未能宠爱体贴,爱妃毫无怨言,如今又受连累做那亡国之奴,是为夫对不住你。”

太子妃含泪道:“殿下何出此言,夫君与臣妾相敬如宾,本想百头偕老,不料中途生变,臣妾心肝俱碎,殿下若亡,妾

何以独生?与其做那亡国之奴受尽侮辱,为祖宗蒙羞,不如现在去了,还能保全清白之躯。”

“爱妃万万不可,我已经为你想好出路,你速速换装藏匿,从此隐姓埋名,另嫁他人,做个平凡百姓,从此以后,永不

牵挂。”

“殿下。”太子妃一声嚎啕,哭倒在昭华膝前,她和昭华婚后相敬如宾,感情不算热烈却也没红过脸,夫妻之间淡淡的

,如今,昭华命在旦夕的情况下却为她铺好出路,叫她如何不感激痛哭,深悔当初自持身份,太过矜持,对夫君不够热

情。

“不要哭了,做平凡百姓远比身居高位却独守孤独,身处危险要好得多。如今大难临头之际,为夫能做的只是保你平安

半生无忧,我已经吩咐东宫侍卫长来照顾你,晚上你就换装逃了吧。”

小华严肃考虑怎么办。

第4章:志向

昭华命东宫侍卫长带太子妃速速出宫隐藏,然后摒退众人,命容乾把守宫门,不放一个人进来,对治粟内史杨蠡说道:

“齐皇恨先皇入骨,我怕他不肯放过先皇遗体,所以打算和你一起将先皇安置在凌云窟内。”

凌云窟是燕国历代皇室开凿的密洞,极其坚固,存放历代国君的宝物,还有众多甲兵,以备万一,并装有重石机关,如

果不知开启方法开启宝库大门必然会启动机关彻底封死洞门,只有历代君主掌握开库方法,传于下一代君王,除此之外

,进宝库的人必须一死,帮君主送宝物入库的人都会在里面自杀,本人会受追赠,家人也会享有丰富的抚恤。

“殿下要臣死?”杨蠡听他这么说,心里明白,燕皇的棺木如果由他和昭华两人抬进去,那么他必须死。

“不是,我要把凌云窟托付于你。”昭华摇头道,“凌云窟存有宝藏兵甲可做复国之用。国事也要托付于你。虽说按祖

制凌云窟只能由国君一人掌管,但是现在国难当头,非常时期只得从权。”

杨蠡惊得不敢相信,凌云窟只有燕国君王掌握,没想到昭华居然托付给他,被信任的感动和崇高的使命感油然在胸中升

起。

“臣……臣……万死……不负太子所托。”向来持重的杨蠡感动得话都说得不利落了。

两人把燕皇灵柩送入凌云窟安置妥当。昭华将灵位置于正厅,燕国历代先祖的遗像,在半明半灭的烛光中昏暗不明,却

仍然透着一股威严庄重之气,令人肃然起敬。

昭华定定的看着牌位和遗像,道:“杨大夫可知我慕容氏先祖如何建立大燕?”

“知道。”杨蠡答道,“当年大虞皇朝替天行道,灭了大殷皇朝,太祖慕容白为大虞姬氏先皇帝侍卫,守护御前,身先

士卒,以一当十,故大虞先皇定鼎后将慕容氏封于燕地。后大虞朝没落式微,齐、东林、西楚、北骁等诸侯国相继自立

为帝,燕国也随后称帝。”

“不错。”昭华转向他,眼光幽深不明,“我慕容氏先祖也是军功起家,侍奉虞帝御前,也是鞠躬尽瘁,可惜因姿容俊

美,被世人冠以佞幸之名,说是慕容氏以身侍主媚惑君王来获得封地,全不顾我慕容氏先祖为大虞开国建下功勋。当今

天下,姬姓最尊,其次是姜、嬴、姚、魏姓为贵,同样是为大虞朝开国立下功业,同样在后来自立为帝,我慕容氏凭什

么比姓姜的低一等,我不服,凭什么慕容氏先祖的功绩就这样被抹杀?”

“太子……”杨蠡迟疑着想说什么。

“只要我活着,定要证明我慕容氏也是靠本事打天下,不是靠那张脸好看。”

昭华郑重焚香下拜。

“父皇在上,儿臣敬拜,儿臣有大罪三,一罪不能将父皇风光大葬于祖陵,恭上谥号彰显仁德,实为大不孝。二罪不能

保国土安黎民,致使江山遭劫,生灵涂炭。三罪不能抵抗强敌,竟屈膝投降,入齐为奴,为祖先蒙羞。本该一死以谢列

祖列宗以谢万千国人,但是儿臣不想死,非贪生惜命,只是心有不甘,不愿让先祖辛苦创下的基业落于敌手,不愿壮志

未酬与草木同朽,不愿慕容氏一门沦为贱姓。

儿臣在父皇及列祖列宗灵前发下誓言,必强兵安民,恢复河山,正乾坤之倒转,还天理之公平。若有食言,黄沙摭面尸

骨不全。”

昏黄的烛光映着他苍白的脸颊,显得几分神圣,杨蠡在后面叩拜,听到这悲壮铿锵的誓言,感动得流下泪来。

昭华郑重向杨蠡托付国事,提出了复国五略。

一是遣散军队以示臣服,使齐国放下戒心,同时暗中培养将领,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操练成千上万兵马不但招人耳

目,而且耗费军饷,不利国计民生,故而先培养好能干的将领和精兵,待日后时机成熟,再募兵整军。

二是贡珍宝给齐国皇帝,使其骄傲自大,放下戒备。送厚礼贿赂齐国重臣,行反间之策,以乱其谋。听说左相国袁子益

贪婪好货,可以从他下手。

三是进美女与齐国君臣,惑其智,乱其心,虚其体。

四是送良材巧工,使齐国造宫殿,兴苑囿,耗其财富,空其国库,役使其民。

五是同时购买齐国粮食,虚其仓库,动摇国基。

杨蠡补充了三条:散谣言于齐都,使齐国内耗于权臣,外孤立于诸侯。同时提出了守国方略:稳定民心,恢复民生,颁

布免谷税令,鼓励农耕,蓄积粮草。裁减兵员,葬死问伤,养生慰忧,休养生息……

昭华见杨蠡老成谋国,大感欣慰,起而拜之:“我与君初识于商肆之内,结交于方寸之中,推心置腹,无不可言,我无

君不能享国,君无我不得立功。当此危难时,以国尽托于君。”

杨蠡急回拜:“蒙太子不弃,以国士待臣,臣当以国士报之。当竭尽全力,守土安民,不负太子所托,诸臣之望。太子

此去危机重重,古之圣贤,皆遇困厄之难,蒙囚系之耻,望太子忍辱负重,保全有用之躯,只要太子还在,燕国就有希

望,臣待太子平安返国。”

昭华再次拜谢,托付国政,并留下传位诏书,此去吉凶难测,倘若一去不返,身遭不幸,立靖安王世子慕容昭明为君,

上下臣工尽心辅佐。

(作者插嘴:复国方略第二三四五条来自文种九略,第一六七八条是作者为了安排后面的情节设置的,全文情节发展和

主角后面的行为都与之紧密相关。提前剧透了啊。)

回到寝宫,却见凤逸跪在卧室门内。

“凤逸,你干什么?这里不需要你伺候。”昭华有些奇怪。

凤逸抬头望着他,目光与以往大不相同,往常凤逸谦卑恭顺,谨守作为东宫侍读的本份,如今看着他的目光却热切又含

着期盼,英气逼人的脸上呈现着一种耀目的光华。

“分别在即,让凤逸和太子在一起好吗?”

“我们不是一直在一起吗?”昭华的表情口气都很平静,眼中也没有任何波动。

“凤逸陪太子读书,相伴十年,太子对臣情如兄弟,可是臣对太子却有非份之情,只想和太子永远守在一起,保护太子

,生死相随。”凤逸眼中满含柔情,

“我早就看出来了,可是……”昭华苦笑一下。“你这是何苦?”

“明日开城投降,不知道我们以后命运会如何,太子……”凤逸站起来,上前解开昭华的衣带,“明天不知是生是死,

今夜就让凤逸和太子合二为一吧。”

昭华脑子懵懵的,心里很乱,想推开他却又不忍,再一想到了过了明天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命,何不现在成全了他,

以报他十年来保护陪伴之情。

于是昭华闭了眼,任由他解开衣带,这一夜,两人毫无保留,纠缠在一起,痛苦又快乐,疯狂而绝望。

凤逸吻遍昭华的全身,什么也不想,他只知道他可以放弃一切,可以放弃仇恨,放弃生命,但是却不能放弃昭华。

明天的太阳升起,他们就会生离死别,命运将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

明天,将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还有残酷的无穷无尽的痛苦。

只有紧紧把握现在,今夜,注定是刻骨铭心的一晚。

八宝琉璃宫灯迎风轻摇,珍珠流苏琅当作响,烛光或明或灭,照射在两个清秀的人脸上,洒上一片朦胧的光影,高大的

殿堂寂静无声。

“凤,时候到了。”疯狂过后,昭华恢复以往的平静如水,把衣服一件件穿好。

凤逸从榻上起身,正了衣冠,捧着一把宝剑跪在他面前:“太子,您是我燕国之君,就算国将覆亡,太子也该有个体面

尊荣的结束,怎能入齐为奴,受敌人的万般侮辱。”

昭华凄楚一笑:“你认为只有战死疆场与国同亡,才是最体面最尊荣的结果吗?”

“凤逸愿与太子共死。”

“你这是何苦?”

凤逸抬头痴痴望着他:“十年来臣一直随侍太子身边,想到不能再保护你,想到明天你要受敌国君主的侮辱折磨,臣五

内如焚,痛不欲生,不如象太傅那样一死百了,也不用看这揪心的一幕,不必心如刀绞。”

十年前将军府上远远一瞥,那清雅高贵的少年,如干涸沙漠里注入一汪清泉,如黑暗斗室中射入一道明光,只一眼就牢

牢抓住了他的心魂,从此后入东宫做侍读,早晚相伴,陪伴他的日子那样幸福。如今要眼睁睁看着一心要保护的人成为

阶下囚,亡国奴,任人折辱践踏,如何能受得住这样锥心刺骨的痛。

昭华不答,击筑而歌:

“驾六龙兮乘风行,观四海兮踏八方,

皇天不佑威灵怒,民离散兮苦凄惶,

冷雨浇透英雄血,身即死兮魂刚强。

盛世烟花皆踏碎,山河残兮身渺茫。”

歌罢,对凤逸说:“你知道我的平生志向是什么?”

“知道。”凤逸毕恭毕敬地答:“解放所有奴隶,建立一个和平昌盛的国家。王者贤明,股肱忠良。路无拾遗,黎庶礼

让。民无争讼,囹圄空虚;刀剑入库,马放南山。耕者仓谷盈,斑白不负载。黄口有所育,老者有所养。”

(作者插话:囹圄指监狱,股肱指大臣,黎庶指平民,黄口指小孩。马放南山意为不再有战争。“斑白不负载”语出《

孟子见梁惠王》,意为年纪大的人可以不用背着沉重的东西行走在路上,也就是老人不用为生计奔波,这是古人心向往

之并追求的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大同社会。MS到了社会主义现代还没完全达到。)

这是昭华十四岁时,在策论中描述了一篇心目中太平盛世的蓝图。只是国内贵族骄横,污吏横行,奴隶不堪压迫,奋起

反抗牵扯了许多国力,燕皇又庸懦才疏。国外又有强敌虎视耽耽,昭华空有一腔抱负一身才华,却无多少用武之地,这

些理想一直不得实现。

现在刚握了权柄,待要一展抱负之际,却亡国在即,真是造化弄人,不禁感慨万分。

“你看那蚯蚓,天下贱物,存身污泥之中,软弱无力,却能上食泥土、下饮甘泉。可知为何?”昭华望着殿内一溜水缸

般大的花盆,拈着泥土中的蚯蚓问道。

“它能以曲求伸。”多年的默契,凤逸很快明白他的意思。

昭华轻抚凤逸的肩膀,道:“凤,生命可贵,每个人只有一次,壮士不死则矣,死即名垂于后世。所以,大业未成,不

要轻易言死。如果我不能活命,你就替我活下去,委曲求生,替我完成理想,好吗?”

一股热力涌向凤逸眼中,他不想让昭华看见自己在流泪,低下头去,轻吻昭华的脚尖,说:“好,如果你难逃一死,就

让凤逸替你活下去,替你完成心愿,让你永远活在凤逸的心里吧。”

四更时分,大内侍卫,文武众臣已等经候在外廷。昭华焚烧书册文档,最后一次向心腹重臣交待了以后的重要事务,做

了最后的安排,下了三道旨意。

第一是任命杨蠡为相国,留守燕国治理人民,令燕国臣民不要做无谓的反抗,百官要爱护百姓,保护民生,尽力使百姓

生活安康。

第二道旨意是,颁布免谷税令,五年之内,在燕国境内种粮食不用纳税,至于国家所需,收商税供给。

第三道旨意是,颁布废奴令,废除奴隶制度,解放所有奴隶,让他们成为自由之身,禁止蓄奴,从皇宫开始立即执行。

众臣知道昭华很早以前就有个理想,就是解放奴隶,创建富足和平的国度,让所有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改变命运,但是一

直得不到实现,如今燕皇驾崩,昭华登了大位,终于有了施展报负的机会,却是在亡国之前。现在颁布废奴令,能有什

么用处?

有的人认为他这样做是自我安慰。有的人认为他是宽容仁厚,利用手中的最后的一点权利为受压迫的奴隶做一点点好事

沉浸在悲痛中的人们没有看见昭华唇边意味深长的微笑,他已经暗自命令心腹大臣,即使亡国后也要把废奴令传遍燕国

全境,无论是否能得到执行,这是他为复国播下的火种。

颁完命令后再回到内廷,遣散宫人,放了所有奴隶的自由,仍有一些忠心的宫人不肯离去,誓要与太子共进退。

推书 20234-01-10 :不要讨厌我——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