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夫郎的渣男赘婿[穿越重生]——BY:祝龚

作者:祝龚  录入:03-13

  其次工部的所有工程物资从民间择优采买,极大地促进了市场的发展,谢舒新建的工匠轮班制还了工匠人身自由,所谓银钱相补也只是收一个虚数,反而鼓励工匠从事商业活动,发展经济,尽管这一切都和世家、地主的利益相悖,因此谢舒在朝中的名声并未有什么好转,三天两头都有人在庆帝面前弹劾谢舒,但在民间却颇有盛名。
  不过对于庆帝来说,谢舒和吕朔又有什么不同呢?
  他吩咐下去的事情,谢舒总能完成的很好,谢舒甚至比吕朔更好用。
  庆帝不再怀念刚刚离开的吕朔,转而频繁地召见谢舒。
  而在皇宫中,常常出现的不只是皇帝,还有皇帝的宠妃。
  卫卿童在三年前诞下八皇子后,地位水涨船高。庆帝老来得子,八皇子又聪明伶俐,讨人喜爱,因此庆帝特许由卫卿童亲自抚养,而不是抱给皇后或是他曾经宠爱的顾贵妃。
  很快卫卿童也被封为贵君,一下子有了不弱的权势,还手段雷霆地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引起很多人的注意。
  八皇子的祥瑞之兆庆帝经常念在口中,传遍左右,庆帝如今也多增添了一个乐趣,那便是亲自教导这个年幼的孩子,也许他心血来潮,也许有别的原因。
  即便没有人会真的觉得庆帝会属意年纪最小的八皇子,但卫卿童的地位是真正的稳固了。
  而在此之前谁也想不到,这个曾经身份低贱,如同浮萍的双儿竟然有这样的命运。
  这一日,谢舒向庆帝汇报完工程进度,刚出内殿,便在转角处撞见了卫卿童。
  这不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了,但谢舒自从知道原身和卫卿童的始末后,便十分注意两人的距离。
  直到现在,他和卫卿童也从未有过私下的交谈,即便偶尔碰面,也不会对视。
  于是谢舒一如往常从旁避让,恪守着朝臣的礼节,但卫卿童这次却停下了脚步,轻轻唤道:“谢舒。”
  他的声音带着江南特有的妮侬软语,含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幽怨和情思。
  即便左右无人,对方似是刻意等候,谢舒却后退一步,声音更加疏离冷漠:“臣当不起贵君此等称呼,还请贵君不要逾矩。”
  卫卿童的眼神直勾勾地看着谢舒,曾经两人青梅竹马的时光如同隔世一般,对方早已不是那门前少年,眼前的男人已将近而立执之年,傀俄若玉山,肃肃如孤风。
  卫卿童看了又看,努力想要找到他那一点熟悉的记忆。
  然而直到此时此刻,对方依旧没有看他一眼,卫卿童方才猛然回神,他的声音重拾起这些年月培养出来的雍容与高傲:“谢大人留步,本宫有要事与你商谈。”
  谢舒听完卫卿童所述,一时默然不语。
  卫卿童见谢舒神情冷峻,忍不住露出嘲讽的微笑道:“谢大人莫非真以为讨得陛下的欢心就够了?无论是太子和三皇子继位,我想谢大人的下场都不会好到哪里去吧。”
  卫卿童身在后宫,对朝中的形势却是一清二楚。
  这不仅是卫卿童拥有非凡的野心,更是因为随着卫卿童起势,后宫还有一股势力日益壮大,那便是如今的内务府太监总管刘强。
  刘强原本只是一个平庸到不能再平庸的内监,可他的命运在八年前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那时他暗中依附三皇子,在求得去江南负责建造庆帝的行宫的差事后,到了江南刘强便与三皇子的舅舅巡盐御史顾钟勾结起来,准备搜刮油水,中饱私囊。
  这本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别的内监也是这么做的。
  但刘强却遇到了很多意外。
  从虞家开始,刘强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到了钉子,没办成差事还得罪了三皇子,后来,他才知道原来一切的始作俑者是谢舒。
  之后谢舒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刘强顺利完成任务,还在阴差阳错之下遇见了卫卿童,接着刘强把卫卿童献给了庆帝,加上办事得力,连连得了庆帝的青眼,刘强一步登天,自此逃过一劫,也不用再怕三皇子了。
  不仅如此,刘强暗中襄助卫卿童,而卫卿童也是他在庆帝身边的后盾。
  前朝和后宫有着相似之处,皇帝的喜恶至关重要,人人都想要离皇权更近一步。
  刘强已是内务府太监,也有着相当大的权力,但还远远不够。刘强的危机感来源于三皇子邵祯,可平常累积的不快却是因为吕朔。
  吕朔收买了皇帝身边不少内侍,而这些原本有许多该是刘强的人。
  吕朔的一手遮天让刘强十分不满,因此表面上刘强也对吕朔十分顺从,但背地里缔结着仇怨。
  而谢舒的冒头使两人都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卫卿童想让自己的儿子当上储君,刘强也想当上比内务府总管更高的职位大内总管。
  可八皇子太小,他们在前朝的势力也不够,于是不约而同想到了谢舒。
  谢舒如今已是庆帝新的宠臣,有着不弱的权力,同样和太子、三皇子不和。
  如果他们三个联合在一起,未必不能在不得圣心的太子,远离京城的三皇子中间找到机会。
  见谢舒还不点头,卫卿童许诺更多的好处:“谢大人可是担心本宫过河拆桥?本宫知道分寸,无意干涉朝政,日后我儿一旦登基,大人便为尚书令兼太傅,甚至尊称谢大人一声相父也未尝不可。”
  卫卿童说到最后,声音颇具诱惑,心中翻动着一种不足为人道的隐秘快意。
  谢舒和虞楚息已成婚十年了,可到现在,还无所出。同样是双儿,卫卿童知道虞楚息和他不同,本身就很难怀孕。无后是件大事,即便谢舒再怎么喜欢虞楚息,如今依旧是虞家赘婿,但卫卿童不相信,两人之间没有隔阂。
  想到未来的天子尊称他相父,这样的滋味又是什么样的呢?
  而卫卿童所言足以动人了,尚书令和太傅都是正一品,尚书令拥有实际的朝政大权,太傅则有着超然的地位,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都集一人之身,这是何等大权?
  何况卫卿童确实是带着诚意的,后宫干政有着忌讳,政治不是一般人能够玩得转的,卫卿童是聪明人,也愿意放手。
  谢舒的神色却从始至终都不曾动容,在听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他依旧俊美也成熟的眉眼中顿生出一种威严难测的凌然,他这时看向卫卿童,那深邃的眼神森冷至极。
  这一瞬间的威压让卫卿童足以心神戒惧,仿佛一切都无所遁形。
  卫卿童差点呆坐下来,看着谢舒毫不犹豫离开的背景,咬牙道:“谢舒,你以为你的秘密我不知道吗?”
  见谢舒终于凝住的脚步,卫卿童终于松了口气,他从很久很久之前就知道,他不是谢舒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下章修一下再发


第101章 完结章(中)
  自从三皇子邵祯得势之后, 朝中流言四起。
  人们都说,庆帝会对待世家一样,迟早会废除太子, 将储君之位传给三皇子邵祯, 这次让邵祯率军击退鞑靼, 就是预备给邵祯立功, 日后也可以名正言顺地继位了。
  太子已岌岌可危了。
  这样的流言其实一直都有, 可从来没有像这次这么流传速度之快,流传范围之广。
  即便是再老实,再敦厚的人, 在此时也该生出一些愤怒。
  何况太子身边也不缺少人煽风点火。
  世家被压制的过头了,与吕朔结下的血海深仇早已蠢蠢欲动,亟待报复,这次是不死不休。
  酝酿已久的浪潮终于在这一日爆发了。
  吕朔决定拖延时间, 和鞑靼谈判, 这种以逸待劳的方法本是不错。
  鞑靼虽擅长骁勇善战, 但游牧民族的缺点很明显,他们很难持续作战, 而且也很少有什么战略。
  却不料事情并未按照他所想的那样发展下去。
  河西再次传来新的军情, 鞑靼不知是不是提前得知了消息, 不仅拒绝谈判, 还突然进攻了蓟州, 三皇子所领的大军还未到,蓟州便已落入鞑靼之手。
  消息一出,朝中上下一片惊惧, 鞑靼第一次占领了蓟州这样的大城, 如果继续南下, 岂不是离京城也不远了?
  这样的危机史无前例。
  朝中都责怪这是三皇子的疏忽和吕朔的错误,弹劾如同雪花一样落下。
  监察御史徐胜凯写了一篇笔锋极犀利的文章,指出吕朔有十大罪过。
  一是厚贿结纳,专利无厌,二是收买内监,察听帝踪,三是结党营私,扰乱朝纲,四是......
  等等这些罪过有一大半都不是夸张,而是确有其事。
  其中的任何一个罪过换了旁人都可置之于死地。
  但庆帝只是留中不发,降旨让吕朔将功赎罪,必须在期限的时间内,让鞑靼退兵,至少不可让他们继续南下。
  至于三皇子邵祯则一字不提,谁都知道,邵祯这次不仅没能立功,反而还失去了角逐皇位的可能了。
  但这样的结果真的能让人满意吗?
  即使太子满意,世家也不会答应,他们好不容易看到了吕朔的地位动摇了,要是不加一把力推到,以后等吕朔站稳了重新清算,那么他们又该如何呢?
  而如今在庆帝面前说的上话的人,只有谢舒。
  尽管谢舒和吕朔的出身一样,两人看起来也没什么冲突,并且很多人都觉得谢舒将成为第二个吕朔。
  但二者之间,还是有些不同的。
  吕朔惯常笑脸迎人,杀人不见血,也柔侩□□,顺者昌逆者亡,而谢舒为人倜傥豪放,更让人信服,他手段也温和许多,虽说一不二,但至少留有余地。
  况且,他们推举谢舒,吕朔又怎么可能再和谢舒交好,如此一来,吕朔和谢舒结下仇怨,对世家来说也是大有好处的。
  因此世家大张旗鼓找上谢舒,并且也愿意给谢舒让路,谢舒工部如今的许多工程,他们都可以配合。
  谢舒并不明确自己的态度,但实际上的好处却到手了。
  他要做什么,六部其他部门都不是不能妥协。谢舒曾经颁布了很多政策,例如工部施工需全员配合,工部工程也有独立自主的权利,人事调动、物资运送也该有专门的人员对接,工部负责任命和调配,工匠轮班制等等。
  谢舒颁布的这些政策已经开始实施了,如今他又要新的改革。
  他要颁布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兴修水利,他要颁布交通改革法,修筑基建。
  他要改革税收,重新清丈全国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就连这个,世家也捏着鼻子同意了。
  潜移默化中,谢舒如今的权势越加高涨,依附他的人变得越来越多,而吕朔的势力正在日益减弱......
  这时忙着解决鞑靼的吕朔也并非没有察觉,他一边看着世家和谢舒合作,一边看着弹劾他的文章,其中有一个人叫做徐胜凯,是谢舒在金陵的同乡,还曾经同结了金陵文社。
  同乡,又是同社!
  在如今科举制盛行的朝代里,同乡几乎可以看做是同党了,何况还是谢舒曾经举办的金陵文社呢?
  吕朔心中怒火高涨,他万万没有想到,这背后操纵这一切,捅他刀子的人是谢舒!
  只要等战事一结束,他回到庆帝的身边,首先解决的不是世家,而是谢舒!
  但战事远不是那么顺利就结束的,鞑靼占领蓟州之后,依旧贪得无厌,他们并没有退去的打算。怎么能退却呢?好不容易才占领了蓟州这样的城池,河套终究还是显得贫瘠了。
  鞑靼如今的领导者是鞑靼王的王子,他和他的父亲不同,他的眼光更为深远,也有着更大的野心。
  他在河套长大,其中河套有不少汉人,他从小开始学习汉话,学习汉人的文字。
  雷厉风行地取下蓟州也是他的命令,因为几天前,他的父王准备和大庆谈判的时候,要求大庆给他们足够多的金钱和食物。
  他却意外探听到了一个消息,这次谈判只是拖延时间,实际上,大庆的三皇子已经带兵前往讨伐他们的路上。
  于是鞑靼王子当机立断,趁着晚上蓟州城防松懈的时候,攻下了蓟州。
  但鞑靼王子的野心还不止于此。他没有选择屠城,带走能带走的一切,而是诱导城内的汉人为他所用,他如今对庆朝的形势很了解了,他知道庆朝朝局的混乱是怎样的情况......
  吕朔和三皇子邵祯奉命来对付他们,可是他们在朝中还有更大的敌人,他们两人也不是忠君爱国的人,一个是庆朝最大的奸臣,另一个觊觎着储君之位。
  于是鞑靼王子提出鞑靼愿意受降,与大庆谈判,接受大庆的分封。
  只要是有脑子的人都能够看得出来,鞑靼所说的“受降”只是一种变相的借口。
  他不向大庆进贡,而是索取各种东西,还要大庆名正言顺地将河西以外的地域分封给他们。
  这样的“受降”换作是任何人都应该觉得不对劲。
  偏偏吕朔和邵祯知道了后,好像看不出其中的门道,并没有催动大军前进,而是将此事奏报给了庆帝。
  吕朔和邵祯想到了一处,既然庆帝要鞑靼不能南下,那么一场败仗都不能有,议和才是最有用的办法。
  庆帝得到吕朔的奏报后,交此事给百官奏议,群臣纷纷反对。
  蓟州是河西的要地,怎么能让出去呢,一旦封给了鞑靼,势必会让天下人都寒心,以后还有谁有信心抵御鞑靼呢?
  何况鞑靼属于蛮夷之地,蛮夷毫无诚信,朝令夕改,到时候再举兵南下,大庆危在旦夕了。
推书 20234-03-12 :炮灰替身不想转正》:简介:(入库时间2022-03-12) 晋江VIP2022-03-07完结总书评数:2115 当前被收藏数:12823时涵逸穿成了替身文学里的炮灰受。原文里替身炮灰爱上了霸总攻,在霸总攻的白月光归来时不仅纠缠不休,还数次试图陷害,最终被霸总攻打断狗腿,送进了局.子。穿书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