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空间之悠然的种田生活by航宇

作者:航宇  录入:08-18

等弄得差不多了, 奶奶也就起来了,跟他一块儿开始包馄饨。
没多久,欧子宵就来了, 还差一些就包完了,欧子宵便把烧水的活儿接了过去。
“好香啊, 这汤喝着真舒服。”欧子宵端到馄饨汤,先吹了一下,喝了一口汤。
他越发觉得回来不错了,那几年为了业绩、奖金拼命加班,三餐里边有两餐都不应时,胃也让他折腾得厉害。
“这馄饨馅儿准备的仓促,只是里脊肉剁碎喂了喂。若是弄点鲜虾,再配上点野生菌,那肯定鲜美无比。”陶悠然吃了个馄饨,有些遗憾地说道。
“这还不好说,你要不专门做个做馄饨的视频,馅儿可以多调几种。”欧子宵也还想吃别的馅儿的馄饨。
“哈哈哈哈,也行。”陶悠然笑道。
他把这个点子记下来,馄饨馅料随随便便也能弄五六种,虾仁的、猪肉的、鸡肉、鱼肉等,配的辅料不同,味道也不一样。
早饭过后,欧子宵就跟着陶悠然进山。
陶悠然除了顺便去了下他的竹荪窝,看有没有漏网之鱼外,走的都是之前没走过的路。
一株有二十米高大的绿色乔木,灰褐色的粗糙树皮,陶悠然寻摸到掩映在树叶里的褐色果实,惊喜道:
“快看,这是杜仲树。”
欧子宵将拍摄的焦点定在了他所说的树上。陶悠然伸手勾了一片叶子下来,撕开后说道:
“看,这就是杜仲树的叶子,撕开后里边能看到白色的丝线,就像是蚕丝一样。”
“杜仲树,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树皮是著名的中药材杜仲,掀开后跟它的树叶一般,也有很多白色的丝线。”
陶悠然没想到他们这边山上也有杜仲树,杜仲树作为一种中药材,自然生长的数量没法满足,人工种植多了起来。
看到一株杜仲树,他又绕着找了一圈,只找到两株胳膊粗、还没有两米高的小树。
之后他们继续往山里走了一段路,碰到一倒树的木耳,三个野灵芝。陶悠然还是第一次碰到野灵芝,直径只有五六厘米。
“我们往回返吧。”
差不多走了两个多小时后,陶悠然与欧子宵说道。这边的山路他们不熟悉,只能原路返回,时间便得多预留些。
回来的路上,陶悠然路过了一株刺果树,学名叫金樱子,又叫糖罐子,满树枣红色的小果子,光从别名上都能看出来有多甜。
只是这些小果子上有许多恼人的刺,看着很不好下手。
陶悠然把背后的背篓取下来,接在刺果下面,然后用手中的镰刀一敲,熟透的刺果便落进了背篓之中。如此,敲了小半篓黄刺果后,他们才心满意足地回家。
“奶奶,我们回来了。”
刚进院子里,陶悠然就呼唤道。
奶奶在厨房里忙活,听见后应了一声。陶悠然卸下背篓来,去厨房找了簸萁来。
“又弄了什么东西回来?”奶奶见他拿簸萁,随口问道。
“摘了些刺果回来,背篓里还有点银耳和竹荪。”陶悠然说道。
奶奶:“就那浑身是刺的麻烦玩意儿?”
“嗯,待会儿我去网上搜搜,看有没有啥法子能去了那刺。”陶悠然跟奶奶说道。
陶悠然拿出簸萁去,将刺果连带着银耳和灵芝、竹荪都到了进去,再将银耳、灵芝和竹荪捡出来。
等吃完午饭,陶悠然便按着往上搜寻来的方法,将浑身是刺的刺果装到布袋子中,然后用力摔打。
过几分钟后,将袋子里的刺果倒出来,上面的刺便基本上去除了。
陶悠然拿了一个,掰成两半,吃了口里边的果肉,超级超级甜,不愧为别名“糖罐子”的野果。
“子宵,尝一个,好吃。”陶悠然挑了一个红的给欧子宵递过去。
欧子宵接过去尝了一口。
“好甜。”
超乎预料的甜,甜中还带着果香。忍不住有伸手拿了一个过来。
陶悠然:“这可是别名‘糖罐子’的野果,也是可以用来熬糖的。”
“也是因为这果子这会儿了还挂在树上长着,糖分上去了。这年头物流发展了,理论上天南海北的水果都能吃上,但味道还是比本地的差远了,没办法,熟透的果子哪经得住运输。”
欧子宵点点头,确实他之前在超市买的果蔬味道都差得远,以至于他觉得有些水果甚至有点名不符实。

“沿着竹子根部, 挖二尺深的沟……”
竹林里,陶悠然带着三个人沿着竹根部挖沟呢,之前培育的竹荪菌种已经发育成熟了, 陶悠然打算趁着还没过年种下去。
陶悠然弓着腰,拿锄头挖了下去,一下子露出来一小节尖尖的东西来。
“哈, 是竹笋。”
陶悠然笑笑, 也没想到阴差阳错挖出笋来了,也是,这时节正是出冬笋的时候, 小小的冬笋埋在地下,约莫五寸长。
“顺便挖了竹荪也好,这时候的冬笋比春笋还要好吃, 大家正好挖些回去吃。”陶悠然说道。
承包的山头上,一共有三处竹林,间隙处能种竹荪的地方差不多有三亩多地,陶悠然在村子里寻了三个青壮, 加上他自己一共四个人来做。欧子宵也在一旁拍摄视频。
今年冬天比往年要稍暖一些,地里的冬笋数量还不少, 几乎上挨着竹子周围的地方都有, 他们这儿种竹荪还兼顾了挖竹笋。
“小陶,你这真能种出蘑菇来?”干活儿的乔叔有些好奇地问道。
他今年因为年末辞职的缘故早些回来过年了, 没想到他们村有回乡包山的年轻人。
“前段时间试种了一些,还可以,能出得来。”
出不来也无妨, 他过完年引一些药材回来种,他们这边气候和土壤虽然比不过空间里的条件, 但各种植物长起来也比较容易。
快到晌午的时候,陶悠然提前回去准备饭菜了。
种竹荪的活儿总共找了三个人,中午他们家管饭,他便提前回去做,不然奶奶弄这么些人的饭菜,还是有点吃力了。
中午到点了,乔叔他们回来吃饭时,就看到厨房里陶悠然带着个围腰炒菜做饭。
三人中只有他一人第一次给陶悠然干活儿,住得也离陶家远一些,又常年外出打工,对陶悠然的印象也就是当年他们村出了个名牌大学生。
“陶家这孩子之前在外面是干什么的?”乔叔有些好奇地问道。
“刚研究生毕业回来,应该没在外面干几天。”
有关心的人早已经打听清楚了,年龄多大,外面做什么,花多少钱包山……
“之前还种了十亩生姜,算算时间也差不多该收了。”
陶悠然确实打算忙完竹荪就开始收生姜的,还有不到一个月就是春节了,晚了就错过最后的年货采购期了。
下午,乔叔他们将发酵好的锯末填到壕沟之中,然后在将陶悠然给他们的菌种拆开塑料包装,掰成一块儿一块儿的,撒进了壕沟里,上面再撒上一层锯末,一层枯叶,最后覆盖上土。
陶悠然为了种蘑菇,还专门买了一台破碎机,枯木、秸秆、玉米芯等都能破成碎屑,经过发酵后成为种蘑菇的营养基。
他们扛着两袋子竹笋回来,奶奶都惊了一下:
“你们扛回来些什么东西?”
“竹笋,奶奶。我们挖沟种竹荪的时候,没想到还挖了一堆冬笋来,有两大袋子呢。”
一旁的两人将扛着的袋子放下来,露出了里边的竹笋,都是几寸的小冬笋。
奶奶一听,笑眯眯地说道:“冬笋好啊,用来炖排骨汤最鲜了。”
“炒腊肉也好吃。”陶悠然跟着说道。
边说,陶悠然边给干活儿的几人一人分了一塑料袋的竹荪。还给欧子宵也拿了一袋回去。
乔叔拿着竹笋回去给了自家婆娘,方婶诧异地问道:“你这干活儿还有东西拿啊?”
“我们跟竹子跟前挖沟,可不得挖着笋?悠然便分了我们些。”
方婶已经去看袋子了。
“这笋不错啊,晚上正好炒个菜,就辣椒炒吧?”
“由你。”
陶悠然这会儿正把冬笋倒在院子里,把外面带泥土的一层笋壳剥掉,按大中小三类分开。
他们一下子吃不了这么多,把中等个头的留下来,剩下的等明天放到他镇上的店里卖掉,也不会浪费。
次日早晨,他招呼乔叔他们到了竹林后,便开着三轮车下山,去给刘叔那儿送菜去。
“刘叔,我来送菜。”
“哎,悠然。”刘叔快走了两步,到了三轮车跟前。
车里放着新鲜的洋葱、番茄、茄子、水芹、芋头等等,待看到那两筐冬笋的时候,刘叔问道:
“悠然,这竹笋是?”
“这是我们昨天挖山的时候挖得的冬笋,自家吃不完放你这儿顺便卖了就行,价钱按大的十块钱一斤,小的八块钱一斤。”
刘叔知道陶悠然包了山,这几天忙着种竹荪。
“行。我知道了。”说完,刘叔开始往店铺里搬菜筐。
随后他又和陶悠然说了,最近线上线下的生意越来越好,他一个人快有点忙不过来了。
他们这儿的菜蔬销得速度快,菜种品类多又新鲜,不少周边甚至稍远一点的居民都往这边来买菜了。刘叔又要打包快递,又要兼顾线下卖菜,都快要忙不过来了。
“实在不行,我们就得再招一个人,刘叔这边要有合适的人,就先紧着你这边。”
“那我婆娘过来行不?卖个菜她还是可以的。”刘叔试探着说道。
“行啊,婶娘愿意来地话再好不过,您回去问问,待遇跟刘叔一样,您看行吗?”
“行的,行的,卖个菜,待遇可以了。”刘叔喜笑颜开,连连说可以。
卸下一车的蔬菜之后,陶悠然开着上三轮车回山里挖沟去。
待陶悠然走后没多久,时常来店里卖菜的苏婶婆就进店来了。
苏婶婆是周围的住户,原先她都是去镇上最大的菜市场买菜,那边有整个镇最大的菜市场,除了专门卖菜的地方,还有山上乡亲背着时令蔬菜在周边售卖,苏婶婆火眼金睛,总能买到最新鲜、最好的菜。
不过去年冬天她的腿脚开始不太好了,去一趟菜市场越来越费劲,次数便越来越少了,直到夏天的时候,他们楼下对面新开了一个菜店。
苏婶婆在楼上便能看见陶悠然送货来,差不多都摸清楚他的时间。
“婶婆来了。”
“嗯,过来买点菜。”
苏婶婆挑了几样菜,瞅着了一旁放着的笋了。
“这笋多少钱一斤?”
“婶婆,小的这个八块钱一斤,大的十块钱一斤。这是昨天新挖的冬笋,新鲜的嘞。”
“那我挑上一些。”
苏婶婆不待刘叔说就已经下手去挑了,这笋新鲜,冬笋尤其是你味美,正好挑些回去炖汤喝。
当天下午,刘叔准备锁了店门回家的时候,陶悠然搬来的那两筐冬笋已经所剩无几,刘叔将剩下的笋弄到一块儿,称了一番,直接带回自己家了。

第43章 043 陶悠然姜田大丰收
清洗过的竹笋剥掉外面的笋壳, 然后切成一指宽的细条,清水下锅煮沸五六分钟后捞出来,凉开水泡十几分钟, 再沥干水分装进密封好的玻璃容器里,尽量压紧密一些。
加入切好的小米椒、泡椒、葱段、姜片、蒜瓣,再加入盐、味精、白糖、白醋等调味品, 然后倒入提前煮好的花椒八角香料水、加凉白开淹没笋条。
“腌上两三日就可以吃了, 酸酸甜甜、脆爽香辣,配早餐粥是最爽口的,如果不太能吃辣的, 可以不要放辣椒哦。”
陶悠然一边将瓶罐的盖子盖好,一边对着镜头说道。
欧子宵看了摄像机的定格画面,点了点头:“OK, 可以了。”
欧子宵扛着摄像机到陶悠然的屋子里去,传一份到电脑上,再复制一份到他的移动优盘上。
陶悠然这边将现场大致收拾了一下,就进去看这回拍摄的视频去了。
“下周你打算发哪一期的?”
自从有了专门的摄像剪辑师, 他可都有了存稿了,现在手头还没发的视频就有三期, 巡山采摘红刺果的一期, 种竹荪顺便挖竹笋的一期,这期刚刚拍摄的腌酸甜竹笋。
“先发摘红刺果这一期吧!下下期发竹笋, 今天这期就当中间的加更? ”这期的内容有点短,接上一期的加更比较好。
“行,那就先发摘红刺果的那一起。”
当天晚上, 欧子宵就他们巡山的那一期的视频文件发给了他。
一段剪辑好的长视频,时长近二十分钟, 视频中的他像山中采药人一样,背着背篓,拿着镰刀在山里行走,采摘山菌,野果,随口科普路过的认识的植物……
轻缓而又舒适的背景音乐,使得他在山中行走显得还有些悠闲从容,待他介绍植物的时候,背景音乐便停了,注意力又集中在了他的解说上。
之前他一个人弄的时候,完稿之前得看无数次,以至于到最后都看不出来自己都看不出来的视频好看不好看了。
现在轻轻松松看着刚出炉的视频,感觉与之前完全不同,还有余力欣赏之前行走的时候没顾上看的风景,看着视频里被自己落在身后的菌子时,着急得想要进去摘了……
除了基本完整的长视频,老同学还帮他截取了适合不同平台的短视频,在某书上发的科普短片,一期能截取两三段,几乎能够隔日更新。
抖站上带略带好玩儿的摘刺果片段、拔刺儿片段,配上好玩儿的配乐,播放量也比他之前翻了数倍。
待到了更新日,陶悠然只需要把这些视频按标的平台一个个上传即可。
歇了两三日,他们又得开始挖生姜了,这次他们把村里半数的青壮都找了来。
宽阔的田地上,十几个人扛着自带的锄头,在田间里刨地。欧子宵扛着摄像机,天上还飞着无人拍摄机,从高空中俯冲下来。
陶悠然杵着锄头,跟老妈通着视频,得意地说道:
“妈,你看,我们今儿刨生姜了。”
陶妈今儿休息,在家里刚吃完早饭,就看到了儿子打来的通讯视频。
迎面是儿子灿烂的笑容,语气中还带着丝丝的得意,然后就看到悠然把手机转了,十几个人在略有些宽的姜田里,弯着腰挖生姜呢。
悠然将一块巴掌大的生姜拿手里,与老妈说道:“怎么样?我这姜长不错吧?”
“呀,真不错。”陶妈点点头说道。
“今年早点回来。”
“行。”
关了视频后,陶悠然也继续弯腰挖生姜。
就见爷爷也扛着锄头来地里了,着实吓了悠然一激灵。
“爷爷,你抗这锄头干什么?”
陶悠然丢下自己的锄头,三步并作两步过去,颇为紧张地说道。
“我过来看看,怎么,不行?”爷爷状似非常硬气地说道。
“行,非常行,那您还是在一旁当监工吧,锄头就给我备用。”
陶悠然笑着,将老爷子手里的锄头拿了过去。
爷爷无奈,但也没法,只好倒背着手,看看地里的姜。
等悠然回去自己的地方的时候,转头就看到爷爷拿了个筐子,将刚从地里刨出来的生姜捡了进去。
陶悠然松了口气,爷爷非要做点什么也不是不行,只是刨地这事儿,他怕闪了老爷子的腰。
一上午,他们收了一亩的生姜,有经验老道的叔,估摸着有四千斤的样子。
正常情况下,每亩留一千斤的姜种,剩下三千斤按市场价出售,生姜之前他卖十块一斤,一亩收三万,再去除一半的人工、化肥等成本,单亩收益差不多能达到一万五以上。
不过他得卖出去才行,若是按菜市场的收购价,最多五块一斤,他能堪堪收回成本就不错了。
姜田里又多了五六个农妇,而陶悠然的手中开着直播视频。
四季农人的粉丝群里,群主今天出其不意地丢了个直播链接进去,宣告了一下今天有直播活动后,就迅速退了出去。
“哇,农大要直播了。”
“直播?哪儿直播呢?”
“农大自己发了链接过来,我先去看看了 。”
三分钟后,先去的粉丝在群里嚎了一声:
“家人们,我看到了农大,竟然是我这段时间追的一个新播主!!”
苏灵也没想到,他这几天才追上的捡蘑菇博主,跟四季农人竟是一个人。
“农大原来是在村里种地!怪不得我们买那些菜都那么好吃。”这些粉丝觉得四季农人的名字太长了,还给他起了“农大”的代称。
“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哈哈,说正事,主播今天回老家种的二十亩生姜开挖了,刚出土的生姜,现场售卖!”
陶悠然拿了一块生姜起来,继续对着视频说道:“我们的生姜个头只能算中等,基本上都是我手中这样的,略微比手掌还要小一圈,因为我们有意地减少了化肥的使用,延长了生姜的生长时间,有兴趣地朋友可以去看我们之前的视频,从九月上旬播种开始,到后面的浇水、施肥、除草等,关键节点都有视频供大家观看。”
“今天我们的生姜分两个档次,一个精品大姜,个头完整且偏大的,单斤十块包邮,五斤以上八块八!”
“优质小姜,光滑圆润的小姜,不排除有断伤处,单斤五块包邮,五斤以上四块!有意者尽快下单!”
苏城看了直播,直接摸进去链接,直接跳转到了农大的宝店里,才发现店里新上了生姜。
马上过年就要各种炒肉了,苏城直接买了五斤的精品大姜,下完单之后跑回去继续看直播了。
李晶午后睡不着,和往常一样刷着视频,看到追更的视频博主开直播了,有些好奇地点了进去。广袤的田地上,连片的姜田长势喜人,看着农人一锄头挖出一堆生姜来,也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
待看到视频里悠然卖生姜了,也没怎么抗拒地点了进去,这姜可以算是她看着种下去的,价钱也合适,自家年货清单里也有,自己也想给喜爱的播主捧个场。
进去之后,链接转到了某宝里,然后发现博主不光是卖生姜的,其他种类的辣椒、茄子、蒜、胡萝卜等菜蔬都有,切评论区的评价都不错。
李晶酷爱辣椒,买完生姜之后,就下单了几斤不同口味的辣椒来。
下午,待很晚陶悠然才结束了直播,跟大家一块儿下班回家,还没走到了家门口,就接到了刘叔的电话。
“悠然,你快看下网上的店铺去,突然流量暴增,设置的库存好几种都卖空了,还有店里的存货也不够了。”
刘叔忙了一下午,他这边一直在打包快递,还好婆娘过来了,不然其他的事儿也顾不上了。
“行,我现在看一下。”
陶悠然立马打开店铺的后台,才发现因为直播涌进来的客流不少进了别的产品,导致设置的库存量不够了。
“刘叔,明早我去送一批货,售罄的库存先不上货,等把之前的订单发完了再开库存,我们人手不够,出货太多顾不过来。”陶悠然跟刘叔说道。
“那行,按你说的来。”
次日,陶悠然大早上没吃饭,就开着三轮车下山去了,按照昨天成交了的订单,补足了库存。
“待会儿我还要送一车生姜下来,完成了昨天的订单之后,先做生姜的。”
“行,我们尽快。”刘叔说道。
陶悠然大踏步走出去,复又折返回来,与刘叔说道:“还是找两人帮忙做两天,报酬不高于一百五都可以。”
刘叔点点头道:“我知道了。”

第44章 044 陶悠然过年了
十亩的姜田, 他留了两亩多没收,待再生长一段时间了留作姜种,来年四五月份了, 就可以再种一季生姜了。
剩下不到八亩的姜田,他们花了两天的时间便收完了,单亩产量比之前预估地还要好上一些, 达到了四千五百多斤。
这还是冬季, 即便是在南方,气温都要稍低一些,再加上他们的化肥也少用三分之二, 虽不如水肥全开的亩产六七千斤,达到四千五百斤也已经很不错了。
收回来后,陶悠然跟村里的几个妇人, 将生姜简单清理了表面的泥土。因为订单里多是五斤、十斤一单的,他们便提前分类过秤后装好。
连着做了半个多月,才将三万五千多斤生姜销售和发完,到手了二十五万多元, 去除从开播到最后收获的人工、化肥等成本,纯利润也有十五六万。
只是十亩姜还好, 半个多月赶赶时间能在线上卖了, 量再多了他短期里就很难卖掉了,最终还是得通过大的收购商, 那样利润率得下降一半。
这时候他就又想着建一个冷藏库,将空间里的、自己外面种的菜蔬和瓜果可以放在冷藏库中保鲜。
只是想到,他明年的主要精力在种蘑菇和药材上, 建冷藏室的作用也不那么大,便又暂时将想法抛却在了脑后。
今年陶悠然的老妈和老爸不是同天回来了, 老妈早一些,腊月二十三晚上就到家了,老爸要到了二十九了。
“周姐,我去年年假就有十几天作废了,今年就想多休几天。”
陶妈站在主管周姐面前请假,已经好几次了,本来就是她自己的年假,死活就请不出来。
“这段时间正是项目的紧要关头,你就非得请吗?等明年了,挑个项目轻松的时间,想休几天休几天。”周姐皱眉说道。
“周姐您这话说的了,咱们项目一年三百六十天都是紧的,哪有轻松的时候。”还不等他们有余力,单位便裁员一通,不紧张也得紧张了。
“你若非要休,那就自请离职了。”
“行,我现在就去办手续。”
次日,陶妈与悠然视频。
“妈,你现在到哪儿了?”悠然颇为期待地问道。
“快到洪福县了。”
“那回来还能赶上今天中午的饭。”
“做了什么好吃的?说来我听听。”陶妈很是好奇地问道。
“可多了,清蒸鱼、竹荪炖排骨、莲藕蒸肉……”
陶悠然脱口而出,还得意洋洋地说道:“这里边大部分可都是我做的。”
“这么多菜,你做的?”
陶妈知道儿子会做菜,却不知道儿子能做的了这么多大菜。貌似她记得儿子上的是农业大学,而不是厨师学校。
“大部分我动手的,奶奶只在一旁把关。”
而且这些菜他都不是做了一次了,菜品已经基本达到稳定,至少对外行来说,色香味都挺唬人的了。
等过起年来,这些可都是可以作为他的视频素材的。
陶妈刚到镇上,就在车站附近看到了坐在三轮车的儿子。
坐在三轮车上,微风从一旁吹了进来,陶妈与儿子说道:“来年老妈出钱,你买辆车吧?”
陶悠然:“妈,你儿子刚刚卖了生姜就二十五六万呢,你的钱自己收好。”
推书 20234-08-18 :我写的文都成精了》:[玄幻灵异] 《我写的文都成精了》作者:酉时火【完结】晋江VIP2024-8-13完结总书评数:1135 当前被收藏数:2391 营养液数:1507 文章积分:97,534,912文案:身为一名网文作者,孟醒时日常太监、不定烂尾,任凭读者哀嚎威胁也不为所动:凭本事弃的坑,为什么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