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这样?
然后心头一震,今日是君子之约的最后一天。
回头看向莫少珩。
莫少珩还在“震惊”他煮出了盐,而且……出盐量好大。
周围的士兵看向李垣的眼神已经有些不善了,青莲剑君的手也放在了剑上。
若是普通小国的皇子,在他国“意外”见到这样一幕,怕是很难再回国了。
不过,李垣倒是不怕,他东唐被称为上国,自然是有底气和原因的。
李垣一会看看莫少珩,一会看看赵棣。
结合这一路上的赶路,“……”
莫少珩这是“无意间”发现了大量出盐的工艺,正好被他瞧见了,北凉又不敢真拿他如何,所以他带着“无意间”看到的制盐工艺回东唐,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谁敢说莫少珩资敌东唐?明明是朝廷自己要放李垣回东唐。
甚至莫少珩发现盐的新工艺,还有功于北凉。
即没有损害北凉的利益,也没有资敌的嫌疑,只是多了一个无意间知道了新的制盐工艺的东唐皇子。
而赵棣是作为这次事件的足够分量的见证人。
赵棣已经在安排人封锁现场了。
这么大的事情自然得先验证清楚了,然后再向上禀报。
当然,也不能让东唐的人离开。
李垣:“……”
按理,他哪怕离开,莫少珩也会将工艺给他。
但作为一个“无意间”发现这么大秘密的人,就算赶他走,他也不会走,他得留下来弄清楚情况才是正常的表现。
莫少珩还在那里提醒,“你们别一个劲将盐往嘴里面塞,都没过滤彻底,有毒。”
李垣:“……”
才发现的制盐工艺,你就知道有毒了?能不能装得像一点。
赵棣在安排人按照莫少珩一开始煮盐的步骤重复了,莫少珩还在旁边指点,“我最开始好像是这样的……”
盐,这种东西太重要,莫少珩若是生了什么自己制盐来卖,那估计怕是活腻了,就拿北凉来说,连私卖盐都是重罪,更别说自己大规模制盐。
他只能以合适的方式和合适的时机拿出来,一是利民,而也顺便给他换点功劳,立足的资本。
第二日,一匹快马,向凉京飞奔而去。
快马上的人,手持一血红的鹰旗。
这是北凉鹰师的八百里加急旗,哪怕是凉京卫都不能拦,拦者必死!
鹰师看似在二十年前就已经消失了,但是并没有,圣人承诺,镇北王府保留着鹰师的番号,自然这血红的鹰旗还是有效的。
当然,也不是随随便便什么情况都能用这样的鹰旗。
官道的驿站,都时刻备着战马,为的就是有紧急情况的时候好换马。
……
北凉,凉京,一如既往的炎热。
这时,一缕烟尘自远处官道而来。
守门的将军皱了一下眉头,刚要说话,就听急促之声从那飞奔的马上传来。
“鹰师血旗,速速让行。”
什么?
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那将军已经不可思议地猛地站了起来,太久了,这道声音实在太久没有听到了。
手都是颤抖的,但为何?鹰师已经不在,但为何鹰师的血旗却再次出现在了城门之前。
但已经来不得想,大喊道,“放行,快放行。”
“凉京卫速为血旗开道,拦者杀无赦。”
那匹马如同入无人之境,越过城门,奔向走马大道,向皇宫而去。
前方已经有实力高深的凉京卫,用足内劲,将走马大道上的百姓呵斥到两边。
百姓也是惊恐万分,因为上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情,还是洵州六地丢失的时候。
只是往那急奔的快马上一看,不由得愣住了。
红色的鹰旗?
也只有一些稍微有些年龄的人才知道这血旗代表着什么。
但鹰师不是只剩下一些伤残了吗?鹰师的血旗为何还会出现在凉京?
急马飞驰,在皇宫前才停了下来。
那马竟然已经满口都是白沫,艰难地喘着白气。
守卫皇宫的将军快速的验证了一下身份,亲自带着向金殿而去。心中也是惊惧无比,到底是何事,竟然动用了鹰师血旗。
今日金殿上,最得意的要数赵岚了。
修建运河,这等千秋留名之事居然落在了他身上,北凉的子民都会记得他赵岚的名字,原本以为会跟他相争的燕王,连朝都没上,听说去游山玩水去了,刚在朝上,还被人参了一本。
这时,急促的声音直接从殿外传来,“报!”
众人一愣,没有通过通传的宫人就进来了?
是八百里加急!
心都不自觉地抖了一下。
或许凉京百姓是看一个热闹,但对于他们来说,是山河之动摇。
“报,鹰师血旗,奉世子奉燕王令,呈八百里急报!”
第34章 搞事情
“报,鹰师血旗,奉世子奉燕王令,呈八百里急报!”
声音在金殿上响起。
原本因为八百里加急而提起了一颗心的百官,不由得一愣。
鹰师血旗?
现在的鹰师,也就只剩下镇北王府上的那些老弱病残了,能有什么急报,还用上了血旗?
再说,莫少珩和燕王不是在游山玩水吗?这几天可没少被参,就等着回来后处罚。
虽然大家心中疑惑,殿上的老宫人却没有懈怠,赶紧去取了鹰卫手上的急报。
不免还看了一眼鹰卫,是一个老兵,干练,沉着,的确是久经沙场才会沉淀出来这样的人,一身难以想象的风尘,当是没日没夜的赶回来的。
赶紧将急报送到了圣人手上。
众人目光齐刷刷地看向珠帘,实在好奇,游山玩水能有什么八百里加急的消息。
但马上一愣,因为圣人居然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急报上的内容怕是不简单。
半响,圣人将急报递给旁边的老宫人,“念。”
独特的唱声响起,像他们这样的老宫人,这份能清晰的咬文嚼字,又能将声音传递到金殿的每一个角落的本事,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学会的。
“臣莫少珩与燕王,游玩至北海湾岛,于无意间发现煮海为盐的制盐工艺,其出盐率为现有岩盐的十倍有余。”
顺便还提了一句,“东唐皇子李垣窥视在侧,见证了整个出盐工艺的过程,臣不敢擅专,还请圣人示下。”
嘶!
整个金殿都倒抽了一口凉气。
急报的内容并不多,也就两句话,他们能从中获取到最最重要的信息。
煮海为盐?十倍有余的出盐率?
反倒是李垣,在这个消息面前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煮海为盐,怎么个煮法?
要知道他们北凉靠海的疆域并不算少,而且,海水,那可是无穷无尽。
他们北凉缺盐,一是岩盐的出盐率并不高,处理起来也困难,二是岩盐的矿场本就稀少。
这就造成了百姓吃盐困难,盐价普遍居高的情况,但百姓又不得不吃盐,朝廷为了稳盐价,每年都会花费很大一部分支出去诸国购盐。
有人出列,“陛下,此事事关重大,还请立马派人去接世子和燕王回京。”
急报的信息虽然将事情说清楚了,但还有太多细节需要询问清楚。
若真能解决百姓无盐可食的问题,这可是能撼动民生的大事。
赵岚:“……”
这都行?都不在凉京了还能掀起这么大风浪。
别说等莫少珩和燕王回来的时候处罚他们了,就算他们将整个北凉都浪完,有这功劳在,也没人敢说他们半句不是。
还好,他还有修运河这件差事,不然还真被人压住了。
无论凉京有多轰动,莫少珩一行人在小渔村停留了几天,莫少珩得“无意间”将正确的出盐工艺完善不是。
海水煮盐有很多讲究的地方,不然里面的矿物质太多,少量食用或许没什么,但吃太多就会出问题。
他可不想留下这么个隐患。
等“无意间”研究出正确的制盐工艺后,一行人这才重新上路准备返回凉京。
现场倒是不用守着,因为海沿线太长了,再多的人都守不住。
马车上,南一一路上都在看着莫少珩偷笑。
莫少珩:“……”
这少年傻了?
南一举起双手,一手抓着一只晒干的鱼,这是他们在那小渔村收购的。
“少师,这就是咸鱼啊?”
莫少珩点点头。
南一笑得更加乐呵了,“可是少师以前说,少师最大的理想就是当一条咸鱼。”
“原来咸鱼长这样。”
莫少珩:“……”
难怪南一拿着两条咸鱼不放手,还乐呵了好几天。
莫少珩说道,“正好,等以后盐便宜了,我们也开一家咸鱼铺子。”
南一:“……”
他现在脑子里面全是挂了一铺子咸鱼的场景。
不过这咸鱼还挺好吃,特别是那汤,鲜美得很。
莫少珩也是彻底松了一口气,解决完和李垣之间的交易,他算是彻底从那两条罪名里面解脱出来了,不用在担心后续牵扯出其他问题。
等回到凉京,他就只需要安心赚钱就行,毕竟他现在除了镇北王府,又多了一群小货郎要养。
也不知道那些小货郎过得如何了。
路上不敢耽搁,朝廷应该都在等着他们回去说明情况。
才到半路,就遇到了前来接应的凉京卫。
算是彻底结束了这次“游山玩水”。
南一:“少师,怎么感觉我们都还没开始玩?”
奇怪,以前游乐的时候可不是这个样子的,明明他们出来的时间也不算短。
莫少珩一笑,“哪里都是风景。”
掀开窗帘,让南一看看外面沿途的风光,也不枉此行。
南一:“……”
好吧,趴在窗上,他要看过够。
又过了好几天才到凉京,都没有任何休整,就被带去了金殿上。
一朝的文武,眼睛都不眨地看着莫少珩和燕王。
莫少珩也不墨迹,直接让人将那几日他们弄出来的盐拿了上来。
也就一小袋子。
袋子打开,却让人看得好不惊奇。
盐……太白了,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上等的好盐。
岩盐,怎么弄都会带上些黄色,那已经是最好的了,贵族才会使用,普通百姓使用的盐,带有很多杂质。
看得人啧啧称奇。
这是如何做到的?将盐制作得这么白。
除了呈了些给圣人,剩下的就让人挨着递到每位大人面前看一看。
没有什么比眼见为实更有说服力。
几乎如出一辙的动作,用手捻了盐就往嘴巴放。
莫少珩:“……”
好像这个方法就是平时验盐的优良的通用方法。
盐一入手,细腻得堪比白沙,再一入口,纯正的咸味瞬间钻满了整个嘴巴。
这是最终的成品,自然没有了苦涩的味道。
眼睛都不由得亮了起来。
“好盐,当真是好盐。”
“就算价格高些,世家大族应该也会购买。”
这么好的盐,他们觉得莫少珩一定是拿的品质最好的盐出来。
莫少珩开口了,“诸位,这不过是按照工艺制作出来的普通食盐而已。”
“也就是说,价格并不会高,因为产量会很大,我北凉的百姓以后应该也是食用这种品质的盐。”
众人:“……”
他们北凉的百姓都能吃得起这种品质的盐?
莫少珩解释道,“我在急报中已经说得十分清楚。”
“煮海为盐,即将海水煮成你们手上的盐,而海水源源不断。”
“我们北凉……不缺盐,大量的制作出这样的盐后,自然盐价就下来了,百姓自然也能吃得起这样的盐。”
众人:“……”
因为实在太过颠覆,一步到位得太彻底,立马适应这个消息还真不容易。
莫少珩心道,除非朝廷想要以此牟利,控制盐的出产量,不然百姓真的不用在为盐担心。
想想在现代,人口何其多,但盐一大包两块钱。
盐不应该是限制民生的阻碍。
莫少珩又将整理好的制盐工艺呈给了圣人,一点犹豫都没有,留着反而是个祸害。
至于他的功劳,他一字不提,相信没有人能无视和无视不了。
等忙完朝廷上的事情,离开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
莫少珩想了想,没有直接回镇北王府,而是去了乌衣巷,他得视察视察他的产业怎么样了。
哪怕是傍晚,三街之战还在继续。
看看围观的人,都快赶上人挤人了。
不错不错。
经过这么长的时间,三街之战已经传遍了整个凉京,也火遍了所有的功勋府邸和大街小巷。
武勋府邸基本都组建了一只自己的队伍,这只队伍成了他们的门面,百姓现在都知道,谁谁家的队伍特别厉害特别的出彩了。
现在他们最喜欢的就是给别人发战帖,这的确是一个武勋扬名的大好机会,既好玩又有实际的好处,自然是拒绝不了的。
一句,“世上无全事,文无第一人,武无第二者……”
也被所有人朗朗上口。
这也是莫少珩为什么能看到眼前如此火爆情况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