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当名士[古代架空]——BY:五色龙章

作者:五色龙章  录入:08-04

  三位阁老计议良久,给桓凌加的爵号倒拟了好几个,仍没想出宋时该怎么封,只得在转天呈进爵号时将这问题一同推给圣上。
  可加散阶、可升职、可封爵,端看圣意了。
  他们三人丢开包袱,专心筹备周王还京、册封太子一事,新泰帝打开这封未加批注的奏折,却也陷入了他们昨日的烦恼中。
  这两人……怎么成亲这么早!
  若他们此时还未成亲,等几年后宋时任满还朝,赐他们一场热热闹闹的婚宴,不就把这封诰的事糊弄过去了么?
  天子胸膛中深深地压出一息长叹,先在内阁拟出的爵号中用朱笔重重圈了“永宁侯”三字,又对着那本奏章斟酌良久,终于落墨:宋时不加封爵,不加散阶,只平迁詹事府少詹士……
  从前不曾有过男子随夫或随妻受封诰的例子,本朝亦不好开此先例,还是只当没有这桩婚事,依大臣调动的例子安排吧。
  从前周王府上用的长史只是三甲进士,而今做了太子,东宫属官便都要由翰林充任。宋时既是三元及第,翰林修撰出身,这几年又都留在周王身边辅佐,实际担当了东宫属官之职,如今便正式给他这个名分。
  ——连他出京前的翰林身份也给他恢复了,叫他兼任翰林侍讲学士,早晚入宫给太子讲理学。
  圣上既有裁断,内阁动作起来便快了。先着翰林侍读学士拟了桓凌的加封诏书,再拟迎周王进京的、调宋时平迁还京的……
  礼部便忙着安排给桓凌赐爵之事,准备迎接周王还京的仪仗和车驾。魏王如今正在礼部领差使,听见吕阁老吩咐仪制、祠祭两司准备东西,便问了一声是为谁准备的。
  吕阁老虽在内阁里尽情为立储之事高兴,但这样大事断无轻易泄露的,便只敷衍道:“圣上恩旨,因桓凌招降土默特诸部有功,特加封爵。不久旨意下来,殿下也就知道了。”
  三皇子怎么想也觉得他一个文官不该这么轻易封爵,有意打听一下内情。还不等他幕中传来什么消息,便闻圣旨诏告满朝:因西北频传捷报,周王筹备、运转粮草军械、稳定西北诸省局事有功,圣上体谅周王久居边关苦寒之地,要派人迎周王还朝。
  但因周王身份贵重,又为一统西北的大业立下汗马功劳,故须由勋贵迎接,方合其身份。陛下见桓凌军功足以封爵,且曾随周王长居汉中,路途熟悉,行事稳重,又有内阁诸学士举荐,今特下旨封为永宁侯,即刻出京,奉周王还朝。
  还朝。
  不是进京,甚至不是还京,而是还朝。
  还朝之后不就是要参政了!
  什么周王还京必须勋贵迎接,什么桓凌招抚之功足以封爵。别的都只是障眼法儿,真正重要的是父皇想念他大哥了!他大哥离着储位又进一步了!


第280章
  三皇子从礼部回去便摔了一套珍爱的兔毫盏,发泄一阵后才重重坐进官帽椅里, 仰面阖眼, 喘息不已。
  他终于明白了二哥出京时的不甘。
  他在礼部将科考、祭祀、封赐之事做得一丝不差, 在父皇膝下尽孝尽忠,无论多难的差使交到手中都尽力完成, 不惜倒贴银两;他在父皇膝下承欢尽孝,劝母妃关照新入宫的继后,进宫中请安也会顺便关照年幼的弟弟们与几个养在宫中的侄儿……
  他自问“贤”、“孝”二字都已做到极处, 然而父皇眼中仍是看不到他的好, 只有长兄周王。就连那满朝大臣也只拥护周王, 今日圣旨下来,三位阁老竟都绝口不提当日景仁宫中闹出的“少年天子”一案, 不行封驳之权, 直接拟了圣旨要迎他回来做储君了!
  他二哥骁勇好武, 不拘小节, 没有人君之望,父皇和朝中大臣看不中他也罢了, 他不过是出生晚了几年, 别的有哪里不如大皇兄?如今京中有谁不称他一声“贤王”, 哪个百姓不晓得他的名字?
  当日皇兄在京时他不曾有过别的念想, 凭什么他都犯错出京了, 父皇和大臣们仍只是属意他!
  他忍不住想让王妃请姻祖父李阁老过府问问原因,可是想起这封圣旨便出自内阁,李阁老必定早有所预, 却一丝风声都不曾透给他,便又觉得心灰意冷。昔日乐广曾云:岂以五男易一女。女儿尚可不要,如今他只是娶了李家孙女,李家又怎会全力支持他?
  何况李氏自己也是个没心没肺的性子,平日想跟她说说朝中风云,去得千万句,回来就是一句:“与咱们又不相干。”
  非但不支持丈夫的胸襟抱负,连儿女的前程都不想!成天只知道读书看报,叫人买汉中的新鲜玩意儿,经济园里新弄些什么都要拿来看看。从前听说汉中办了女学校,自己还在家里教婢女读书……
  幸亏她还知道王妃身份尊重,不能出府,不然只怕还要去宋三元父亲办的什么女学院里教书!
  母妃为他千挑万选的妻子不懂他的大志,做阁老的姻祖父眼中只有君臣父子,没有祖孙之情。而他母亲的外家商氏也只会审时度势,当初周王还未回京时就已劝他收起心思做个贤王,如今更不会为他争什么。
  他枉有这些位高权重、门生遍天下的清贵姻亲,又有什么用?
  这些人一味地偏向大皇兄,他手中无兵无权,不能和大皇兄相争,也只能忍了。可他不得不忍,别人也会和他一样不声不响地看着大皇兄回京做这个太子吗?
  他蓦地睁开眼,按着扶手借力起身,提笔写了封信,唤心腹家人拿他的帖子送往西北,亲手交到齐王手里。
  大哥要入主东宫了,他这做三弟操持大典,提前收到好消息,也得与二哥共享。
  他自己无力回天,却还想要看看,他那位正领着十五万大军在草原上追击鞑靼余孽,又有数位亲戚族人在边关各军镇、屯、堡戍守,有倒逼京师之力的二哥当如何抉择。
  看看他大哥能不能顺顺当当回到京城,当上这个太子。
  圣旨尚未宣下,一道飞骑就已从京城飞驶到宣府,带着魏王给二哥齐王的家书和他为显兄弟情谊收拾的药材、吃食、京中各大佛寺里求来的佛像、护身符一道送往西北军中。
  大军行至何处是军中机密,虽是三皇子派去的使者,也不能亲自送信至军中。留守后方的指挥使请那信使歇下,安排识路的探马将这信和礼物加急送往军前。
  不过数日后,正在瀚海中研究鞑靼逃遁路径的齐王便收着了这封信。
  收得莫名其妙。
  他与魏王都是年长的办差皇子,母妃身份也高,关系一向不咸不淡。后来这个弟弟接下办经济园差使,他却只能看管矿山,给经济园备料,两人更是常有暗中较量……最后是他不愿意拘束在小小一个京城,和弟弟勾心斗角,主动从军出征,才结束了这段兄弟相争的时光。
  不过他出京以后和三弟的关系也就那样,这不年不节的,连父皇、母妃和大哥周王都没特地送什么东西来,这位弟弟缘何要给他寄信、寄东西呢?
  他漫不经心地想着:难道魏王府上又将添丁进口,寻他这个兄长要礼物?
  齐王自己想着这念头便不禁笑了笑,取出一把不知草原中哪一部献上的、锋利如雪的弯刀,将信封裁开,抽出信纸。
  刹那间,迎面扑来一个退一格写的、占着两排格子宽窄的“太子”,将他所有的调笑和轻蔑都按回胸中。
  他只感到一阵憋闷,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已经许久不曾呼吸,胸口憋得生疼,连忙吐出那口浊气,连连呼吸了几回。
  信纸在他指间颤动,字迹皆因那细微而极快的震颤模糊,唯当中最大的“太子”二字仍然清晰地映入他眼中。
  周王要回京做太子了。
  他大哥因为“少年天子”四字失势,被父皇赶出京多年后,竟要回去做储君了!
  父皇竟连大哥出了这种错处都能容忍,而他这个孝顺体贴、能征善战的儿子却只值得一个大将军王……
  阵阵低沉的笑声在毡帐中回荡,他手中的信纸被揉成一团,将“太子”二字压得严严实实,倒露出了信末“弟慈顿首”四字。
  是了,这信是他的好三弟送来的,要提前向他通报大皇兄还京的好消息,让他准备立储的贺礼。
  他方才粗粗看了一眼,似乎见说圣旨还没正式发下,大皇兄更远在汉中,全然不知道父皇这打算。汉中离京两千里有余,而他们如今栖身之地距离才千余里,他得到此信,预先知道了周王要还京的消息,便可抢这时间做许多事——
  他若此刻回头,便可以抢先回京,要求父皇将他与大皇兄同计军功,让天下人都看看谁更有资格做这个皇太子!
  甚至再狠心一些,还能学唐太宗玄武门事变……
  齐王手中的信纸已攥烂,血气随着这些大逆不道的念头一次次撞向头顶,撞得他头痛欲裂,右手摸向腰间,抽出那柄弯刀重重挥向空中。
  一刀破风,将堆在脚下的礼盒劈成两半。
  帐外侍卫以为他出了什么事,连忙在外出声询问。齐王这才收住刀,也收住心中令他自己想来都有些发冷的念头,站起身看着散落一地的珍玩和信件,冷冷一笑。
  他的三皇弟也忒看低了他。
  他自从十余岁起便有天下之志,可他想的是凭自己的本事争得圣宠,搏得群臣拥戴,也不曾想过害大皇兄。
  这些年他在外打仗,军中粮草器械都由周王调度,无不丰洁。大皇兄那里每每得了宋三元什么好东西,还总惦着送他一份。纵然供应大军军需是皇兄的本份,他不用当作恩情记着,可也知道兄弟之情血浓于水……
  魏王无非要挑拨他与大皇兄相争,最好还动手段害了大皇兄,然后他便可站出来揭穿他的罪行,踏着他的尸骨当上太子……
  世人都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然这鹬鸟若不想要蚌,只想一飞冲天呢?他冷笑一声,收起弯刀、踢开礼盒,走出帐外翻身上马,冲向北方瀚海深处。
  人目力难极的草原、沙漠尽头,便是史书上所载的狼居胥山。他已经走到这里,就不会再回头。京城如何,谁当了太子,从今天起都与他无关,他唯愿带领大军——至少是随着大军——踏遍瀚海,封狼居胥,方趁了他的心愿!


第281章
  三皇子的信使出京不过两天,桓凌便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被加封为侯爵, 并负担起迎接王驾还京的重任, 带着预备接替周王负责大军后勤的兵部、户部两位郎中, 一位新选任汉中府尹的童进士一道离开了京城。
  魏王那封信尚未从军前寄出,他便已带人日夜兼程踏入山西省所在。
  山西离着陕西极近, 也产出绝好的煤、石油之类矿藏。自从汉中靠着冶矿、工业兴盛起来,山西各地官府、民间富商也纷纷去取经效法,地方大小工坊遍布, 甚至比陕西一些地方学的还好——
  山西人自古就会做生意, 丝绸之路便是以长安为起点, 至今还有许多大商人组织马队出塞与西域胡人通商的。他们连异域的买卖都做,运进关内的宝物都想法儿仿造, 陕西这近在咫尺的地方, 有什么新鲜东西自然也都要学去。
  学的第一样就是修路。
  山西省城与各大府城、富裕县城的官道都修得平直坚硬, 足可容四驾马车通过。有驻军炼油的地方都用沥青铺路, 没有的也尽量用水泥、石子垫道,路面宽绰平整, 能走得了充气的橡胶轮胎。
  车队里早备下了胶胎、软胶马掌, 遇上好路便给车马换上。这一来行进速度又比之前快了数分, 更兼他们急着将周王迎回京里, 不辞晓行夜宿, 原本该走月余才到的,竟不过花了二十余天就到了西安。
  与齐王收到魏王那封信的时间也差不了几天。
  即便如此,桓凌还嫌车队速度太慢, 叫人挑了最好的马,选出年轻擅骑马的侍卫双马轮换,早一步到汉中府,通知周王与皇亲宋大人收拾行李。
  这回可是货真价实的皇亲了。
  他忆起座师吕阁老叫他到家中,颇为遗憾地告诉他,宋时没能因为跟他的婚事受恩封的场面,至今仍然会从心底溢出笑容——不光两位老师、满朝文武,连圣上都觉得他们两人夫妻一体,合该一例封赏。
  吕老师虽可惜时官儿不得封诰,他其实一点也不可惜。
  这裙带攀来的封爵要来有什么用?他们时官儿将来是要祔文庙,做圣贤的,有这勋爵反而容易引人争议,不如做个纯粹的文人好。
  京里的消息他都写在信里,叫那侍卫捎去汉中。
  信使不敢耽搁皇家之事,也盼早点儿到汉中得周王赏赐,赶路赶得倒比跟在队里的时候还急。不过三数日间,他便从西安、汉中两府交界赶到周王府门外,拿出桓凌的帖子求见周王。
  周王府看门的人不认得他,却都认得桓凌的帖子,连忙将他让进门房吃茶,往正殿给周王送信。
  周王见着帖子便先笑道:“舅兄定是要回来了,那送信的人怎么说的?”
  那人进门连气都喘不匀,嗓子粗砺得像被砂纸打磨过似的。门房见他累得够呛,便给他倒了润喉的熟水,还叫人去大厨房拿了一箩面饼,盛了大碗的羊肉汤,他那张嘴只怕一时半会儿顾不得说话。
  周王体谅他辛苦,便吩咐人叫他先歇着,自己打开信封看了起来。
  看不几句,原本稳重的脸庞上已然被惊喜之色占满,唤来内侍:“快,去知府衙门请宋舅兄来,再叫人往后殿送信,告诉王妃她们,舅兄这就要来接咱们还京了!”
推书 20234-08-02 :将进酒[古代架空]》:简介:(入库时间2019-08-02)晋江VIP2019.08.01完结总书评数:100336 当前被收藏数:107867 浪荡败类纨绔攻vs睚眦必报美人受。恶狗对疯犬。中博六州被拱手让于外敌,沈泽川受押入京,沦为人人痛打的落水狗。萧驰野闻着味来,不叫别人动手,自己将沈泽川一脚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