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科举扶贫 完结+番外[古代架空]——BY:应何似

作者:应何似  录入:01-14

  同时,每天读经典,并且翻译解释,写观后感,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孝经》、《易》、《书》、《诗》、《仪礼》、《礼记》、《周礼》及《春秋》等等做出日程计划表,重新学习,这样更加能打牢基础。
  就连郭童生看了都佩服不已,有如此天赋还有如此的勤奋,又拜得名师,板桥谢家湾要出人才啊!
  谢继宁在私塾坚持到了冬天,天实在太冷。
  之前几年谢如方都坚持寒冬腊月的每天都送,天气不好,路不好,没办法拉牛车,都是谢如方背着去的,那时候没办法,只能坚持。
  但是这个冬天,谢继宁想着,师父给自己准备了那么多书,自己在家学也一样,就去辞别了郭童生回家读书了。
  郭童生虽然早有预感,但是还是舍不得,一是谢继宁在,私塾声名在外。
  二是这一段时间,和谢继宁一起学习,看了青川先生的一些注释,感觉自己对经典的理解有又深了一层,感觉到了自己的学问在进步。
  谢继宁耐心的解释,拒绝了郭童生的挽留,给自己放了一个寒假,就是寒假作业有点多,每天都要按部就班的学习。
  冬日里的冷风让人瑟瑟发抖,谢继宁打起精神,认真细致的抄写着手里的《三字经》,这是他抄写了一天的结果,冬日里,墨水冷得快,只一会儿墨水就凝结了。
  谢继宁只能过一会儿就搅动几下,每当这时,谢继宁就分外想念公司的自己办公室那台老旧的空调。尽管热风开起来的时候嗡嗡作响,但是暖和啊!
  那个时候为了省钱,用的老空调,对于这问题多多的老空调,谢继宁内心是非常嫌弃的。
  直到穿越之后,才知道在温暖的办公室里敲电脑,笔筒里精挑细选的真知签字笔换着写,在网上选了又选笔记本有多香。
  但是一切都是过去了,发黄的草纸,凝滞的墨水,才是谢继宁目前学习实际情况,就这,还是谢继宁自己努力许久才得到的用纸自由。
  谢家实在太穷了,来到这个时空已经8年了,谢继宁绞尽脑汁才让谢家的条件稍稍改善,只能够吃饱穿暖而已。
  在现代,这是基本的要求,在古代,贫穷落后的李家屯谢家湾里,足以让屯里的人们羡慕谢家的生活了。
  可以吃饱,孩子都能养大,在这个时代,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况且还能让子孙读书,就更了不起了。
  村里的人心里酸道,谢老三家运气好,生了个好孙子,以前穷得卖田地,自从谢继宁出生了之后,日子一天天的过起来了。
  这世人极其看重子长子长孙,谢继宁是谢家小三房的长子长孙,自从出生开始就备受重视,况且谢继宁还聪明,读书天分还高。
  谢老三总是在夜里被窝里和谢老婆子李杏花说到,整个谢家湾,甚至说整个乡里都没有比谢继宁更聪慧的后生了。
  当然这话谢老三不敢在外面说,但是不妨碍谢老三把看重谢继宁,所以谢继宁虽然年幼,但是却可以对家里的事情提出看法,并且被采纳。
  谢继宁正细思,只听得家里的小狗大声的叫嚷,特别兴奋,谢继宁就知道,谢老三他们回来了。
  虽然是冬日,但是一家人却并不得闲下来,依然要辛苦劳作,谢老三带着一大家人去南坡“铲地埂”,将地埂上的杂草,小树清理用锄头铲干净。
  谢家南坡的地都是坡地,为了来年的收成,老早就准备了,肥沃的平地里的小麦种下之后,谢家就转战坡地,打算好好的平整地面,多多施肥,养好坡地增加收入。
  要是往年,谢老三可不敢拿这么多粪肥地,但是今年,采用了谢继宁办法,眼看农家肥就要多了许多,由此才敢去耕种荒坡地。
  在家的时间多了,谢继宁就知道家里愁的一些事情,每天谢老三都感叹农家肥不够。
  谢继宁记得,在现代曾经看过的三农纪录片,讲述了现代的农民,为了种植绿色有机的产品,特地用的堆绿肥的方法。
  就瞒着谢老三开始尝试,一开始没有经验,失败了,索性谢继宁又同时弄了几个对照组,成功的将农家肥弄出来了,谢老三才放开手种坡地。
  “爹,孩子他爹,弟妹你们回来了。”
  谢继宁的娘李麦穗从屋里提出热水,里面早早就泡好了野茶。
  大家在院坝里坐下,谢老三掏出一个大叶子,里面包着十多个黄壳虫,递给从小房间出来的谢继宁。
  谢继宁伸手接过叶子,然后把它递给堂弟谢继平,谢继平才7岁,就背着小背篓和爷爷一起上山干活了。
  谢继宁心想:‘这些弟弟妹妹年纪尚小,放在现代还是学前班的人,在这一世已经带上山干活了,读书是奢侈品,家里尚且做不到,黄壳虫分给他们,只能香一下嘴罢了。’
  ‘自己上辈子父母疼爱,生活富足,给堂弟堂妹们的零嘴都是网购一大箱,这辈子,竟然只能给几只黄壳虫了。’
  谢继宁上辈子在的世界,所有的孩子都是国家免费义务教育9年,不允许孩子不读书,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教育。
  这一世,家里太穷,都把孩子当做劳动力,小小年纪就要带上山干活了。
  大人干体力活,谢继平和弟弟妹妹一起打猪草,这样等到大人忙完,他们几个小孩子已经打了足够的猪草了,捡了木柴了。
  家里贫穷,孩子也是半大劳动力,整个谢家,除了这两天身体不舒服的的谢继宁奶奶,才一个月的谢继宁弟弟,两岁的堂弟堂妹之外,所有人都要干活。
  谢继宁的娘才出月子,就要开始做饭,喂猪了,如果不是谢继宁坚持,那就是谢继宁奶奶李杏花带病做家务,李麦穗上山了。
  李麦穗生了孩子能坐满一个月的月子已经是村里少有的人家了。
  为此,李麦穗心中感念,儿子会心疼人。
  俗话说,养儿防老,但是还没等儿养大,李麦穗就已经享受养儿的福气了。
  谢继宁打小就体贴,李麦穗成婚的时候年纪还小,生孩子生得艰难,生下来之后除了头三月之外,都不爱哭闹,只有饿了拉了才哼哼几声,才站稳脚跟,就会端水捶背。
  家里男人发怒时动手,小小年纪的儿子就会挡在前面,为此李麦穗把谢继宁当做心肝宝贝。
  谢老三也很器重这个长孙,俗话说小儿子大孙子,爷奶的命根子。
  本来就重视大孙子,结果这个孙子小小年纪就体贴孝顺,这器重就更添了几分真心,对这个孙子的话就更加重视了。
  谢继宁心疼自己这一世的母亲,小小年纪就生下自己,吃不好穿不暖,辛苦把自己带大,所以极力劝说爷爷奶奶同意自己的母亲在二胎三胎的时候好好做好月子,这样才能减少病痛。
  出月子又留在家里做家务,李麦穗才能不用上山,为此谢继宁的二婶孙氏和三婶杨氏还在背地里嘀咕了好久。
  谢老三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个子很高,声音洪亮,拉来一张板凳,坐在门前的台阶边上,缓缓的舒了一口气。
  谢端着热茶,茶还在冒烟,就喂到嘴里,然后叫到:“宁哥儿,你现下还要看书不,不看书的话和爷爷一起去看看咱们家的粪土好了没有啊!我这心里放不下。”
  谢继宁连忙答道:“爷爷,家里饭菜娘已经做好了,你今天累了一天了,吃过饭再说吧!”
  谢老三点头道:“好吧,吃饭吧!”


第12章
  谢老三一边说道一边端大碗茶起身往屋里饭桌上坐下,李杏花和李麦穗赶紧将饭菜端上桌。
  谢继宁的父亲谢如方将牛关好,一边将草鞋扔在门口,谢继宁将水端在门口给父亲洗手。
  单单说让家人养成饭前饭后洗手的这个习惯,就花了谢继宁好大的功夫,小孩倒还好,好教,长辈都养成习惯了,谢继宁坚持了好久才让爷爷奶奶还有父母习惯这件事情。
  正洗手,李麦穗已经叫来了二叔三叔一家了,一家人分两桌坐下,等所有菜都上了,所有人都坐下了,李麦穗分完大家的饭碗,自己才坐下端碗。
  谢继宁端起碗来,正扒饭发现碗底藏着肉沫,谢继宁哭笑不得,谢继宁可以肯定的说,就自己的碗底有,连自己的父亲都没有,李麦穗对自己在是真偏心非常了。
  也不知道她是怎么在要做那么多人的菜的情况下还能从两斤肉中给自己攒下肉来的。
  肉剁得细细的,藏在碗底,拌了饭,一点都看不出来。
  谢继宁理智上觉得这种行为不太好,有失光明磊落,而且也对努力干活的其他人不公平,但是情感上却感动于李麦穗的偏爱。
  况且家里贫困,吃肉难得,肉都是搭配在其他的菜里面的,这种纯纯的肉味是让人放不下,谢继宁一边暗暗唾弃自己,一边吃的不亦乐乎。
  之前家里都是李杏花分饭,家里人多,如果不分,就会有人吃不饱。
  还是谢继宁之前夏天谢继宁带着怀孕的李麦穗还有堂弟们不停的找了许多野菜,制作成干菜,才让冬天有菜吃,
  往年到了冬天就闲下来了,不敢去做力气活,只能在家做零零散散的活,编制草鞋,编制背篼,修补屋顶。
  今年是因为家里收入增加了,能买的起肉,大家能吃个8分饱了,有力气了,加上肥料够,不至于白白耕种,所以谢老三才带人上山,精耕细作。
  谢继宁吃完放下碗,正打算等着和奶奶母亲一起收碗,就被谢老三叫住:“宁哥儿,你是男子汉,怎么做这些婆婆妈妈的活路,吃完和我一起去看看咱家的肥料。”
  李麦穗也赶忙放下自己的碗,心疼的叫住自己的儿子,让他去忙其他的。
  谢继宁心中吐槽,村里人人都说自己家父亲是好男人,但是还是在家什么家务都不做,就算之前李麦穗上山干活的时候,回家还要忙。
  比起上一世自己的爸爸差远了,上一世自己的爸爸同样是农村的,但是却从来不重男轻女,而且还会帮自己妈妈分担家务,就这样都算不得好男人。
  封建社会真的太难了,不打人,不懒就是好男人,还好自己女穿男了。
  虽然还不习惯,但是作为男子,在这一世生活太方便了,如果自己还是女子的身份,只怕坚持不到长大,就要被这个社会逼疯了。
  谢老三一边起身出门,一边在心里想,自己的这个大孙子,聪明的聪明,就是太过于柔善,读书读得厉害,但是却整天关注这些婆婆妈妈的小事情。
  得亏谢继宁不知道谢老三这些内心想法,不然准得和谢老三好好的理论理论。
  爷孙数人一起往屋外走去,一路上遇到的都是打招呼的人,
  “宁哥儿,你吃过饭了,”
  “宁哥儿,来我家歇歇脚。”
  这热情劲让现代被同事称为有社交那啥症的人都吼不住,到底是现代人太社恐还是古代人太热情,这是一个问题。
  当然谢继宁也明白,大家如此态度还是和自己过了这次的县试有关,不然自己一个小孩,村里人怎么会如此热情。
  谢老三一边走一边自得,自己的这个大孙子,真的太给自己长脸了,不然自己家三房的三房,地少人少,家里穷,大家怎么会怎么热情。
  一边暗暗自得,一边对自己孙子说:“你呀,就是年纪小,面皮薄。”
  谢继宁道:“爷爷,大家热情,是一片好心,咱们现在尚无大事,说说话也没有什么的。”
  “就是,老三这是宁哥儿的仁义之处,你可不要教坏了宁哥儿。”只听得旁边有人插话道。
  谢继宁拱手道:“伯爷爷,”
  原来说话之人正是谢老三的哥哥,农家肥的事情关乎一年的生计,能够多有肥料,意味着多有收成;
  村里小,那一家有什么行动大家都清清楚楚,虽然不知道具体情况,却也知道个大概。
  得知谢继宁想出了方法可以多弄出肥料,他就一直关注这件事。
  今天看到谢老三带着谢继宁还有谢如方等几个人一起往地里跑,他就想着肯定是为了这件事。
  一行人边走边说往地里走去,只见地里有几个大窝坑,有东西堆在窝坑里,堆成一座座土堆,面上是一层土,一阵阵白烟从土里冒出来。
  谢老三用锄头挖开表面的土,只见粪土已经黑黑的,谢老三用手抓感觉都润出油的感觉了,仅仅凭这边这感觉,谢老三就知道成了。
  谢老二也惊奇的看着这粪土,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只要粪足够,粮食收入增加两层三层不是神话。
  这年头地簿,粮食收入少得可怜,辛辛苦苦种下去,地薄的地方还不够种子钱。
  谢继平他们小小年纪就知道,出去外面玩的时候拉尿要在自家的地里面,养地。
  谢继宁就见到一次谢继平在路边撒尿被谢来桐打了一下,当时他震惊极了,这才拼命从记忆里面找出了农家肥的堆积方法,实验了几次才弄出来的。
  因为年纪小力气弱,加上还要上学,没有时间,还是带着弟弟妹妹弄了好久才实验出正确方法。
  为这悄悄从家里的牛棚里弄了几次农家肥,谢老三一直狐疑,却不能确定,只是心里暗暗感觉不对。
  一天谢继宁将他带到自家的林地看了,谢老三才知道,自己的大孙子办了这么一件大事,为此高兴得谢老三当天晚上多吃了两碗饭。
  第二天就急急忙忙的让叫上全家人一起去,挖坑的挖坑,搂叶子,割草,然后碾碎成一段段的,撒上水透,然后一层叶子,一层猪粪,一层叶子一层牛粪的累计一层土的层层堆积,堆高起来。
推书 20234-01-12 :太子殿下今天又在》:晋江2023.01.09完结 152774嘴硬心软傲娇受X年下假正经爹系攻 皇室浩劫中,涧澈将军背叛挚友煜王,对其背刺一剑后,二人不知所踪。 时隔三年,将军把王爷尸身送还朝堂,因平乱有功,拜相。 -数百年后- 太子沈澈被卷入一场宫廷谋杀案。 刑部尚书赵煜新官上任初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