缉凶西北荒完本[悬疑推理]—— by:白云诗诗诗

作者:白云诗诗诗  录入:09-26

陈国华忧郁地望着他,他们同是警校出身,并肩作战二十多年,有时候他也会想,是不做刑警的人,注定命里都有个破不了案子?越是急公好义,越是命里穷途。
他们是把针插在脑后过日子的人,十五年了,凶手逍遥法外,甚至于连群众都忘记了这件事。
“就算抓到了人,老房,难道世上就没有下一桩凶案了吗?”
陈国华觉得自己这句话问得很无力。
房正军不接他的话,房正军抬起手,挥散烟气和蚊蝇:“当初多少人都说卢世刚就是凶手,是我一力坚持疑罪从无。我要抓人,就要真凭实据地确信他是凶手,卢世刚的犯罪证据不足,又有不在场证明,我不能让他做替死鬼。”
陈国华望着他。
“可不瞒你说,这么多年了我心里仍然怀疑卢世刚,我一直想把他当场擒获。每一次新的凶案发生,我都想杀了自己,因为谁也不能保证是不是因为我当初的错放而害了又一家人命!”
房正军越说越激动,他的激动无处发泄,只好一只接一只地拍蚊子。响亮的巴掌声回荡在公圌安局的大院里。
可是现在,卢世刚死了,和金川案所有灭门的家庭一样,死于同样的手法。
真正的凶手似乎要以这样的方式,来证明警方的愚笨。
这是示圌威,也是嘲弄。
房正军感到前所未有地挫败,于挫败之外,他还觉得恐惧。
陈国华盯着他:“老房,你实话告诉我,梁旭,就是之前来局里那个男孩,他到底是谁?”
房正军不说话。
“你跟我总要交底吧?”陈国华恼火地转了一圈:“你儿子!问得那么明了,我!多少人面前给你留着面子!姓房的,你跟我还打谜语?”
房正军还是不说话。
过了不知多久,他央求似地抬起头来:“看明天,看明天的问圌讯结果好不好?”
陈国华气得搡他:“你让我跟李成立怎么说?跟刘宸怎么说?我告诉你,不是我一个人现在心里有想法,大家心里都有想法!房灵枢没说错!有话就大家说开了,你一个人抱着死磕是什么意思?”
房正军由着人搡,倒退几步,他咬着牙说:“我就是觉得自己人里有不干净的。”
陈国华瞪着他:“你是没话好说开始他圌妈泼脏水了是吧?”
“该说的时候我会说,不需要说的,你想知道,就自己去查。”房正军站定了:“我话就放在这里,你还有什么要问?”
陈国华在问他,房灵枢也一样在问他。只不过陈国华问得直接,房灵枢问得迂回。
半个多月前,梁峰被卢世刚的儿子误伤致死,这场民事纠纷确实已经理清了,虽然法院还在走程序审理,但公圌安局这边该提交的都提交了,也不涉及刑事问题。
尽管如此,作为受害者唯一的家属,梁旭的态度怎么想都可疑。他完全没闹,好像他父亲不是死了,而只是受了个轻伤。
正常情况下,家属无论如何都应该来公圌安局大门口闹几天,医院那边,也不能放过,再激动一点,还可以去信圌访局跑一圈——梁旭太通情理了,通情达理到有些反常,他无理取闹的程度是零。
卢世刚的广源建材公司门口连个花圈横幅都没有,只能说梁旭作为大学生,素质实在太高了。
高到今时今日想起来,有点离谱。
房灵枢和刑侦中心的同事谈起这件事,大家都笑他:“你他圌妈是被警闹医闹洗圌脑了吧?我们态度好办事效率高群众满意不应该吗?卢家一口答应赔他二百万这也不是小钱啊!”
做公务员这一行,不就盼着少点上圌访吗?房灵枢可能脑子有坑吧。
起初房灵枢也觉得,自己脑子也许是有点坑。
如果那天晚上他没有见到房正军的眼泪。
时间不远,就是上个星期,房灵枢溜进书房偷烟,正撞见他父亲拿着一卷什么东西,在抹眼泪。
房正军的表现很惊慌,他强作镇定,还不等儿子开口相问,他自己先说:“你给我揉揉头,我这头疼,怎么眼睛也酸。”
又板起脸问:“又来拿烟?你怎么不学好?”
房灵枢始终没有看到他父亲手里的东西到底是什么,第二天房正军先去了档案室,房灵枢偷偷摸圌摸地问档案室的小孙:“我爸来干嘛的?”
“没干嘛呀?就还个卷宗。”档案室的小孙迷迷糊糊地说。
“啥卷宗?”
“你问他呀,就前段时间的民事案吧。”
房灵枢觉得莫名其妙。
梁峰跟房正军并不认识,至少房灵枢不记得有这么一个叔叔。房正军为什么要拿着他的卷宗哭?
房灵枢没有见到梁旭,民事案那几天,他在宝鸡做培训,顺便陪他圌妈妈。
房正军也不许他再去骚扰当事人家属。可以这样说,如果曲江案没有发生,房灵枢没有任何理由再去打扰筹办丧事的梁旭。
他原本也没有打算去插手这个已经结掉的案子。
但现在曲江案爆发了,死者的身份尴尬,既是金川始案的嫌疑人,又刚刚经历一场民事纠纷。
如果是在美国——不,放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不,就以房正军的认真严谨来说,都应该第一时间将这三个案子关联起来。远者远关,近者近关,都是死了人的大事,谁的恨比谁少?
梁旭父亲的离世,卢天骄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养不教父之过,从情感上讲,梁旭有充分的犯案动机,如果他真的是杀人凶手,那他一定会先杀死卢天骄,然后再迁怒于卢天骄的父母。
法圌医的初步推论也完全符合,第一个死亡的是卢天骄,然后是他的母亲张秋玉,最后才是卢世刚。
这不同于连环案,这有明显的激情杀人的倾向,所以卢世刚身上才会出现殴打的痕迹。
至于他为什么要模仿金川案的犯案手法,房灵枢还没有想清楚,也许梁旭是想要模糊大家的视线,嫁祸于还未归案的连环案凶手。
他应该首当其冲列入调查目标,他的平静就是最可疑的地方。
可是很微妙地,房正军在回避,陈国华也在帮着回避。
房灵枢今天说了一圈,说到底是要逼出这个民事案,在房灵枢眼中,它和曲江案分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查案应当先从近的地方查起。而他的父亲和领导在刻意地掩饰这两个案子之间的关联,他们有很浓重的包庇的嫌疑。
他们在包庇梁旭。
房灵枢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他想问。
“你帮我买瓶水来。”房正军说。
房灵枢没有二话,去便利店买了两瓶农夫山泉。
房正军拧开瓶盖,也没有喝,只是捏着塑料瓶子,水从瓶口溢出来。
他手上用力,一股清泉从瓶口直射圌出去。
“覆水难收,你看到没有。”房正军说:“有些话说出口了,你想把它收回来,就迟了。”
“水是干净的。”房灵枢说:“但我觉得事实一旦被隐匿,就显得脏了。”
“灵枢,你还年轻,总觉得什么事都要大家明白才能找到答案。”虽然路人稀少,房正军也还是尽量放低声音:“舆论是把双刃剑,我们要保护群众的安全,也要维护民心的稳定。不能跟美国学,什么事往外一倒,烂摊子谁收拾?”
“我没说要找记者。”房灵枢无辜。
“对,别说是记者,就是在局里,没有证据之前,你也不能随便怀疑。做什么事,要走程序。”
房灵枢安静地看着他:“爸爸,你以前不会这样的。”
房正军的嘴唇翕动了片刻,最终只是伸手,揉了揉他儿子的帽子。
“有些事你不愿意说,那我就不问。”房灵枢说:“很快就会有答案。”
第4章 梁旭
隔天下午,梁旭来了市局。
很不幸地,房灵枢不被允许参加讯问——头天夜里三点,省厅下达指示,二级警司以上人员参加办案,所有办案人员,必须是党员,必须有丰富的办案经验。
曲江案正式立案调查,省委书记亲自批示,省厅直接牵头查办。所有调查经过,两小时一次上报省委和省政府。
书记的批示,不知是不是特意换了红笔,一笔一划写着“办案以慎,查案以严,各单位部门全力配合,一定要打击犯罪分子嚣张气焰。”
后面稍小的字,详细批示了宣传部和各新闻单位,要“杜绝谣言,净化舆论,坚决保障长安省旅游文化年的有序稳定。”
这个重视程度,让大家都觉得鼓舞,同时也很紧张。
虽然此案还没有任何定论,但领导们显然已经将它和金川案联想在一起。
不能再出事了。
房灵枢现在恨自己没入党了,也知道后悔自己不思进取了,回国两年,既不是党员,也没混上二级警司。
后悔也晚了。
房正军只说:“我早就叫你写入党申请书,你拖拖拉拉,就知道玩。”
房灵枢犹不甘心:“我就不信了,难不成做笔录的也得上二级警司?让我做笔录好不好啊?”
房正军捶他脑门:“公安局是你家?你还挑三拣四?公事公办,你干活儿去!”
“我干嘛去啊?”
“跟着中心的人去翠微小区,排查!安排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出个国你以为你是个人物了?!”
房灵枢委屈巴巴地跟着调查小组出勤了。
梁旭是下午一点才跟随警方前来,不可避免地,他有些紧张,一直低着头。进了问询室,负责问讯的警官就安排他坐下,这时他才终于把头抬起来。
头抬起来,房间里其他几个人都吃一惊。
——在犯罪行为和动机理论的学说当中,有一种相当跳跃的学说,简称为“犯罪相貌”,它认为暴力犯罪者往往具备一种面貌上的共性,比如较窄的前额,较高的颧骨,粗短的下颌和小间距的眼距——虽说如此,一个罪犯究竟应该长什么样,凭此学说也实在难以定论。
以貌取人毕竟是不对的。
但是,当问询室的所有人看到梁旭的时候,大家都不自觉地有一瞬间的以貌取人,他举目向四围一望,众人心中便不约而同地涌起同一种想法:犯罪相貌有没有不知道,但世间恐怕真的有决不犯罪的脸。
梁旭实在不像是个凶手。
这孩子长得太好了。
他看上去十分英俊,并且是一种端正的、良善的、令人心生好感的面貌。起初他一直低着头,刘海的阴影遮住了额头,那气质总显得有些阴郁,可他抬起头来,就露出一张年轻又英气的脸孔。
人如其名,他真像初升的朝日一样光彩夺目,那是一种男子刚步入成年的英姿勃发。
他的眼睛十分明丽,生着秦人特有的单眼皮,并且是干净爽快的丹凤眼,眉毛亦是挺拔英武的两道剑眉——这种眉眼适合于顾盼神飞的骄傲姿态,而他的眼神有些过于忧郁,微微含着一点严肃的神态,因为拘谨而略带腼腆,这就更让人觉得他朴实又自然。
他浓厚的黑发以最规谨的方式剪短又梳齐,没有染,看上去有些天然的鬈曲,在耳畔划出一条整齐的线,正是古人称赞的有如刀裁的鬓角。
宛如电影里最经典的正面人物,他的一切神情姿态,都带有一种天然的正直和纯洁。
衣饰上也是一样的整洁端正,一件藏青色的Polo衫,大学生常穿的那种磨白的牛仔裤,鞋子也很干净,大约是刚刚刷洗过。
因着父亲热孝,他臂上还别着黑纱。
梁峰可惜了,有个这样的好儿子,偏偏天不假年。
大家一瞬间又不由自主地去瞟房正军,心想这不该让小房去出外勤,该把他跟这个小梁放在一起,那才真是花蝴蝶和清水芙蓉,好对比。
想想更觉得好笑。
不是开玩笑的时候,遐想只是一瞬间。无论梁旭长得是有多俊俏,都不能凭面貌洗脱嫌疑。大家见他坐下,就收拢心神,严肃地开始询问。
在场的数人,只有房正军一人参办了前段时间的民事纠纷,他看着梁旭,梁旭也毫不回避地看着他。
房正军问他:“你父亲的后事办妥了吧。”
梁旭抿了抿嘴唇,他乌黑的眼睛向房正军望着,片刻,他“嗯”了一声,算作是回答。
书记员照样作下笔录。监控也在拍着。
梁峰鳏夫一人,家中似乎也没有亲眷,可以想见,火化葬仪,全由他儿子一人主持操办。
房正军向他微微颔首:“孩子,难为你了。今天是有些别的事情要问你,你要实话实说。”
梁旭亦点点头。
于是经过一段例行公事的事前告知,又是一段关于姓名年龄的问答,之后,他们进入正题。
“卢世刚,你认识吗?”
“认识。”
“怎么认识的?”
“他儿子杀了我爸爸。”
“……”
大家都警觉了起来,这个回答里包含了很明显的偏执情绪。
“卢天骄是误伤。”房正军说。
“哦,误伤。”梁旭没有反驳,他不等提问,继续说下去:“他说要赔钱,就这样。我爸已经不在了。法院还没判下来。”
房间里沉寂了片刻。
作为嫌犯,这个回答显然太不理智,也太缺乏掩饰了,但作为当事人家属,这个态度倒是可以理解。
房正军于是又问:“你之前和卢世刚有过接触吗?”
梁旭不假思索地回答他:“不认识。”
“之后呢?”
“没有。”
“你确定?”
梁旭抬起眼睛,他的瞳仁深邃且大,因此直视旁人的时候就有一种迫人的意味:“房警官,我是来找过你,问过卢世刚的事,那又怎么样?”
旁边坐着的人便咳嗽一声:“态度放端正,我们问什么,你就答什么。这是你的义务,也是洗脱你嫌疑的必要过程。”
梁旭显然对“洗脱嫌疑”这四个字有些敏感,他转头去看说话的常警官,但他没有再说什么。
房正军揉了揉鼻尖:“卢世刚是金川案的始案嫌疑人,这个情况你知道吗?”
梁旭迟疑了一会儿,回答:“不知道。”
房正军盯着他,加重了语气:“我问你,卢世刚是金川连环杀人案的始案嫌疑人,这个情况你知道吗?”
梁旭显然不善于说谎,他避开房正军的目光,又是片刻迟疑,他说:“我不懂什么叫,始案嫌疑人。”
“所以这个情况,你是知道的。”
这次梁旭转回了视线:“是的,我也问过你。”
“为什么要查他的身份?”
“他儿子害死我爸爸。”
“……卢天骄是误伤。”
“哦。”
——谈话进入了死循环,加之问询室灯光强烈,大家都有点额头冒汗。
“你对金川案了解多少?”
“没有多少。”梁旭说:“就网上查的,反正我知道他有案底。”
房正军盯着他:“梁旭,金川案的卷宗一直作为机密被封锁,你能从网上看到?”
“百度一下都有,你们自己可以百度。”
“我们问你当然是调查过,你不要含糊其辞!”房正军一拍桌子:“百度!哪里有说过!卢世刚是金川始案嫌疑人!你查给我看!就现在查!”
莫名地,大家都觉得他这腔调活像是在怼儿子。
要是换做其他嫌疑人,可能还没有这个喜剧效果,梁旭看上去太纯善了,显得试图威慑对方的房正军有点逗。
梁旭倒是没有怕:“网上能查到是卢某,我也问过你的是不是,然后你说这不相干。”
这还扯到房正军身上了,房正军真火了:“所以呢?”
“所以我猜是的。”梁旭看着他:“有什么不对吗?”
没什么不对,你对得很。
房正军无话可说,亦问无可问,没有证据之前,这段提问又被绕死了。
但可以确定,梁旭知晓卢世刚的隐秘身份。他是否还通过其他途经了解过金川案的详细过程?又会否以金川案的手法来进行无谓的复仇?
这些问题,房正军先咽下了,此时不应打草惊蛇。
短暂的笔录确认之后,房正军换了个方向:“那你之前来问我卢世刚是谁,你之后没有去找他吗?”
梁旭毫不迟疑:“没有。”
房正军敲了敲桌子:“梁旭,我再说一遍,这里是公安局,你如果在这里说谎,要负法律责任。”
梁旭垂下眼睛,重复了一遍:“没有。”
“八月二十七号晚上,你在什么地方?”
推书 20234-09-25 :你的江山我的王 完》: 《你的江山我的王》梦离溪文案:——为你颠覆了这天下,可好?——也许……你说,这世上,唯有我不能背叛你我说,这世上,唯有你必须相信我你说,要我陪你一生我说,陪你,心甘情愿一次回眸而已,甘愿换上一生相许——如果天下是我与你之间不可跨越的屏障,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