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墨斗非常坚强地将头埋到了嬴政的胸前,含着泪,毅然决然地摇了摇头。
嬴政:……果然还是欠收拾!
……
这边的嬴政正在行从此君王不早朝的荒唐事,那边的王绾却正在发愁刚刚得到的新的君令,没办法,虽然他本人是不情愿的,但是谁让嬴政下了君令,而他也接下了,既然如此,他也便只能往千金阁里走一遭了。
当然,以王绾的身份,要是直接正大光明地去了,估计整个咸阳都会乱成一锅粥,毕竟,王绾在一定程度上是代表秦国老一代贵族阶级的代表,甚至代表了秦国旧时的统治秩序,而嬴政就是在打破这些东西,一旦王绾决定帮助嬴政,秦国就真的要变天了。
王绾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混迹到千金阁的,并没有人认出他来,毕竟再怎么样,王绾也算是一个位高权重的人,现在千金阁里都是底下阶层,根本见不到他一面。
不得不说,古代的老人确实拥有许多的特权,王绾即便没有了以往的身份,但依然凭借自己的年龄获得了许多的便利,尤其是他的文学水平在千金阁里傲视群雄的时候,管事的人直接恭恭敬敬地把他供上了最高位,与同样接受过良好教育水平的隗林共事。
而当这两人会面时,无论是隗林还是王绾都停讶异的:竟然除了自己,还有人愿意接受千金阁的新字体?!
王绾与隗林沉默地对视,最后还是管事打断他们的氛围,几本厚厚的书堆到了两人面前,恭敬道:“两位先生识的字多,写的也快,任务便多,当然,报酬自然也相应地提高。”
这正是隗林想要的,他点点头:“多谢管事。”
送走管事后,隗林也便不再保持沉默,他直接开口问道:“在下隗林,不知老先生尊姓大名。”
王绾犹豫了一下,决定还是将自己的姓给隐藏起来,毕竟‘王’这个字还是蛮显眼的:“你叫我绾便可。”
见此情况,隗林也不再追问下去,而是直接开始了工作:“绾老先生,既然如此,我们便直接开始吧。”
说罢,便非常快速地将案几上的几本书翻阅了一遍,大致计算出了每本的字数,然后公正地分开到自己和王绾面前;“我们各自一人一半如何?”
王绾沉默,这么快的吗?他还什么都没准备好啊……
见隗林已经直接开始了,王绾无奈之下咳了一声:“隗小友,我年龄大了,腰眼昏花,精力有限,不知可否……”
隗林了然,他立马就翻出字写地比较大的一些书,放到了王绾面前:“这些书字大些,绾老先生能轻松点,至于做多少……尽力就好,我会做下去的。”
“那报酬……”
刚刚管事说钱多一些的时候,对方那眼珠子可不要太亮。
隗林想了想道:“多劳多得想必绾老先生没意见吧?若是信得过在下,那由我一应计算如何,旁的不说,这数算之技,我还是拿得出手的。”
王绾点头,他只是来看看千金阁,又不是真的来当差:“可以,既然这些事讨论完了……”
隗林舒了口气,埋头准备工作——问完了这些事,总可以开始了吧……
“那我便继续问了,这工作时间隗小友可有计划?”
为什么对方有这么多问题?!
隗林崩溃地抬头:“当然是想何时便何时啊……”
怎么这人做事这么莽撞?!
王绾无奈地叹气:“做事怎么能如此随意啊……”
命运就如同一个好奇的科学家,总是爱将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放置在一起,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们慢慢发酵、反应,然后产生出一系列的反应,有时好有时坏,而这一对,便会为秦国留下一段传奇。
……
魏国,大梁。
北方的天气总是干燥而冰冷的,即便是黄河水也被冻得结结实实地,马蹄被包裹了绸布,在冰面上发出沉闷的敲击声,震得人发寒发冷。
“将军,太危险了,咱们走吧。”
不知道王贲跟王翦说了什么,王翦竟然直接答应了王贲率领尽一半的部队来到了魏国,而他们刚刚从燕地赶到了魏国,王贲便直接来到了大梁附近一直游荡勘察,似乎在确认了什么。
王贲身边的卫兵冻得瑟瑟发抖,他的手因为长时间牵着缰绳暴露在外面而发红发肿,整个人就僵硬在了马背上,只觉得自己已经完全没有了知觉。
但即便如此,王贲一点撤离的计划都没有,他牵扯着发紫的嘴唇不紧不慢道:“急什么,让我再看看清楚。”
王贲的样子并没有比身边的卫兵好多少,甚至因为高举着望远镜而受到了更多寒风的袭击,但他就如同雕塑一般挺做在马上,手不见丝毫的颤抖。
见到如此,卫兵也不好说什么,只是嘟囔了几句:“您在看什么啊……”
王贲笑道:“我看那大梁城墙厚实,想必这些年定是将钱用于这上面了。”
卫兵哑然:“那您还笑得出?”
“如何笑不得?”王贲将望远镜的方向一转,看见了原本应绵绵无穷的黄河水此刻如静止一般冻在川谷间,他突然问道,“你说这黄河水有多少?”
卫兵没反应过来:“嗯?”
王贲没理他,像是自问自答道:“煮一瓮的鳖总够了吧……”
卫兵理所当然:“当然够了!”
王贲反问:“那若是一城呢?”
“啊?”卫兵犹豫了一下,“那也没那么多柴火啊。”
王贲终于放下了望远镜,他点点头赞同道:“那便直接淹死罢。”
说罢,便牵绳转头,奔回营地,接下来的事可不好做,他要早做打算,只留下还在纠结的卫兵:这鳖怎么淹死啊?!
第 141 章
每一个决定, 都只需要一瞬间的灵光;而当真正要执行下去时,无论是计划的确定, 还是实施的过程, 都需要耗费巨大的经历与时间。
就比如说王贲要借助黄河之水攻下大梁,看似简单,若要真正实行起来, 便需要河道的引向, 然而要是在平常这工作量还好,可现在是在冬季——地上全是冻土, 砸都砸不开的那种……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就地取材,砍伐黄河周围的树木用作燃料,以此融化冰土而实现挖掘, 虽然速度慢, 但工程好歹开展起来了。
确认过一切没有问题之后,王贲便直接将事情上报给了嬴政,便安安心心地等着战机的来临,而这份战报被秘密送到咸阳后,便受到了一系列的好评,被嬴政秘密招来的大臣们确定了王贲计划的可行性, 嬴政见此也便开始准备对魏国的全面进攻,大家都很开心, 除了墨斗……
此时的黄河还不叫黄河:河面宽阔,水量充沛, 水流清澈——最古老的字书《说文解字》中它被称作为“河”。
母亲河孕育的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诞生,她还赋予了所有流水‘河’的概念,而她本身也在单字‘河’的基础上添加了许多的形容词:最古老的地理书籍《山海经》中称其为“河水”、《水经注》中称“上河”、《汉书·西域传》中称“中国河”、《尚书》中称“九河”、《史记》中称“大河”……
而这所有杂七杂八的名字最后终结在汉朝:到了西汉,由于河水中的泥沙含量增多,有人称她为“浊河”或“黄河”,虽然当时未被普遍认可,但到唐宋时期,这条母亲河最终还是以她浑浊的颜色,确定下了她最后的称谓——黄河。
在任何的水患问题中,滥砍乱伐是永远的理由,随着生产力的日渐生长,社会对能量的需求也日渐增大,而在古代,人们只会通过燃烧木材这最低效的手段来获得所需的能量,无疑,汉代的需求便是黄河的最大承受量,而黄杨题凑之风的盛行更是加重的黄河的负担,从而导致了黄河流域整个生态环境的崩溃。
虽然‘黄河’的名字是墨斗最熟悉的名字,但是无论如何,他并不希望她会真的被冠上这个名号:明明是为了灌溉众生,却摧毁了大地,想必这条母亲河也会懊恼和伤心吧……
墨斗想了一天,然后第二日便带着草皮和泥土走进了嬴政密谋的房间。
对于墨斗的这个特权,无论是李斯、甘罗,还是尉缭都表示已经习惯了,相比之下,他们更加好奇墨斗这是要干什么——然后,他们便提前体验了一把水漫金山的感觉……
初中的科学小实验,以极其简单粗暴的对比方式,说明了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李斯嫌恶地甩开袖子上的泥水,质问道:“墨先生可是反对王将军的计划?”
“非也,我这恰巧证明了将军计划之妙,”墨斗摇摇头,他看向嬴政,一字一句说道,“我只是提醒大王,这计划所要付出的代价。”
尉缭沉默片刻,低头劝说道:“大王,此计若成,魏国便是秦国之地,断然没有漠视其灾的道理。”
魏国是他的故国,他可以忍耐天下一统的阵痛,但断然没有看着他的故土年年受灾的道理。
“寡人明白了,禹治水之后,众人借言堵不如疏,但依今之见,种木之道是为最佳……”嬴政缓缓点头,将视线从墨斗身上转移到了甘罗身上,“甘上卿,秦国可有余资种木?”
甘罗犹豫了一下,开口道:“大王,秦国确实安稳了几年,但是全用作了战后恢复上,而现在战事又起,恐怕没法子了……”
无论是发放战俘归乡的银钱,批量生产种地器具,还是跟奴隶签订开发荒地的契约,这些都是相当烧钱的项目,而且短时间内几乎毫无回报。
“无妨,用我的银钱,”墨斗眼皮都不抬一下,工坊的分红的含金量极高,光是量产的曲辕犁都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收益,“造树是长期项目,成立一个基金对谁都好。”
嬴政扶额,原本想要怒斥的话在接触到墨斗眼神时,最后还是变成了一声叹息:“你怎么又来了……”
墨斗抬眼瞅嬴政:“不过一些数字,还不如以此来换换君事事顺心。”
嬴政挑起眉:“你这样做,寡人便顺心了?”
“不顺心吗?”墨斗歪头看向嬴政,看着对方满脸都写满了不高兴的样子,狡黠一笑,“但我开心了。”
嬴政怒视墨斗,不知该气还是该笑,最后这个微妙的当众调情微妙的氛围还是心忧故国的尉缭给打破。
尉缭咳嗽一声,有些尴尬地插嘴道:“大王,恕微臣才疏学浅,不知这……‘基金’为何物?”
“基金啊……”
嬴政最后还是被墨斗给打败了,最后他还是指派了甘罗进行讲解,再一次,对墨斗散尽千金的行为做出妥协。
……
做出妥协的不仅仅只有嬴政,只是相比嬴政的单方面,在千金阁的这两位确实相互性的妥协。
在经历过深刻的交流与了解之后,隗林和王绾最后还是达成了一致了协议:先由做事果断的隗林下定决,然后经过做事细致的王绾整改和完善;由精于计算的隗林做出结算,再由文采斐然的王绾进行总结。
简直不可思议,他们契合地就如同锁与钥匙一般,只需聚在一起,便可打开所有的难题。
而现在,他们便在以绝对惊人的效率解决完了一本《尚书》——三万多字的书,转化,校对,整合……他们只花了七天不到。
王绾在秦国做事多年,这还是第一次让他感觉到畅快,他甚至觉得只要有隗林在,他甚至能做到年轻时都做不到的事。
青史留名,他不想吗?不,要不然,他当初便迷糊着答应了嬴政这件事……他只是不敢想……但现在,隗林的出现,便将机会摆在了他的面前,只要伸手,便可抓到。
毫无疑问,王绾选择了伸手:“隗小友,不知我可否问你一件事?”
隗林伸了个懒腰,点头道:“绾老先生请问。”
王绾直接道:“不知你对这字有何看法。”
隗林的懒腰停在一半,这个问题很敏感,要是旁人问他铁定不会到,但如果是王绾的话:“以新字代替各国之字,总比直接用秦文代替的好。”
他看得很明白,秦国大势不可挡,若是嬴政直接下令推行秦国的文字也不是不行,最多就是下几道杀令的工夫,但嬴政选择了整合各国文字新编成文,就这一点,他隗林佩服。
王绾笑了,他问:“那我与你便一同执行此策可好?”
隗林疑惑地保持动作:“哈?”
他们不是已经在整编这些书了吗?
王绾拱手道:“在下姓王名绾,不才,正是秦国大夫,多番隐瞒此刻才堪堪告知,还请见谅。”
哇哦,他又想过王绾的身份不简单,却没想到会有如此大的来头。
隗林表示,王绾的这套连番操作,吓得他的腰都抽筋了呢!
第 142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