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城没有丢,宣德大松了口气,进城当日是曹鼐带着大小官员接驾--总兵郭登还在城头巡视。宣德见曹鼐袍子都磨破了,满脸尘土烟灰,几乎辨不出面目来,想起这是他两年前钦点的状元,也是风流倜傥一个世家少爷,举手投足温文尔雅,没想到国难当头居然有这样硬的风骨。宣德心疼地搀起这位烧火工一样的学政,温言道:"爱卿辛苦了......"
曹鼐这两天心一直在腔子里,早就存好了城破殉国的心,没想到皇帝这样快就亲提了救兵来,看着皇帝身后龙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心中的激动和苦闷再也忍不住,也不顾君臣礼仪,攀着宣德的手臂失声痛哭出来:"皇上......吴成反了!布政使刘文瑛不从被杀,青州、德州、东昌几十名官员,都殉难了......"
宣德眼眶一热,强忍着泪道:"高煦倒行逆施,天地不容,朕必然为死难的忠良之士报仇!"他抬起头看看围观而来的千万百姓,心中汹涌澎湃,忽然提高了声音道:"秦始皇以砖石砌万里长城,朕以天下臣民为万里长城,众位爱卿父老,你们为朕守住了济南,已是擎天之功,下来就静看朕如何收拾叛贼,朕必不令你们失望!"
几万军士百姓潮水般下拜,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震动了整个济南城。
宣德进城之后,便对杨荣吩咐:"先生替朕写三封信,一封给朱高煦,说朕还念他是朕的二叔,让他早早放弃无益之举,进京向成祖陵寝谢罪,朕也不为已甚。朕给他三天时间考虑,写的委婉一点,但绝不能示弱。第二封给吴成,说朕还承认他山东巡抚的职位,让他率部攻打朱高煦。第三封给叛军将士,说首恶必办,协从不问,生擒朱高煦的赏银一万两,封侯爵,格杀的赏五千,封伯爵,写完后让人多抄几份射下城去。如何措辞先生看着办吧!"
杨荣明白这是宣德攻心之举,先要离散敌军军心,他是玩惯了笔杆子的人,这三封信对他而言是举手之劳。忙应了一声,连饭也顾不上吃,在一旁研了磨就奋笔疾书。
宣德喝了口水便去巡城,见城上虽是民兵把守,却是布防得井井有条,心中暗赞,这郭登是个人才!济南城当初也是靖难之役时会战之地,打了一年才打下来,成祖得济南后重新修筑工事,城墙造得又厚又高,是以高煦虽有大炮,也没轰开了济南城。
连宣德都没有想到,自己能如此快地稳定局面,本是四面楚歌毫无胜望的危局,硬生生被他扳了回来。
以前只当破釜沉舟是史家夸张的故事,现在才明白,原来人在绝境中会爆发前所未有的勇气的潜力。只因为没有退路,所以必须咬着牙迎头而上,刀丛剑林中也要走出一条路来;知道没有人可以依靠,所以再累再害怕,也要咬紧牙关站直了,做出一副气宇轩昂的样子给天下人看。
这就是皇帝。
当天晚上高煦的信使也到了,送来的是高煦讨宣德檄文,和高煦的一封亲笔信。檄文上列举宣德的罪状主要有两条,倒也冠冕堂皇,一条是残害兄弟荼毒骨肉,启用侮辱先帝的罪臣李时勉,对先帝不孝;另一条是更改祖制,致使上天降罚,南京凤阳地震。书信上是对宣德劝降信的回复,要宣德恢复诸王封藩,恢复他汉王的封号,送还柳云若,他立刻罢兵,否则一日之后便要攻城。
宣德看完,咬着牙冷笑起来:"这个朱高煦痴情啊,倒现在还记着一个娈童。好嘛,朕想速战速决,他比朕更急,那就明日一决高下!"
杨荣咽了口唾沫没有说话,其实高煦的要求并不高,现在最危急的是北京,应该从速了结山东的事情,提军北上救援京师,只要京师无碍,坐稳了金銮殿再回头来跟高煦算账更有把握。但是恢复汉王的封号好说,要归还柳云若......这个名字现在是禁忌。
曹鼐洗了个澡,换了一身干净衣裳,精神立刻清爽了不少,他在山东为官,当然听说过当年柳云若和汉王的事,只是不知柳云若和宣德之间有更深的纠葛,诧异道:"皇上,朱高煦只想着恢复藩地,足见其胸无大志,与郑王也各怀异志。何妨暂且答应他的要求,若能让他退出济南,郑王孤立无援必然军心涣散,兵不血刃就可平定乱局。"
宣德眉梢一挑:"朱高煦数度反叛,朕这一次必然斩草除根!"
曹鼐一心为百姓着想,能不开战是最好的,他的书生劲儿上来了,大步迈出一撩袍子跪下道:"皇上!汉王封号不过虚名,柳云若也不过区区一个阉竖,以一人而换百姓免罹兵灾,这出入账何其划算!若是与朱高煦决战,万一稍有失利,反而启动他北上之心,岂非--"
他刚开始说话的时候,宣德念着他誓死守城的功劳,强压着自己不发火,现在终于忍不住,喝道:"住口!朕的江山由朕自己来守!他拥兵要挟,还要朕答应他的条件,朕岂非成了人尽可欺之主!薛禄,替朕传令三军,明日与朱高煦决战城下!郭登,给朕割了那个信使的耳鼻,告诉他,留他一张嘴,给朱高煦讲君臣大义!"
宣德一拂袖子站起来,大步走出了议事厅,剩下曹鼐还愣愣地跪在那里,不知皇帝为什么发这么大火。杨荣沉着脸走过来,拍拍曹鼐的肩道:"万钟(曹鼐字),起来吧,皇上这几日着实乏了,火气自然大了点。只是现在成了两军对峙的局面,若是不打,确实也无法维持皇上的颜面,我们还是商议一下明日的决战......"
宣德从厅里出来,一言不发往外走,一抬头看见路径陌生,才先想起来这里是济南总兵衙门,自己并不知要往哪里去。他静静地站住了,自己也觉得奇怪,刚才为什么就那样失态,会对一个忠直的功臣发火--其实这火真不是对曹鼐发的。
若高煦是要与他争夺皇位,他可能会不屑地一笑,但是他说明了要柳云若,就让宣德无法平心静气。起兵谋反动荡中原,只是为了要一个男宠,仿佛是在昭告天下,他是多么爱那个人,多么的情深意重!若是答应了他,用柳云若换来自己的皇位,那么这一场战争,自己还是输了,且这失败的结局,只能由他一人来承受。
他不放,宣德紧紧握住了拳头,江山是他的,柳云若也是他的,他一样也不会放!
他转头去问跟出来的黄俨:"柳云若安置在什么地方?"
黄俨肩膀一缩,宣德自从到了凤阳,就再也没有过问过柳云若,他知道这不是淡漠,而是压抑着的愤懑苦痛,拼命做事,几乎不眠不休,才能暂时忽略柳云若带给他的伤害。原以为他能坚持到平叛之后,没想到,他还是问了......
黄俨心中暗叹了口气,低声道:"臣把他安置在内衙,跟前有太医照看着。"不待皇帝吩咐,已是当先带路。
四十、短兵相接(3)
从南京带来的两个太医都在屋里,一个在灯下写东西,一个在打盹儿。他们疗伤时从柳云若身上搜出一瓶毒药,不但怕柳云若重伤不治,更怕他再寻短见,他醒后就几个人轮班儿寸步不离地守着。但柳云若似乎没有再寻死的心,喂药也顺从地张口来喝,拿来饭菜也吃一些,只是安静地连一点声音也没有,让这些太医怀疑,是不是他们救回了他的身体,却没救回他的魂魄。
宣德站在门边向里看,大约是柳云若的身体还虚弱,怕光,屋里只点了一盏供太医写脉案的灯,还离床榻远远的,屋内所见一切皆为朦胧。榻上是柳云若静静地抱膝而坐,一张苍白的脸显得飘渺虚幻,连五官都模糊,仿佛一阵风,就会散在空气里。
但还是他的气息,宣德即使隔很远也能辨别出来,这两年来时时刻刻围绕着他的气息。
柳云若忽然咳嗽起来,他捂着胸口转过脸去,似是震动中创口疼痛,房中的太医却各做各的事,没有任何反应,想来他这些日子时常咳嗽。宣德已经听太医说过,那一剑伤了肺叶,一年半载内嗽疾怕是免不了--一年半载,其实他并不知柳云若是否还有一年半载。每一次都是自己强行把他留下,可是时间越来越紧迫。
明日一战如果自己失败,当然不会把他活着留给朱高煦,若自己成功,回到北京去,不知有多少人恨不得将柳云若千刀万剐。自己硬是救活了他,却无法给他找到一条出路。
宣德闭上眼睛,强迫自己把一些酸痛压制下去,他对自己说,他不会再对这个人付出感情,他不会再拿自己的江山做代价来宠爱一个人,这代价太高,他输不起。不爱的人才是坚强的,不爱,就不会受伤。
想起他第一次去牢中探视柳云若,和现在有些像,也是傍晚,也是远远地站在门外看了一会儿。只是现在的柳云若脸上已没了那种坚毅的求生欲望,自己也没了那个时候的冷酷决绝,恍如隔世的心境,其实也不过才两年。
柳云若依然在咳嗽,他的整个身体都在颤抖,可是不知为何,两个太医都听之任之,竟然没有一个人过去问一问,或是给柳云若递一杯水。
宣德想到这几天柳云若一直是这样过的,觉得自己的心一点点揪起来,他终于忍不住,大步踏进房去,拿起桌上的一个水杯,递到柳云若手上。柳云若依然紧紧闭着眼睛,脸涨得通红,一条条流下汗水,他下意识地去接杯子,可是咳得手上剧震,连杯子都握不住。宣德一手抚着他的背,一手把水杯喂到他唇边,柳云若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让他愿意放下身份来照顾的人,即使他已成了自己的死囚。
黄俨心里把这两个太医骂了千遍,咳了一声,两个太医抬起头才终于看见皇帝,吓了一大跳,忙跪下叩头。柳云若猛得睁开眼睛,望着近在眼前的宣德,眼睛一瞬不瞬,连刚才搜肠抖肺的咳嗽都奇迹般地止了。
宣德是真的瘦了,一小片灯光映在半边侧脸上,另半边脸就隐没在阴影里,深邃依旧的双目里布了血丝。果然是爱恨交织最令人消瘦。
"皇上......"柳云若刚开口说了两个字,却猛然觉得胸肺间一股热气冲上来,大咳两声,忙用袖子堵住嘴,嘴里已是呛出了甜腥味儿。
宣德见他嘴角溢出的一点红色,吃了一惊,脱口道:"你怎么......"却嘎然而止,他在心里怨恨自己,为什么要先开口,或者只是养成的习惯,他无法对这个人的痛苦无动于衷。
只是他记得这个人给予他的耻辱,让他连一句问候都无法说完,致命的背叛,已经如一条巨大的裂缝,无声地横在他们中间,连原谅的可能都没有。
柳云若却像是松了口气,深深的呼吸两下,脸上的潮红褪去一些,黯然一笑:"肺间有一点残留的瘀血,不要紧的。"他接过宣德手上的杯子,慢慢地喝着,目光和宣德一碰,却又立刻移开。
宣德总算也恢复了镇定,眼角扫了一下两个跪在地上的太医,黄俨会意,忙向两个太医一挥手,引着他们退了出去。
宣德在榻边坐下,开门见山地道:"朱高煦的兵马就在城下,这是他写给朕的信。"他从袖子里取出朱高煦的书信递过去,眼睛紧紧盯着柳云若,想看有何反应。或者,他想再给他一次机会,只要他说一句,皇上,我不离开你--那是他曾经给过的承诺。
柳云若怔了怔,轻轻打开信纸,久违的字迹让他身子一颤,但是越往下读,他的心中越寂静,所有的记忆早在他走出西内时破碎在风中。他抬起头,平静地望着宣德:"皇上,让我去吧,我可以......"
"啪!"他一句话还没说完,就被一记耳光抽得偏过脸去,只听见耳朵里嗡嗡乱响,半边脸上是近乎麻木的胀痛。
宣德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个人,到了这种地步,居然还敢跟他提要求,还想回到朱高煦身边去!他只觉一颗心在胸膛里乱撞,猛地伸手捏住柳云若的下颚,用力将他的脸又扳过来,强迫他和自己对视。带着冷笑道:"你以为朱高煦真的胜券在握了?你算准了时机,算得出朕在凤阳排布了五万兵马么?朕没有杀你,便是要你再一次看见朱高煦在朕手下一败涂地,要你看着朕怎样将他碎尸万段,朕不会放你,但也不会再善待你,朕......"
绝望的深情和受了伤害的自尊,驱使着言语化为漫天的飞舞的毒箭,伤了他也伤了自己。宣德说到一半,就震惊于自己的恶毒与失态,他不是天子么?不是在任何事情面前都冷静淡定么?为什么在他提到朱高煦的时候,自己会恨得连心都抽搐,恨不能捏碎了他,将那个人的影子从他心里硬生生挤出去。
想起来,说过要永远对他好,说过不会让他再受到伤害,他们两个,算不清楚是谁先食言。爱了那么久,努力了那么久,还是回到了原点。
宣德说不下去,仓猝地别过脸,将柳云若扔在了枕上,听着他压抑的低声咳嗽,宣德感受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疲惫和孤独。若说物是人非是生命中莫大的悲哀,那么同样的两人终于从恩爱走到陌路,又是怎样的心情。
柳云若喘息了一阵,努力从枕上又撑起来,他怜惜地望着宣德道:"皇上,他已经不再觊觎皇位了,他想要的不过是自由和尊严。让我去,我能够劝他退兵归隐田园,然后,"他低声笑起来,"我就自尽好不好?反正我现在罪无可赦,也许还能为您再做件事。"
宣德愕然回头,没有料到他竟然是这样一番打算,他说的不无道理,从信上看朱高煦确实志不在皇位,柳云若去了,或许真能劝他退兵。但他不能容忍放弃他,哪怕这放弃会平息战场,挽救上万将士百姓的生命。
如此说来,自己并不比朱高煦善良多少。面对一份可能一生才有一次的感情,有几人能顾及"善良",若是能随便挥挥手便让他走,怕是开始便没有真心爱过。
只不过他是皇帝,又到了这一步,无法拉着他的手求他留下。宣德冷笑一声:"你的如意算盘打的倒是不错!现在自尽?那你两年来的功夫不是白费了?"
柳云若苦笑一下道:"他想要一个机会,我不能不管他,但是,皇上,"他伸手握住宣德垂下的手,这只温柔又残酷的手,"你是这个世上我亏负最多的人。他派了人来南京接我,我没有走,就是想让你亲手处置我。我不会和他在一起的,皇上,你明白我并不贪恋残生。"现在他没有必要再隐瞒什么。
宣德忍着内心的震惊,他并不知道高煦曾派人去南京接柳云若,那么那一剑,并不是他无路可走逃避刑罚,他确实是向自己赎罪......宣德毫不怀疑死亡对于柳云若来说是件太平淡轻松的事,他一直都在隐忍痛苦,以前是为了朱高煦,最后是为自己。
宣德感到自己的眼眶湿热起来,他的手稍稍动了一下,握住了几根柔软冰凉的手指。他想,也许他们还有希望,他可以想办法赦免柳云若的罪过,和众臣周旋也罢恳求太后也罢,不管多么艰难,只要撑过去,他们还是可以在东苑的竹林里吟诗弹琴,钓鱼放风筝,他们还可以回到那平和温暖的感情中去。毕竟他是皇帝,上天应该多给他一次机会。
他深吸了口气,语气生硬地道:"既然知道罪孽深重,就别再打自尽的主意,等着跟朕回京受国法处置吧!"他甩掉了柳云若的手,快步走出去,对院子里战战兢兢的太医大声道:"给朕看牢了他!若是他死了,朕拿你们殉葬!"
宣德不知道这是他与柳云若的最后一次相聚,是他留给柳云若的最后一句话,否则他一定不会用这样的方式,为了可笑的自尊而对他恶语相加。他安慰自己,没有关系,现在的冷酷,他还有很多时间可以来弥补,只要打赢了明天那一仗,他们之间就再也没有阴影,没有猜疑。
后来数年中,很多次的梦里,宣德看着柳云若向他走来,然而只是低着头,似乎在微笑,却又看不清楚他的面貌。宣德对他说,让我看看你好么,我很想念你,却依旧是一片朦胧。
从梦里惊醒的宣德泪流满面,他永远无法忘记,最后的告别,是他不曾回头去看他。原来上天至为公平,给他的机会也并不比任何人多一点,错过的就成了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