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仕途一场梦----阑[下]

作者:  录入:12-26

那么方才刺中自己的那剑纯粹是碰运气?
原本,长孙浩要是想杀了他,不会太困难。虽然美人剑术还不错,但毕竟看不见,而且力气也不大,直接导致杀伤力不强。长孙浩即使受了伤,但功夫不赖,比谁能先谁砍倒谁,长孙将军绝不会输。可是长孙浩发现自己不是瞎子也是个问题,眼睁睁看着自己和个面如白玉的漂亮残疾美人砍砍杀杀,心里总觉得自己占了他的便宜。
杀,还是不杀?
正在长孙浩进行激励的思想斗争时,凉军后方的士兵们突然大声呼喊:援军!咱们的援军到了!
终于到了,真不容易啊!不过来得正是时候。
凉国大军抵达东阳,对着魏军将士们一路砍杀,使得魏军要将刚刚夺下的东阳拱手让出。面对战况突如其来的扭转,长孙浩不得不下令撤退。他望着眼前的瞎眼美人,心说:得了,估计是个被凉军拉来赶鸭子上架的,赢了也不光彩。
临走,长孙浩冲他说了句:"姑娘(估计是想气人),下次打仗的时候别再出来乱跑了!"
魏军撤出东阳城关。长孙浩心中很是郁闷,好不容易打下的东阳,又这么没了,以后想要攻破东阳,恐怕更是难上加难。离开前,长孙浩最后回望了一次东阳城关。
就是这回首一望,让他悔恨万分。
东阳城关上,那位美人正站在城头,身后是点点残阳的余晖,斜阳将他的影子在城墙上拉得老长。虽然他什么都看不见,却仍认真地注视着魏军狼狈撤返,就好像什么都看见了一样。在美人身旁站立着东阳的守城参将,他恭敬地询问:"先生,要追吗?"美人摇了摇头,再瞅了瞅远去的魏军,一摆手道:"让他们走吧。"
长孙浩突然意识到,就在方才,他失去了攻破东阳最后的机会!
回到拓跋义这儿,由于自己带来的不是好消息,传信的颤颤惊惊低着头:"凉国一万援军在我军攻入东阳时到达,长孙将军负伤,未能夺下东阳城关。"
拓跋义神色凝重,跪在下面的人更不敢动弹。皇帝不说话,闭上了眼睛,也没人敢催他。待帐内的人都以为他睡着了,他却幽幽开口了:"罢了。东阳,朕不要了。让长孙浩和李楚秋他们过来这里吧。"
传信的得了令后走了。朱放上前跪拜,他向拓跋义道:"皇上,您一定不会后悔的。"
拓跋义又问他:"既然卿认为东阳没有必要拿下来,怎么早点不说呢?"
"早点?"朱放皱皱眉头,"早点时候,皇上仗打得正欢。能听得进去吗?"
拓跋义叹了口气,朱放说的确实没错,那时候自己意气奋发,以为整个大凉都会是囊中之物。他又重重一叹:"希望还不晚。"
"不晚。绝对不晚。"
"那虎牢这边呢?卿以为怎样做为好?"
"这个,臣还没有想好。容臣再想几天。"
朱放见皇帝有些累了,再道:"皇上,臣告退了。"
"留下。"拓跋义闭着眼睛,但他能感觉到朱放没有离开,"营帐很大,多个你,朕比较安心。"
朱放留下了,这晚他没有躺在皇帝的床上,而是找了把椅子坐在皇帝床头,静静看了一夜的书。黎明前,拓跋义又起了高热,朱放和阿宝在床前小心的伺候着。阿宝担心地问:"方大人,咱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平城?"
"快了,这仗很快就能结束了。"



第十九章(下)
十日后,拓跋义稍有好转,带着朱放等人在虎牢外转悠。天很热,日头狠毒,怕皇帝再被晒趴下,众人等到日落后才出来进行巡视。经过二百多天的战斗,凉军原先在虎牢外建筑的三道内城已经被攻破二道,最后一道也已岌岌可危。已经能看到希望的微弱曙光了,拓跋义很满意,这些将领们没有在自己生病的时候偷懒。接着,拓跋义又进了将士们的营地,向广大人民子弟兵送去最亲切的问候。让拓跋义高兴的是,虽然前阵子魏军伤亡惨重,士兵一度士气溃散。今日再看,他们个个精神头十足。拓跋义不明白将领们是怎么把手下士兵的情绪激发的那么好。不过士气好总是好事,可以轰轰烈烈再打一仗。
回到营帐后,拓跋义再次将朱放留下。此时,东边传来消息,长孙浩和李楚秋的军队已到达城外。拓跋义得到消息非常振奋,他忙问朱放:"方卿,如今大军都已到达。你看这仗怎么打,能一举拿下虎牢?"
"打仗?打什么仗?"朱放十分惊讶。
拓跋义把脸一沉:"当然是打虎牢。你装什么糊涂。"
"不必打。"朱放微微一笑。
"不必打?"拓跋义不明白到底是自己糊涂了,还是朱放糊涂了 ,"不打仗,朕把长孙浩那边的两万大军(三万已消耗一万)调来这里干什么?"
"吓唬吓唬城里的凉军。"
搞了半天,朱放在这儿忽悠人呢。
朱放看出了皇帝大人的不满,立即解释道:"皇上,您知道臣来到这城外的百日里,做了些什么吗?"
"臣从第一天到这儿,便派了手下一千将士在虎牢东边刨地,挖掘深沟,为的是阻截黄河汲水流入虎牢城。臣还亲自审问了那些被俘的凉民,从他们口中得知,除了黄河汲水,虎牢城内还有一口井。但那时,我们尚未打破内城,不能欣然挖掘地道,于是只能等,等到魏军将士们将内城击破。十日前,我军终于摧毁了第二道内城,臣立即派遣将士开挖地道,排去城内井水。"
"皇上,人能几日无水?"
朱放来到虎牢的第一日,看着眼前断壁颓垣虎牢,再望浴血奋战的两国将士们,从那时起,他便思考,如何能以较少的伤亡,换来这座军事要塞。他明白,要拓跋义放弃是不可能的,而指望凉军撤离也是不现实的。断绝虎牢水源,不是什么光明磊落的招数,但绝对可以奏效。朱放了解邵重羽,他是个爱民爱兵的将领,也懂得轻重缓急,断不会让城内所有尚幸存的人们活活渴死。
"皇上,再等等,就这两三天吧。城内凉将必定开城出降。"思考片刻后,朱放又道,"为了预防万一,我们可以准备五千兵骑,若是凉军打算硬拼,这些军兵对付他们也足够了。"
拓跋义听后点头:"方闻竺,你如今是朕的将军。真好......"
朱放道:"若不是皇上您日日督战,燕老将军指挥得当、身先士卒,以及将士们的奋勇激战,击破虎牢外两道内城。臣这断水的法子也没办法成功的。" 虽说此时朱放已成为皇帝跟前第一宠臣,却也不忘稳当做人。
拓跋义平时最不喜欢朱放在他面前玩这套,今日却什么都没说,反而连连点头。
入暮后的虎牢,少了白日的喧嚣,渐渐安静下来。朱放准备静静地退走,他正要行礼,就听拓跋义意味深长道:"待取下虎牢,我们就回平城。太子在那边代理朝政,听说做得很不错。太子也不小了,应该......可以独当一面了......。"
"皇上......"朱放被他这话惊住离去的脚步,因为他听懂了皇帝的意思。
"下去吧。"拓跋义朝他挥挥手。
离开前,朱放回首又望了拓跋义一眼。营帐内的拓跋义正小心翼翼拾落在地上的军情状,弯了几次腰都没捡起来。朱放想上前助他,思索了片刻,最终还是退了出去。
****************************************
仿佛是为了印证朱放的话,三日后魏军拿下了二百多日都没攻下得虎牢。不过,邵重羽确实有志气,他没有开城投降,而是拼着最后的力气和魏军干了一场。
但,干渴的凉军将士们肯定不是魏军的对手。随着越来越多的魏军涌进虎牢内城,虎牢宣告被破。由于出战前,拓跋义曾发下话来,生擒守关凉将,不得屠城。因而,魏军进入虎牢后没有大开杀戒。邵重羽与毛瑞等人被俘。
其实,就算魏军想大开杀戒,也没什么可以杀得了。面对人数悬殊的战斗,邵重羽带着这些士兵顽强抵抗了百数日,如今剩下的也不过一两千人。加上天气炎热,又断水多日,不少伤兵已染重病,躺在地上没有人砍,也基本上要断气了。魏军进入虎牢后,眼前所见之景,无不惨烈,卧倒的伤兵,满脸血渍却还坚持站立起来的士兵,以及叮满蚊蝇的尸体。
拓跋义站在这堆满尸身的虎牢城头,心中涌起的是敬意,敬重这些为虎牢坚守到现在的凉国将士们。虽然这些凉国将士令他付出了不小的代价(魏军南伐同样伤亡惨重),但是他们绝对是值得尊敬的一群人。
此次作战,朱放始终在后方没有露面,生擒将领时,他更是躲着没出来,这是拓跋义对他的体谅。
几日后,在虎牢的监狱内发生了一件奇怪事。
邵重羽等人在牢里等着最后的晚餐,晚餐后不是劝降就是杀头,照目前的形势看,劝降估计已经没戏,就等着杀头了。关于这点他们到不怎么怕,既然当了武官,自然早就有死的觉悟。晚餐没有令他们失望,盼了几天终于等到了。起先,几个将领不愿吃,最后还是邵将军活络了气氛,他举起筷子毫不犹豫,对着鱼肉立即下筷,甚至还招呼他人:吃,别客气啊!都是魏皇帝请客我们的,大家给点面子!
几个人吃饱喝足,准备做个饱死鬼时,又迎来了几个手持麻袋的特种兵。将领们纳闷,不是吧,杀个头,还要进麻袋杀?
聪明过人的邵将军又替他们解释:杀人不一定要杀头。况且这样收尸比较方便不是。
等几个人被装进麻袋后,毫无悬念地都被狠狠击晕了过去。
接下去发生的事就更加匪夷所思。等几个将军醒来,发现自己并不在刑场,甚至不在虎牢。他们就这么糊里糊涂的被人仍在荒郊野外,没人管了。
一干人继续望着绝世天才邵重羽,等他解释。
邵重羽笑了:这还有什么好解释的,还不快走。
既然没人管,这几人只好拍干净屁股回到都城,递个折子上报朝廷请罪,等候凉王的处理意见了。值得高兴的是,凉王经过和病魔得斗争,终于回到了龙椅上,并及时给出了批复。其中,宁朔将军邵重羽,由于是失守虎牢的主将,本来皇帝打算要他掉脑袋。但是此人平素人缘比较好,上面有人护了他一把。最终朝廷将他降级处理,发配到边疆,扶贫去了。没想到就一喝西北风的地方,反而让邵重羽乐坏了,下旨当日他就收拾东西,去了那个需要他的地方。
让我们再回到虎牢的监狱奇案。其实它根本不奇。之前说过,虽然朱放始终没在这场战役上进入关键角色。但是朱放还是发挥了朱放的作用,他在庆功宴结束后,悄悄地向皇帝为邵重羽等人求了情。他的行动很成功,皇帝真的同意了。
此次南征,拓跋义拿下了司、兖、豫诸郡县,也付出了极高的代价,不管怎么说,他的目标总算是达到了。
拓跋义也准备回家了,不过他还得先把地皮管理问题处理好再走。没错,地盘是打下了,可打下了以后不能没人管。每个州要设一个刺史,当然还有啰哩八唆一大堆的事儿。为了防止凉的反攻,皇帝还要留个重要的、能震得住场的将军。
有人问朱放(红人):皇上可能会留谁呢?
朱放答:也许是叱干黎。
问:为什么?
朱放:因为皇上喜欢他。
能回家了,高兴得不只是皇帝,一干手下们也乐开了花儿,大伙儿无不感叹,终于可以活着回去了。最兴奋的将领莫过于长孙浩,这几日他眉开眼笑,也顾不得身上的伤痛,天天上朱放这儿来打听,皇帝哪日动身。但每次到了朱放这儿,就免不了被调侃几句。例如,朱放总喜欢喝着茶,扇着扇子,再瞥一眼满头大汗的长孙浩问:"怎么,急了?这么久都熬过来了,也不差这几天吧。您要是实在憋不住,出门往右一直走,穿过六道门、七个营地,进最大的那帐篷,里面有位李美人,一定愿意伺候大人。"末了朱放还要举起扇子掩住嘴,故作神秘道:"我一定会为将军大人保守秘密。"
一开始,长孙浩总是被说得面红耳赤,后来听得多了,脸皮也就越来越厚,甚至能回嘴了:"他不行,不是本将那杯茶。"
"那么漂亮的人,长孙将军居然都看不上。真是可惜......"朱放遗憾地摇头。
"这和漂不漂亮没关系。说到漂亮......"长孙浩若有所思地停下,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过了许久他才道,"半个月前,本将还真见着了个比尉迟涵还好看的男人。"
朱放知道像长孙浩这样的武官,文化水平一般都不是很高,用不了华丽的词藻,从他能将尉迟涵抬出来作比较,可见给了此人很高的评价。不过,这话可让朱放抓到了把柄。朱放佯装大惊:"难怪长孙将军看不上李楚秋,原来是找到更好的了。比尉迟大人还漂亮的美人。不行,这事不能替你保密,得告诉尉迟大人。"
长孙浩恼了:"我说你这嘴怎么那么刁啊!"
不刁不刁,闻竺只是想听听故事。
长孙浩不善于讲故事,讲的故事不生动,也就是报流水账的水平。朱放却能听得津津有味,时而发问:"将军怎么能断定,东阳战事主谋不是万洪攸,而是那个男人。"长孙浩眼前景物突然虚化,陷入当时战况,他回忆道:"万洪攸死后,凉军却没有大乱。而此人临危不惧,面对万洪攸之死,冷静异常,甚至还能刺我一剑。他有种与生俱来威势,即使他没有穿战衣,"最后,出乎朱放意料,长孙浩还说了句比较有水平话,"人的气势,果然不是靠衣服穿出来的。"
"既然如此,长孙将军当时为什么不杀了他?"朱放提出疑问。
"当时?当时......那什么,我不是没看出来么。"
朱放摇头,事后诸葛亮。
"长孙将军说到的这人,令我想起凉国过去的一位名将。"接下去的时间,轮到朱放同学讲故事。朱放同学讲的故事就是比长孙浩讲得好听,看来读书真的是很重要,起码有了讲故事的基本功。朱放绘声绘色从名将的出生开始讲起,虽然朱放自己不迷信但有时也爱搞点迷信活动,本着名人出世前都应该些异常天气情况的通则。诸如他出生那刻突然雷电轰鸣,山川咆哮什么的,朱放没有忘记统统加上在故事里。接着就是叙述名将惊世的美貌,傲人的战绩,以及悲惨的命运,把长孙浩听得一楞一楞的。直到长孙浩离开营帐时,都还沉浸在朱放的故事里。
送走了长孙浩,朱放准备上拓跋义那边报道一下。正当他准备出门时,帐帘却先他一步被掀开了,探进一个长孙将军的头,他问:"我说方闻竺,皇上他到底打算什么时候动身?"



第二十章
已时入秋时节,拓跋义一进平城,四周就响起了礼乐扫去秋日凄凉,太子拓跋炎携众大臣在城门口恭迎皇帝胜利归来。拓跋义率领众将士回皇宫,平城街道上挤满了百姓,一个个伸长了脑袋想看热闹。人民群众的心思很简单,他们想得是没准能看到皇帝,那今天就算赚了。不管来的人都抱着什么样的心态,总之人气很旺,十分热闹。
之后的受封、受惩暂不累述,单说说几人的反应。
先说太子拓跋炎。经过快一年的政坛洗礼,这个年轻人越加稳重,该喜的时候喜(迎接皇帝),该悲的时候毫不吝啬眼泪(听到战亡数据)。自始至终他的眼睛跟随皇帝,除了必要的应付,再没有多看朱放一眼。
再说侍中尉迟涵。此人早已是狐狸级别,不过今日实在难得,他露出了人类的笑容。不过这也是分对象的,这份笑容的所有权仅限于长孙浩,而且时效过短,也不知道长孙将军看清楚了没有。
接着说拓跋义。他很少离开平城那么久,他首先亲切慰问了太子与众大臣,接着又表达了对百姓的关爱。拓跋义最关心的还是太子,看着自己的儿子如今健硕挺拔,优雅内敛,谈吐适宜,他心中油然而生一股自豪之感。拓跋义看到了魏国将来的希望,它的进步与发展。

推书 20234-12-26 :堕天之翼----某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