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凌的小动作净涪看得分明, 但他就是什么表示都没有,全由着白凌自己从昨晚到今天一个劲地苦苦琢磨。
白凌明知净涪不在意,还是为了这一件事儿琢磨了将近一旬。这将近十天的工夫里,他除了为那些琐碎事儿忙前忙后和静心修炼之外,多余的时间都放在了这上头。
他愿意为了这两个字下苦力气琢磨, 其实也并不全是为了他自己的困惑,还是因为他隐隐觉得清泉大和尚那一句话不会是随意拿出来一说的。这句话里头, 该是有清泉大和尚没有说尽的话意。
能被清泉大和尚这样的人物在临别关头拿出来说道的, 他如果能够琢磨得通透,日后他行事就能有了一条准线了。
净涪也不阻止白凌,任由他自己一个人琢磨。
其实白凌猜得还真没错。
清泉大和尚提到的那“根骨”,并没有那么简单。
这里头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如果净涪真的只是一个净字辈的妙音寺比丘的话,他约莫也是不会清楚的。顶天了也就了解一二,知道些皮毛,并不会了解太多。可净涪却不是一个正常普通的比丘。
他还是当年的魔道魁首天圣魔君。
多活了那么一遭, 又曾经站到了那样的一个位置上,哪怕是佛门的秘闻, 净涪也都是了如指掌,不说清清楚楚,起码也能说出个十之八九来。
所以,清泉大和尚的话中意思,净涪其实还是明白的。
白凌猜到了些皮毛,但他到底还是知道得太少了,根本摸不着这里头的关窍。
这里头的一切,其实还该从“根骨”的说法第一次出现在景浩界的那会儿说起。
《佛演经》中早有记载,佛门二祖受元祖衣钵,始窥大道。后二祖见众生蒙昧,发大慈悲心,遍寻根骨出众者传承大道。
至此,佛道大兴。
也就是说,最初提出“根骨”这么一个说法的,是佛门的二祖慧真。
二祖慧真传道,以“根骨”为基。
非身具根骨者,不传大道。
是以“根骨”,又被称为慧根。
然而,这“根骨”在佛门一脉指代慧根,可在道门和魔门中,指的却是灵根。
但不管是慧根还是灵根,在世人的认知里,它的存在与否决定着一个人能否踏上修行路,而它的品质则影响着修士修行的快慢,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修士修行所能触碰到的最高高度。
因为这景浩界中万万年的历史里,少有人能够突破慧根或灵根的局限,在寿元耗尽之前触碰到更高远的境界。
当然,少,并不代表没有。
净涪深知,灵根慧根之类的根骨或许能够影响到人的修行,它甚至几乎决定了修士的道途,但除了灵根慧根之外,悟性、心性、肉身资质乃至机缘、气运等等诸如此类的东西其实也在影响修士的道途。
因着二祖慧真的影响,世人将根骨独·立出来,并将它捧上了神坛,认定它在修士的道途中至关重要。
可净涪这么多年看下来,却知道事情不是这样的。
或者说,那样的认知不太正确。
根骨其实可以与悟性、心性等等统合起来,并称为根性。
在道门和魔门中,修士们或许会更重根骨,可佛门其实是和道门、魔门别开一脉的。于佛门而言,修行更看重的,其实不是根骨,而是“性”。
性,指的是心性,悟性、灵性等等等等。
相比起“性”而言,根骨在佛门本不太重要。
可是因为慧真的私心,他有意无意地引导了佛门的修士走上了这一条分岔路。
也幸好天静寺这一脉修行其实也不太看重“性”,他们只要做到“专”,做到“毅”,做到“诚”,便也能脱离凡俗,凝聚道果。
可是问题也在这里,天静寺一脉的修行可以不看重“性”,甚至可以将“性”隐去,但妙音寺一脉却不能。
净涪这些年月静参佛理,揉合两世所学,融汇两世所知,如今再对比世尊亲授的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和慧真当初亲手誊抄的《佛说阿弥陀经》,已经看出了这个中的根本。
妙音寺一脉日后的修持,可以隐去“根”,但却绝对不能隐去“性”。
“性”,会是妙音寺一脉修行的根基所在。
这一点根基上的分歧,也是天静寺和妙音寺的纷争的源头。
重“性”不重根的妙音寺,完全可以吸纳天静寺一直无法企及又无比渴求的凡人区域。
也就是说,哪怕一个凡人没有灵根,只要他心性、悟性、灵性足够,他完全可以开悟,踏破凡人与修士之间的壁垒,走上修行的道路。
这里头提到的走上修行的道路,可不是像天静寺他们曾经做的那些糊弄人需要付出莫大代价的“飞升”,而是实打实的修行,真真正正地破去壁垒,成为一个修士。
单只这一点,一旦传出去,也必能令人疯狂。
人皆畏死,绝对不是一句假话。
更何况,明明原本都是一样的人,一样的有着双手双脚一张面孔两只眼睛两只耳朵的人,却因为灵根被分出了天地。
有灵根的人,可以长生不老,可以飞天遁地,可以高高在上,甚至可以翻天覆地,享尽长生富贵,而他们却只能按着生老病死的规律在这世间沉沦挣扎,为着一点吃食熬命,可最终还是没能填报肚子,简直卑贱到了尘埃里......
这样的对比太过强烈,如果在最初的时候他们看不见希望,被轻易判定了生死或许还不会挣扎,可当他们看见了希望,哪怕这一线希望再渺茫,大多数人也必定愿意为了它奉献一切。
在绝望之前生出的希望,向来最易使人癫狂。
而那一瞬间的癫狂中迸发出来的力量,便是渺小如蝼蚁的凡人,也必定能令修士震颤。
他们会为了这一线希望拼尽一切。
可是这样的消息传了出去,妙音寺一脉便打破了景浩界里的平衡。
别说天静寺、妙理寺、妙空寺、妙定寺、妙安寺、妙潭寺等等佛门各脉,就连道门、魔门也都绝对不会袖手旁观。
如此一来,妙音寺就成了众矢之的。
事态再严重一点的话,灭门拔根的大祸或许不会有,但却绝对能被人欺上门来,逼问这里头的种种缘由根秘。
因为对于凡人而言,这一种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啊。
不管是哪一个地界上的凡人,对于这一种诱惑必是无力抗拒的。
有希望的话,谁不愿意超凡入圣,长生久视呢?
当然,在这沉重的威胁之外,好处也不少。
无法抗拒的凡人,不管他们自身修行能不能成,只要有了那一个趋势,他们自身有了经历和体验,哪怕他们本身不归属于妙音寺统辖,也必定会对妙音寺生出诸如感激、认同、向往等等等等心思。
这样的心思一起,妙音寺万万年不移的根基便彻底扎下了。
因为民心所向。
自来民心所向,便是天意所在,大势所趋。
无论日后此间世界会遭遇怎样的劫难,只要不是灭世,哪怕道门各脉、魔门各道乃至是佛门的天静寺、妙潭寺等等道统都全数灭绝,妙音寺也必会是最后留存的那一脉。
绝无意外。
这样厚重的运势之下,但凡净涪随意参上一脚,所得的功德气运也不会少。更不用说,必为妙音寺一脉传承真经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落在了他的手上,日后也必经他的手完整,广为流传。
认真算一算,他身上享的那一份功德气运怕是连慧真看了都得眼红。
而相对于这些让人垂涎欲滴的好处来,那些威胁就不是那么的重要了。
便是这些威胁,真放到净涪面前,也绝没有旁人认知中的那么难以化解。
道门那边有左天行。
哪怕妙音寺可能打破修炼界的传统,但以左天行的心胸,以道修一脉的心性,他们也绝对不会对妙音寺下辣手。
至于魔门......
净涪虽然已经不再是魔门的天圣魔君,但这绝不代表净涪在魔门那边就没有布置。他可以保证,魔门那边也必是没有什么问题。
最后是佛门。
妙音寺虽然是独·立的一脉,但总归也是佛门的一脉,真想要对妙音寺下重手,也不说别的,单就他们自己本心就过不去。
所以威胁其实还真的算不上,顶多就是些磨砺和利益平衡而已。
也不算太难解决。
可问题也在这里,既然这件事的威胁算不得太难化解,又有着泼天的好处,那为什么就落在了他的手上?
这会儿也是晚课结束之后了,没有什么事情的净涪取了那一部《佛说阿弥陀经》在手,也不看,就拿在手中,兀自出神。
而他的身前,还摆放着两片贝叶经。
这两片贝叶也不是别的,正是那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作者有话要说: 嗯,今天只有一更,各位亲们晚安。
第333章
333
净涪想了那么一会儿, 便又放了开去。
这里头或许有人使了力,又或许只是单纯的因缘际会。如果只是后者, 他无话可说。而倘若是前者, 那么使了力的无非也就是那么几个人,为了那么几件事。
净涪确实不太愿意被人当棋子使,但他既然身在129" 重生之出魔入佛128" > 上一页 130 页131 页, 局中, 本身实力又不如人,他又能如何?
难不成他还要自杀出局?
那样愚不可及的事情也就只有愚蠢到了极致的蠢人才能做得出来了。
净涪摇了摇头,将手中的两片贝叶重又收回褡裢里。
终究,他不会一直这么弱!
净涪从褡裢里收回的手里又拿了一部经义。
敏感地察觉到些许异样的白凌偷偷往净涪的方向递了几个眼神,却什么都没有发现。他心中失落, 又怕被净涪发现,立时便要收回目光, 却冷不丁地瞥见净涪手上经义封面上的那几个字。
《浅解佛说阿弥陀经》。
白凌的目光一顿。
净涪一边拿着手中的经义转身坐正, 一边淡淡地往白凌的方向看了一眼。
白凌虽然有一霎那的愣怔,但他的身体却很好地保持了他的警觉性。
还没等他回神,他的身体先就微微一颤,随即便就转过头去。
直到白凌的眼神再度聚焦, 他才终于察觉到自己心腔间急跳的心脏和身体各处细密的汗珠。
白凌在原地静坐了好一会儿,才终于又有了别的动作。
净涪也只是看了白凌一眼,便再不去看他,而是低着头, 两只手同时翻起了身前摆放着的那部经书和经义。
他并不是随意地翻页,而是极有目的极有对应地翻开一页页经书。
他的识海中, 隐遁在无边金色佛光中的净涪佛身也显化出了身形,借着净涪的眼睛一行行极认真极仔细地对比着看过这一页页一行行的经文和经义。
纵使他根本不是第一次翻看过这一部经文和经义。
无边暗土世界里,魔身只是往净涪的方向看了一眼,便再也没有旁的动作。
待到手中的这一页页书页翻尽,佛身沉吟半响,叹息道:‘恒真这样的做法,可真算得上果断。’
当然是果断。
这么一部《浅解佛说阿弥陀经》拿出来,不说和当年慧真和尚尚在的时候所留下的那些解说《佛说阿弥陀经》的经义对比,单只和早些年那一场千佛法会中慧真罗汉解说的经义对比,也足够让旁人看出问题来了。
须知,别人也不都是眼瞎的。
既然看出了问题,看出了这里头慧真的种种私心和手段,那些个大和尚真的就没有怨怼吗?
怎么可能?!
当年天静寺为佛门祖寺,作为二代祖师的慧真更是天静寺名副其实的开寺祖师,他的地位和威望决定了《佛说阿弥陀经》、《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经》这三部根本佛经在景浩界佛门弟子中的特殊地位。
万万年来,甭管是天静寺这个祖寺中的千千万万佛门弟子,还是妙音寺、妙定寺、妙潭寺、妙理寺、妙安寺、妙定寺六分寺中的佛门僧众,更或是天下间数不胜数的的凡俗僧众,都将这三部经文奉为圭臬,一生坚信不移。
他们这样做的,也这样全心全意地感激着那个将这三部无上经典传下来的慧真。
可万万年后的某一天,却又是慧真的转世告诉他们,这三部佛典中的《佛说阿弥陀经》解读有误。
于这些信徒们而言,那根本就如同天塌。而于佛修弟子们而言,那就是逼着他们重新审视自己多年的修行和认知。
像清泉大和尚那样开始质疑当初慧真对“根性”的定义只是这种状况的一个缩影。类似清泉大和尚这样的佛修还有很多,很多。
自己亲手动摇自己的信仰根基,宁愿断尾求生,也不愿意任由这个把柄落在旁人手中,成为砍向他的利刃。
在万万年的拖延后,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经现世之前,慧真他自己亲手持刀剜出了他身上的腐肉......
净涪本尊没有看向识海中的佛身,却也回了一句:‘他毕竟也是一位王者。’
佛身想到如今同样行走各地的恒真僧人,面上浮现一丝喟叹。
他点了点头。
对于恒真这个动作里的好坏结果,佛身同样也看得清楚。
正如净涪本尊所言,恒真毕竟也是一位王者。
他如今断尾求生,虽然进一步动摇了天静寺的根基,给了妙音寺、妙潭寺等六分寺进一步加固修整自家传承的机会,但这个机会只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仍在,那就不可能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