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轩默默的伸手拥住对方,在母亲去世后就再没有人说过这句话了,甚至连他自己都觉得他是多余的。
坐在机舱中的郝祥,默默地抽了口凉气,扭头,这气氛实在是太好了,生死离别的温馨啊,他激动鸟!好想用手机拍下来……
这厢,陈默见沈轩回抱了,内心隐隐高兴起来,这样就说明有希望,他对于沈轩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他早就给里面的人说了声,要好好的保护沈轩,虽然给救援工作添了麻烦,可是他附送了一大笔重建资金。
只要沈轩回来……忍不住开口:“等你回来……”
话到一半,就感觉沈轩退出了怀抱,他张着嘴看着沈轩。
可是,沈轩只是抬着他那张面瘫脸问了句话:“你昨天是怎么进我家的?”
陈默下半句话硬生生的卡在喉咙里,憋着脸,看着沈轩问完话也不管答案,转身毫不犹豫的下去了。
直到瞧不见软梯上的人,他默默的转头,吐了出来:“我们就交往好吗?”
郝祥忍不住耸了几下肩膀,急忙捂住嘴巴,他还不想死。
陈默余光看到那个遮掩的完全不成功的人,冷哼道:“俞玥今天去和她的亲亲师兄约会去了,哦,还是我爸妈看好的那个,也对
,她也该结婚了。”
看着脸色瞬间青色的脸,他终于心情愉悦了,有在的吹起口哨。
回去的飞机明显比来的时候更慢了,某人的脸也越来越黑了。
郝祥实在忍不住,催道:“可以再快些吗?”
陈默悠闲道:“我不急。”
“……”可是我很急。
“再说,太快了不安全。”
“……”你也不怕油就这么在半路耗完!
在地面上的沈轩,看着逐渐消失在视线中的飞机,收回视线,整理了下身上的行装,深吸了口气,迈开了步子。
张姨,你说我怎么不去死,可是我不能死,我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灾区有太多的故事需要记录,有些会被发现,被流传,可是,有些将会永远被埋在那片废墟中。
而我的遗憾就是那被废墟掩埋的故事。
没有人知道那里有个多么伟大的母亲……
第19章
走着被掩埋的路,上面零落着建筑的残骸,断裂的水泥板边缘可以看到露出的钢筋头,更多的是转头的碎渣……
沈轩默默的走着,心底一片平静,小心的抱着相机躲过旁边的障碍。
抬头擦了把汗,秋日的阳光实在是太过干燥。
这段路上并没有什么人,也对,这还是边缘地带。
3个小时,终于走不动了,弯腰扶着膝盖,轻喘着气。
稍稍平缓了些,便将相机小心的放到一边,整个人一倒,可以休息了……
睁开眼睛,刺目的光线让瞳孔剧烈收缩起来,懒懒的抬手遮住。
干燥的风吹过,带起一阵尘渣,倒在路边的人,慢慢,呼吸回归正常,人,似乎也睡着了,只是遮住眼睛的手下,不断的划过泪
水。
刚刚的太阳似乎太过刺眼……
可谁知道呢?!
再次行走已是半个小时后了,沈轩遥遥望去,似乎看到了一片移动的红色。
多年的职业素养让他立刻摆起设备,架起相机,调好焦距,构好图,静静的等着。
渐渐的终于看清了,一个40多岁的男人,背上背了什么,用红色的毯子蒙住了。
当完全看清是,沈轩的心颤抖了。
他看清了那背后的,一个人,一个个子挺大的穿着运动服的人!
一切似乎都清晰了,红色的毯子单单蒙着头,他知道,这又是一条生命的去世。
平息了呼吸,走向前。
“背的谁?”
“孩子。”
“往哪儿背?”
“回家。”
“家在哪儿?”
“余河县。”
“多远?”
“50里路。”
这位父亲说,一发生地震后,他和妻子就赶紧赶向学校,没有找到孩子,以为回家了,就赶紧又赶回了家,还是没有。找到村里
回来的孩子的同学,他们说没有看到,于是他就又赶向学校,另一边让妻子在家中等着孩子。
到了学校遇到了一些孩子的同学,他们安慰这位父亲说:“放心,他不会有事的。”
可是,父亲终是在一片废墟中找到了孩子。
那里原是教室。
遇到过孩子的同学说:“地震前,看到他拿着书去教室了。”
这个夜晚,父亲把孩子放在院中,母亲收拾了孩子的学习用具和奖品。
她说:“孩子很爱学习,学习也很好,他说……”
这个晚上,父亲和母亲陪着孩子坐了一个晚上,周边整齐的放着孩子的衣物、用品、特别是书。
月亮很亮很亮,照在孩子的脸上,像睡着一样……
第二日,沈轩到了别,背着沉重的相机,走向了那所学校。
他默默的给自己打气。
沈轩,你可以悲伤,可以哭泣,但是,你要坚强!
这里需要你的记录……
但是,他脑海中始终挥不去那个背影。
周围一片废墟,背着孩子的父亲,一步一步的走在坎坷的路上,很稳很稳。
背后的孩子趴在父亲的背上,就像小时候,所有的孩子都贪恋父亲肩膀那样趴着,只是,没有了那时的调皮,只是安静的趴着。
红色的毯子在一片尘土中缓缓移动……
当走到学校时,这里已经很多人了。
穿着军装的人来回穿梭,紧绷的脸上,只能看到目光的坚毅。
似乎商量好般的,这里没有吵杂,只有不断翻着石块声,来回走动声。
他们说,这样可以不放过任何一个呼救声。
在一片绿色和废墟中,沈轩看到了一个人,满头白发,他指挥着救援者。
走近那人,沈轩震惊了,这位满是白发的人,竟然只是一张四五十岁的面颜!
沈轩听着他指挥着,哪里是教室,哪里是宿舍,哪里人更多,看着他弯腰分辨着每个被救援出的人。
旁边的人告诉沈轩,这个人是这所学校的校长,在地震后,一夜白发,平时是位亲切和蔼的校长。他说,校长已经很久没有休息
了。
沈轩抬起手,将摄像头对准这位校长,取景器中,是对那满是白发和白色胡须的特写。
镜头中的侧脸,在白色的映照下,满脸悲怆,满眼疲惫,却抿着一张坚毅的嘴巴。
在换人的空档,校长找到沈轩,问道:“可以帮我拍张照吗?”
沈轩点头,跟着他走到了一片废墟前,那里有棵柏树。
沈轩按下拍摄键,一张照片被数据刻了下来。
那上面,一位四五十岁容颜、满头白发的人,站在柏树旁,后面是倒塌的建筑,那个人的目光似乎穿透相片看着什么,似乎又什
么都没有看,只是在回想。
校长从柏树下走出,他来到沈轩面前,盯着那片建筑,说:“那下面,有着我的母亲和妻子和……”
他告诉沈轩,当挖出她们时,孩子被妻子紧紧的抱在怀中,是他们家在里面唯一的幸存者。
沈轩记住了这天,看不太清的空气中,一位长者,看向一片废墟,身躯已有些佝偻,废墟前的柏树郁木葱葱……
第20章
在沈轩来的到余阳的第三天,终于在现场见到了记者的身影。
这也是没有办法,一要保证他们的安全,二是……记者总是无孔不入的,场面太过凄惨,一但照片流出,会引起恐慌愤怒。
沈轩看着他们拍摄倒塌的建筑,拍摄救援的场景,拍摄哭泣的家人,被埋的孩子……
他扬起头,看着灰色的天空,无奈的笑了,无声的叫了句:“妈妈……”
从第一次接触这个世界的媒体时,他就发现了它们的弊端。
文字关于深度报道的,故事性太弱了,视频关于事件报道的,范围太广了。
当新闻逐渐成熟,它应该让受众更加强烈的,体会那故事背后的伤感和幸福。
而故事性太过薄弱,没有个例的强烈表现,与其说是新闻报道,还不如说是消息。
没错,这个世界的新闻就像消息,只有数据、信息、事情的来龙去脉,没有感情。
并且,可能与文学的缺失有关,在处理上太过平实,缺乏技巧,少了那种现场感,过于强调客观。
但是,新闻在带来客观事实的同时,还要引导着受众反思,需要用平凡的文字与真实的现场感给予同感,利用巧妙的结构技巧和
强烈的镜头感给予震撼。
新闻在地球发展之初,虽然也强调其真实客观性,但是在后期发展时,已经不约而同的开始注重感情的表达了。
记者不能在作品中表达自己强烈的个人情绪,但是,可以通过被采访者表达出来。
可以通过他们的语言感情,行为举动,以及生活环境。
但是这里……
沈轩无比庆幸,幸好自己来了这里,这片土地上的一些故事将不会被岁月掩藏。
他拿着相机,镜头在四处捕捉着人们。
突然听到有人吼道:“这里有呼救声!”
沈轩急忙赶去。
在那里,两旁是刚刚挖出的碎石,正中央,有人正在小心的切割一块巨大的石板,周围一片静默,夹杂着几声“咔嚓”的照相声
。
当石板终于从中间切开,一搬开,一只胳膊就伸了出来,紧紧地扒着上方的另一半石板。
石板下,从一侧可以看到一个小女孩,一半身体被石板紧紧压着无法动弹,只有一只手可以动。
沈轩的镜头正好对准那里,按下,“咔嚓……”画面被永远记载。
定格的画面已经跳了过去,取景器里重新回归动景,他透过那里看着那紧紧扒着石板的手,眼泪不收控制的流了下来,模糊了视
线,两日积攒的泪水终于在这一刻爆发。
强烈的求生欲望,那只手代表多少被埋藏在下面的人。
可是,在这场灾难中,注定了悲伤。
手不自觉的按下一张张定格,可是在低头查看照片时发现,除了最初的那张,后面拍摄的全是一片模糊……
经历了15分钟,小女孩终于重见阳光。
被担架抬着的小女孩,没有哭泣,只是愣愣的躺在上面,能够活动的手遮着阳光。
她现在还不明自己将永远与双腿告别……
当夜幕再次降临,救援工作也不得不停了下来。
没有清晰的视线,胡乱摸瞎挖掘,很有可能会造成更多的死伤。
沈轩端着相机,独自走在黑色的夜幕中。
两边是临时搭起的帐篷,丝丝灯光穿过帐篷照射了出来,洒在中间坑洼的石子路上。
许多人坐在帐篷外看着天空,此刻的夜晚,安静的如同被黑暗笼罩所有的光芒。
他们静静的没有响动,没有哭声,没有吵闹,似乎一切都不重要了,单单看着天空发愣。
在不远处,沈轩看到了一位年轻的男子坐在石子路上,零星的光线勉强让人看清。
走近,才发现,在他怀里还有个不大的孩童,他正拿着奶瓶在喂孩子吃奶粉。
黑色的背景,静寂的氛围,掩不住这凄凉的温馨。
很快,那个孩子便哭了起来,四肢无章节的挣扎着,似乎要逃脱什么。
年轻的父亲说,当时,他在外面,孩子的母亲在家没有逃出来,就把孩子藏在怀里,紧紧的抱着。
他找到她们时,妻子已经僵硬了,孩子还被紧紧的困在怀中,因为妻子肢体已经僵硬,怎么都拉不出孩子,最后只能让救援的人
就将妻子的胳膊锯开,孩子终于出来了……
沈轩看着这个青年,当说道妻子时,他的嘴巴控制不住颤抖起来。
他说,孩子从那时起就被吓着了,老是做噩梦,一到夜晚就不停地挣扎。
他说:“我知道可能要很多年都回不到这里了,其实,什么都不重要,只要一家人在一起……”
他说,他会好好的抚养孩子……
说完不受控制的哭了起来,一只手擦着眼泪,一只手拿着奶瓶喂着怀里的孩子。
沈轩静静的抬头,也看着天空,那里没有星星,黑压压的一片,没什么值得一看的,可是这个时候,他就是看着那里,或许,这
样才可以不轻易流泪……
第21章
余阳地震后第七天,救援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了。
路面还没有清理干净,建筑短时间还无法盖起,但是,大家基本上已经可以离开这里了。
期间,沈轩经历了一场命悬一刻的事情。
当时,他和几个来到现场的记者商量后,分成了小组,分别前往不同的地方进行拍摄记录。
沈轩所在的小组,要去的地方相对偏远,道路也是已经完全瘫痪了,他们只能踏在一片废墟上,艰难前行。
这条道路一侧临着座山,几人刚开始还不甚在意,直到走到一半,忽然听到上方有什么滚动的声音,抬头看去,整个人便完全愣
住了。
许多夹杂着大石头的小石头从上面快速滚动而下,事情太过突然,他们不知道是该往前跑还是往后跑,只能本能缩起脖子,紧紧
闭起双眼……
石头纷纷而下,能够感觉到它从身边砸过,这一刻只能听天由命。
沈轩想起了母亲,想起了前世的许多人,最后停留在脑海的却是陈默微笑的脸……
他想,如果这次能幸免于难,那么,他就准备好好的过完这一世。
父亲后妈张皓的事,前世的自己已经偿还了那么久,这一世已经疲惫不堪了。
在这里他有了认定的朋友,他打算认真的过完它了。
周围回归了平静,大家慢慢睁开了眼睛,尔后,便是放生大笑,原来他们还活着!
同行的几人激动的蹦跳嚎叫着,相互间紧紧拥抱住。
双手在这时才后知后觉的颤抖起来,眼泪也在这时才肆无忌惮流了出来。
没有经历过生死一线前,他们永远不能体会这种感觉。
可经历后,他们再也不想体会了……
往后的几天共事,几人的关系也迅速好了起来,一起记录,一起交流……
而今天将是他们的最后一站,几个人都有些沉默。
或许因为那即将来临的分别,又或许为着那即将面对的时刻……
大巴很快到了目的地,旁边也停了几辆类似的车,下车后一看,基本上都是记者,并且都是当初见过的,大家互相打了声招呼就
拿着相机跟着队伍前行。
抬眼,入目的是一个很大的广场,中央的华夏区旗已降半旗,周围也已经陆续站着许多人了。
他们这一群呆在灾区几天,消息已经完全封闭了,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都满眼疑惑。
经过前面带路的负责人解释后才了解,是华夏区组织的全区默哀行动,这个地方的负责人已经给报社、电台打好了招呼,那边一
结束就将他们拉到这里。
话音刚落,一群众就陆陆续续的有铃声响起。
沈轩听着旁边不断的“知道了”“保证完成任务”等声音,默默的翻着相机,心里想,他这是浑水摸鱼……?
不过……这种事情,个人是不允许拍摄的吧……?
嗯,那他就是某家电台的,想着默默的拿出通讯器,装模作样的翻着。
正在研究着小小的通讯器怎么会投影虚拟人像时,铃声骤然响起,手一甩,沈轩急忙拿稳,接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