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仕途一场梦----阑[下]

作者:  录入:12-26

所以说,老虎屁股是摸不得的。
皇帝这边风调雨顺,老将军燕汾明显没那福分。燕老将军不容易,在虎牢外守了一个多月,也组织过不少像样的攻城活动,可惜每次都差那么一口气。打仗,重在士气,人都说第一场战尤其紧要,胜了,便能一鼓作气,破城有望。如今,别说第一场,场场都输,输得燕老的脸都没处搁。
倒不是说燕老将军不行,实在是这虎牢不好攻。虎牢南临嵩山,北靠黄河,山峦交错,地形险阻,与潼关一样,不是你说想拿下就能拿下的。
更何况,里面的凉军根本就不欢迎他们!当魏军来到虎牢前,凉家的毛将军站在城头上冲着城内发话:魏军要来了!咱们哭没用,怕更没用,就要迎着他上!这儿是咱们的地方!咱得守住!虎牢就是一天险之地,咱们凭险而守,一定能把魏军挡在外面。还有咱们的粮食,咱们的水,都要好好保护,这都是咱们战胜魏军的武器!
虎牢内军民同心,意志坚定,愣是让燕汾攻了多次都没攻破。凉政府由于最高领导人重病卧床,工作效率最近是差点,但是一个多月过去了,再没有增兵,那就连燕汾都觉得不可思议了。大概是怕燕汾在虎牢外等得太久受不了,就在五日前,凉廷一万援军抵达虎牢,领兵将领为宁朔将军--邵重羽。
与所有的凉国将帅一样,邵将军也热衷偷袭活动,不过他的偷袭更有水平,玩出了新花样。
作案条件不变。在一个寂静无声的黑夜,魏军经过一日交战精疲力竭正在营中歇息,负责夜巡的士兵紧张地注视前方虎牢的动静,一切看起来是那么安静。
来报:
报告一,虎牢东边没有异动。
报告二,虎牢南边没有异动。
报告三,虎牢西边没有异动。
报告四,虎牢北边没有异动。
都没有异动,那就准备睡觉吧。
可是,令燕汾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晚凉军四百将士竟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到了其后方,痛痛快快杀了魏军五百余人,痛痛快快烧了魏军攻城兵器,又痛痛快快拍拍屁股走人了,应该说就像来的时候一样,神不知鬼不觉不见了。
燕汾大怒,速令:加强防御!
五日后,又是一个寂静无声的黑夜,魏军经过一日交战精疲力竭正在营中歇息,负责夜巡的士兵紧张地注视前方虎牢的动静,一切看起来是那么安静。
来报:
报告一,虎牢东边没有异动。
报告二,虎牢南边没有异动。
报告三,虎牢西边没有异动。
报告四,虎牢北边没有异动。
"真的没动静?"燕汾不放心。
"真的没动静。"来人汇报。
之后的情节也很眼熟。凉军四百将士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到了其后方,痛痛快快杀了魏军五百余人,痛痛快快烧了魏军攻城兵器,接着神不知鬼不觉不见了。
燕汾大骇:撞见"李鬼"了不成?
在魏国全军努力排查下,燕汾终于找到了这个"李鬼"--六条深达七丈的地道。
不用问那,源头就在虎牢。邵重羽来到虎牢后,命人在虎牢内挖掘了六条通向魏军后方的地道,又组织敢死队,专挑晚上跑到魏营里去装鬼,将魏营搅得人心惶惶。
燕老将军终于了解了这位宁朔将军邵重羽打仗的特点,他不喜欢明着来,说白了就是爱玩阴招,喜欢骗人。经过这几次交战,燕汾还深刻地认识到这位邵将军是个实实在在的、狡猾的地下工作者。
燕汾大叹:不要脸!太不要脸了!
"哈哈哈......有趣,真是有趣!"消息传到正在东进的拓跋义耳朵里,拓跋义非但没有发火,还挺乐的。他有感而发:"方闻竺,你说这邵重羽要是朕的将军,那多好啊!"
朱放伺候他喝完药,又传来阿宝收拾了东西,才道:"这位邵将军身长七尺八寸,风姿昳丽,音容兼美。确实很不错。"拓跋义一听,邵重羽还是个美男,更高兴了,刚想说:你替咱活捉了他吧。
朱放直接放话,希望拓跋义死心:"但是,他忠心于凉的意志,是臣不能比的。"
"你认识他?"
"不认识。"
拓跋义微微点头,不认识就是认识。
一旁司徒健突然又想起什么,忧心问道:"东阳那边不知凉国会派何人增援,会派大将军李荀吗?"
虽然拓跋义是魏的皇帝,但对当年凉的军事排行榜还是记得十分清楚的。拓跋义不怕凉廷派人,就担心他们把李荀给调来坏他的事。不管这排行榜的是不是有水份,李荀能位列第一,可见他实力不一般。
但拓跋义果断地说了三个字:不可能。
接着拓跋义不厌其烦地向大家解释了不可能的理由。
李荀现在是什么身份?已经不是王爷的儿子了,他是皇帝的儿子,是被封的藩王,有兵有土地。现在凉王病重,那些太子皇子以及久经官场的老官僚们能让一个藩王带着大军到处跑?就不怕他跑到皇宫里,把那把重要的椅子抢了?就算李荀没那个心,别人未必不那么想。与其调他来救援,搞得人人心里不太平,不如把他搁在边疆和夏国赫连家的将军继续你浓我浓。
所以,李荀是不会来的。
朱放微笑着点点头。
"那谁会来?"司徒健再问。
"不知道。"朱放爽快地有点欠揍。
朱放将东阳的来报资料整理了一下,说道:"与其猜测凉廷将会派遣何人,不如想想怎么对付这东阳郡里的人,此人也颇难应对。"
话说长孙浩接令后,在金乡集了不少粮食赶往东阳,总算解了李楚秋那边的燃眉之急。但是三万军兵驻守东阳外,也非小数目,粮食总是要吃完的,依然需要有人供给。在什么都没被留下的青州,他们用什么抵挡可能到来的饥荒呢?他们首先考虑到的就是急攻东阳,只要能攻破东阳,就能解决吃饭问题。
此时东阳在他们眼里已经不是一个小郡,而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大馒头!
但是,这个馒头不是好啃的。
就在长孙浩赶路之时,东阳郡里也在马不停蹄地做着一项工作--加高城墙。除了把城墙越砌越高,万洪攸还趁李楚秋的部队饿得不愿动的空档,派遣将士出城,在东阳城外东南西三面挖出壕堑。凉军不停为攻城制造难度,加上守城意志坚定,使得魏军准备一举击破东阳的梦想成为泡影。
两军再次陷入长期战。
你东阳郡能熬,咱魏军不能熬啊!咱要吃饭的啊!
在这僵局中,李楚秋勇敢地站了起来,他对长孙浩说:"我去筹粮!"
李楚秋明白哪怕魏军都饿死,东阳那边也不会给你一粒米。目前可以做的,就是在青州外围筹粮。李楚秋相对长孙浩在筹粮方面是有诸多优势的,首先李楚秋是汉人,和这里的百姓是老乡对老乡。他还是皇室成员(过期的),并且他对于此地的熟悉程度也远高于长孙浩。
最重要的是,李楚秋长得好看!
千万别以为长得好看没有用,正相反,长得好看不但容易升官,而且便于讨饭。
男人们都跑去打仗了,剩下的大多是老弱幼妇。试想,一个长得漂亮得冒泡的帅哥来同你说话,你心里乐不乐,开不开心?帅哥要是低垂着眼说,他饿了,能不能给他点饭吃,你愿不愿意帮忙?同样,如果是个长得让人倒胃口的男人,跑到你面前......
因此,一个人长得好看真的是种优势!
李楚秋带了二百余人,其中有汉人也有鲜卑人,至青州外围向当地的百姓送去魏国亲切的问候。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李楚秋的柔怀策略得到了回报。百姓同意为魏军供粮,后勤工作暂时得到了保障。
只是这仗,仍然不太好打。



第十九章(上)
战事从冬天一直延续到了夏天。
拓跋义又狠狠得病了一场,这场病来势汹汹,直接将这位马背上的皇帝打到了床上。这一变故吓坏了内侍们,手忙脚乱了一通,直到皇帝吼了句:慌什么慌,没事。一群内侍们才闭上了嘴巴。拓跋义虽然病了,脑子却非常清醒,他交待下去:不能让将士们知道朕病了。把方闻竺叫来。
朱放进来时没有太吃惊,自从二人雪地脱险后,拓跋义的健康状况一直时好时坏。其实,如果拓跋义当时早点回平城,在宫里喝喝茶,下下棋,和阿宝聊聊八卦,好好休养一下,还不至于把身体搞垮。偏偏拓跋皇帝不喜欢悠闲的生活,热衷抢地盘运动,一路颠簸下来,终于撑不住了。可以说拓跋义闹到现在,完全是自作自受。但在朱放看来,拓跋义的病却是为了他造成的。
拓跋义看到朱放进来就想起身,却被朱放上前按住了:"皇上,您需要休息。"
"知道朕请你来为何事?"
"知道。"朱放躬身再行一礼,"承蒙吾王错爱。"
拓跋义知道他是聪明人,他病恹恹地同朱放说:将士们已经打了近二百日的仗了,有胜也有败,咱们出门那时带出来的粮食吃得也差不多了,最多也就再支撑五十来天吧。目前还有东阳和虎牢没有攻下来,但是将士们出来的日子久了,军心难免涣散,不能再没日没夜地拖下去。该想法子,怎样赶紧攻破眼前的城关。
皇帝来到虎牢也有两三个月了,这仗始终能没能打下来。朱放很少替他出主意,原因很简单,这里除了他朱放外,还有个大人物,那就是燕汾。不管朱放在凉国时有多么横,现在他在魏就是后辈,不拜码头起码不能砸码头,朱放驰骋官场许多年,这点道理还是懂得。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转变,皇帝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将士们士气逐渐溃散,这仗必须速战速决!也就是说,轮到他朱放动脑筋了。
在朱放替拓跋义动脑筋前,有一个问题,他必须先弄明白:皇上,您到底想要多少地盘?
要河南!
拓跋义自认不是贪得无厌的皇帝,他有目标--河南。土地对于统治者而言虽说是多多益善,但聪明的帝王也会掂量一下,以自己的能力是不是啃得下来,啃下来以后是不是管得了。拓跋义认为,目前拥有河南就可以了,慢慢来,一口气吃不成大胖子。
这些都是拓跋义自己认为的,再看看朱放怎么说。
有了拓跋义这个肯定的答案,朱放大胆地提出:"皇上,那您应该先放弃东阳!"
要不是拓跋义病得太重,一定会当场跳起来。不过即使拓跋义身体没有跳起来,血压一定已经升得很高,他面色沉重道:"为什么?"
朱放从容道:"东阳是山东地界,并非河南之地啊!"
拓跋义沉默了。
但是,朱放没有放过他,继续说了一通拓跋义不爱听的话,因为朱放认为这必须说明白,它非常重要。在朱放看来,拓跋义此次南伐的目的并不像他所说的那么明确,完全是打到哪里算哪里。看看目前已经打下来和计划要打下的地方,从东向西分别是:东阳(山东,临淄的南面)、临淄(山东)、历城(山东)、碻磝(山东)、滑台(河南)、虎牢(河南)、洛阳(河南)、潼关(陕西)。这是要拿下河南吗?恐怕等攻下虎牢后,皇帝心痒又看上别的地方,照样开打!
拓跋义很激动,想说话,想了半天不知道说什么,只好又把嘴巴闭上了。
这就轮到朱放继续了,他道:"皇上,臣以为攻下的就攻下了,没攻下的、不在计划内的,就别浪费时间了。皇上请看,临淄、历城、碻磝、滑台、虎牢、洛阳、潼关,在黄河以南连成一线,正可成为魏与凉的新地界划分。如今这些城关中,仅虎牢尚未夺下。情况对我们还是很有利的,我们应撤回东阳兵力,集中攻破虎牢。如此,我们便能完成南伐之战,凯旋回国。"
拓跋义没有说话,朱放说得他也曾经想过,但都打了那么长时间了,突然放弃,心里总有点不平衡。拓跋义思量许久,问:"若朕撤兵东阳,凉军是否会追击我军?"
朱放听出来拓跋义已有些动摇,又道:"不会。东阳凉军是守城之军,人数本就少,加上于魏军交战中也很多伤亡,断不会主动追击。若是不巧,赶上凉国援军到达。据臣观察,东阳附近没有大量军队可来援助,只有远处等地尚有驻军,等他们赶到东阳,粮草也该吃得差不多了,没有余力追击我军。请皇上放心。"
对于东阳一战,拓跋义也已经疲劳了,主要是听得疲劳了。基本没胜过。这个万洪攸太会和魏军周旋了。
稍稍举两个例子。
一次,长孙浩与李楚秋命魏军将青州城四周围住,又布军阵十余里。为了攻破城门,组织士兵在二十余里外打造攻城的撞车,这东西对城门的破坏力极大,不怕打不下它。没想到,东阳这位也玩起了地道战,深夜派了三百人偷偷从地到溜进魏军营地,替撞车放了把火。好在这次老天比较帮忙,这把火没有燃起来,却惊动了营地里的将士,凉军只好从地道逃了回去。还没等长孙浩和李楚秋喘口气。第二天晚上,凉军又从地道里钻了出来。这回他们换了套技术,拿来了工具。有工具到底好办事,撞车还没撞城就提前光荣牺牲了。
另有一次,情况同样十分惨烈。长孙浩组织魏军攻击东阳那就像早锻炼一样,天天按时按点毫不放松。这天,他点了阿诶可为将领率领三百人渡河,准备袭击东阳西南部。不料,魏军刚到杨水口,便遭到凉军伏击,三百人全军覆没,将领阿诶可被杀,其人头被送回了魏营,以示警告。原来早在魏军渡河前的晚上,万洪攸派遣一百余人已经在杨水口候着了。
正在拓跋义犹豫之际,传消息的来了,传得又是东阳的消息。为了更好展现当时的战况,某决定采用情景再现的描述方式,将镜头暂时转向东阳。
长孙浩自几年前与凉大将军朱放交手后,已经很久没吃那么大的亏了。再看军中将士,由于不习惯东阳夏日的高温,纷纷解下盔甲躲在营帐内避开毒辣的日头。长孙浩允许他们这样做是有原因的,目前军中状况很糟,不少将士中暑,一些疾病也逐渐开始在营中传播,将士们需要适当的休息。
长孙浩分析,东阳城内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因而他决定再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攻城战,这次一定能拿下东阳。长孙浩在营地里召开了一场军事会议,将领们齐声赞成他的提议,这事就这么定下了。
魏军再一次在东阳南边展开长围,由长孙浩和李楚秋亲率进行攻城。值得表扬的是,本次魏军表现得十分英勇,急攻猛攻,终于让他们登上了城楼。长孙浩的判断完全正确,东阳城中的凉军经过战争、疾病等的多重折磨,能进行战斗的人也确实不多了。但是,他们很顽强,这让身为魏军将领的长孙浩也感到钦佩。
在城头上,长孙浩找到了那个和他做对了百日冤家的敌人--万洪攸。这个书生已经称不上白净,身上衣物残破,脸上也挂了不少彩,面对涌上城来的魏军他却毫不惧怕,仍坚定地站在高处指挥作战。虽然长孙浩很佩服他的勇气,但是只要万洪攸一刻站在这里,就是阻碍魏军前行的挡路石。
长孙浩手舞大刀,突破重围,直杀到万洪攸身前。眼前的万洪攸见他过来并不躲闪,只是好像要护住什么似的朝前挡了一把。长孙浩没心思考虑他想干什么,抡起大刀一道银光闪过,直刺入他胸膛。
万洪攸缓缓倒下。正当长孙浩准备欢呼胜利时,却冷不丁一柄长剑长驱直入刺进右胸。顿时一股血沫子喷了出来,长孙浩勉强稳住身形,定睛一看,就在万洪攸倒下的后方,还站着一人。
长孙浩看到此人大为吃惊。
倒不是说这人有三头六臂,吓到了长孙将军。而是这个男人(据长孙将军事后回忆,此人大概是男人)长得实在过于艳丽了点。长孙将军一生都和美男有不解之缘,在平城有尉迟侍中相守,在外有李楚秋相伴,现在到了东阳城又遇到一个美若妇人的男子,真不知长孙浩的美男运是怎么修来的。
不过很明显,这位美男对长孙将军没有好感,第一次见面就放了他的血。
由于过于震惊,长孙浩一时忘了还手。城上美人可没同他客气,抽回长剑又是一刺。长孙浩不还手不代表甘心被砍,他忍痛挥刀隔开攻势。比力气,美人肯定不是长孙浩的对手,几招过后,长孙浩还惊奇地发现,这位美人是个瞎子。

推书 20234-12-26 :堕天之翼----某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