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人煲粥[现代耽美]——BY:ziy紫茵

作者:ziy紫茵  录入:06-25

  还有芭芒村的一张村寨局部和一张黄娘娘做的五色饭。村寨局部是从一块高粱土打过去的角度,近景是稍微模糊的高粱穗,远景便是清晰的几处人家,正是夕阳西下的炊烟斜,这几栋木房,最近一栋是用芭芒杆做的墙壁,稍远的两栋一栋山头堆着包谷杆,一栋堆着高粱杆,再远的只能看到屋子的棱廓,这些房屋之前除了能看到的路,其他便是高高的芭芒。五色饭就黄娘娘给他们做的那顿早餐,高粱饭,红苕饭,包谷饭,洋芋饭,懒豆饭五种粗粮制作的米饭。
  一张是一个老农正赶着一头拉着牛车的老水牛,牛车里是几个装着东西的白色口袋,牛车一侧还有一个老妇一手牵着一个六七岁女娃,一手拿着两把镰刀。老妇和女娃有些凌乱的头发,遮不住被太阳晒得通红通红的脸颊和额头浸出的汗珠,这是近景。
  还有一张是割了一半的稻田里,近景是一个老农站在打谷桶边上正扬着谷草往谷桶里打,在老农身后还有几个冒好的草冒儿,谷桶后面是一堆堆割好的谷草,远景便是两个十来岁小男孩正弯着腰在割谷草。
  谢秀平忘掉之前的记忆,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走进他们的展览,看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和收获,也看看还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
  他从正入口进去,这时,一些没课出来吃早餐的同学看到,也凑过来看看,三三两两的看着,聊着。谢秀平一边看,一边仔细聆听,虽说偷听不好,但是他确实需要一些旁观者的真实意见,他就算再怎么假装,自己还是带有私人感情的。
  看着这几副海报,又仿佛置身其中,不管是观赏美景,是道路艰难,是生活艰苦,都能感同身受。谢秀平不禁感叹苏泽宇的取景角度和构图,更显得真实有意境。
  进去广场,便有一个小小的指示牌,建议从右边开始观看。
  右边的前两个展架便是青州人口众多、名气较大的苗族、侗族、布依族的民族风情文化介绍。除了一些基本的资料是网上查的,很多图片都是他们自己拍的,并加以简单的介绍说明。
  苗族的建筑(吊脚楼),节日(苗年节,招龙节),服饰(不同年龄段服饰不同,苗族内各个小的支系服饰又不一样,如白苗,花苗,汉苗等),苗族的芦笙,鼓舞等各个方面的介绍。
  侗族服饰,建筑,侗族大歌,琵琶舞,拦路歌,侗戏。布依族服饰,建筑,节日,乐器,蜡染,刺绣。
  这几个民族的相关方面的介绍和图片,还有几套民族服装展示,还有一些刺绣和手工银的展示。这几个民族很多人都知道,都接触过,更多的是介绍给外地不知道的同学朋友,还有些知道但是没有接触过的同学朋友。
  接下来第三个展架便是几个少数民族,如瑶族,畲族,土家族,黎族等几个民族的服饰,语言,手工,生活习惯介绍。
  再下来便是民族篇的终篇,便是绕家,东家,里家,木老族,革家人,穿青人等少数民族历史、语言、风俗习惯的介绍;最后还有保留着几百年前生活习俗状态的汉族村子介绍。
  民族篇完,便是农村标识篇,就是那些已经过时不用的工具,还有正在用的工具,也借了一些小物舍来展示,有小对冲,连枷,推刨等。
  这部分展示,苏泽宇也出了三分之二的照片。五一去谢秀平家,当时去村里逛的时候,看到的那些对窝,冲对的照片。谢秀平家的石磨,他叔的那些木匠工具,他们家的犁,耙,谷桶,风钵(风车),连枷等农具。
  谢秀平的老家都说,清明栽包谷,准备秧床;四月八五一收小季(油菜,麦子),端午栽大秧,六月六唱歌忙,七月半收包谷,中秋十一收谷子。
  苏泽宇去谢秀平家的时候正是五一,那会忙着收小季,忙着打田。所以苏泽宇照了很多照片。谢秀平和他叔的背影入了好几次镜,谢秀平推磨,谢秀平用连枷打菜籽,谢秀平铡草,他叔扶犁,他叔扶耙。
  还有其他同学收集的纺车,棉布机,磨枫香的水车,连叉,钉耙等。
  在这篇章里还乱入了一张照片,就是牛达坎那个烂泥淖,稀泥巴上的脚印清晰可见,坎边的松树干上有新鲜的划痕,有油脂顺着沟巢流入底下装了小半袋油的透明袋子。配字“路哭了,树哭了,我们都哭了哭::>_<::”,后面还画了一个哭的表情。
  第三篇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篇章,就是他们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屯上村,芭芒村,茅坪村的活动展示。
  “这些人坐在牛车上,没有看到那牛可怜吗?透过照片都能看到那牛都累出汗了!”一个女孩子的声音传来。
  “那你怎么不看看这张。一个男人在前面拉车,上面坐着三个孩子,还有三个鸡笼,那鸡笼竹篾缝隙里还能看到鸡毛,像是小鸡仔耶,还有几个空猪笼,后面还有一个女人在推车。诶,人不更可怜吗?”另一个女孩看着另外一张照片,一边看,一边说。
  “牛耕田还要遭人骑,拉车,真是可怜!”先前女孩又说。
  “你怎么就没有看见这张人耕犁呢!”后面的女孩看着另外一张照片又道。
  谢秀平走马观花似的才看完民族风情篇和农村记忆印象篇,就听到有人在那里争论。谢秀平抬起头来,看到两人的争执也引来一些人围观。
  “那个!人拉车,牛拉车,是牛可怜,还是人可怜?人耕地,牛耕地,是牛可怜,还是人可怜?”谢秀平才走过来,就又听见一个男生的声音响起。
  “其实都是没有办法啊!现在有些条件好的农村可以用机器耕地,可以有车代步,如果他们都有这个条件,那牛解放了,人也解放了!在很多农村,条件好点的才能养得起一头牛,帮助耕田种地,提高耕作效率,改善生活条件!那条件差的,买不起牛,就自己耕地,自己拉车,效率低,人又累。”
  两个女生听了这话不好意思再说什么,本来她们两个就是同一个寝室的,瞎抬杠,闹着玩儿。闹着玩儿也不是不可以,可得分场合和对象不是。
  看两女生无话,那男生便接着说:“这些照片放在这里,从照片里看到什么,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看到的角度不同罢了!但是活动既然把这两组照片放在一起做对比,显然是发人深省的,看到牛可怜,人可怜,那我们更应该想想,我们是不是能为这些事做点什么吗?”
  男生一口气把自己的观点说完转身离开了,继续看其他的展架了,两女生也离开去看其他的展架,围观的人小声嘀咕几句也散开了,接着看刚才没有看完的展架。
  谢秀平看了一眼那两组照片,人拉车和牛拉车的照片是在茅坪村的时候拍的。坐牛车的正是郑叔和国庆们那一伙人的背影,人拉车是在半路遇到赶集回来的老农老妇和他们的孙子,他们是拉猪仔去卖了,顺便买些小鸡仔来养着,等天气再冷些,鸡仔也长大些了,过年也差不多可以吃肉了。
  人耕地和牛耕地是在芭芒村拍的,包谷收成了,便可以种些小麦。那地正是耕来准备种小麦的,只是有牛的人家便用牛耕,没有牛人家也会去跟别人家借牛。但是都是忙着赶时间,耕种的时间都在那几天,别人能借给你一次两次,再多你都不好意思开口了。便有的用锄头一锄一锄的挖,也有用人耕的。
  谢秀平看完这两组照片,也跟着人群散开了,继续看他之前没有看完的展架。


第59章 活动后续4
  谢秀平在看的展架也有一对情侣在看,他一边看,一边听那对情侣的讨论。
  之前是他在稍前一个展架,两人就在他后一个展架,他们讨论着那些民族的民俗风情,看到未被认定的少数民族也惊叹,看到保留几百年前生活风俗的汉族村寨也惊奇,看到那些农村的各种农具,也在讨论见过了哪些,哪些是不知道的。
  “你看,这三轮车爬不了坡了,几个人在推车!诶呀,原来拖着的是这次活动送的米油和衣服啊!”女生看了照片又看了看图片下方的介绍说道。
  “嗯!”
  “啊!‘车到山前必有路’这话不完全对啊!你看,他们没有‘路’了,停下来了,只能用扁担挑,用箩筐抬!”
  “这路真的是,又陡又高,一般人是走不赢这些熟悉路况的当地人的,尽管他们挑着担子!原来这村叫屯上村!地势真的好高!不过他们的梯田真美,广场入口那张真的好美!”
  “是的!”
  “他们的小学!是石头砌的!有一对孤寡老人,房子要跨茫茫嘞啊!还有一个孤儿,和奶奶相依为命,叫小飞!”
  “小孩怪可怜的!”
  “他们的蜡染和刺绣嘞!这刺绣的花色是我喜欢的!”
  女生一路看一路说,男生一直嗯嗯应是,遇到不同看法的两人也会小声讨论。
  “这个村叫芭芒村,芭芒真的好多,屋前山头都是!这个村是真的老火,看这房子和吃的饭都晓得了。树干电线杆!黄土冲墙房子的小学!‘山路十八弯,山路九九八十一拐’,这个也太形象了!”
  “茅坪村,劳动力流失严重!都剩些老弱病残,着实可怜!”
  “这几个村的小学都只有到小学三年级,之后都要到镇上去读。文字解说,说是他们的寨子分散不集中,人口稀散,还有就还没有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之前,很多孩子读着读着就不读了。要么回家带妹儿去了,要么回家帮忙干农活去了,家里有点手艺的学手艺去了,正儿八经读书的人少,学很难办。”
  “现在虽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了,但是听到很多打工的人回来说,外面的花花世界,外面的灯红酒绿,很多不好学和学不进去的便迫不及待了,每天上课如坐针毡,每周进学校如关入牢房,只盼着早日拿到身份证,便立马打包出发,才不管什么考试,什么毕业证,哪有外面的世界精彩纷呈!”
  “可悲可叹啊!或许只有等十年之后,看他们会不会后悔当初下的这个决定!”
  两人一路看着,说着,完全不察身后的人把他们的话全记在心中。
  “这几个村真的算是青舟这边农村的贫困的典型代表了,有各自特性,也有很多共性。屯上村有手艺,有环境,交通堵塞,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芭芒村环境和资源条件限制,难以发展,甚至还有正在饱受饥饿之苦的贫苦人民;茅坪村没有什么发展项目,大家出外求发展,劳动力大量流失,致使留守家中老弱难享天伦之乐。”
  “最大的共性就是交通,就拿运送的这些米油和衣服,他们的方法各异,既体现了他们的智慧,也体现了他们的无奈:这个村车拉一段,还要挑一段,如行天梯;这个村是船运一段,马驮一段;最后这个村还好,一个牛车拉到底。”
  “所以那句标语真的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
  “这样的社团在青舟这边来说,可以做的事情很多!要不是因为我们大三了,专业课重,又要实习了,准备毕业找工作考试什么的,我都想加入这个社团,为‘大山计划’做点什么!要是社团也能让我们这种时间不多,但也想做点什么事的人,参加过一次两次活动的也好啊!就是这样的话,不太稳定,有点难管理啊!”
  两人看着聊着看完了整个展览,谢秀平也看完了。
  在整个展览的结束篇,总结了这次活动的心得,对付出努力的社员表达感谢和肯定,对支助的商家和个人表示感谢,最后还留有“大山计划”的QE号和网页等相关线上账户,方便大家更多的了解大山活动。
  最后顺着指示牌便到了广场中心的日晷雕塑处,就看到两副1.2米×1.2米的大山logo的蜡染和刺绣。
  蜡染是蓝底白字,手绘的青山绿水图案是淡黄色,简简单单的三种颜色,把大山计划的logo印得很是出色。刺绣的是白字红字,黄绿色的青山绿水用丝线绣得很有层次感,不多的颜色也展示出了logo的美感和气势。
  这旁边摆着两张桌子,一张桌子上摆着一个募捐箱,另一张桌子上摆着一个大大的募物箱。募捐箱旁边的桌面上还摆着一个置物筐,里面分别放着募捐纪念品,蜡染和刺绣的手巾帕。
  “这个是什么?是义卖还是?”两人走到募捐箱前,看到置物筐里的手巾帕,花色还有很多的样子,那女孩便问道。
  “这是募捐送的纪念品,也算是义卖吧?哈哈!”
  四火闻言说道,并用手挠了挠头,今天这个问题他已经回答不下十次了,想了好几种答案,不知道这个答案这两位是否满意。
  “我明白了!我捐100元,可以选一样吗?”女生说着又指了指她同行的男生,对四火说:“我们那还有一些穿过的衣服,但都只洗过一两水,还有些工具书,课外书,待会我们拿过来,就让我们挑两张吧!”
  “挑吧!没事的!以后可能还会有更多的纪念品可以选择呢!”四火听人家这么大方,赶紧说到。如果人家硬是说一人捐50元,还不是得让人家挑两张。
  “你这么说,就不怕我待会不来了,等你们有更多礼物选择的时候,我再来?”
  “嘿嘿!你们看着不是那样儿的人,所以才直话直说了!”四火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最后两人挑了两张手巾帕,在捐幕本上名字一栏留下“肖同学”三个字就走了。
  ……
  一天很快过去了,晚上八点后,苏泽宇和谢秀平他们一起把民族服饰和工具展品等收回教室,只留大的展架在广场,就算下雨,展架可防水,也不担心资料会湿。
推书 20234-06-25 :原来你爱我[现代耽》:晋江2019.06.24完结出道七年都没火起来的小透明偶像终于单飞,刚转型就被男神影帝拉进剧组,还和男神同吃同住录综艺,为男神献上一切的小透明没想到自己能和男神在一起,更没想到这背后还有故事&hellip;&hellip;经纪公司新总裁是个好人,请了业内有名的金牌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