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级基建狂魔[现代耽美]——BY:言朝暮

作者:言朝暮  录入:12-20

  “七百年?上世纪?”记者的语气尽是惊讶。
  在大多数人心里,中国落后得不可能在这两个时间点有所建树。
  他们诧异问道:“您说的到底是什么桥?”
  律风挑眉,看向古堡酒店的服务生,“能给我一块黑板吗?”
  古堡酒店观景台,聚集了不少在交流会间隙休息的建筑师和记者。
  在服务生忙碌的搬出了一块白色小黑板之后,这里涌来了更多的人。
  律风拿着笔,在众目睽睽之下,画出了两座惊险的山峰。
  他的绘画功底十分扎实,寥寥几笔,就让在场的记者,感受到了山峰的陡峭。
  “这是一座海拔两千米的高峰,而这里,是一座海拔五千米的高峰。”
  然后,律风在两座山峰旁边,画出了英国矮矮的最高峰。
  英国的最高峰上,是没有桥,也没有路的。
  它作为一个参照物,安安静静的蹲在白色黑板角落,在顶端拥有了一根对照虚线。
  律风抬手,在两千米的高峰上,画出了一条蜿蜒的曲线。
  他说:“七百多年前,中国人为了能够通过这座山,修建了一条蜿蜒的盘山桥。它宽度大约三十厘米,一边悬空,一边靠山。想要通过这段盘山桥的人,必须抓住山岩的铁索,紧贴山壁,才能通行。”
  正如他解说乌雀山大桥的开篇,记者们看他画出曲线的手,都透着诧异。
  海拔两千米,七百多年前?
  三十厘米宽的盘山桥?!
  他们仿佛在听一个神话故事,还没能从惊诧乌雀山大桥的情绪里脱离,立刻就被律风的举例,吸引了过去。
  但是,律风没有继续讲述那座三十厘米宽的盘山桥。
  他笔尖一划,在旁边五千米的高峰里,又画出另外一条曲线。
  “然后,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人为了进入这座大山,在这里修建了一条大桥,桥梁的海拔高度是4700米。”
  随后,律风画出解释线,写上了“乌雀山最高海拔2700”,认真地说道:“它比乌雀山大桥还要高出2000米。”
  两座中国的高山,都有了律风画上的曲线。
  律风晃着手上细长的笔,笑着反问记者:“有这么两个伟大的桥梁建设工程的存在,各位还会像克里姆先生一样,质疑乌雀山大桥吗?”
  记者们坐在阳光灿烂的观景台,却感受到寒风扑面而来的萧瑟。
  他们眼里的中国人,已经不再单纯的神秘封闭了,而是疯狂得令他们哑然。
  “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你举例的桥梁。”
  有记者提出疑问,声音清晰地代表了在场所有不熟悉中国的记者心声。
  可律风笑道:“没听说很正常,因为它们在国际建筑的视角,很少被当做具有学习意义的桥梁来看待。”
  他抬手在两座山峰上落下文字,为在场困惑、讶异、惊恐的记者揭晓答案。
  “这是海拔两千米的华山,这座盘山桥的名字,叫做华山长空栈道。它盘旋在悬崖绝壁,见证了中国人征服群山的魄力。”
  “而这一座海拔五千米的高山,是位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这座海拔最高桥梁,叫做沱沱河大桥。它坐落在万里长江的源头,象征着中国人横跨世界屋脊的勇气。”
  律风快速的注释,带有骄傲的笔锋。
  刚刚还干干净净的空白黑板,在中国桥梁的魄力与勇气上,出现了“华山长空栈道”和“沱沱河大桥”的汉字。
  他当然可以为英国尊贵的记者们,写下全世界通用的称谓。
  然而,他的手却不由自主地划出漂亮的点横撇捺,在黑板上留下了清晰的中文。
  记者们不得不举起相机、手机赶紧拍照。
  他们利用翻译器,逐一去核对律风所说的山峰和大桥。
  只要将律风写下的词汇载入搜索引擎,他们就能亲眼见到两千米高空的华山长空栈道,以及悬挂于雪山峡谷之间的沱沱河大桥。
  曾经被乌雀山大桥概念图惊吓得认可克里姆的记者,此时已经陷入了深深的震撼。
  这两座桥梁,每一座都比乌雀山显得危险,但它们又真实的存在于中国大地上。
  律风说:“我们有世上最优秀的建设者,也有世上最优秀的工程技术。中国的先辈们能够在几百年前、几十年前创造出这两座桥梁奇迹,我们的乌雀山大桥当然会在它们的基础上,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记者问道:“您的意思是,乌雀山大桥将会成为世界第一桥?”
  “当然。”律风肯定的回答道:“我们决定建造它的时候,就注定了它会是世界第一桥。”
  -
  观景台上简单的说明会,成为了交流第二日的新奇话题。
  关注着这场主题交流的网友,都在不同的媒体主页,发现了相似的内容。
  《伦敦通讯》:乌雀山大桥盘山结构并不是天方夜谭?克里姆错了?
  《每日新闻》:五千米的公路桥,两千米的险道,中国也许还能创造一座高海拔大桥。
  《都市快报》:未来的世界第一桥?也许这将是又一个中国奇迹。
  他们惊叹地讲述了今天在古堡酒店发生的一切,阐述了和克里姆截然不同的观点。
  记者们认为,乌雀山大桥不是幻想、不是废墟。
  甚至配上了最具说服力的照片——
  那是一张画得格外漂亮的图画。
  白色的底子上,出现了三座山峰,还有一堆恣意洒脱的方块字。
  没有PPT,没有投影仪。
  却有一个年轻的中国人拿着笔,像教师似的,笑着为在场的记者讲述了中国的奇迹。
  殷以乔拿着纸质报纸,端详着报纸上西装革履的律风。
  今天,他和殷知礼站在观景台远处,全程围观了律风的解说,并且已经想到了英国傲慢的媒体们,会发出怎么样的惊叹。
  殷以乔被两座桥梁震撼。
  即使他钻研了无数中国建筑,也没有认真去思考过,华山长空栈道和沱沱河大桥存在的意义。
  现在,律风说了出来。
  意义很简单:中国人能建造它们,就能建造出更高更好的桥梁。
  他记得律风心情愉快的腔调,记得律风写下中文时的雀跃。
  这场解说,更像是一场炫耀。
  炫耀中国自古以来的韧性和执着,炫耀他不再需要与克里姆这样见识浅薄的家伙唇枪舌剑。
  律风很快乐。
  当他说起桥梁,浑身散发着夺目光彩,在温柔的阳光下,镀上了一层亮眼的光晕。
  可惜,殷以乔不能靠近。
  他毫不怀疑,自己走过去和律风聊起任何话题,都会收获冷漠。
  毕竟他的师弟,固执得难以置信,就算是聊桥,可能都无法挽回律风的心意。
  更重要的是,他也不想破坏律风的好心情。
  殷以乔面对律风,常常陷入无奈困境。
  手边电话响了起来,打算了他烦恼的思绪。
  “殷,你要的展台灯光准备好了,铭牌也订好了。”杰森的语气透着兴奋,“我们都特别想知道你心目中最好的作品是哪一个?!”
  这几个月,C.E建筑事务所的人都在猜测殷以乔会在展台上放什么。
  那必定是超乎他们想象的建筑模型,能够经受住众人的赞美和镜头,在展台聚光灯下流光溢彩。
  然而,殷以乔的情绪显然没有杰森那么高亢。
  他准备许久的《山水逍遥》,更像是自我满足的作品。
  律风凝视利斯图书馆的模样,在他心头挥之不去。
  他深爱的人,喜欢的不是漂亮的建筑和仿古式艺术。
  而是飞檐雕栏背后屹立的中国。
  无法存在于中国大地上的《山水逍遥》,就不是律风想要的逍遥山水。
  “空着。”
  他说:“那里并没有打算放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  在作话为“虽然他现在不那么爱国以后一定会配得上律风”的殷以乔打补丁——
  很久很久以后,参观C.E陈列室的游客,都会在建筑师殷以乔的陈列区驻足。
  他们为占据了中央位置的空荡展台感到困惑。
  “为什么‘最好的作品’展台是空的?”
  知情人笑道:“因为他把最好的作品,留在了中国。”
  -
  我不允许律工加班熬夜还是单身狗,呜呜


第22章
  受到无数人关注的专题交流会, 经历了克里姆的怒斥、英国报刊的惊叹,竟然在网络掀起了不小的浪花。
  大部分认为,建筑交流都是毫无乐趣的观点陈述, 还不如参观一堆建筑模型更有意思。
  想不到, 这次交流会,居然这么热闹!
  “我以为克里姆的观点, 肯定是所有人的看法了,怎么《伦敦通讯》都在夸中国的桥梁?”
  “不止是《伦敦通讯》,还有《每日新闻》!事实上我还在伦敦建筑的官方账号, 看到他们在夸中国桥。”
  专家的观点和媒体的观点截然不同,不得不令人感慨道:
  “哈, 难道我们英国的报纸都被中国人给收买了?”
  收买论调一出, 立刻就有人跳出来。
  “嘿,伙计,看看这图, 我都快要被他收买了!”
  英国媒体的摄影,选取了最好的光影, 拍下了现场的情况。
  它们不同的配图,拼凑出了同一位黑发黑眼的年轻人, 站在白板前抬手画出山峰、桥梁的的模样。
  人类文化各有差异,可大多数人对美的欣赏格外相同。
  年轻人的眉眼透露出灿烂笑容, 足够所有见到他照片的人,感受到他发自内心的骄傲。
  那种灵魂掩盖不住的美感,配上他极具艺术性的图画,仿佛是一位画家,在现场展示他惊人的艺术天赋。
  观众很容易在美人美景面前,敞开心扉。
  只要认真报道, 就会立刻知道——
  中国来的代表,不仅解说了一座不可思议的大桥,还一边画图一边讲述了另外两座更加不可思议的桥!
  “华山栈道,我知道。会功夫的中国人都能踩着它飞过去,来展现他们深厚的内力。”
  “我的朋友曾经为了这座桥,特地去了中国华山,最后他实在是没有勇气走过去,站在旁边双脚都在发抖。”
  “虽然我没听说过这座沱沱河大桥,但是我知道青藏高原,那真是一个可怕的地方,整个公路都像是上帝铺设的通道,直通天堂!”
  “可怕的是中国人!他们竟然真的能在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架桥!”
  任何看到配图和新闻内容的人,都会被这两座桥梁吸引。
  他们几乎都快忘记了克里姆抨击乌雀山大桥的原因,敲下的文字、讨论的话题都是“中国人出了名的拼命,谁也不知道这群人下一秒又会搞出什么大新闻!”
  英国独立建筑学院的中国留学生,一直在关注着网上的舆论风向。
  他们看到这些夹杂着惊恐的赞美,心情骄傲又复杂。
  民众情绪跟新闻报道站在了一起,但是从建筑角度来说,莫拉尼斯.克里姆的专家观点更具有参考性。
  可是,难道要他们承认“中国带来的乌雀山大桥根本不可能建成”?
  想也不行!
  “为什么都三天了,殷知礼老先生都没有为我们说两句?”
  “瓜田李下吧,这次皇家建筑师协会的专题交流,突然请来了中国人,已经很多人说是他老人家假公济私了。”
  “什么假公济私!殷教授一向公平公正的评判建筑,他怎么可能假公济私!”
  “冷静……又不是我说的,是学院那些英国人说的。”
  即使英国独立建筑学院每年都有上百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也不代表学院的学生们能够秉持着客观的眼光,看待中国。
  这次万众期待的专题交流,不少学生都准备观摩全世界最顶尖的建筑艺术交流,学习来自全世界的大师观点。
  可是,他们对待中国交流团的到来,就没有中国留学生那么兴奋了。
  ——不过是一群资本家压榨奴隶做出来的豆腐渣工程,根本谈不上什么艺术。
  ——中国这种贫瘠大地上,任何的高楼大厦都会被称作奇迹,毕竟,他们也没有多少高楼。
  ——也许只有殷知礼的作品,和外国人的建筑才能算得上值得一看的地标,所以,他是因为长期合作,才会邀请中国来的吧?
  这些话,带着他们习以为常的语气。
  英国人、美国人、德国人的傲慢,深藏在骨血里,根本没有把中国交流团带来的作品放在眼里。
  道路智能化疏堵系统、刚刚建成的地标建筑、还有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曲水湾大桥,在中国留学生心目之中,都是国际前沿的成果。
  包括克里姆愤怒抨击的乌雀山大桥,哪怕它还没建造出来,也令留学生们印象深刻。
  因为,他们有生之年还是第一次见到国内新闻群起而动。
  在乌雀山大桥获得批准通过,发布出官方设计概念图的时候,他们才从一条条新闻报道里,知道这座计划了整整十二年的高速大桥。
  进藏再快四小时,盘山而上,飞跃峡谷,听起来就像是青藏公路之后,又一次与自然的战斗。
  他们怎么可能不期待?!
  留学生们课后聚集在一起,搜集着交流会的全部报道。
  那个年轻的中国代表,总是会出现在新闻的配图上。
推书 20234-12-20 :我能听见你的声音》:简介:(入库时间2020-12-20) 晋江VIP2020-12-18完结总书评数:10707 当前被收藏数:8717 异能时代来临,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若朴是最早觉醒异能的人之一,他能听见远方的声音——24小时不停歇。他被吵得夜夜失眠,成绩一落千丈,父母老师对他十分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