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蕴默默不语,他走访之前的邻居,细问当年之事,才从他们口中得知,当初经常有陌生面孔在街头巷口议论此事,他们经过时常常能听上一耳朵,于是众人才议论开来的。
这使计蕴的想法更加坚定,那些陌生面孔就是挑唆之人,他心中暗暗决定一定要将此事告诉王爷,即便时过境迁,但也该让王爷明白,有人曾对他不利。
翌日,宴云河听闻计蕴拜访之时甚为惊讶,他不曾料到计蕴会专门来拜访他。
毕竟因为当年之事,计蕴好似对他一直不冷不热的,也就是个恭敬而已。
计蕴见了宴云河之后,先是拜谢了宴云河这些年的照顾,又奉上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
宴云河看他确实不似初见时愤世嫉俗的模样,甚是欣慰道:“这次考得很好,证明你这些年确实有在好好读书,今后也不可松懈,当更加勤勉才是,要知道,功名利禄这些都可能离你而去,唯有记在脑中的知识,是能跟着你一辈子的。”
计蕴亦想起摄政王那时让他好好读书的话,现在方知他的苦心,面红耳赤之余,也将自己对于当年事情的一些猜测告诉了宴云河。
宴云河不曾想中间还有这么一出,听完之后,心中一时愤怒,一时无力。杀人于无形的流言,在这个时代根本没有律法能够解决这种事情,就算在后世,这种没有证据的流言也很难定罪。
“孤会让洛城令整肃民风,你父亲的事一直使孤非常遗憾,孤知道说再多也无用,这件事牵连了你们家,再多的补偿也难及一条人命,以后你们若有什么难处,尽管来找孤。孤实在愧对难安,不敢奢求你们的原谅。”
宴云河说着竟对着眼前的少年行了一礼,为朝堂倾轧牵连无辜而愧疚,虽然他也是一个受害者,但计讯又何尝不无辜?
计蕴惊慌失措,闪身避开宴云河的礼,他忙道:“王爷折煞我也,此事怨不得王爷,我们母子二人这些年幸得王爷帮扶,对王爷唯有感激,不曾有丝毫怨怼。此事要怪就要怪那传播流言的始作俑者,王爷也是被加害之人,岂有为加害者道歉的道理?”
事情到今天才算真正的说开,横亘在二人之间的心结就此解开,计蕴只觉心中一片轻松,他一直想要真诚对宴云河道谢。
但却因先前的偏激怨恨觉得无颜面对王爷,所以不敢接近宴云河。
“如今我即将入朝为官,定会查明当年之事,以告慰亡父的在天之灵,所以,请王爷莫要因此事愧疚,错的是那有心污您清名的人。”
“你有此心,孤要支持,只不过若是查不到什么,也不要心灰意冷,凡事尽力就可,你的人生还很长远,莫要陷入牛角尖之中。”宴云河想到原著之中计蕴的性格,不由关切道。
计蕴不曾想王爷竟如此了解他的脾性,将缺点暴露人前使得他面上发烫,连忙一一应下。
殿试结束之后,宴云河终于有机会将海军一事向众位大臣提了出来。
孟柯一早就知道宴云河有此心,所以此刻再听也并未多言,只一味沉默不语,看左右二相的脸色。
问题还是那些问题,宴云河将对孟柯说过的话又重复一遍,最后他指着舆图道:“大郑如今就像一块肥肉,其余三面地形就能阻了大部分敌人,且那边都是弹丸小国,唯有这面海域还是空空荡荡,若敌人从海上而来,大郑可有招架之力?”
户部尚书邹近同为难道:“远忧近虑无可厚非,但这份支出太大了,王爷之前也提过要减百姓的税,哪来的钱去养这些海军?”
路之言道:“邹大人所言极是,王爷只说海上敌人强大,但据下官所知,咱们大郑的船只在海中无人能敌,不知王爷的结论从何得出?”
路之言就差没把宴云河是在危言耸听这件事直接揭露出来,那海外的强敌,总不至于两三年内就超越大郑,从海面上冒出来吧?凡事总有征兆,摄政王所说的结果,现在可是没有看出一点苗头的。
宴云河淡淡道:“人家的船都能远航去发现新大陆了,大郑可有这样的船?可有能出海这么远的船员?大郑的船横行无忌的时代早就过去了,闭目塞听,一味沉浸在大郑世界最强的幻想中无异于坐井观天。你没出去看过,怎知别人是真的比不上你,还是别人都不如你只在你的想象之中?”
路之言面皮抖动一下,只道:“既然别人强于我们,那王爷也拿出些证据,才好证明别人有真本事。不然您何必灭自己志气长他人威风?”
宴云河指指挂出来的舆图,示意众人去看,“海外的舆图朝廷都几十年不曾更新过了,你们觉得,这份清晰的舆图是从何而来?正是孤这些年收集到的资料完善而成,只这份舆图还不足以表明,咱们的海上能力落后别人许多吗?”
路之言亦道:“这份舆图的真实性尚待考证,难道王爷也曾出海亲眼去看过海外是什么模样?不能因王爷的一面之词,就耗费国库去养海军吧,大家怎么看?”
楚海德睁着眼睛看,他知道摄政王还有一事尚未提及,那就是成立军事学院此事。
而这件事是要交给他儿子负责的,所以,他现在尚在左右摇摆,未下定决心支不支持摄政王此举。
工部尚书祁阳舒早就知道摄政王一直在关注海外,且对其非常提防,当初他去王庄请见摄政王时,摄政王就因一本书上记载的海外的武器而费神研究,最后的成果,大家也都见识过了,就是如今大郑的最强神兵,青铜大炮。
所以他是站在摄政王这边的,且这些年和摄政王合作,他亦知道摄政王不是无的放矢之辈,他既然要求建立海防,必然有他的道理所在。
邹近同一开始就表达了反对的意见,这时礼部尚书付成邈亦道:“并州虽已平定,但那一场战争所耗不菲,穷兵黩武非一朝之幸,大道在和,还请王爷三思。”
去除持中立态度的尚书,此时赞成与反对的双方竟恰成势均力敌的局面,对于建设海军这件事,一时竟难以抉择。
就在这时,一道尚且稚嫩的声音响起,“朕可以开内库养海军。”
第92章
◇
通过
一直以来,宴君熠虽旁听朝会,但未曾在过程中发表过什么看法,这是他头一次在小朝会中表达自己的态度,且还是涉及军事的要事,不只宴云河略显诧异,在座的大臣无不大惊。
众人虽不会刻意忽视这位小皇帝,但也知道现阶段的皇帝做不了什么主,商议一些事时,并不会主动询问他的意见,要是真的让一个孩子全权做主,那在座的人才是疯了。
正是因为宴君熠也知道这点,有自知之明,又知道自身地位高于众人。
所以也不曾在这种朝会之中轻易发言,这是第一次,且这次他明确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不能不让诸人惊讶。
路之言震惊之余,又有一种愤怒。他知道摄政王在教导皇上,却不知摄政王都教了些什么,皇上年纪尚小,易受人蛊惑,这不能怪他,只能怪摄政王居心不良。
他满腔怒火直冲宴云河而去,“摄政王,陛下尚且年幼,你何故挑唆陛下开内库?难道花光陛下的钱能让你达成什么目的吗?”
宴云河锅从天上来,但不用他反驳路之言,宴君熠就已开口道:“右相误会了,开内库是朕自己的想法,你要是有什么意见尽管说与朕听,此事与皇叔毫不相干,你何故要发难皇叔?”
路之言有一瞬的心灰意冷,但想到先帝,他很快振作起来,起身对宴君熠大礼跪拜,“陛下恕罪,不是老臣有什么意见,也非是要故意刁难摄政王,建设海军一事事关重大,非是陛下的内库可以解决的,且新建海军就要在民间征兵,到时百姓必定怨声载道,此事不只事关一人一地,而是大郑千千万万的百姓,当谨慎决策。”
宴君熠起身走到路之言身前,亲手将他扶起,“右相何必如此,朕并无责怪右相的意思。朕虽年幼无知,但有件事却也清楚,落后就要挨打,咱们没有海军,别人看见咱们家富,又门户大开,就必定要来抢咱们的,到时候受苦受难的百姓将会更多。即便他们不会打来,难道咱们就要眼睁睁看着海上连个门都没有吗?”
“这个……”诸位大臣不意皇上竟会说出此番话,明明年纪还小,但说起这番话来却头头是道。
即便是坚决反对宴云河决议的路之言听了之后,都仿佛看见一代明君正在眼前长成,不由心下震动。
宴云河唇角含着欣慰的笑意,宴君熠再次给了他惊喜,他从国外局势想到了建海军的重要性,不得不说,有些人能做主角是有原因的。
此时,宴云河又提出招安海匪一事,他将海上势力调查的一清二楚,此时娓娓道来,道出有哪些人可供选择,最后对路之言道:“右相放心,孤会尽量不在民众之间引起恐慌招致怨声,若真有那么一天,也是别人妄图入侵之时,至于钱财,节流不如开源,咱们再想些营生就是。”
宴君熠又道:“大人们都是大郑肱骨之臣,有些事当要比朕这个小儿懂得多,你们既然都觉得大郑富有乃天下第一,又怎能放着一个这么大的漏洞不管?难道非得等到要亡羊补牢的那天不成?”
他态度坚定,声音虽稚嫩,但说出的话却不无道理,本来在左右摇摆的几人,听了皇上的话之后,慢慢倾斜了天平,面前的皇上和摄政王两位大郑皇室都想要建设海军,难道是他们拦得住的吗?
且技术学院已经派出了去沿海造船的人,可见摄政王态度之坚决,迄今为止,凡是摄政王一意推动的事,还未有办不成的。
“臣等唯陛下马首是瞻。”几位大臣起身拱手行礼,终于做出了决定。
当然,事事都听皇上的是不可能的,他们现在只是表明自己在此事上的立场罢了。
说定此事后,宴云河当即让礼部与兵部组成钦差队前往宿浦港,在那与方慈等人接洽,商谈招安具体事宜。
鉴于礼部尚书付成邈之前的反对态度,此事暂由礼部侍郎操持,众人皆知其中原因,但也无人敢公开议论。
在提议建立军事学校之前,宴云河终于得空与左相一家正式见了面。
吴氏确实是个没什么主见的人,大部分时候丈夫与儿子说什么就是什么,但这不代表她没有自己的想法。
尤其近些年眼看楚静安渐好,吴氏的一片慈母之心再次被唤醒,她也不会因为儿子小时候的一句话就从此记恨儿子,只是伤心儿子为何会变成那样。
如今楚静安一意要与宴云河定终身,吴氏一面在心里疯狂摇头,一面又担心她坚决反对之后,楚静安再变回从前的样子。
但无论如何,吴氏心里也清楚,这终归是两个人的事情,她还是要看看宴云河的态度,这才对楚静安提出要见宴云河一面。
之前宫宴之时吴氏也曾见过宴云河,只不过那时候的摄政王一般是端肃严厉的模样,不曾如眼前这般温柔和煦,待人亲切有礼。
“静安给王爷添了不少麻烦,我这个做娘的实在羞愧难当,还请王爷莫要怪罪静安逾礼之处。”吴氏欠身道。
宴云河忙避开不受她的礼,“您客气了,静安坦率真诚,没有麻烦我的地方,反而是我有许多需要静安帮忙的地方。”
吴氏见他不受自己的礼,一下子就明白了宴云河的态度,只从这个动作之中,她就知道,自己是阻拦不了二人的,于是,此后再未对宴云河提起二人之事。
楚海德性格虽有些优柔寡断,但也是个人精,吴氏看出的事,他自然也能察觉。
尤其是楚静安在饭桌上也并不避讳,生怕宴云河受了委屈似的,不断给宴云河布菜,看的楚海德眼角直抽搐。
宴云河这次来左相府拜访,并未隐藏行踪,外人自然不知内里究竟,怕是都以为摄政王和左相终于冰释前嫌,此时要联合起来,商议朝中大事吧?
楚海德也确实有些事要问宴云河,饭后吴氏就去休息了,剩下三人则去了楚海德书房。
楚海德率先道:“王爷之前说的军事学院一事,可是认真的?”
“自然不是虚言。”宴云河道。
宴云河并不意外楚海德会提起这个,这件事本就是楚静安在他的授意之下透露给楚海德的,为的也是想要楚海德能支持此事。
那份训练手册楚海德也曾看过,当初青铜大炮刚出来时,他就曾去信向大舅子吴将军征询意见,吴将军的话一言概之——不可抵挡。自此他歇了与摄政王对着干的心思。
后来对北契的战争迅速的结束,青铜大炮的威力再次得到世人认同,吴将军更是主动来信称:“此(青铜大炮)乃改天换地之兵,非人力可及,若不能为己所用,亦不可轻易为敌。”
楚海德知道,吴将军也对青铜大炮心动得很,但因为紧着靖北军那边,西南军竟然连一个都不曾分到,其中自然有摄政王把持制造方式,且一直忽视西南军的原因在。
年前西南军曾上折请朝廷分几个,但当时对北契战争正如火如荼,自然没有如愿,前些时日,楚海德收到信,西南军将再次上折,请他在朝中美言几句。
然而此事他做不了主,有关青铜大炮的一切事宜,还是要看宴云河的态度。
现在摄政王想要建军事学院,且授意楚静安担任院长,楚海德将此当作摄政王给出的台阶,他若答应下来,代表的是此前种种一笔勾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