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再沐皇恩完本[穿越耽美]—— by:青枫垂露

作者:青枫垂露  录入:02-23

和珅走下官座,一点点地走近额尔登,确认他被两旁兵士押地动弹不得,才在唇边勾起一抹冷笑:“我来告诉你,我不算什么,论官阶,我不过是个从四品的文官,但临行前,皇上曾赐我便宜行事的权力。今日别说我要斩你额尔登一个,就是将谭大人、汤大人都斩了,也没人敢说一个‘不’字。”
额尔登原本瞪圆了的眼睛,终于失了焦距。一片静默中,只听见一声突兀的痛呼:“哎哟。”
众人偏头一看,才发现汤聘跌坐在地上,脸上不见一丝血色。
和珅闭了闭眼,平稳的声音听不出喜怒:“拖下去吧......”
作者有话要说: 花式打滚求评论求搜藏~~你们喜欢是我写文的动力(づ~3~)づ
☆、第十二章
额尔登被拖了下去,直面死亡的阴影笼罩着军帐内的大小官兵。
一时间,空气仿佛凝固了。众人麻木地看着和珅重新坐上官座,开口打破压抑的沉默:“知道我为什么要处置额尔登么?”
“作为将领,他贪生怕死,置国家大义、同僚生死于不顾。我知道你们当中,有人同情他,但你们想过如今被困木邦的明瑞将军,迟迟等不到援兵的绝望么?”见左右的官兵都耷拉着脑袋不吭声,和珅冷声道:“今日明瑞将军被困,额尔登可以见死不救;明日轮到你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他也会这样畏缩不前。列位都将心比心地想一想吧。”
“可......可北路军只有一万兵马,贸然前去营救无异于以卵击石,白白送死啊。”谭三格眉头紧蹙,怆然道:“他们一个火雷轰过来,我们的兵伤亡惨重,这仗叫我们如何打?”
和珅长叹一声:“谭大人,你糊涂啊!此番你们若不去救援,明瑞将军怕是凶多吉少。一旦他有个万一,你们这些北路军的将领,哪个能讨得了好?就算皇上仁厚,饶你们一命,可明瑞将军是什么身份,军机处的傅大人会轻易放过你们?”
见谭三格变了脸色,和珅复又温声劝道:“不去救人是死,放手一搏却还有一线生机。男子汉大丈夫,就算是死,也要死得其所不是?”
谭三格还未答话,帐中就传来了一句中气十足的:“是。”和珅循声望去,就见一身形伟岸的男子,目光灼灼地望着上座。
“说话者何人?”和珅朗声问道。
“末将海兰察,自请增援明瑞将军,以解木邦之围。”男子声如洪钟,话语间中气十足。
和珅眼前一亮,多拉尔·海兰察,乾隆朝的头等侍卫,赫赫有名的紫光阁功臣,没想到竟在征缅北路军中碰见了。
“北路军只有一万将士,你就不怕缅军的火器?”
“怕?打从我投军那天起,就不知道什么是怕。要拖爷爷我陪葬,也得看那帮缅人有没有这般本事。”
“好,这才是铁骨铮铮的真男儿。即日起海兰察继任北路军统帅,全速奔赴木邦,增援明瑞将军。”
谭三格没想到,和珅三两下就将军中的格局换了个彻底。海兰察天生就是个将才,在他的激励下,原本消极懈怠的北路军很快振作起来,仅用了三日便越过畹町,直奔木邦。
这一日,海兰察收到了明瑞的传书,得知作战经验丰富的明瑞没有坐以待毙。他带领将士牵制着前头的一小股敌人,边打边向畹町方向撤退。不日将到达木邦于畹町之间的一个据点:小孟育。
“小孟育?”和珅埋头去看沙盘。
从海兰察的角度看去,正好能瞧见他的侧脸。数日以来,和珅吃住都同将士们一起,日夜骑着马往木邦赶,原本就消瘦的身子,如今更是清减。海兰察原以为,这位钦差大人,只有一张利嘴,论起实干来,就像个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
不曾想那样艰苦的条件,他都能咬牙撑过来,倒和寻常的读书人截然不同。海兰察知道自己是个粗人,肚子里没有半点墨水,遇事也愿意主动向和珅请教。明瑞的传书,他也第一时间转呈给和珅。
“明瑞将军真是神将,在那样的状况下竟然还能牵制着敌人,有条不紊地撤退,替我们节省了不少功夫。”和珅的目光聚焦在畹町和木邦之间的小孟育,冲海兰察正色道:“北路军配合明瑞将军,一前一后夹击小孟育,反包围这处的缅军。至于追兵,两军汇合后再合力反击。”
待北路军兵临小孟育城下,和珅才亲身体会到,大清与缅邦在军备上的差距。缅邦虽无力造出威远大将军之类的重型大炮,却有能够近制敌人的“万人敌”蓄势待发。任凭城下有千军万马,一旦被“万人敌”的火力所伤,士兵伤口溃烂,难以救治。反观清军,士兵手里握的都是冷兵器,还停留在与人肉搏的阶段,在边境潮湿的气候下,冷兵器的杀伤力大减。
正想着,明瑞的人马已经开始攻城。北路军这头,将士都被神勇的主将带动起来,一个个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仿佛自己是铁浇钢筑,火雷打在身上都察觉不到痛。
清军虽然在武器装备上逊于缅邦,可明瑞的军队上下一心,很快就打开了一个缺口。海兰察抓住时机,与明瑞的人马里应外合,终于攻下了孟育城。
困局得以圆满破解,和珅却高兴不起来。他无比清晰地认识到,清军的胜利,是用无数将士的血肉堆起来的。对付一个小小的缅邦,就要牺牲这么多勇猛的将士。
北路军成功解救明瑞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京城。吴书来原以为皇帝听到这个消息会龙颜大悦,不曾想弘历神色平静地听完了奏报,久久地伫立在疆域图前。
全盛的帝国,北起额尔古纳河,南临曾母暗沙,西至帕米尔高原,东与日本隔海相望。周边的小国家,从安南到暹罗,都是大清的藩属国,就连缅邦也是连年朝贡不断。
可是在和珅口中,这个雄踞东方的大国,却有着一些细微的弱点,积聚在一起就足以让堂堂大国败在一个蛮夷之邦手上。弘历打心眼里拒绝承认这些弱点,然而和珅的话就像一则魔咒,不断地萦绕在他耳边。
主将地形不熟,士兵水土不服,粮草供应不足,弘历知道,这几条加起来就足以致命。
和珅走后的这些日子,他每日安坐于朝堂之上,却下意识地瞟向上一世,和珅常站的位置。午夜梦回,是那抹熟悉的身影,中了敌人的埋伏,跌倒在血泊之中。当弘历一次次从噩梦中中惊醒,他终于意识到:再这样下去,就算和珅安然地归来,他也快疯魔了。
平准噶尔、定回部、打金川,弘历也曾亲身经历过凶险异常的局面,雄才大略的君主从未临阵退缩过。但这次,弘历不得不承认:他害怕,怕和珅的死讯变成军报中冰冰冷冷的两行字。
“传朕旨意,征缅大军拿下木邦后,即刻与缅邦议和,不得贪功恋战。和谈事宜,全权交予和珅负责。”
圣旨传到边境,由明瑞总领的一万五千人马已经开拔,前往攻克木邦。海兰察不识字,听闻皇上要和谈,一整日都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明瑞却暗自松了口气:作为臣子,他奉命征缅,跟随他的都是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这一仗有多难打,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但君命不可违,身为将领未能建功立业,是绝无可能回撤关内的。他不怕死,可让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兄弟去送死,就如同用刀凌迟着这个铁骨汉子的心。
没想到过了旬月,皇帝的一道旨意让一切峰回路转。明瑞不知道是什么让弘历改了主意,和珅却明白,弘历这是将他的话听进去了。
七日后,清缅双方的人马在距木邦城三十里的地方进行和谈。缅方的代表是一位老成持重的大臣,一见和珅便皱起了眉头:太年轻了。
和珅顶着缅方众人质疑的目光,坐到了谈判的正中位置,明瑞、谭三格等人分坐在两侧。缅方的代表眼珠子转了转,望着和珅笑道:“不知这位大人是......”
和珅笑笑,并不答话。在他左侧的明瑞冷声道:“这位是新任云贵宣抚使,和珅和大人。”
“原来是和大人,失敬失敬。”缅方代表赔笑道。他不认得和珅,却认得治军有方的明瑞将军,连明瑞这样的人物都要坐在和珅的一侧,中间的青年必定不简单。
“说说你们的条件。”和珅并没有寒暄的心情,单刀直入地问道。
“我们的王说了,大清是上国,别的要求我们不提,只是这战俘一项,希望能够如数释放。”
和珅未置可否,只是浅笑道:“我们大清有句老话叫礼尚往来,放战俘可以,同样的缅方也要全数释放我方战俘。”
缅方代表望着和珅未达眼底的笑意,心下忐忑,连忙应道:“那是当然,那是当然。”
“另外,缅邦既是属国,就要守我大清的规矩,尽一个属国的本分,每岁的进贡要遵照旧有的奉表依时交纳。”
“此次战役,起因在缅兵侵扰我国边境,在云贵地区抢掠百姓的粮食,盗窃百姓的牲畜,更不顾地方官员三番四次的警告,才酿成了大祸。除了每岁规定份例的朝贡物资,缅邦还要赔偿八百万两边境损失费。”
和珅每列一项,缅方代表的脸色就难看一分,半晌迟疑道:“和大人你看......我们不比大清,地大物博,八百万两就是耗尽民力,我们也筹不出来啊。”
和珅不为所动,自顾自地端起茶饮了一口,笑道:“不急,余款可以逐年付清。这八百万两,就当作是你们花银子买的教训,没有那么大的胃口,就不要觊觎不属于你们的羹汤。”
明瑞瞥了和珅一眼,有些惊讶于他的强硬。仿佛在他心中,早就列好了一套条条框框,就等着一个时机,将猎物投进陷阱里。
缅方代表涨红了脸,抬手擦了擦额际的汗,原以为这就是全部,不曾想和珅又抛出一记惊雷:“这茶实在是......难喝至极......在下实在为缅王感到惋惜,终日与劣茶为伍。”
缅方众人心中有气,却都敢怒而不敢言。资历较老的臣子压抑着火气道:“缅甸的茶,自然无法与大清相比。”
和珅挑眉笑道:“我倒是有办法,能让缅邦上至君王,下至平头百姓都喝上好茶。我们云南地区的普洱堪称茶中一绝,若能开辟滇南商道,将产自关内的普洱由思茅运到缅甸的掸邦,缅邦子民便也能饮上好茶了。”
短短一席话将明瑞等人都震住了。清代打从入关,就一直奉行汉人自古以来重农抑商的思想,在和谈上主动提出开辟商道的,和珅绝对是第一人。
明瑞寻思着觉得不妥,在桌底上踢和珅的脚,想要借此提醒他。没想到缅方的代表喜笑颜开,当即应道:“如此甚好,和大人的提议甚妙,待下官禀报给王上,滇南商道的修筑,不日就能动工。”
和珅一面按住了明瑞,示意他稍安勿躁,一面挑眉道:“那就有劳缅邦诸位了,这筑道的银子,恐怕也要贵邦破费了。云南的藩司府也能出一部分银子,不过这几年收成不好,藩司府的库银也有限。”
话音刚落,缅邦的官员还未表态,谭三格、汤聘等人就先变了脸色。和珅说得好听,他们心里却清楚,藩司府哪还有存银啊,每逢战争,朝廷的款项一到就进了他们的腰包。他们仗着天高皇帝远,大发战争财。原想着能够瞒天过海,没想到和珅一到云南就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如今还要他们将银子吐出来修路。
“好说,好说。”缅邦? 谌思瞳|拍板,一个个喜上眉梢。就算修路的费用由缅方出,也是一本万利的事,通商贸易赚的银子才是大头。
三日谈判之期一到,和约敲定,明瑞等人立刻启程回京复命,一刻不敢耽误。
临行前,汤聘趁着四下无人,将一个匣子递给和珅。
和珅用手掂了掂,匣子很沉。汤聘脸上堆着笑:“和田玉石是上天给云南的宝贝,经手艺人这么一雕,不仅模样漂亮,而且价值连城,还请和大人在皇上面前替卑职多多美言几句。”
和珅瞥了他一眼,将匣子打开一条缝,里头是一尊慈眉善目的玉佛。
“汤大人有心了。有寻这物件的时间,还不如好好查点修路的银子。”和珅将匣子合上,似笑非笑地看着汤聘。
汤聘见他没有推拒,满脸喜色地走了。
直到视线之内没了汤聘的身影,和珅才冷声道:“出来吧,戏都演完了,还有什么好看的?”
海兰察这才从草堆后头探出身子,眼睛却一直盯着和珅手里的匣子。
“你在这儿做什么?”和珅问道。
“我寻个偏辟的地儿撒尿,和大人又在做什么?”海兰察声音闷闷的,盯着那匣子就像打量仇人一般。
和珅挑眉笑道:“我知道你在寻思什么,我只告诉你一句,太后老佛爷的寿辰就要到了。”说完,不待海兰察反应过来,便径自抱着匣子离去了。
留下海兰察在原地,呆呆地摸着后脑勺。
作者有话要说: 花式打滚求评论求收藏~~你们喜欢是我写文的动力~
☆、第十三章
明瑞统帅的军队带着一纸和约回到了京城,按照惯例,大军凯旋要在午门向皇帝敬献战俘。
然而这一回,和珅将战俘都放回了缅邦,也赎回了清军被俘的将士。
待明瑞一行来到午门外,兵部尚书伊勒图已经等候在一旁。他接过明瑞手中的和约,登上午门门楼,将和约转呈给皇帝。
和珅这才看见,弘历端坐在门楼上,在日光的照耀下,一身明黄的龙袍分外亮眼。
弘历一直在那跪着的三排将士中搜寻和珅的身影,最后目光锁定在了一排最左侧。明明从重生到现在,两人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但和珅的一举一动,就连下跪的姿势,仿佛都在弘历脑海中重复了千遍。哪怕此刻相隔甚远,还是能够一眼就认出来。
弘历接过伊勒图上呈的和约,仔细地看着和约里的条款,视线久久地停驻在滇南商路修建一条上,英挺的眉微微皱起。
“明瑞呢?”
“将军率众将士在门外跪迎御驾。”
弘历返身下了门楼,朝跪着的三排将士走去。他伸手扶起明瑞,望着他脸上还未消退的伤痕,连声道:“好,好,不愧是我们满洲的巴图鲁。”
明瑞涨红了脸,垂着头仿佛一个犯了错的青年:“奴才有负皇上所托,没能攻陷阿瓦,请皇上责罚。”
“此战虽未能攻陷阿瓦,却威慑了缅邦,保住了边境的安宁。朕不仅不罚,还要赏,你、海兰察、所有有功的将领,都要赏。”弘历心情极好地笑道。
弘历将跪着的将领逐一扶起,唯独到了和珅跟前,没了动静。
和珅手里捧着一个用黄布裹了的物什,恭顺地跪着。弘历居高临下地瞧着他,旬月未见,和珅瘦了一圈,原本合身的官服,如今倒像是挂在身上似的。
“这份和约是你的杰作?”帝王低沉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回皇上的话,和约是经奴才同意的。”和珅垂首应道。
“修筑滇南商路,谁给你的权力?”弘历也不叫起,就让和珅在众目睽睽下一直跪着。
“臣自请赴滇之时,曾向皇上讨要便宜行事之权。”
“朕那是让你在危急时刻便宜行事,谁让你在两国和约上擅作主张的?”一片寂静中弘历的冷喝声尤为突兀。
“滇南商路?征缅一仗明瑞的大军费了这么大劲儿才将缅人赶出关内。你倒好,一纸和约和缅人做起生意来了。和珅你多厉害啊,上赶着把缅匪往铁壁关内请!”
“皇上,云贵边境的缅邦流民,就是因为没有生计才会不断滋事挑衅。修筑滇南商路,通过民间贸易让他们赚到银子,能够吃饱穿暖,自然就不会再出乱子。”和珅并没有被弘历的疾言厉色吓住,仍然据理力争。
“银子,银子,你的眼里只有银子。朕看你是钻到钱眼儿里去了,连农为本,商为末这样的祖宗教训都忘了。”和珅的话就像一个开关,唤起了弘历某些不愉快的记忆,前世那张让人瞠目结舌的和府抄家清单仿佛又出现在弘历眼前。
和珅却还没有意识到弘历在压抑自己的怒火,他甚至觉得,今日的弘历异常地固执,朗声争辩道:“敢问皇上,要办成事情,这桩桩件件哪处不需要银子?修路建桥、宫里头的万寿、千秋节、东巡南巡、就连皇上您身上穿的至尊龙袍不也是银子堆出来的么......”
话未说完,耳边就传来一声断喝:“和珅,你真以为朕不敢动你么?”
推书 20234-02-23 :这金主有毒完本[耽》: 《这金主有毒》作者:暮寒公子文案:沈洵一直以为自己今后的人生将会是一出父债子偿的替身狗血韩剧谁知道这个韩剧的剧本打开方式有点不对顾先生:“默写一遍公式,我替你补补物理”沈洵:“……??”顾先生:“走啊,带你去趟迪士尼”沈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