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是在不改变这宅子房间结构的情况下,如果有心,还可以稍做修改,住更多的人也完全不拥挤。
杨家两位老人自然先给陆祈浩把房间给收拾出来,里间外间更衣间,一个卧室都要进三个门,这屋子还有个密室,这是牙行的人特意悄悄给陆祈浩说的。
陆祈浩点了点头,他并不需要密室,有什么好东西都放在空间随身带着,这密室也就是个摆设,不过看牙行老板神神秘秘的就给他一个人讲,笑笑没说话。人家也是好心嘛,自己能不能用到那时自己的事儿,不过这密室放什么呢?
杨家两位老人说什么也不要住到主院来,虽然主院够大,说什么他是东家,这样不合礼制,还不让杨小木住,陆祁浩也没有强求,毕竟他有秘密,主院就他一个人也更方便。
所以后面所有的人一起,也就占用了五个房间而已。剩下很多空房子,陆祁浩是准备以后去买点丫鬟婆子什么的,本来之前没打算买太多人,不过看见今天杨大福两人帮他收拾房子,他就觉得不好意思,自己有不是让他们过来伺候自己的,虽然说给银子,一个月10两的银子人家也不要。
而杨大福想法很淳朴,这么好的主家,他不好好抓住那就是他没眼光了,说真的,来到柳州之后他还以为至少陆祁浩要 先把店给开起来,哪里想到这条件这么好! 这么个大宅子他看的心疼哟,得花多少银子啊。晚上吃饭的时候还隐晦的给陆祁浩提了提,无非是让他花钱不要这么大手大脚。
随后就是一天的大采买,至于买什么,除了强制性的要大家各做两套新衣之外,他只是把银子给了杨大婶,让她看着买就好。
之后就回到了书房,他寻思着尽快把“陆记食铺”早点开起来,总之现在稳定了下来,只要店铺开起来,不提赚钱两字,首先他得改变自己的早餐啊,现在的杨大婶每天早上还是做的大饼。
第21章 首发饺子
“陆记食铺”是以一种风暴的形势席卷了整个柳州城的,陆祈浩最先只卖一种名叫“饺子”的食物,有煮饺子和煎饺子两种。
此前已经了解过,大魏朝的植物油主要还是点灯使用,而食用油主要是动物油,且还有季节性,比如春天用牛油,夏天用狗油,秋天用猪油,冬天用羊油……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别说陆祈浩搞不懂,好像这大魏朝的百姓也从来没想过,反正这就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百姓们自然而然就会在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油来吃,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么的“讲究”,大概也只能用“社会文化”几个字来形容这种现象了。
当然,这种现象也不是绝对的,比如在春天也有猪油卖,只是卖的人比较少而已,因为买的人很少。
大魏朝百姓对于油的使用率很低,因为民间没有“炒”“煎”的说法,食物大部分都是煮的,这突然的“饺子”这种食物一出来,立刻就让整个柳州城给“风靡”了。
想想也是可怜,吃了一辈子的包子馒头,突然发现世界上还有“饺子”这种食物的存在,可想而知生意之火爆。
陆祈浩先去打铁铺打了一个非常大的平底锅,这个专门做煎饺,铁匠铺的师傅一开始不知道陆祈浩打这么个玩意儿来干嘛。看这图形,这锅装不了多少水,不能煮饭,就浅浅的边沿,忒的浪费了这么多铁,莫不是读书人不通事务,毕竟拿着图纸过来的是客官看起来就不像个小百姓。
索性铁匠疑惑归疑惑,但还是很快就按照要求做好了,陆祈浩拿到手一看,很是高兴。
做工还不错,两个大的平底锅,大概有个八仙桌那么大,还有一个小平底锅,这个尺寸就和现代普通锅的尺寸差不多了。
当然,那两个大平底锅是准备放在店铺开店用的,而那个小的是放在家里给自己用的。
“杨叔,这几天辛苦大家啦,再麻烦您一会去一趟城西,买点吃的回来,晚上我亲自下厨给大家做好吃的。”
“大郎,你这话说得我这老脸都没地方搁,叔上辈子烧了高香这才遇到了你,去买个吃的还给叔说什么麻烦。”杨大福说着,在陆祈浩的要求下,他也没有再称呼陆祈浩是“东家”,而是和以前一样称呼他是大郎。
陆祈浩笑了笑:“五十斤面粉,五斤韭菜即可。对了,家里是否还有鸡蛋,可别缺少了鸡蛋啊。”
“好嘞,我现在就去。”
陆祈浩要做的非常简单,也是末世之前人人都会做的韭菜饺子。
不知道为什么大魏朝居然没有发明吃饺子,而在另外一个平行时空在,在中国的历史上,早在东汉名医张仲景就发明了“饺子”的吃法,其实,最初它的名字不叫饺子而是叫“娇耳”。是张仲景为了救耳朵都被冻坏的百姓们熬汤煮饺子的给他们吃的。
只要是个现代人,就没有不知道饺子做法的,先用面粉做成薄而软的饺子皮,再以鲜肉、白菜等切碎,拌上各种佐料为馅,包成后下锅煮到饺子浮上水面即可。咬下一口,皮薄馅嫩,味道鲜美,也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其它独特形状,可谓是色香味俱全。
等到杨大福把食材买回来之后,杨大婶倒是不愿意让陆祁浩去做饭了,在她眼中,觉得陆祁浩不应该是做这些琐事的。
陆祁浩笑了笑说道:“杨婶,正好小子刚要和您说,我现在做是我在西洋时候人们每天都喜欢吃的一种食物,很简单,就用面粉菜肉加点调料就好,我做一遍,您先看着我怎么做的,后面啊,咱们陆记就卖这东西,小子这陆记还要靠您和叔撑起来呢。”
一听是西洋传过来的还是大魏朝没有出现过的食物,杨大婶也不和陆祁浩争抢了,反倒是认认真真的学起来,还把杨大福也拉了过来,若不是自家小郎在念书,他都要把他也拉过来的。
陆祁浩检查了下面粉,大魏朝的面粉研磨得倒是还不错,白白净净的也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他先把面粉用适量的清水搅了搅,然后和成了面团,就和做馒头前期一样的步骤,和好之后让它静静的发酵。
等到发酵了一会儿,软硬适中的时候,把面团在手里搓一搓搓成了长长的小孩子手臂一样的长条状。
然后切成一小快一小快的。
最后在杨大福和杨大婶惊讶的目光中拿出了擀面棒。
当然,这擀面棒也是他自己做的,外面肯定没得卖,用的是枣树的木头打磨而成,这种树木做成的擀面棒木质坚硬,色泽红润,不变性不开裂。
先用手把小块的面团摊成一块,在用擀面杖来来回回把面皮儿压成不薄不厚的皮。
他也没买什么其他的肉,因为大魏朝最多的肉还是猪肉和鸡鸭肉,但是鸡肉和鸭肉包饺子不合适,所以他还是买了很多的猪肉回来,这些肉杨大福早就已经剁碎了。
他把韭菜也切的细细的,混合着猪肉,放了点盐和酱醋,最后放了两个鸡蛋然后滴了适量植物油,把它们和在一起开始搅拌。
最后包在摊开的饺子皮里,双手一拉一提,鲜美多汁的饺子就包好了。
漂亮!弯弯的像小船儿。
杨大婶早就煮开了水,滚水下锅,不一会儿一个个的饺子就浮了上来。
陆祁浩迫不及待地夹了一个来尝了尝,胖乎乎的,晶莹剔透,醇厚的浓汁顿时冲击着味蕾,味道顿时在嘴里化开来,他瞬间觉得自己活过来了,那种味道美味极了。
于是乎,这天晚上的主食就是饺子了。
陆祁浩最后还做了煎饺,当然,用的是牛油润锅底,把饺子煎得表皮带着点小锅巴,外焦里嫩,咬一口滋水儿满口钻,可以说是大魏朝独一无二的美食,没有之一。
一个个吃得肚子都圆了,尤其是杨小木,吃多了直叫唤,躺着不动,还被杨大婶给说了几句,但是被陆祁浩护着,拉着他出去走走消食。
之后陆祁浩又反复的把做饺子的步骤教给了杨大福和杨大婶,总之开铺子,他是不肯亲自上阵干活儿的,不过两位老人做出来的味道不管怎么样总是要比陆祁浩差,用的调料步骤完全一致还是差了那么一截,这只能归结于“天赋”了。
的确有的人就这样,天生做饭好吃,而有的人天生没那个技能,没见到现代人有的电饭锅煮个饭都煮成不是稀的就是干的吗
陆祁浩也不着急,就算杨家二老手艺不如他,碾压这柳州干巴巴的包子馒头已经足够了,并且,他还有很多美食没有拿出来,总得一样一样来啊。
第一天,陆记食铺就打响了名气。
事实上,杨家二老两个人在家里包饺子包了一天,陆祈浩劝他们休息他们也不去,脸上乐呵呵的非常开心,陆祈浩见他们很有兴趣的样子,也就没有过多的干预。
他就是怕他们给累坏了。
事实上,杨家二老一点都不觉得累。在他们眼里,这是陆家大郎的立身之本,是“东家”的手艺,要知道在这个时代,会一门独传绝技的人绝不会随随便便就把自己的本领教给外人,可是陆家大郎却毫不保留的传给了他们,这份知遇之恩万死难报。
第一天,2000来个饺子,一个时辰卖光,一半是煮了卖掉,一半是煎了卖掉,煎饺基本都打包走了,煮的不好打包,都是堂吃。这是杨家二老不熟悉擀皮包饺的情况下只做了这么多。
柳州城早餐一般定价是,两个包子半文,相当于一毛钱,馒头视大小而定一般比包子便宜三分之二。
这样都有赚头,而陆祈浩弄这个“陆记食铺”卖的这些食材成本比包子还低一些,因为其它家的包子太实诚了,里面全部都是肉,不好吃不说还费钱。
陆祈浩的饺子里面不仅有肉还有菜,肉的价格虽然一样,但菜便宜啊,口感更好成本甚至更低,因为饺子太小,他定价是5个一组卖。
一组定价3文,这里的成本和两个包子的成本差不多,人家两个包子卖1文还有得赚,他一组饺子卖3文,可以说是非常暴利了!
作者有话要说:19章有修了下,可重看;
物价也做了调整,加强了银子购买力,如下: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1文=10 铜板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第22章 四大组合
饺子卖了几天之后,他又开始搭配卖馄饨,反正都是一样的材料,只是包法不一样,皮擀得细腻点而已;最后又推出了撒上黑芝麻的生煎包,脆利爽口的泡菜。
重拳出击,四大组合,饺子,混沌,生煎包,泡菜!
这下子全柳州的人都疯了,本来这饺子混沌生煎包就已经够新鲜了,在吃一口鲜嫩清香爽口菜,简直颠覆了他们的味蕾。
这世界上还有如此好吃的食物!
就算是那些不太富裕的小门小户,也要咬牙节约点钱来给“陆记”送银子。
杨家人质朴,见生意这么好,便问陆祈浩要不要找点帮手来多做一点,陆祈浩摇了摇头,并且还打出了限时限量的招牌,每天卯时开店,限量供应,卖完就收摊,到了辰时就差不多收摊了。
古代的人起的早,每天早上还没开门,他门口的队伍就基本上排到了街边。之前还惊动了柳州府衙,怕是聚众闹事,专门派人来看了一圈,发现是新入户籍的陆家开的“陆记食铺”,调查下来他们是正经生意,也正常纳税,也就放心了。柳州城要多出几个这样的,也证明他这州府治下百姓生活好啊,这是经济繁荣的体现。
于是,在陆祈浩下狠手打断了一个来骚扰的混混的腿,端了他们老窝,被一些人恶人先告状的去府衙状告陆祈浩抢了他们家产的啥啥啥时候,府衙大人在此事处理方式上也是不痛不痒,甚至可以说是偏袒陆祈浩这一方,谁叫你去骚扰人家,眼红人生意好啊。这些收保护费的混混在官府上的路子也行不通了,也直接被府衙大人给驳回,一点面子都不给。
当然,这到底是柳州府的府衙真的是一心为公还是他们一家也离不开陆记泡菜,大概就是个谜了,也没必要去纠结,总之,柳州府的府衙还是一心为百姓的,怪不得这里的人民能安居乐业呢。
陆祈浩这泡菜的做法也很简单,罐子里装上凉开水,放上花椒,撒上细盐,去皮嫩姜,最后放上五颜六色的小菜,红辣椒,白萝卜条,红萝卜条,白菜梗,大蒜头……
实际上,这些辣椒蒜头都是平时大魏百姓极少吃的一种食物,比如煮菜里面谁没事儿会放一把辣椒啊,只有在大火暴炒的时候放辣椒才会更香,至于花椒,大魏朝的人还没把他开发到饭桌上,只有药铺里面才有,陆祈浩去药铺买了一点回来,后来发现外面有野生的花椒,也就不用跑药铺了,这漫山遍野都是吃的,陆祈浩的心思不由的又动起来,想着这段时间的发展和他设想差不多,他还惦记着安里屯的野生蘑菇。
--------
“大哥,大哥……”听着门口传来杨小木的声音,陆祈浩放下手里的书,站起来走出了书房。
“小木,怎么了?”
杨小木不好意思伸了伸舌头:“大哥什么时候开饭啊?”
陆祈浩心情极好的伸了个懒腰,摸了摸他的头,恩,自家阿弟的头发又黑又亮,就是……这白白的,是面粉吧,弄头上好像头发有些打结了。
“怎么饿了吗?不是爱吃生煎包嘛?找你阿娘给你来两个不就好了?”陆祈浩边说边用手给他拂头发。
杨小木撇了撇嘴,有点小委屈的说:“阿娘说卖都不够卖,不给我吃呢,要吃也只能吃厨房里留着的,大哥,为什么不让阿爹阿娘多做点来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