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闻柳特别惊喜,但他立马想到要替林夏至考虑:“夏哥儿,会让你为难吗?”
飘香十里并不是林夏至一个人的一言堂,要考虑杨雨生和周小竹。
林夏至撇了他一眼:“为难算不上,只要你能保证我刚才说的那一点就行。”
“行,没问题。”程闻柳一口答应下来,聚福楼又不做卤肉生意,他只是觉得猪头肉可以作为一个大菜,在聚福楼里卖能够给聚福楼招揽人气。
下午,林夏至让林小冬跑一趟林家村,把猪头和卤料的事同杨雨生说,回来后让他又去了趟飘香十里,问了周小竹的意见。
两人对猪头肉及卤料都没意见,这件事就算订了下来。
第二天中午,林家把上午杀的六只猪头和卤料送到聚福楼,侗掌柜按照程闻柳的吩咐,把猪头收拾干净,连皮带骨卤了,再将贴在猪头上的肉割下来,切成薄片再码回猪头骨上。
猪头经过这样一番处理,没有之前那种吓人的模样,反倒是看得人食指大动。
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一共五间聚福楼,每间聚福楼的大堂中间都摆上了一颗处理好的猪头,开始搞猪头的试吃活动。
每桌客人每消费满三百铜板的客人,聚福楼免费送一小碟卤好的猪头肉。
盘子上面薄薄地铺一层猪头肉,中间撒上一小撮干辣椒面,一颗猪头上的肉,可以分成近三十份。
想吃辣的客人可以沾着中间的辣椒吃,不想吃辣的客人可以忽略。
“好吃不腻的猪头肉,客官,这是您这桌的。”小二拿着两叠猪头肉过来。
这这一桌客人原本只点了四百多不到五百铜板的饭菜,听说现在有满三百就送一叠猪头肉的试吃活动,愣是把饭菜点到六百铜板,拿到两碟猪头肉。
这位客人一进屋就闻到了卤猪头肉的香味,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之后,立马拉住还没来得及离开的小二:“你们这个猪头肉以后怎么卖?”
“以后这卤猪头是直接给您上一整颗猪头,三百铜板吃一整个猪头,上面所有的肉都是您的。”店小二乐呵呵地介绍。
“什么时候开始卖?”听到说一整颗猪肉,这位客人的眼睛一下就放光了。
“这个,我听我们掌柜说从明天就开始卖,一天只有三颗猪头。”小二如实告知。
“三颗!这也太少了。”
“猪头是从林家村林家手上买的,每天只有十二、三颗,我们聚福楼如今有了五家店,我们店能够抢到三颗,已经不少了。”店小二也很为难,养猪不易,林家村人养了半年才几百头,他凑到客人耳边压低声音继续说,“听说过年后林家村的猪杀光了,到时候想吃猪头肉说不定都吃不着了。”
打听清楚了之后,这位客人大方地给了小二几个铜板的赏钱。
可以预见,这一道卤猪头肉将会成为聚福楼里超越烤全兔受欢迎程度的第一菜。
一天就三个猪头,按照聚福楼的习惯定然是不接受预约,估计想吃的人能从西门排队到东门。
这一次聚福楼这个满三百文免费试吃猪头肉的活动依旧是林夏至提出来的,以前都是免费试吃。
这次有条件试吃,不仅能够达到试吃的目的,还能带动聚福楼别的菜品销量,一箭双雕。
这个在前世用烂了的促销办法,很快在江宁县流行起来,别的酒楼也学着,想方设法地拉客人。
程闻柳一直听林夏至的话,在非试吃、非特殊活动时都保持聚福楼的价格不变,不送吃食不不打折,将聚福楼打造成大家心目中的高端酒楼,让那些手中有银钱的富商愿意在聚福楼花钱。
一道原定价三百铜板的卤猪头肉,被捧到五两银子、十两银子都没地买,能来聚福楼吃饭的客人都不是差钱的主,好不容易等到了卤猪头肉,当然要留着自己吃。
卤猪头肉这道菜在江宁县乃至整个郦水郡火了起来,别的店没有林家村的猪头和林家的卤料,他们一样可以学着聚福楼的做法做猪头,只是味道稍差,价格卖低点一样有客人去。
一直吃不到聚福楼卤猪头肉又特别想吃的客人,还能将就着在外面的店里吃。
那些吃过的后来没机会的更惨,他们的胃口为聚福楼养叼了,根本看不上外面做的卤猪头肉。
这时候,飘香十里的新品也出现在店里。
杨雨生根据林夏至的描述,做出来了三种丸子,一是猪肉丸子,二是鱼肉丸子,三是素丸子。
三种丸子借助林夏至设计的那种做丸子模具,最后都能做成圆溜溜的形状,用长竹签穿在一起,涂上特制番茄酱或者辣椒酱,咬一口全是香味,根本顾不得烫,直接咬下一口。
飘香十里的店员训练了好几天,才能在短时间里把这个看似简单,实则有难度的小丸子做成完美的形状和口感。
一个个黑漆漆的半圆形洞中倒满加了不同口味的面糊,等着最外面那一层面糊烤成型、里面的面糊也不会随意流动之后,用长竹签快速将半圆竖起来,往空下来的半圆洞中继续倒满面糊。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站在小丸子磨具前的人不慌不忙,将一个一个小丸子烤制出来,整整齐齐码在一起。
食材经过加热后会散发出迷人的香味,小丸子的味道没有炸鸡排那些吃食那么浓烈,就它的样子也无法判断味道好坏,看完了整个制作过程的客人有些犹豫,要不要买小丸子尝尝味道。
“肉丸子两文钱一个,素丸子一文钱一个,飘香十里第一次卖,全都半价,肉丸子一文钱一个,素丸子一文钱俩,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负责做小丸子的哥儿一边烤下一盘一边吆喝。
纠结要不要试一试的客人被小丸子的价格吸引,花三文钱买了一个猪肉丸子、一个鱼肉丸子、两个素丸子。
用特制模具烤出来的小丸子吃到嘴里少了油炸的那种油腻感,口味清淡很多,又不会让人觉得味道不够,一口吃下去,外皮酥脆内心软糯,满嘴都是一种独特的味道。
“小二,再给我来六文钱的,两个素丸子、一个猪肉丸子、三个鱼肉丸子。”
“客人打包带走还是在这吃?”
“带走。”
“好嘞,马上给您。”
只要是尝过了飘香十里新出品小丸子的客人,基本都成了回头客,尤其是家里有小孩的,更是闹着天天要吃几颗丸子才能作罢。
一颗做好的丸子只有婴儿拳头大,比起同价位的包子要小不少,成年人如果吃肉丸子,十几文都只能吃个半饱,尽管如此,爱吃的客人依旧络绎不绝。
显然,林夏至加杨雨生做出来的小丸子成功了,成为飘香十里新的热销美味。
现在,飘香十里凭借着独特的小吃,已经成为郦水郡的名店之一,路过的行商有时间都会来飘香十里吃一次,然后把飘香十里的名气越传越广。
十一月底,林家的后院、豆腐房空地、屋檐下全都挂满了香肠或者腊肉,满满当当,一阵风吹过,满屋子都是香肠腊肉的味道。
这段时间,家里的狗子们总是躁动不安,为了安抚他们情绪,林家每天都把它们喂得饱饱的,叫它们不要垂涎挂在院子里的肉。
为了防止有外面来的动物偷吃,林家还每天都得安排家里的下人轮流守夜。
安排到守夜的人会有奖励,相应的如果出现被动物偷吃的情况,也会扣月钱。
有奖有罚,最大限度降低了香肠腊肉风干期间的损失,林夏至听林小冬说了这些,对李秀和杨雨生放心了许多。
林家杀猪,肉做成相应的吃食,猪头卖给聚福楼,下水和边角料卤好之后分一半出来在飘香十里赠送,给飘香十里带来新一轮人气。
有些人为了得飘香十里赠送的卤肉,原本只买三十文的吃食,硬生生凑够五十文得半斤卤肉,或者不缺钱的客人,之前只买六十文、七十文的,这会儿凑够一百文,飘香十里直接送一斤卤肉,拿回家既可以给家里人添个菜,又能当下酒菜。
另外一半则由林家出面,送给江宁县守城的卫兵,不仅有卤好的肉,还有一碗冒着热气的骨头汤,给寒风中站岗的军人送去温暖。
香喷喷的卤肉和骨头汤在冬天简直是绝配,胃口本比普通人大不少的士兵直接三大碗喝下去,将浑身的寒气被驱逐出去。
第223章 林家合作
江宁县的守城卫兵得了林家的好处,在外面到处宣扬林家的好,快把林家夸成江宁县第一大良善之家了。
林家在江宁县大大地出了一次风头,连县令都发文表扬了林家的举动。
李秀他们没想到自己这个举动居然能够赢得县令大人的表彰,赶紧照着林夏至的安排,把这件事弄得更仔细,让别人挑不出错来,不给林家找麻烦。
别的富户看着林家的举动入了县令大人的眼,心里头眼红得很,想着不就是一口热汤,他们也出的起。
于是,不少人跟着林家学,去猪肉铺子买骨头熬汤,在县城的各个角落搭上棚子,免费发给在江宁县流浪行乞的可怜人。
那些流浪行乞的人没有纪律可言,为了争夺一碗热汤时不时打得头破血流,住在周围的住户纷纷抱怨,弄得江宁县的治安乱了不少。
县令了解倒情况后,气得将那些乱发热汤的富户全部叫去县衙批评一顿,让他们每人交一笔罚款才作罢,那些富户也不敢继续摆热汤铺。
这样虎头蛇尾的举动,非但没有让他们的名声变好,反而往下滑了不少,气得这几家人在家里生闷气,他们家的夫郎都不乐意出门,就怕出去了被对手嘲笑。
这个举动让林家再次进入大家的视线,得知林家送出来的卤肉是做香肠腊肉剩下的后,大家心里对林家的香肠腊肉也期待了起来。
腊八节前一天,第一批香肠腊肉风干完成,林家主动给郡守送了两百斤,给县令也送了两百斤,程家明面上送去了一百斤,剩下的香肠腊肉就卖给一些在林家交了定金的人家和商人。
因为别的做香肠腊肉的商家比林家早几天开始,所以他们的香肠腊肉今年更先进入大家的视野。
之前没有林家的对比时他们的生意还好,现在有了林家的香肠腊肉做对比,大家这就吃出来不同了,同样是用猪肉做的,价钱也差不了多少,自然是优先买林家的。
那些人家的香肠腊肉虽然买的人少了些,也没到卖不出去的程度,外地来的商贩等不及林家的香肠腊肉,只能先买那几家的香肠腊肉,运到外地赚到钱再说。
今年林家加起来一共要做七万多斤香肠腊肉,当第一批香肠腊肉开始售卖的时候才做了四万多斤,还有三万多斤会一直做到过年前,直到将林家村的猪和李家给林家准备的猪全部杀光。
每天都有大量的商人到林家买这些腊味,他们将会把林家或者江宁县的腊味和其他吃食运到全国各地售卖,从中赚取差价。
江宁县的聚福楼今年没有摆放林家的腊味,他们的酒楼今年生意一直爆好,每天后厨、跑堂、掌柜都忙得脚不沾地,如果要加上林家腊味很容易顾不过来。
所以程闻柳给林夏至建议,让林家同几家杂货铺签契约,由杂货铺来贩卖林家的腊味。
之前林夏至一直想的是自家在县城开一家店,村里出产的各种能长期保存的吃食都放在店里卖,现在程闻柳的建议给了林夏至新的启发。
与其自家费时费力开店,不如选几家口碑不错的杂货铺,反正之前就有不少铺子在林家买粉条、豆腐干一类的吃食。
在程闻柳帮助下,林夏至很快选出来几家在江宁县以及附近镇上口碑和位置都不错的杂货铺,带着林小冬一起回林家村。
听完了林夏至的话,也看了林夏至带来的资料,林承祖也觉得可行:“咱们家的豆腐不能卖给外人,还是由本村人出去卖,至于其他的吃食,可以像你说的那样,直接卖给杂货铺,免得江宁县的人反而找不到地方买咱们林家的吃食。”
“是这个理,只是这样的话在江宁县卖的价格就得同杂货铺商量好,不能乱了,得保证每家都一样。”
“确实,拿去了外面的咱们管不着,在江宁县本地的不能参差不齐,这回可以统一下来。”
确定要同杂货铺签契约,林夏至和林承祖就在豆腐房里把这件事的细节商量完。
随后,林承祖以林家的名义对这几家杂货铺发出邀请,请他们家的掌柜到林家商议事情。
他们同这些杂货铺不仅要签订香肠腊肉的契约,还有林家的别的吃食,以及林家以后再有新吃食,他们作为合作伙伴,有机会率先从林家进货。
这些杂货铺虽然有大有小,他们的老板或者掌柜在听明白林承祖的意思后,双眼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光线,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下来。
于是,这些同林家签订了契约的杂货铺老板,第一时间从林家拿到了他们心目中预期数量的腊味,摆上自家店铺。
有了香肠腊肉的加入,他们店铺的竞争力一下远超别的杂货铺,乐得这些店铺的老板天天合不拢嘴。
同时,林家给这些商铺都发了一个林家合作商铺的标识,这个标识是林家出品的吃食包装上都有的一个图案,一看到这个标识,来买东西的客人纷纷问这是什么意思,是不是他们的杂货铺被林家收购了。
店里的伙计或者掌柜这时候会非常自豪地说,他们不是被林家收购,而是同林家有了合作契约,以后他们店里能够第一时间买到林家新出的吃食,价格上还会有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