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叔嫂都要避嫌,作为小叔子长久住在宫中,会对后宫的嫔妃们名声有碍。
这一类人不多,但是他们非常古板,坚持自己的想法,因此被世家豪族们利用了。
皇帝知道这些人忠心没问题,有问题的是他们的智商。虽然没想过杀他们,但是也不想再让他们留在朝堂,因此没让人暗中提醒他们。
皇帝决定要弄波大的,把这些人都弄出朝堂。大秦不需要无能的臣子,也不需要包藏祸心的臣子。
更不需要一群想左右皇位继承人的臣子。
大秦的皇帝对臣子虽说一直带着怀疑不怎么信任,却也不像前朝皇帝那般说杀就说。就算要处置,也都是按照国法来的。
他们一个个埋怨皇帝对他们不信任,有没有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就你们做的这些事,能让皇帝信任吗?
看看大将军,再看看你们,让皇帝如何信任?
想操控朝政,也不看你们这些配不配?果然太祖说得没错,这些官员大部分都为自己为家族,真心为百姓的官员很少。
大秦皇帝不求他们对大秦有多忠心,起码你们对百姓要好吧?可事实上,忠心没有,对百姓也不好,这种官员大秦还真不需要。
因为太祖对科举进行了改革,大秦的读书人比前朝多了不少,要不是怕大秦冗官,对官员的录取数量进行了控制。每一届会试,都是根据当时官员的数量按比例录取的。
可能某届会多一些,某届数量特别稀少。
因此科举的录取数量每一届都不同,录取后还要经过国考,然后分配到各个部门或是地方。
因此皇帝还真不缺人手,也不怕对朝堂进行清洗后人手不够用的情况出现。
只要皇帝愿意,他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才补充朝堂,因此他还真不怕这些人闹,就怕他们不闹,也不枉费自己和小宸留着老二他们钓鱼。
这鱼要是不出现,他的布局不就白费了吗?
看看这一次钓出来多少?半个朝堂啊!他的大秦都快被世家豪族偷了。
而这里面若是没有右相的帮助,是不可能会成功的。
看着右相,这可是他父皇在时就是吏部尚书的人。他当皇帝后,太傅成了左相,他便是右相。
没想到这人居然会是世家豪族的人,也是他眼瞎,没认清对方的身份。
不过没关系,现在知道也不迟。
皇帝心中闪过一丝杀意,既然是敌人,那就不能留了。
第59章
右相抬头看着皇帝, 明明大半的官员都要请求皇帝同意十一皇子出宫开府的事,为什么皇帝却没半点反应呢?
这也太奇怪了,之前皇帝都是在他们争执不休时, 不耐烦地喊退朝, 根本不给他们继续说下去的机会。
右相心中的疑惑被他很好地掩饰住了,要不是他太会演戏, 也不会骗过皇帝啊!
还真以为他是一个好臣子, 谁知道他是想和世家他们联手偷家呢!
皇帝的想法一只手撑着下巴, 看下面的人不断地上书劝自己。
而秦宸和他哥一样,不过他是坐在屏风后听戏。比他哥还享受,毕竟他哥又不能喝茶吃点,只能干坐着。
皇帝如果知道他弟心中的想法,肯定会撤掉自己好心准备的茶水和点心,让弟弟和他一起同甘共苦不可。
可惜皇帝不知道,所以秦宸继续在屏风后面享受。
皇帝的心腹大臣们, 不着痕迹看了屏风一眼。
这是从太祖时期就有的屏风, 那时太祖会让太祖皇后偶尔参与朝政, 为了不让大臣们说, 故意放了一道屏风在那里, 用来掩耳盗铃。
后来太祖皇后去世,那屏风也没有挪走, 直到现在还一直摆着,快百年了加换都没换过。
作为皇帝心腹的他们,自然知道十一皇子在屏风后面。
皇帝平时上朝,为了不让其他大臣发现, 从不往屏风那里看,光是这个忍耐力, 就足够让许多人叹为观止了。
他们现在很好奇十一皇子的想法,三天一次的早朝,十一皇子偶尔会坐在屏风后面观政。现在听大臣们因为他的事而争吵,难道就一点也不受影响吗?
如果真不受影响,那么他们就懂陛下为什么坚持让十一皇子继位了。
一个聪明,心思深沉,遇事不动声的皇太弟,确实比几位王爷家的孩子更合适。
再加上十一皇子和陛下之间没仇,也不用担心陛下驾崩后被清算,因此心用心腹们自然乐意扶十一皇子上位了。
他们既然得皇帝重用,肯定是真心想做出一番事业青史留名的。
和那些只为自己和家族的官员不同,所以他们自然想下一任皇帝是位名君。
相比之下,那些想送老二家上位的官员就不一样了,皇帝要越笨越好,这样才能方便他们掌控朝堂。
而作为皇帝手把手教出来的十一皇子就不合适了,他上位就没他们什么事了。
一个肉眼可见的聪慧皇子,和愚蠢而不知道性格的嗣子,他们当然要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皇帝了。
作为皇帝亲自教导出来的十一皇子,天然就是他们的敌人,越早消灭对他们就越有利。
而作为被他们针对的人,秦宸在屏风后面笑得很开心。
放下手中的点心,拿起笔把自己听到的名字记下来。
他哥的小本本可能在心里,但是他的小本本却是真实存在的。
他还是个孩子,怎么就和皇兄后宫的嫔妃有不清不白的关系了?就没想过她们大自己最少也有十多岁吗?
他就算和宫女有关系,也不可能和他哥的那些嫔妃有关系啊?
他究竟有多想不开,才会和大自己十几岁的小嫂子们有关系啊?
至于他皇嫂,那可是和兄长差不多的年纪,就更不可能了。
真不知道这些人一天天想什么,他住在前朝,离后宫还隔着墙,又单独的宫殿,怎么就影响到小嫂子们的名誉了?
肮脏的人看什么都脏,不管他们是为了什么而提出这个理由,秦宸都瞧不起他们。
用女子的名声来打击自己,这些人不仅手段下流,人品也可想而知了。
“陛下,臣有一言。”
“讲。”
“陛下,十一皇子作为不忠不孝之人,应当严惩。请陛下为天下百姓做表率,勿再纵容十一皇子。”
就在众人吵得不可开交时,一位看上去正义凛然的大臣走出队伍,朝皇帝行完礼,得到允许后说道。
满朝文武全都震惊地看着这位猛人,他们只敢在十一皇子的年纪上做文章,这位直接说十一皇子不忠不孝。
就连世家豪族都被吓一跳,谁不知道皇帝最宝贝这个弟弟了,当年有人传十一皇子克父克母,皇帝震怒为此赶了一大批人出宫,首犯直接被打死。
今天居然跑出来一位勇士,骂十一皇子不忠不孝,谁能不被吓一跳啊?
同时文武百官还担心此人连累自己,于是靠着他的朝臣往旁边挪了挪,远离他以示自己和这人没关系。
至于皇帝,他此刻正恼着呢!
居然有人敢骂他的十一不忠不孝?
他家孩子不忠不孝,他这个当家长的怎么不知道?
“混账,居然说十一不忠不孝?呵,朕还是头一次耳闻呢!”
皇帝冷笑,看着下面的臣子,这些人为了赶走十一,还真是越来越没有底线了,如此荒谬的借口都想得出来。
“陛下,臣并非危言耸听,诬陷十一皇子。十一皇子确实不忠不孝,若是忠君,早在朝堂上下为他争执不休时,就该主动站出来要求出宫开府和就藩,而不是眼睁睁看着陛下为难。还有十一皇子这十二年来,可曾出宫拜祭过先皇与先皇后和先帝皇贵妃?作为儿子,这不是不孝是什么?所以,请陛下治十一皇子不忠不孝之罪。”
看对方振振有词,一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样子,让大家无语。
“何大人此言差矣,十一皇子才十二岁,陛下爱护幼弟不愿意殿下搬出皇宫,殿下若是站出来说自己要出宫就藩,才是对陛下的不忠。至于不孝,就更是无稽之谈。大家都知道我大秦所有孩子在十岁之前,是不被允许去墓地这些地方的。陛下为了十一皇子平安长大,因此在他十岁之前都不允许殿下出城。”
说到这礼部尚书顿了顿,想缓口气接着说。
“十岁之前还可以用这个理由,那十岁之后呢?”
何大人插话,质问道。
“我不是正要说吗?你插什么话?”
礼部尚书白了对方一眼,真不知道对方是怎么混到四品的?一点眼力界都没有。
“也许何大人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因此不知道殿下十岁后每年都要去皇陵祭拜先皇、先皇后和先帝皇贵妃。”
礼部尚书看着对方瞬间煞白的脸,心头暗笑。这人以为自己抓到了十一皇子的把柄,却不知道这根本不是什么把柄,反而把他陷在了坑里。
对方前一个不忠用的理由就很牵强了,主要目的是引出后面的不孝。
结果这个理由更离谱,还被礼部尚书反驳了回来,原来十一皇子在十岁后居然每年都会出城祭拜父母。
这又何谈不孝?
“何大人,现在你能不能告诉我,十一皇子哪里不孝了?”
被称为何大人的人,苍白着张脸站在朝堂中央,无法回答礼部尚书的话别说做官,礼部尚书见对方说不出话来,轻蔑地看了对方一眼。他此生最看不起这种人,自己没有本事只会对一个孩子下手。
十一皇子从出生到现在,每年都会被人参,关键是他们参的理由在他这位礼部尚书听来都极其可笑。
十一皇子才多大,他这位掌管礼部的人都没说什么,他们这些人倒是跳得挺欢。
如果真不符合礼仪,他能安安静静让十一皇子住在宫中吗?
要知道从太祖时开始,偶尔大臣们与皇帝商议国事晚了,陛下都会让他们留宿宫中。
前朝和后宫隔了一个御花院不说,还有一堵大墙。
十一皇子居住的璟阳宫是在前朝,离后宫老远不说,平时也没听到什么不好的风言风语传出。
至于他们说的那些流言,不过是他们自己幻想出来,强加到十一皇子身上的。
皇帝本人都没说什么,他们倒是管得很宽,家是住海边的吗?
礼部尚书本来不想发言的,他算是中立派。可是越听越离谱,让他不得不站出来为十一皇子说话。
十一皇子才多大,这些话传出去,真的会毁掉一个人的。
十一皇子每年出城祭拜父母,都是由皇帝派人送他去的。上午去,下午回。
但凡有点消息渠道的大臣,都知道这件事。
不然二郡王他们为什么没拿这件事出来攻讦十一皇子?
不就是知道真相嘛!
现在可好,居然还真有人跳出来,用不孝来攻讦十一皇子。有时候他都想问问这些人,十一皇子一个孩子,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了吗?
一群人迫不及待地跳出来,想把十一皇子踩进泥里,不给对方反身的机会。
面对礼部尚书不紧不慢地反驳,那位何大人额头不断有冷汗冒出。
完了,他真的不知道这件事。
“何大人,你能不能告诉我,十一皇子哪里不孝了?”
礼部尚书反过来质问对方。
“臣,臣……”
何大人跪在地上,不敢抬头看皇帝。
礼部尚书的话一说完,他就知道自己今天完蛋了。
都说御史闻风而奏,他们都跳出来参十一皇子不孝,他却跳出来说了。
前面的不忠就够离谱了,这不孝更是让大家大开眼界。
就连京城的百姓都知道,十一皇子满十岁后,每年都会出城祭拜父母。只是时间有时在春天,有时候在年前。
整个京城都知道的事,这位何大人却不知道。
也不知道他这一天在忙些什么,打都没打听一下就参十一皇子,这人污告有什么分别?
啧啧啧,大家用玩味的眼神看着他。
就这还想当官?回家种地去吧!
“朕让大家在朝上畅所欲言,不是让你们谎话连篇,污蔑于人的。十一年纪小,朕可不想他平白无故地受委屈。”
皇帝一掌拍在龙椅的扶手上,然后站起来走下丹陛。
“臣等知错,请陛下责罚。”
众人弯腰认错,他们也知道这一次是真的激怒皇帝了。
之前虽然生气,但是和现在比起来,小巫见大巫啊!
毕竟之前用的理由还算温和,对十一皇子的影响不算大。可这不忠不孝就严重了,传出去会被世人鄙视的。
严重一点,十一皇子出门都会被人辱骂。
“哼,知错?嘴巴倒是认得挺快,可朕瞧着你们心里很不服气啊!”
皇帝走到众臣中间,目光一一扫过朝中的大臣。
“……”
众臣不语,这个时候他们也不知道要怎么回答,才不会让皇帝更加愤怒。
“你们不说,朕替你们说。”
皇帝最后走到何大人面前,看着他瑟瑟发抖的身体冷冷一笑。
“朕知道你知道为何针对十一,不就是因为他阻碍了你们的打算嘛!朕可以明明白白告诉你们,你们想得没错,朕就是这么想的。至于你们的心思,朕一清二楚。该立谁,朕心中早就决定好了,你们想要干涉朕的决定,那是痴人说梦。”
皇帝第一次向朝臣们表露出了自己的意图。
他就是要立十一为皇太弟,他们的努力在他看来都是徒劳无功的。
皇帝想立谁,大臣们还真管不着。
皇位是他秦氏的,他作为秦氏的族长兼皇帝,最后继承人的决定都要自己拍板。
先皇在时,这些人动作不小,处处针对还是太子的皇帝,可他们的挣扎有用吗?
连先帝都搞不定,更不要说比先帝出息的皇帝了。
因此不管他们闹多大,最后皇帝想立谁他们都阻止不了。
只是这些人不信邪,毕竟十一皇子要是没了,皇帝就只能另外挑选继承人了。
“陛下恕罪,臣等并无此意,还请陛下明察。”
这下所有大臣都跪下了,皇帝只差没指着他们的鼻子说他们谋逆了。
储君之事,说是国家大事,也是皇家私事,本不应该由大臣插手。
以前皇帝立太子,都是皇帝说了算。
只是这一次盯着皇位的人太多,再加上先帝时就没处理好二郡王他们,才让皇位夺位从先帝延续到了如今。
“是吗?朕看你们天天上书,还以为想做朕的主呢!”
“臣等不敢。”
皇帝的话让所有大臣冷汗淋淋,一个个趴在地上不敢吭声。
这个时候谁吭声就是皇帝的出气筒。
一时间整个大殿都变得沉默起来,大臣们不敢说话,皇帝冷眼盯着他们。
就在大家以为还要沉默许久时,突然一道声音打破了这份寂静。
“皇兄。”
大家没留意对方的话,只觉得这个时候敢出声的人都是勇士,真以为皇帝不敢罚他吗?
众臣想着,但很快就回过了神。
等等,对方叫的是什么?
老二他们趴在地上,猛地一抬头。
“十一?”
忍不住惊讶出声。
有二郡王他们带头,大臣们也纷纷抬头看向声音发出的地方。
只见屏风后,走出一人。
正是十一皇子秦宸,皇帝最喜欢的弟弟。
可是十一皇子怎么在朝上?岂不是说他们之前的话,十一皇子全都听到了?
不知道真相的朝臣们,在心里落泪。
“小宸,怎么出来了?”
皇帝看到弟弟,不懂他怎么走出了屏风。
“我再不出来,这早朝也不用上了,全都在为我的事进行争论,国家大事都被扔到了一边不管了。”
秦宸看着那些一直不停上书让他搬出皇宫的大臣,这些人中间有真正意图不轨的,也有被利用的。
可不管是哪一个,他们都是在为难皇兄。
他会出现在大家面前,是因为何大人的话。
不孝,这个完全没有立足点的污蔑,很容易就澄清的。
他真正在乎的是第一个不忠。
最近朝堂因为他出宫和就藩的事,整个京城都沸沸扬扬,他经常出宫,自然知道连百姓都在讨论这件事。
前面何大人说得没错,他要是再不出现,今天这话传出去,过不了多久他就成不忠之人了。
因为在许多人眼中,皇帝和朝臣都为他吵了这么久,作为当事人他应该站出来,主动跟皇帝说要搬出宫就藩,以此来缓和皇帝和大臣们的关系。
他们不会想十一皇子才十二岁,只知道因为他皇帝和大臣们争执不休,影响到了大秦的正常运作。
这一点很重要,他要是不站出来,用不过多久连原本站在他这一边的大臣,都会觉得十一皇子不识大体,不能为皇帝解忧。
作为皇帝最宠爱的弟弟,他必须在皇帝为难的时候,主动站出来为皇帝解决麻烦。
而且看着他哥一直跟大家争吵,秦宸还很担心他哥的身体。
每次被朝臣气着离开大殿,回去后心情被影响一整天,这对他的身体很不利。
他会站出来不是为了这些文武百官,而是担心他哥的健康。
御医说了,他哥的身体需要静养,不能太过劳累,更不能生气。
兄长每次避着他喝药,秦宸都知道。
他的鼻子多尖啊,哪怕皇帝换了衣服漱了口,他还是闻到了皇帝身上的药味。
只是哥哥都刻意瞒着他了,秦宸才没有揭穿这件事。
秦宸的话让所有大臣低下头,真正为国为民的大臣愧疚。而那些包藏祸心的大臣嘛,别说愧疚了,他们还在心中埋怨十一皇子出来晚了。
因为大家的注意力在十一皇子和皇帝身上,倒是忘记十一皇子是从屏风后出来的事了。
皇帝为什么让十一皇子藏在屏风后面?这点很重要。
可惜哪怕有人想起来,可是看大家都不吭声,他们也不敢出声。
这个时候谁敢出声,以后都是皇帝清算的对象。
“十一,回去。”
皇帝看到弟弟出来,焦急地说道。
“哥哥,有些事该解决了。拖太久,对大秦不利。”
秦宸朝他哥笑了笑。这些人肯定是要把他弄走的,不会轻易放弃。
“你们弄出这么多事,目的就是想逼我出京就藩。至于为什么非要逼我出京,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我也就不说了。我会主动出现,不是因为怕了你们,而是不想我皇兄为难。”
秦宸伸出手,拉住皇帝的手。
他最近为了自己的事,晚上都没休息好,哪怕自己每天为他输送内力,皇帝的手还是很冰。
这代表皇帝的身体变得比以前更差了,内力对他的作用也越来越小。
原来可以管上一天,现在只能管一晚上。
“小宸。”
皇帝眼含悲切地看着弟弟,他难道还是保不住这个弟弟吗?
“哥,我是大孩子,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说完秦宸跪在他哥面前。
“皇兄,臣弟愿意就藩,请皇兄成全。”
本来他过几年也是要去封地的,只是现在提前了几年而已。他早点出去,就可以早点回来,他哥的身体不能拖太久。
“……好,朕、允了。”
皇帝眼中含泪看着跪在自己脚边的幼弟,都是他没用,才会被一堆臣子逼到如今这地步。
“谢皇兄。”
秦宸再次磕头。
一滴眼泪跌在了金砖上。
就在京城百姓一个个讨论着皇帝和臣子们的拉扯,看谁先认输的时候,一道圣旨传遍了京城,也随着黄布告传篇了大秦。
十一皇子就藩。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册封先帝十一子秦宸为亲王,封号昊。封地北境,另赐王亲王位,号北境……”
皇帝当朝亲手写下圣旨,让大臣念。
双王双号,趴在地上听圣旨的二郡王等人,狠狠拽紧了自己的双手。
早前皇帝就册封了十一皇子的母妃为皇考皇贵妃,让一介宫女跃到了他们母妃的头上。让十一皇子这个出身最低的皇子,变成了除皇帝外最尊贵的皇子。
他们当时就很气愤,却没有半点用,因为皇帝根本不会理睬他们的不满。
本以为册封十一的母妃为皇考皇贵妃就已经很让他们耻辱了,没想到居然还有更耻辱的事等着他们。
从老二到老十,他们连个封号都没有,而十一作为最小的弟弟,却是双王双号,拿着两份亲王俸禄。
这份疼爱别说老二他们接受不了,就连在场的大臣们都震惊不已。
皇帝不仅把自己的名字给十一皇子做了封号,还赐对方为北境亲王。这是把整个北方之地都划给了他做封地啊?
整个北境加起来,都快有大秦四分之一的领土了。
这么大的封地,别说前朝没有,大秦开国以来最大的藩王封地也不过才半省之地。
听完皇帝的圣旨,那些一心想着赶十一皇子出京的人后悔了。
皇帝不仅把北境划给了十一皇子当封地,甚至还把北境的权力也给了,以后北境就是十一皇子说了算。
不管是军权还是管理权,都在十一皇子的手中。
这怎么不让众人震惊呢!
之前的藩王可没有这个待遇,除了拿一半的税收外,没有任何管理权。
而昊亲王加北境亲王却不一样,皇帝把整个北境都交到了幼弟手中。
第60章
哪怕十一皇子以后没能继承皇位, 只要北境在手,他就相当于土皇帝,即使新帝都拿他没有办法。
甚至十一皇子还能仗着北边的军队, 打入京城夺得天下。
而且这诏告天下的圣旨一出, 天下人谁不知道皇帝属意的继承人是十一皇子啊!
如果后面皇帝驾崩,继承人却不是十一皇子, 那可就有意思了。
到时不管谁登上皇位, 在天下百姓看来都是篡位, 绝对不是皇帝的意思。
脑子转得快的大臣一下子就想明白了,皇帝确实被逼得送出弟弟,可他也不是没有反击之力。
这不,一道圣旨就足够皇帝把情形反转过来。
要不是怕影响到十一皇子,皇帝根本不可能同意弟弟就藩。
现在十一皇子被逼着就藩,皇帝也不装了,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 他看好的继承人就是他的幼弟, 其他人都不是他要立的继承人。
在自己驾崩后, 只要不是他的十一弟继位, 都是乱臣贼子, 十一皇子可以打着为皇兄报仇的旗号,利用北边的军队夺回皇位。
狠, 太狠了。
皇帝这是他不好过,也不让其他人好过啊。
这圣旨一下,以后不管谁登上了皇位,昊亲王加北境王, 都可以名正言顺地造反。
不,不对。那不叫造反, 那叫拨乱反正,为先帝报仇,顺便夺回自己的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