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田记 完结+番外完本[穿越种田]—— by:方之影

作者:方之影  录入:04-09

她自己不行,更不想让林氏吃苦,就只能请人,萧楠在心里默默的算了一下,八亩地的麦子,若请上五个劳力,一天就能收割完,收完再把它打晒出来,估计还要两天时间,加起来,三天时间就差不多了,当然想要晒好,三天时间肯定不够,不过自家院子大,萧楠也不缺气力,待天气好的时候,就在自家院子里铺上油纸布,慢慢晒。
这种重活请人,平常时日一天一个人需付三十文的工钱,农忙季节一个人则需要四十文,另还要包一早一中两顿饭(宋之前大多数普通人家一天只吃两顿饭,自宋多了位江尚书之后,有些风俗习惯慢慢就改了,现在人一天都要吃三餐饭,尤其是这种重体力劳动活更是如此。)
萧楠家情况有些不一样,林氏是新寡妇人,不便招待饭菜,不招待饭菜,就还需再加十分,也就是说,请一个人,一天要五十文,五个人,三天就是七百五十文,这价格不算贵,自家完全负担得起。
从田里回家之后,就和林氏商量请人收割之事,林氏略一沉吟,便同意了萧楠的安排,正如萧楠所说,她们家现在没有人会干这个活,别看萧楠从小习武,力气又大,可萧大郎除了带她上山打猎之外,可没让她干过多少其它农活,家里的农事若是忙不过来,萧大郎情愿花钱请人,也从不让萧楠母子下地,说白了,他就是一个十足的模范丈夫加模范父亲。
请人这一事,也简单,萧大郎生前在桑榆村颇有威望,与他交好的人家不少,再加上这时候请人价钱高,家里地不多的人,很喜欢在这个时候出活,两日后,林氏便带着萧楠一起,走去房了三户人家,请来了五个壮劳力,这三户人家分别是里正堂兄家的两个儿子,萧大朗一个远房叔翁家的父子,另外加上萧楠的姑父。
这个姑父可不是指的萧菊云的丈夫,而是指的萧大郎的亲妹妹萧月的丈夫,萧月的丈夫姓江,名汉普,是临村江圃村的人,他家里只有一个有腿疾的寡母以及一个弟弟,弟弟小时候摔了一跤成了傻子,一家人,一个残一个傻,就只盛江汉普这么一个正常人,这样的一个家庭,经济状况可想而知,萧楠的继祖母朱氏当年没能把萧月拿去卖钱,就把她许给了江汉普。
好在江汉普家里虽然穷得叮当响,人却是个很不错的憨实后生,脾气好又勤奋,萧月嫁给他之后,日子虽然苦了点,精神却比在家里的时候欢畅,待萧大郎回来之后,有了萧大郎的帮助,他们家承包了村里的一片鱼塘,又添了几亩地,日子已过得不错了。
林氏之所以会请他,是因萧月在萧大郎去世之后,一再叮嘱林氏:“嫂子,家里若有什么事需要帮忙的,千万别忘了我们。”若让萧月知道林氏请人割麦,却不找江汉普,以萧月那泼辣刚烈的性子,肯定会生气。
“阿母,咱们把姑父请了过来,以他和姑母的性子,只怕是不会收咱们的工钱罢。”请完人,回家的途中,萧楠忍不住道了一句。
“我知道,可若不请他,待你姑母知道了一定会生气的,认为我没把她当成自家人,你父亲这边就她一个嫡亲的妹妹,咱们不能和她生分了,所以,我干脆把你姑母也一并请来了,让她帮我一起做饭,有了你姑父和姑母在,咱们待饭,也就不会有人说闲话了,如此一来,那每人多出来的十文钱工钱咱们也省下了不是。”林氏笑着接口道。
第十九章、秋收(中)
“阿母,咱们做饭也是需要花钱的。”萧楠有些无语的接了一句。
“傻丫头,我只是打个比喻,并不是真指望节省那几个铜钱,咱们请的都是乡邻舍里的邻居,能打好关系的时候尽量要搞好关系,若请的都是外男,我一个妇道人家不方便招待,只能加几文钱让大家回家吃饭,可如此一来,虽无人责怪,却无形中会让大家心里生产一种疏离感。”
“如今有了你姑父姑母,咱们再把早午饭整得丰盛些,大家见咱们家虽只有孤儿寡母,可在待客之道上却无半分差错,日后村里的闲人想找借口编排咱们的时候也找不到话头不是,至于你姑父姑母,以咱们两家的关系,倒也不必计较太多,现在他们不要工钱,待事后寻个合适的机会,咱们再给他们送些点用的东西就好。”林氏闻声不由哑然失笑,伸手轻轻点了点萧楠的额头,趋机教女。
萧楠在听得汗颜不已,她前世学识渊博,智商又高,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可谓是一块丰碑,可正也因为一心专于学术,又未成家,在人情世故这一块是有些欠缺的,就像今日,若不是林氏带她一起去请人,只怕就要把真心待自己一家人的姑父姑母给得罪了,看样子,自己想要做一个合格的田舍闲人,需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呢。
割麦子的人请好了,上午萧楠在家教梓修站桩打拳,下午进了一趟山,回来的时候带回了两只兔子,三只野鸡,一只豪猪,还有三只约莫半斤重一只的斑鸠,可谓是收获不菲。
因明日割麦子的人就要来上工,家里要备饭,这些东西自然都不能卖,林氏看到那三只肥硕的斑鸠时,神色颇有些挣扎犹豫,白云山的斑鸠并不多见,以前萧大朗在的时候,一年也就能猎到四五回,此物与干冬菇再配上几片山参一起蒸食,对两个孩子的身体极有好处,林氏虽不是什么小气之人,可现在她的目光落在那几只肥硕斑鸠身上时,却是犹豫不决。
“阿母,你纠结什么呢?”萧楠放下猎物之后一抬头就看到林氏满脸挣扎的神色,不由好奇的问了一句。
“咳,我在犹豫这几只斑鸠明日要不要拿出来待客,要知道,这东西白云山并不多见。”林氏有些不自在的轻咳了一声,道。
“哦,阿母想将斑鸠留下来给我和梓修吃?阿母,你别操心了,虽然咱们这一块斑鸠不算多,却也不少特别稀有,日后总还寻得到的,明日再加上一只野鸡和山菇一起炖汤,让所有来咱家的人都跟着受点补,也省得大家回去说咱们待客不用心。”萧楠听得哑然失笑,旋即帮林氏做了决定。
萧楠如此大度倒不是她品行有多高尚,而是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这时候又没有冰箱,九月的天气虽然不算热,死去的斑鸠要放几日才吃,也是会坏的,既然不能放,家里要请客,自己母子几人吃独食显然也不合适,既然如此,还不如大方点,拿出来待客,还能换得一个好客的好名。
“大娘说得对,既然是待客,咱们就要尽心尽力,尽可能的拿出家里有的食物招待好客人,是阿母想佐了。”林氏闻声微怔了一下,紧接着就展颜笑了起来,她并不是小家子气的人,经萧楠一提,立即就甩开了心头那点纠结,一心一意开始想着待客的饭菜。
“阿母,咱们除了这些之外,还需备什么其它菜么?”萧楠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她不好说自己并没有母亲想的那般高尚,之所以建议把斑鸠拿来炖汤待客,是因这东西没地存放,只能顺着林氏的话往下道。
“咱们菜园子里还有不少菜,明日你姑母他们估计还会带两条鱼过来,咱们只需再备点豆腐就差不多了,哦,对了,明日你姑母家的秋兰表妹和俊鹏表弟都要过来的,一会你去村头的小货铺买几样零嘴回来。”林氏道。
次日一早,姑母萧月和姑父江汉普带着七岁的闺女江秋兰和五岁的小儿子江俊鹏来到了萧家,正如林氏所说,姑父确实带鱼过来了,并且不是一条两条,而是直接提了一桶过来,里面有二条四斤来重的白鲢,一条五斤左右的鲤鱼,外加五条半斤多重的鲫鱼。
江秋兰和江俊鹏一来就被梓修迎到屋内,几个小的凑一块疯去了,萧楠却吓了一跳,好家伙,虽然这年代鱼不是太贵,却也要七八文一斤,江汉普提过来的这桶鱼怎么着也能卖一百多文,人家本来是帮忙割麦子的,结果不收自家工钱不说还送了这么多的鱼过来,啧,啧,怪不得母亲总是说,萧月姑母与自家的关系不一般。
“大嫂,这鱼我给你放到盆里养起来,做的时候让月娘现杀即可。”进了院门,江汉普手脚麻利的从厨房拿出一个大盆子,又从井里摇了大半盆水,将桶里的鱼放了进去,然后又找了个盖子将其盖住,这才抬头朝林氏憨厚的笑了一笑。
“你们每次来家里都拿这么多鱼过来,我都有些过意不去了。”林氏瞧着自进了家门,便在院中忙活的江汉普和萧月,只觉心头既暖又涩。
“大嫂你这话可就见外啦,若没有大兄的帮忙,我们一家到现在只怕连饭都吃不饱,正二八经的房舍都不会有一间,我家大郎更不可能有机会去县里去读书,相比大兄和嫂子对我们家的帮助和照顾,我们提的这几条鱼算得了什么。”萧月此时手里正拿着一把柴刀,在院中整理一些较大的枯枝柴火,闻声不由抬头略带嗔意的看了林氏一眼,接口道。
林氏只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萧楠却在一旁瞧得眼眶微红,原来,父亲这边的亲人也并不全都是不知感恩的极品,萧大郎对妹妹萧月好,萧月一家知恩惜情,尽自己所能,给与回报,她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自己前世的家人,她的兄长们除了不断向她索取之外,似乎从来没有想过感激和回报这回事,更不曾去想过她是否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照顾!
第二十章、秋收(下)
萧楠忆起往事,不意触动情怀,一时间只觉得心头的酸涩有些止不住,为了不失态,她悄然从院中离开,走到外面,对着天际那轮刚升起不久的朝阳深吸了口气,无声的对自己道:“萧楠,前世的一切早已成为过眼云烟,你这辈子身边有这么多善良慈爱的亲人,还有什么好伤感的,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才是正途!”
世间百态,人心各有不同,有人终其一生庸庸碌碌;有人蝇营狗芶;有人为名留青史而禅精竭力;也有人为追逐荣华富贵,六亲不认,丧失人伦;对萧楠而言,无论上辈子还是这辈子,她都没有太大的野心,但是她也不想做个任人左右命运的可怜虫,她终其一生追求的是有个上慈下孝,没有尔谑我诈,没有功利算计,只有一心一意、相互扶持包容,同时不必为衣食发愁的家。
为了这个目标,她上辈子拼了命的去学习、奋斗,只为拥有足够的能力来营造这样的一个家,可惜,她愈努力,收获得愈多,却离这个目标愈发的遥远,她三十七岁的时候,几乎拥有了她所有的那个行业中最高的荣耀,她的心却如一个历尽沧桑的百岁老人,只有无尽的荒凉……
“大娘,你怎么站在这发呆?可是想起了你父?”江汉普把鱼放好,又把厨房里的水缸装满了水,就拿着镰刀出门,准备上地,没想到一出院门,却发现萧楠站在屋外发呆,眼眶还有些发红,不由微微一怔,不过旋即以为小姑娘是想起了她的父亲萧大郎,他也是几个孩子的父亲,心头顿时浮出一抹怜惜,走到萧楠身旁,温声问了一句。
“我没事姑父,姑父稍等我一会,我也和你一同去割麦子吧。”萧楠此时已将失态的情绪调整得差不多,眼见江汉普朝自己走来,忙对他笑了一笑,开口道。
“别,以前你父亲在的时候,可从来没让你干过这些活,现在你花钱请了这么多人,又有姑父我,哪里用得着你这么一个小女娃去凑热闹,真想帮忙的话进屋帮你阿母他们做做饭罢。”江汉普连忙摆手拒绝。
现在的萧楠在林氏和梓修眼里是家里绝对的顶梁柱,可在江汉普的眼里,她仍只是个还差二个月才满十一岁的小姑娘,江汉普又素知萧大郎生前极为宠爱这个闺女,哪里肯让她跟着自己去干这等重活。
萧楠抿嘴一笑,不再坚持,和江汉普告了别,就回到了屋内,至于昨天请的同村的那几个人,此时已经到了地里,他们比江汉普离得近,又知道萧楠家的地在哪,大家都是实诚人,起床之后,也没来麻烦林氏母子,就按昨天说好的从哪块地开始,直接去上工了。
萧楠回到家里之后,先把今天要做的野味给收拾出来,又去菜园里摘了些菜,其它的话,厨房里有林氏和萧月这两位能手,就轮不到她出手了,约莫到了辰时中,饭菜就差不多备好了,萧楠便去地里喊人回来吃饭。
大家这个时候已干了近一个时辰的活,五个大劳力,又都是干庄稼活的能手,一个早上,已割了二亩多地,一片片沉甸甸的麦穗整齐的铺在尚有十几公分深的麦桩地上,在晨曦的照耀下闪烁着柔和饱满的光芒,萧楠远远瞧着,心头跟着升起了丰收的喜悦。
“五叔翁,大堂兄,李家大兄,二兄,姑父,吃饭啦!”萧楠一双蕴满喜悦的眸子在田圃的麦穗上巡逻了一阵,然后就扯着嗓子朝着在田地里忙活的身影喊了起来。
田里干活的诸人都是一大早空着肚子上工的,劳作了这么久,早饿了,萧楠扯着嗓子一喊,没有人矫情,大家很快从田地里出来,跟着萧楠一同往家里去,待进了院门,看到就摆在大院中央的那一大桌菜,不由有些愣神。
桑榆村请人上工是要待饭不假,却也没见谁家会准备如此丰盛的饭菜招待啊?但见那张四四方方的高脚大桌上足足擂了十个大盘子和一个大碗,看这样式应该还有一个菜没上,桑榆村待客都是双数菜,可没有人家备单数的菜。
十一个菜中有八盘是荤菜,只有三个素菜,八个盘中的荤菜全装得满满当当,有红烧兔肉,豪猪烧马铃薯,豪猪脊骨,红烧鲤鱼,香喷喷的鲫鱼豆腐汤……
桑榆城在周围的村落中条件不差,可不这差也就指的是村里大多数家庭每餐能吃饱罢了,像眼前这般丰盛的饭菜,别说平常时节,即便是过年,也不一定备得出来啊,这些饥肠辘辘的汉子突然看到这样的一桌饭菜,竟是有了几分手足无措之感。
萧家若不待饭,一人一餐会补五文钱,这是整个桑榆村的规矩,可眼前这桌饭,别说一人五文钱,就是一人二十文也备不出来,萧楠的远房五叔翁神色有些忐忑对手里又端了一大海碗汤出来的林氏开口:“嫂,嫂子,咱们都村邻舍里的,你,你这样也太客套了些罢。”
“这些都是大娘从山里猎回来的野味,也没花钱买,哪里谈得上客套,各位兄长贤侄赶紧洗手上桌吧,水在水盆里,已经备好,大家忙活了一个早上,估计早饿了,江家姑爷,这陪客的活就交给你了,可千万要让大家吃好吃饱。”林氏淡淡一笑,接口道,说完她就进了厨房。
江汉普性情憨厚实诚,并不太擅长交际,可在村里生活了几十年,再不擅交际这起码的待客之道还是在行的,再加上大家都是男人,彼此又不陌生,由他出面,大家的拘谨很快消散,没多久就坐到桌上,甩开膀子端起酒杯吃喝起来。
因吃过饭还要继续干活,酒只能浅酌即止,每人只喝了一小杯,就开始吃饭,这些个壮劳力食量是相当惊人的,虽然林氏备的饭食足够丰盛,量也足够大,待大家都吃饱喝足之后,一桌饭菜已只剩下残汤骨渣。
“大兄,那野鸡汤里好像有斑鸠。”吃完饭出来,往田地里走的时候,李富的弟弟李贵突然道了一句,他此言一出,大家都不由自主的朝他兄弟两人望来,李贵的哥哥李富迎着大家的视线,点了点头,他平常也经常进山,斑鸠肉也偿过,自是很容易就偿出了味道。
得到这兄弟两人的确认,大家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十分复杂,斑鸠这东西在市面上并不算特别珍贵,只是桑榆村这一带山上很少见到,此物对孩子来说又特别滋补,一般人家得到它,根本舍不得拿出来待客,可萧楠家好不容易得到了这么点东西,却毫不犹豫的拿出来和野鸡一起炖了,招待自己这些粗客......
第二十一章、脱麦与税赋
萧家八亩地的麦子,五个身强力壮的庄稼能手,第一天不到收工的时候就割完了,割麦子对于这些惯干农活的庄户人家来说不算辛苦,辛苦是打麦子和往家里搬麦子,桑榆村的习惯是麦子割完之后,直接在地里打出来挑回家,搅断的麦杆匀洒在田地上当肥料。
若不是十几年前大宋境内各地农村已普及简易脱谷机,单靠以前原始的脱谷之法,萧楠家八亩地,连割带打三天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个时期田地庄稼的量产虽不能与前世相比,可与前朝往代比较却是增产了不少,宋以前,平均一亩地麦、稻,两季加起来的产量也就是七八百斤左右,而现在据萧楠的了解,他们桑榆村的良田平均亩产一季约莫在600斤到700斤之间。
推书 20234-04-09 :朕还是如此威风凛》: 《朕还是如此威风凛凛》作者:公子湛文案朕觉得这世界有点污重生之后,朕有些惶恐朕的丞相染上了写情诗的癖好,还总要把它送给朕朕的将军闲着没事就进宫,拿着一块朕见都没见过的定情信物要朕负责最可怕的是朕的太傅,总喜欢夜里摸到朕的寝宫,与朕一同研讨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