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生(穿越 一)——捂脸大笑

作者:捂脸大笑  录入:02-27

抱着如此的想法,在一番详细的商讨后,一个秘密协议达成了。陈远鸣作为老虎基金的新任合伙人投资3千万美元,参与下一次针对次欧洲外汇市场的狙击行动。等行动结束后即可收拢资金,撤出基金。这种短期进入对冲基金的合伙人也不是没有,但是毕竟不多。当罗伯逊先生问起这件事和对于未来欧洲债券的看法时,陈远鸣只是微笑着摇了摇头。

“我手头还有些重要的事情需要用到这笔钱,而且现在的欧洲债券也出现了过热现象,虽然没有切身经历过1987年那次灾难,但是国际游资太多产生的隐患依旧让人警惕,现在的欧洲市场未必不是在重复当年的局面。所以我对明年的欧洲债券市场并不看好。”

这话说的罗伯逊微微一皱眉,他是亲身体会过1987年那个“黑色星期一”可怕场面的人,对于股市崩盘带来的灾难性后果简直再清楚不过。但是如今只是年中,欧洲债券市场涌入的资金还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的地步,这少年就敢对于明年的走势做出评价,是该说他过于大胆,还是过于谨慎呢?

不过既然对方无意做长线,勉强也就没什么意思。没有更多的条文和协议,在两人再次握手后,这笔买卖就谈成了。隔天3千万的资金将会转入罗伯逊先生的户头,更丰厚的利润则在不远的未来落入陈远鸣囊中。

谈成生意后,在对方的额盛情邀请下,两人又在纽约第三大道口的知名餐厅“史密斯沃伦斯基”牛排馆里享受了一顿上百美元的牛排大餐。这次没有了生意的后顾,话题显得轻松随意,陈远鸣也饶有兴趣的听到了很多关于华尔街的消息和那些并不为常人知的内幕,对于这个伟大的金融帝国而言,他的所知确实太过肤浅。

但是罗伯逊先生却没有因为陈远鸣的懵懂对他产生一丝歧视,相反跟初见的印象越来越不同,这位中国少年展现出了相当有趣的金融理念,他的一些想法并不像老派的华尔街精英们那么古板陈旧,而带有非常新颖的东西。也许这些想法对于如今的华尔街还有些过于时髦,但是在将来的日子里未必不能实现。

这顿“简餐”切切实实达到了预期目标,原本生疏的关系也有了长足的进展,在礼貌告别后,三人离开了人声鼎沸的餐厅,开着那辆路虎卫士打道回府。把资金委托给老虎基金后,陈远鸣在华尔街的短期布局就已经完成,剩下的不过是交给宋凯文,让他负责持续跟进即可。

这次的投资能够获取的利润比值也许没有国内那么夸张,在缴纳高达20%的管理费后,最多能够获得6、70%的利润回馈,但是对于资金基数而言却依旧不容小觑。在目前的中国股市上,投入3、5万赚取几十万也许是个很轻松的事情,但是投入1个亿,尚未拆细扩容的盘面就已经容不下这么庞大的资金了,不论对哪支股票,这都是一个能够成为庄家的数字。想用着一个亿赚回一个亿已经是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但是在美国,这种高额投资取得更高额的回报却屡见不鲜。那些商业巨头们的盘面具有难以想象的容纳力和增长潜力,分红的利润有时就远远超过了做短线投资的获利。所以就像股神巴菲特所说的那样,买好股、持长线才是最佳的盈利模式。不过这种大手笔投入却不是陈远鸣如今可以做到的事情,他太缺钱了,如何利用短线盘活,扩大资金规模,才是现今最重要的事情。

只能一步一步慢慢来了……在跟宋凯文交待过剩下的细节问题后,陈远鸣走回了自己的卧室,透过依旧光洁的玻璃墙面,他看向远方那片辉煌的水泥丛林,心中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慨。如今只是蜻蜓点水,就能隐约窥见华尔街下那股金钱力量的强大,那么在不久的未来,他能否跟这些巨头们站在类似的起跑线上呢?

在未来的几年里,还有那么多惊心动魄的事件,那么多让人垂涎的机遇。这是个金融家们撬动世界,一手击溃政府、操控经济命脉的时代。他只希望自己能在那一天到来前,拥有更加雄厚的资本,做一些更加值得去做的事情……

第四十七章

摘掉鼻梁上的眼镜,燕乔森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对于芯片工程师而言,复杂的线路设计图永远是视力的大敌,更别提闪烁的荧光屏对于双眼的摧残,有时按老办法制图反而比较省心。

不过个人电脑却着实是个好东西。在几家巨头的联合作用下,如今的硅谷终于摆脱了自80年代持续的下跌态势,仙童公司的没落如今已经是过眼云烟,前两年那次可怕的股灾对于纳斯达克的影响也在减退,虽然仍未达到鼎盛时期的辉煌,但是这两年硅谷确实要比上个十年更具有活力。

比起自己研制的MPEG芯片,如今各种电脑相关的硬件、软件才是最热门的东西,就像微软刚刚推出的视窗3.0系统,虽然看起来愚蠢还有些抄袭麦塔金的嫌疑,却在一夜之间风靡世界,对于那些非专业人士而言,视窗的操作无疑更加简单迅捷,也为个人电脑的推广打开了大门。

如今两年过去了,微软似乎正信心百倍的朝成为下一个IBM帝国进发,个人电脑这个小盒子也越来越有未来之王的派头,反观自己的公司,如今甚至还没能上市,缺乏实际投入生产的方向,他的MPEG芯片就始终无法发挥应有的实力。不过比起几个月前的忐忑,燕乔森觉得最近心绪平和了很多,VCD光碟格式已经在美国申请了专利,VCD机的研制也进入了最后的收尾阶段,有了新投资人的支持,一切都比预想的要顺利太多。

想到那个年轻的合伙人,燕乔森用捏着眼镜的手撑住了额头,不禁有些走神。自从三个月前申请到签证后,陈远鸣就一直没在自己身边露过面,仅有的几次电话通信,也是询问VCD的进展情况,或者咨询一些关于硅谷的相关问题。这个从中国股市里成长起来的新富豪,对于科技似乎只停留在盈利的层面上,针对硅谷的认知更是一片空白,比起这个小小的山谷,他明显对“黄金东海岸”更加痴迷。

只是最近的几个电话却让他有些吃不准意思了。似乎在一夜之间,陈远鸣就开始熟悉硅谷的运作模式,从原先粗率到毫无头脑的傻问题,变得十分有针对性。这种巨大的转变对于一个之前压根没有碰过电脑的人来说,可谓惊人。

但是在这些问题之后,那少年真正的意图又在何方呢?自从听搭档孟力生说起那两台机器的事情后,燕教授就对陈远鸣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观感,这不是一个只会看到脚下的人,就像狡猾多变的国际象棋高手,他迈出的一步也许短期内看不出用意,但是未必不会成为将来的杀招。VCD机也许只是他的起点罢了。

因此对于陈远鸣最近询问的那些问题,燕乔森也就分外的挂心。通过在硅谷的人际网,他着实花了不少功夫,想去寻找对方需要的那些小公司和技术人员。只是他问得那些难免有些古怪,什么个人电脑通用接口啦,什么兼容性出众的软件开发商啦,无一不是目前冷门中的冷门。在这个电脑型号分属各个公司,操作系统基本就不兼容的时代找这些,是不是太超前了?

左思右想了半天,燕乔森依旧没能得出合理的答案,叹了口气,他重新带上了眼镜,准备回到设计图里。毕竟他只是个芯片工程师,这种大公司之间的角力真不是自己的长项,还是交给专业人士考虑去吧。

谁知刚想继续下一步试验,工作间的门突然被敲响了,自家那个金黄卷毛的小助力莽撞的跑了进来。

“教授,有个年轻人找你,说是你的重要合作伙伴,是个亚裔。”

年轻人?合作伙伴?燕乔森蹭的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差点碰倒了一边的电烙铁。难道是陈远鸣!不对啊,前两天他不还在曼哈顿吗?

“他人在哪儿?带我去!”

快步走出工作间,燕乔森向会客室奔去。实在是来者太过突然,难不成出什么事了?然而急匆匆赶到门口时,只见屋里那人正缓步向他走来,年轻的脸上带着一丝极为轻松的微笑,这个笑容瞬间让燕教授冷静了下来,他的脚步微微一顿,定了定神,也笑着迎了过去。

“好久不见了,远鸣。”握住了对方的右手,燕乔森大力晃了一晃,“怎么不在华尔街发财,反而跑到西海岸这边。”

“在华尔街的事情办完了,就过来看看。”微笑着回握了过去,陈远鸣的表情里找不到一丝勉强。

办完了?就这么轻松舍弃那个金钱永不眠的华尔街?可是看他的表情又不像是赔了钱啊……

留意到燕教授脸上疑惑的神情,陈远鸣笑了笑,率先松开了手,“目前我的资产已经交给对冲基金代为打理了,短时间内不用再操心那边的事情。”

这次燕乔森就更吃惊了,才短短几个月时间,就能加入以私募为主的对冲基金?去年索罗斯那笔买卖几乎无人不晓,想要靠投机赚钱的财主更是数不胜数,但是可靠又名气响亮的对冲基金实在有限,也不是谁都能进去蹚水的,他怎么会这么轻易就混了进去?然而吃惊归吃惊,转眼燕教授就缓过神来,对方的钱投到哪里,赚了多少其实跟自己并没有关系,合伙VCD生意才是他们之间最重要的事情。

想到这里,燕乔森也爽朗一笑,“那再好不过,来美国怎么能不见识一下硅谷风光,你既然对这里也有兴趣,就该实际考察一下嘛。”

这确实是陈远鸣本意,笑着点了点头,“没错,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其实比起华尔街,眼前的硅谷对于陈远鸣而言更为陌生。他所有关于电脑的认知都来自前世在中关村推销电脑的经历,除了知道一些大牌的内存厂商、主板型号,以及最基础的盗版工具盘外,他对整个电子业的发展史几乎全然陌生。然而从另一个渠道,他又称不上彻底茫然,因为他见证的是个人电脑业迈向成熟的时代,从全民DOS到Win95盗版盘满世界飞,从软盘储存数据到16倍速DVD-ROM,后世那些让人觉得理所应当的东西,在如今不是刚刚出现就是还未诞生,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的确也不能说是一无所知。

然而抱着如此的想法,来到美国后却让他着实吃了一惊。在那些林林总总的期刊报纸里,他看到的美国硅谷可是另一幅样貌。手写便携电脑的雏形已经出现,光驱开始慢慢蚕食软驱的地盘,Windows系统虽然还没有出现经典的Win95,但是3.0版已经很像后世常见的视窗,C语言已经确立了标准,正在向普及进发,就连他曾经觊觎过得思科公司,如今也堂而皇之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千台路由器连接的网络,互联网的雏形已经悄然建立。

这才是1993年啊!!如今的硅谷可跟中国那片蛮荒截然不同,除了极少数他所知的东西还未出现外,这个时代的电子业已经具备了一飞冲天的潜力,几乎一半后市纳斯达克上的业绩娇子,如今就已经有了巨头的身姿。而他曾经臆测的那些想法,比如大量买入思科股份,在Java出世前染指太阳公司,或者依托VCD抢占光驱市场,统统都是可笑的妄想。今年太阳公司就已经跻身世界500强,就算Java语言还没出现,他这点微薄的财力难不成还能撬动这种庞然巨物吗?

在认清自己的愚蠢和狂妄后,陈远鸣反而静下了心,开始认真研读起关于硅谷相关的一切。《电脑周刊》、《信息世界》之类电脑刊物成了他的案头必备,结合《纽约日报》、《华尔街日报》之类财经综合类报纸,一个更为真实的硅谷出现在他面前。这是个尚未进入风投全盛期的宝地,虽然巨头林立、恶意并购比比皆是,但是同样每一天,每一个时间点都有新鲜的点子迸发,就像那个MPEG芯片,没人发现之前,它不过是个只值2平方米的展台,而等人找到它,开发了它呢?这就是一个价值上千亿的巨大金矿。

对于这个世界,接触的越深,就越能感受到其下隐藏的魅力,由其这还是硅谷,是华裔力量足够引领一方的净土,如果能把它作为技术前哨战,为国内输送先进的血液,又会发生何等有趣的变化呢?

抱着这样的想法,陈远鸣踏入了这片土地,在他看来,硅谷的重要性远甚于华尔街,只要有足够的金钱,就能获取他真正想要的一切。而现在,他需要的只是一块门砖罢了。

面对陈远鸣略显自得的微笑,燕乔森却有些恍惚。只是三个月不见,这个少年似乎发生了某种蜕变。不只是身材开始壮实起来,能够撑得起正装,也不只是摆脱了国内那种淳朴的穿衣风格,开始修整发型、静心打扮,显露出十足的华尔街派头,更不是身后保镖带来的那种沉默压迫感。而是一种从内到外的变化,似乎他心底已经有了更加明晰的道路,正在用一种无法形容的步伐稳步前进。

这种变化是微妙的,同样也是惊人的,让身为合作伙伴的燕乔森也慢慢有了一种类似笃定的感觉,作为同一战线的盟友,再也没有什么能比这更美妙了。

感受着这种奇妙的心理反应,燕乔森略带感慨的摇了摇头,“那么看过之后呢?你在硅谷还有什么打算吗?”

“当然。”面对合作伙伴,陈远鸣也没有丝毫隐瞒的意思,“今后这里可能就是我的大本营所在了。比起传统的券商和投行,我还是对于那些新兴事物更感兴趣,比如私募基金,比如硅谷的沙山路……”

“沙山路?”燕乔森惊讶的反问了一句,“你真打算进入风投界了?”

“既然有了成功的第一次,何不把它延续下去呢?”陈远鸣微微一笑,反问道。

第四十八章

成功的第一次?燕乔森哑然失笑,别说现在飞燕还没盈利,就算将来盈利了、上市了,陈远鸣也是大股东,难不成还能撤资套现?他们三个人的合同可跟那种真正以上市为目标的风险投资相差甚远。

对于风险投资这玩意,其实燕乔森的了解也不算深入。他刚工作时整个硅谷风投界正处于绝对的低谷,除非是那种特别有盈利前景的项目,否则很难从吝啬的银行家手里抠出钱来,独自创业基本属于痴心妄想,给大公司打工才是正经。后来到了80年代中期,风投业开始回暖,但是他的事业已经小有所成,再加上比较传统的中式思维,让他毅然选择了以实业和销售为主体的公司,而非把一切希望寄托在飘渺的股市上。

在这点上1987年的股灾似乎是个绝佳注脚,那些同期因为股市大赚特赚的友人,碰到真正的股市大跌时简直毫无抵御力,瞬间就破产的破产,裁员的裁员,损失极其惨重。反观自己的公司没有上市,几款芯片销售也不错,没什么波折就顺利渡过了那次大劫,才有余力进入MPEG格式的研发。

之后跟孟力生一拍即合,进行VCD机的开发时,两人的思路依旧大体相同,如果不是陈远鸣异军突起,估计他们也会选择以内地银行贷款或政府扶持资金为主的低息贷款模式,而非投入美国风投公司的怀抱吧。

然而眼前这个少年却绝非开玩笑的样子,摇了摇头,燕乔森露出了一丝苦笑,“远鸣,真正的风险投资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沙山路赚钱的人很多,但是赔钱的人也不少,几千万投入,最后可能连个实物都拿不到。想要涉足这方面,需要的可不只是金融头脑。”

“这个我懂。”面对燕教授的谆谆教导,陈远鸣却没有半丝抵触,因为对方说的是实情。

对于高科技为主的风险投资,最重要的其实不是钱源,不是东海岸那些搅动世界的金融家们,而是善于从砂砾中翻出原钻,并且把它雕琢成形,获取百倍利润的风险投资者。在硅谷,这种典型的风险资本家可能本身就是技术专家或者出身高科技技术公司的中层管理人,他们拥有对于科技的高度敏感性,能够透过重重迷雾看到一个技术、一门行业未来的前景,曾经的管理经验又给了他们扶持那些聪明怪胎的资本,让那些只有点子对其他一窍不通的小家伙们慢慢走上正轨,把自己的点子化为数以亿计的财富。

推书 20234-02-25 :相亲那点事儿+番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