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万两白银军费。
李昀知道,大厦将倾,朝堂势危,没有人能在暗流诡谲的势力倾轧下全身而退。
父皇不能,裴家兄长不能,他也不能。
那年冬天,梁王李昀一人一马远走长岭,独守皇陵。
三年江湖放逐,他以为自己心如止水,不恨,却也断了年少妄念与痴心绮思。
可再见时,那杀伐果断心冷如铁的摄政王兄长却已经毒入骨髓,命不久长。
那人用最后的三个月布下了一局死棋,求的是大庆吏治清明,百姓和安。
李昀义无反顾地入了那局棋。
可他不想报仇,只想拉住那人决绝赴死的脚步,只想陪他余生一途。
可惜...
某人是棵千年铁树,还是从没开过花的那种实心木头。
“你脸红什么?你病了?”
“我是你兄长,搂个腰怎么了?”
“唉,你跑什么?!”
梁王李昀又度过了炸毛而心累的一天。
该如何告诉他的心上人。
他脸红确实是病了。
相思病。
治不好的那种。
第1章 摄政王
大庆天子李临,今年五岁。长得白白净净,身子圆滚,瘫在龙椅上,便是软软一小团。
别看他年纪小,但胸有大志。
他,要做全大庆最有名望的木雕师。
江山?社稷?
那是他裴皇兄的事,和他有什么关系?
小皇帝一手握着木头刻刀,一面偷偷瞟着端坐太师椅之上的裴皇兄。
风姿俊逸,气度不凡。
唔,就是脸稍微白了点,没有这么白的木头。
李临呼哧呼哧地用刀刻着那圆滚的木头,不小心刻断了一条胳膊。
众目睽睽之下,那截断胳膊,从龙椅脚下,沿着金阶方砖,一直滚落到目瞪口呆的左都御史杨文睿面前。
李临咽了口唾沫。
那可是刺儿头御史啊,完了完了,自己又要被骂了。
“裴皇兄...”李临带着哭腔,两条白藕似的胳膊举着,委屈巴巴道,“朕不是故意的。”
裴醉微笑,缓缓起身,绛紫公服逶迤垂地。
他单膝跪在殿前,恭敬地接过那少了一只胳膊,缺了一只眼睛,鼻歪嘴斜,但仍能勉强看出人模样的木雕。
“臣以为此木雕甚好。”
一身朱色公服利落的杨文睿死死捏着手中的笏板,声音扭曲:“陛下,此举有违礼数!奉天殿乃百官议事之所,岂能与市井木坊一般?”
裴醉右掌撑了一把金砖地面,慢慢起身,眉眼挑着,语气散漫却饱含威严:“杨御史,你放肆。”
杨文睿听见裴醉的话,更是怒火冲天:“言谏本就逆耳!若是大庆朝堂都是如摄政王一般只知附和,不知规劝的下臣,我大庆如何百代千秋?”
天子李临皱了皱小眉头,明显是对那大呼小叫的言官不满。
他裴皇兄的身体不好,一旦被吓出个病来,他岂不是又要亲自看那些乱七八糟的折子?!
这根朱红木头桩子,真不懂事,干脆剁了做木雕算了。
小皇帝少年老成地摇摇头,小圆手努力地抚着裴醉的后背,奶声奶气道:“皇兄皇兄,没事吧?”
裴醉笑着摇摇头,又低低咳嗽两声。
杨文睿看着年幼的天子朝着弄权贼子撒娇,已经心如死灰。
他作为都察院之首,若是不能规劝天子重回正道,他又有何颜面忝居高位?
裴醉看见杨文睿将目光投向一旁的盘龙玉柱,眼眸微垂,敛了笑意,眉峰一挑,堂中侍卫立刻用软布将殿内大柱裹紧。
撞柱死谏,血溅三尺?
想都别想。
都察院首撞柱自尽,门下清流又要在禁门外静坐抗议。
要是有几个慷慨激昂的,直接头脑一热跟着杨文睿去死一死,他又要拨专款给天威卫处理善后。
国库空荡荡,户部泪汪汪。
裴醉可不想再看见户部尚书那副死了亲娘的表情。
“望台水患凶猛,堤坝毁了,半座城都淹了。”裴醉从袖口里甩了本折子出来,冷笑道,“杨御史还有空谈什么礼数?放屁。”
杨文睿梗着脖子红着脸,刚想大骂出声,却被首辅王安和拦了下来。
王安和老狐狸不疼不痒地打了两句圆场,总算压下了暴躁狂怒的杨御史,也没落了小皇帝的面子。
“国库没钱,战事吃紧。”裴醉支着手肘,眸中隐着笑意,淡淡的声音响彻金殿,“不知诸位大人有何办法筹措粮饷?”
不过片刻,朝堂便吵得不可开交,从贼子误国,吵到国库难填。
裴醉看小皇帝昏昏欲睡的模样,给旁边的宦官使了个眼色。朱衣宦官立刻递上一条薄毯,披在李临的膝上。
外敌破城如猛兽疾行,朝堂决策却如垂暮老人一步三喘,半天也讨论不出什么所以然。
裴醉早知这一幕,等了一两个时辰,见脸红脖子粗的众大臣喊累了,才打着呵欠,散了朝。
等到明黄龙袍消失在金殿龙椅上时,以杨文睿为首的言官御史才想起,他们今日的弹劾仍未成功,天子仍旧被那不怀好意的弄权贼臣玩弄于股掌之上。
而那贼子,早就乘着轿撵悠悠回府了。
王安和与杨文睿并肩而行。
杨文睿明显余怒未消,花白胡子气得根根直立。
“杨御史消消火。”王安和老狐狸笑着捻须,“我听说,梁王殿下要回来了。”
五年前,梁王李昀因谋逆之罪而被贬为庶民,孤身远走长岭守皇陵。
三年前,先帝留下遗诏,替梁王平反,恢复其王爷身份,准其临朝参政,辅佐天子。
杨文睿沉默半晌,才叹一口气:“你我都知道,当年吏部左侍郎盖顿一手捏造了东宫弑杀储君一案,又借此逼宫。梁王殿下所谓的弑杀太子,谋逆之罪,本就是子虚乌有。”
“是啊。”王安和点点头,“当年北边南边战事都不能再拖下去了,国库偏偏一点钱也拿不出来。江南八府,故意拖欠秋税几百万两。盖顿用这几百万两银子砸了下来,先帝怎么可能拒绝?”
天下田税,七成尽出于江南。
江南八府,富商林立,清林一党,尽出其中。
他们以钱买权,将爪牙遍布朝堂。
若不是正三品以上京官需要帝王亲自委命,恐怕这三司六部,全部都要换人来做。
“二百万两,盖顿买了个吏部尚书位置坐。”杨文睿气得胡子发颤,“还有那个混账...那个摄政王,本是带兵回承启勤王,结果呢?反而跟盖家站在统一战线,又将梁王殿下卖了一百万两白银。殿下这弑兄的罪名,算是坐实了。”
王安和眼眸微动,却没有解释什么:“罢了,当年事,不再提了。先帝遗诏中早已替梁王殿下平反。这梁王殿下一回来,摄政王就有了对手了。杨御史,不必再担心朝堂无人可制衡摄政王了。”
“希望吧。”
杨文睿脸上褶子垂着,瞬间苍老了十岁。
大庆啊。
命途多舛呦。
王府外夜色肃穆沉沉,正堂亦清冷而寂静,角落里青瓷香炉袅袅燃着青烟,淡淡的檀香味道萦绕一室。
青玉雕成的太师椅上独坐一人,一袭绛紫披风虚虚搭在肩头,下摆逶迤垂了地。那人握着鎏金飞雁酒壶的手,指节如梅骨,白皙如冷玉。大拇指戴一枚青玉扳指,材质与太师椅别无二致。
他自斟自饮,连酒杯也不用,手臂轻扬,就着细长壶嘴,一弯清酒如虹落入口中。
只是喝了没两口,他便眉头一皱,身子一弯,猛地喷了口血出来,呛咳不止。
“什么破身子。”裴醉用手背擦去唇边血渍,凝神望着手背处那血痕,干脆用酒冲了冲手背。
一身着湖色衣袍的青年轻轻叩了叩门扉,身后背着永不离身的方形黄梨木药匣子,像是背着一座大山。
“殿下,你又在喝酒了。”
他轻手轻脚地挪到裴醉身旁,轻轻撩起袖口,按上那截削瘦苍白的手腕,脸上表情十分热闹,眉毛一会儿皱起,一会儿舒展,哪里还有平日扎堆在医书里的平和与淡然。
“伯澜,酒养浩然气。”裴醉面不改色,胡说八道。
“医书上可没说过。”方宁嘟囔两句。
“尽信医书,不如撕了医书。”裴醉抵唇轻咳,眸中笑意淡淡。
方宁长吁短叹。
他一个拿针扎人的杏林,何苦和殿下这个拿刀砍人的武将在嘴上争长短。
方宁随手祭出一个姜色针帘,二指捻着牛毛银针,敛起脸上的丰富表情,眼神一凝,在手腕下三指处虚虚一比,稳稳刺了进去。
裴醉闷哼一声,缓了口气,抬手擦掉唇边新渗出的一丝暗红血色。
方宁连下了三针,看见那人抵唇低咳不止,不由得心焦上火,往自己嘴里塞了一颗清心丸,急得开始原地打转。
“眼晕,你好好坐着。”裴醉蹙眉哑声道。
“殿下,我是不是做错了?”方宁蹲在裴醉的膝前,眼中的迟疑几乎要满溢了出来,“以毒攻毒,本来就并非上策。你现在旧毒未清,新毒又几近入骨,再这样下去,就不是能不能提得动刀的问题了,而是能活多久的问题了。”
“伯澜啊,这毒你研究了三年了,可有解?”裴醉眉峰微微上挑。
方宁脸色铁青,僵硬地摇了摇头。
“所以啊。”裴醉笑道,“有选择的时候,才分上策下策。没选择的时候,谁还论计策高低优劣?”
“是这样吗?”
方宁咬着手指头,总觉得自己又被殿下的胡言乱语唬过去了。
“当然。”裴醉支着手臂,勉强坐直了身体,朝他伸出手掌,“再给我一瓶,明日我要去一趟望台。”
“不,不。”方宁卸下背上的药匣子,八爪章鱼似的抱得很紧,头摇得跟拨浪鼓一般,“为什么要去望台?呆在承启不好吗?”
“北疆战事吃紧,偏偏望台此时水患,漕运难行,军粮积压。近日没有暴雨,堤坝却塌了。时机太巧合,我得去亲自看看。”裴醉转着大拇指上的青玉扳指,眸色深冷,“望台是水路枢纽,毗邻江南八府,不能出岔子。”
方宁盯着怀里的药匣,咬了咬牙,从里面拿出一个白色瓷瓶,捏在掌心里。
“殿下,少吃一点。”方宁垂眼望着手里的白色瓷瓶,“如果哪一日,这药开始反噬了,你就真的活不了太久了。”
裴醉眼眸一舒,从方宁手中接过那白色药瓶,淡淡笑了:“知道了。”
方宁犹豫着,坐在裴醉右手侧的红木椅上,悄声低道:“殿下,你是不是因为梁王殿下要回承启了,所以才想避开他...”
裴醉抬手弹了方宁一个响脆的脑蹦。
方大夫‘嗷’地一声捂着额头跳起,疼得眼泪飞流三千丈。
“我...我又没有说错。”方宁哽咽道,“我是医者,殿下有没有心病我随便扫一眼就能知道。”
裴醉斜睨他一眼。
方宁边揉脑门边苦口婆心道:“殿下,梁王殿下是你名义上的手足兄弟,而且你们从小交好,他会谅解你的苦衷的。再说,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啊。”
裴醉撑着额角,疲惫道:“我不是想要避开他。”
方宁连眼角的细纹都写着‘我不信’。
裴醉懒得再解释,笑着把他赶了出去:“去找东院那个老头子,让他拟个折子,就说本王身体不适,罢朝一月。”
方宁磨磨蹭蹭地背着药匣,呆头呆脑地应了一声。
小皇帝听说他皇兄又要下江南一带,高兴地在寝宫里打了两个滚儿,恨不得抱着他裴皇兄的腰撒娇蹭蹭。
“皇兄,你放心去。”
天子从枕头下面掏出一只小木匕首,亲手塞进裴醉的手心,严肃道:“这个是朕御手亲刻的国之小刀,能保佑皇兄战无不胜,平安归来!”
裴醉噙着笑意,蹲在李临面前,微微仰头,温声道:“陛下在宫里也要保重自己。宦不可信,太后亦不可不防。朝堂大事,有内阁大学士,陛下不必担忧。若有紧急情况,陛下可派天威卫一路加急,臣很快便能回来。”
天子懂事地点点头。
“臣走了。”裴醉宽厚温暖的手掌包着李临的小拳头,低声叮嘱,“好好照顾自己。”
免了一月的上朝虽然很高兴,但是他也舍不得他亦兄亦父,亦师亦友的裴皇兄。
李临喉头发酸,扑进裴醉的怀里。
“皇兄,早点回来。”
“好。”裴醉摸着李临的背,笑道,“臣回来,给陛下带鲁班锁,九连环。”
李临带着鼻音,囔囔软糯地说了一声‘好’。
大庆漕运分三线,西、中、东。
而汇同漕运是东线中最重要的一支,连接江南八府与承启的货运与水路中转。
北疆与岭东战事,几乎都靠着这条漕运南粮北调。
然而汇同漕运临黄河而建,因此水患频发,雨季决口,而旱季水位难过运船吃水线。地势又是北高南低,蓄水走船也困难。
每年户部要花二三百万两白银修葺崩毁或淤堵的河道,却仍是收效甚微。
初秋日头依旧毒辣,河堤旁的垂柳都晒得打了蔫,坐落在运河旁的青楼楚馆也没了娇媚高歌。
忽得,静悄悄的运河中心远远响起一阵急促的鼓点声,先是如小雨纷纷,后似暴雨倾盆,万珠齐坠玉盘,轰隆作响。
本是排队要进闸门的两层柳青色客船,闻得这阵激越的鼓声,立刻将船摇向岸侧。
“漕船来了!”客船上不知谁先喊了出声,不出一会儿,甲板上便站满了人。
运粮的军船,漕船,与载人过水路的客船不同。
军船纵十五丈,高亦约近十丈,共有桅杆五只,上扬五彩旌旗。
船分两层,底层甲板有几十名船工呼哧呼哧地摇着撸。
一盘领青衫书生,眉眼温达,身形消瘦,独自站在客船船头甲板处,凝神看着遮天蔽日的运粮船队自身后缓缓而行。
“公子!”
一个身形矮小的小书童,身着湖蓝色布袍,急匆匆地跑向李昀身侧,替他披了件竹青纹鹤氅。
“公子,怎么一个人出来吹风?”
向文有些担忧地看着李昀苍白的脸色,想起前几日自家公子吐得起不来身的模样,心尖就一阵阵揪着疼。
“我没事。”
李昀声音清越,如风过竹阵,柔中带韧。
他双手拢着氅衣,藏起了一阵寒战。
“公子,你千万别勉强啊。”向文有些忧心。
三年前,他和向武刚被公子救下来时,公子几乎每日都在生病。
有一次,他不小心看到了公子脚踝处的累累伤痕,险些叫出了声。
那是受了什么样的刑,才能留下那般深浅不一,纵横交错的伤疤?
李昀转身,看见向文小眉头几乎都要连成了一条直线,不由得哑然失笑。
“别担心了。”李昀抬手轻拍向文的背,“我身体早已好多了。”
由于水患频发,能让漕船停靠的码头已经少了许多,因此每日放船入漕运的量都是订好了的。
漕船过处,客船需让路。
而基本上,所有漕船都在午时前入了闸口,午后寅时才陆续让客船靠岸。
但,现在寅时已经过半,谁也不知为何今日忽然多了这十来艘运粮的漕船。
客船上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
船迟迟未开,甲板上的喧闹声也渐渐响了起来,七嘴八舌的,犹如闹事开集。
“你听说了吧,摄政王又罢了早朝。”
李昀眸光微动,手中折扇轻摇,面上容色不改,可心思早已飞到了那引起话头的人身上。
“这可是承启大事,你一个小小白衣怎么知道的?”
“我哥哥是兵部驾部司掌固!”
李昀将视线缓缓投向那得意洋洋的公子身上。
那人身着一身团领黛色长衫,鼻尖眼长,身形虚胖,显然是被酒色财气掏空了身子。他手中也摇着折扇,扇面是徐大家的临江仙,笔触细腻,深浅得宜,是真迹。一扇,至少五百两银子。
李昀眸光微垂。
兵部,倒是油水颇丰。
区区一介掌驿站的掌固,便能养得起这般挥金如土的败家兄弟。
只听得那人笑盈盈地继续说:“全承启都知道,摄政王纵情声色,又酗酒导致身体虚弱,罢朝是常有的事。”
“不,不可能。”一个老头子颤巍巍地扶着船桅杆,声音沧桑道,“裴大帅算无遗策,百战百胜,怎么可能身体虚弱?”
“那都是哪辈子的事情了,老头不懂就别说话。”那公子哥白了他一眼,“前几日,我从衙门买了邸报才知道,北疆的战事胶着,多亏了林副总兵神机妙算,大败兰泞敌军。河安没裴总兵,也一样能打胜仗。”
老头儿还想说什么,却被那公子身边的小厮不耐烦地推了一把。
那老人一下子没站稳,摔了拐杖便扑在了地上,随着客船水波一上一下地摇晃,挣扎了几下,就是没能站起来。
李昀合上手中的折扇,悄然走到老者的身边,将那瘸了一条腿的老人扶了起来。
那公子哥没理会这等微末细节,继续吐沫横飞:“我说到哪了?对,大败敌军。但漕运不好走啊,军粮运不过去。摄政王选择在此时罢朝,肯定是不想管了。他一贯如此。不管是北疆战事吃急的时候,还是流民暴动的时候。大庆啊,就要毁在这等尸位素餐的官员手里。”
李昀扶着老者,从那层层人群中走了出来。
“老人家,没事吧?”他温声问道。
“没事,没事。”老人家擦了一把汗,拄着拐杖,唉声叹气道,“老了,确实是不知道现在大庆是什么样了。”
“老人家一个人?”
“啊,不是。”老者怔了怔,“小老儿是要去探望儿子。”
说起自己的儿子,老者笑得皱纹爬上眼尾,没有方才的狼狈,只有欣慰与淡淡的担忧,抬手擦了一把汗,姜黄色短褐的宽松袖口滑了下来。
李昀视线缓缓垂在那垂暮老者的干瘦手臂上,看清了藏在袖中的斑驳浅淡火药炸痕,忽得转了话头:“世人遵裴王为摄政王,也有人称其军职总兵。老人家却称摄政王为军帅,莫非,曾在河安从军?老人家,是军户?”
那老者被说中拼死藏起的过往,大惊,藏起手臂上的层层伤疤,推了一把李昀的肩,一瘸一拐地想要逃走。
李昀没去追,看着踉跄逃走的老者,眸光微敛。
向武短褐马褂,五短身材,本来在旁边专心啃桃子,见李昀被推搡,小圆眼睛一瞪,两步上前,小心扶着李昀的肩膀,左看右看,惊慌道:“公子,你有没有受伤?”
李昀摇摇头,轻道:“没事。”
祖上军户,世代军户,非死不得出。
只有残疾、死亡,才能逃脱世袭军户的锁链。
大庆几十万军户,死得死,逃得逃,现在也只有几万了。
军户出走逃亡,兵卒不足,守疆也变得困难起来。
李昀想起战事,便不由得想起那身披火红披风,铠甲铮亮的少年将军,得胜回承启时,那挽弓提刀策烈马的笑眼风流。
五年未见,山高水长,不够斩断年少妄念,亦磨不去心上对那人的怨。
他呼吸变得急促,日光映得他有些眩晕。
“公子?”
李昀被一声呼唤叫醒,他掌心浅浅冒了一层细密冷汗,他攥紧拳,将那怨怼,不甘,还有那本就不该有的妄想都藏了起来。
他失态了。
客船终于缓缓而行,经过重铁高闸,途径码头停留的几艘运粮军船,缓缓在边角淤沙地靠了岸。
向文向武左右扶着李昀下船,而他刚踏上陆地,那脚下摆荡虚空的感觉立刻消散无形。
他缓缓舒了一口气,抬眼望着码头上高悬的‘望台’二字,历经百年,已经涤满风霜,边角残缺。
这是太祖游历此地亲笔所题,字体里仍有以武定山河的傲然雄壮,气吞九霄。
“主子,先去客栈休息?”向文替李昀擦了擦额角的汗。
“不急。”李昀看着那高大的运粮船,忽得皱了皱眉,“我们去那边看看。”
漕船开闸验粮,船工将米粮一筐筐移至仓库中。
一绯衣总漕官坐在圈椅上,头顶架着遮阳棚,手中拿着一茶盏,在一片兵荒马乱中品茗赏景。
满脸麻子的小吏鞍前马后地跑,谄媚地点头哈腰:“禀沙大人,今日的过江盘费已经收齐了。这批船是来自淮源府的漕船,听说上面催秋税催得急,便加塞进来。这是孝敬您的茶水钱。”
小吏当然没有蠢到当众拿出几张银票来甩,不过就算当真众目睽睽之下收了银票,也没有人敢说什么。
沙平海受了荫萌,担着丰华伯的名头,又凭借这个关系攀上了汇同漕运总督、文林王申行的大腿,自然是风光无限,又不必想着担责任。
沙平海接过小吏手中捧着的红木匣子,用指尖拨开匣口,捏了捏银票厚度,拿腔捏调地‘嗯’了一声,挥挥手,让验粮的官员停了手:“行了,放吧。”
漕船自州府入转运港仓库都要验粮,免得其中混入了什么火药兵刃,或者是私粮混入军粮,妄图借军粮船的便利,方便运输。
但,有钱,能买一切。
“等等!”一人灰头土脸地纵马而来,身上的绯色官服浸了水土,脏兮兮又皱巴巴的,狼狈地挂在身上。
“呦,这不是陈总河官吗?”沙平海掩唇嘲笑,“怎么,不修河堤了,要过来一起品茶吗?”
“沙总漕官,不能直接放行。”陈琛擦了一把汗,急得脸色发白,“这不合规矩。”
“陈总河官跟本官讲规矩?”沙平海侃侃而谈,文官本色尽显无遗,“申总督授我催运之权,将收粮、验粮、放粮之权全权交给我,而陈总河官督管河道,似乎不该插手我这里的事宜吧?”
总漕司粮,总河司河。
司粮者油水颇丰,又清闲,自然是文官来担任;
司河者就是苦工劳力,每日与浑身发臭的河工走卒为伍,只能落到武将身上。
文武两院,互不对付。
陈琛吵架吵不过沙平海,便带人拦了搬粮入库的船工,一脚踹翻了一筐封口的粮。
沙平海从圈椅上猛地站起,脸色青白交加,显然是没想到一介武夫敢这般落了自己的面子。
他抖着手,怒道:“陈琛,你想干什么?”
陈琛早就看不惯沙平海平日作威作福的样子,借着这一脚,狠狠出了一口气。
只是刚踹完,心里便有些后悔。
他凭军功爬上这望台漕运总河官,屁股还没坐热乎,这么冲动,会不会直接被沙平海那个小人告到申总督那里,把自己给革职了?
他下意识往后看,后面跟着自己带的一群河工和兵卒,在其中找着那面容清凛的青年。
他怎么就相信,这是摄政王派来的人呢?
李昀知道,大厦将倾,朝堂势危,没有人能在暗流诡谲的势力倾轧下全身而退。
父皇不能,裴家兄长不能,他也不能。
那年冬天,梁王李昀一人一马远走长岭,独守皇陵。
三年江湖放逐,他以为自己心如止水,不恨,却也断了年少妄念与痴心绮思。
可再见时,那杀伐果断心冷如铁的摄政王兄长却已经毒入骨髓,命不久长。
那人用最后的三个月布下了一局死棋,求的是大庆吏治清明,百姓和安。
李昀义无反顾地入了那局棋。
可他不想报仇,只想拉住那人决绝赴死的脚步,只想陪他余生一途。
可惜...
某人是棵千年铁树,还是从没开过花的那种实心木头。
“你脸红什么?你病了?”
“我是你兄长,搂个腰怎么了?”
“唉,你跑什么?!”
梁王李昀又度过了炸毛而心累的一天。
该如何告诉他的心上人。
他脸红确实是病了。
相思病。
治不好的那种。
第1章 摄政王
大庆天子李临,今年五岁。长得白白净净,身子圆滚,瘫在龙椅上,便是软软一小团。
别看他年纪小,但胸有大志。
他,要做全大庆最有名望的木雕师。
江山?社稷?
那是他裴皇兄的事,和他有什么关系?
小皇帝一手握着木头刻刀,一面偷偷瞟着端坐太师椅之上的裴皇兄。
风姿俊逸,气度不凡。
唔,就是脸稍微白了点,没有这么白的木头。
李临呼哧呼哧地用刀刻着那圆滚的木头,不小心刻断了一条胳膊。
众目睽睽之下,那截断胳膊,从龙椅脚下,沿着金阶方砖,一直滚落到目瞪口呆的左都御史杨文睿面前。
李临咽了口唾沫。
那可是刺儿头御史啊,完了完了,自己又要被骂了。
“裴皇兄...”李临带着哭腔,两条白藕似的胳膊举着,委屈巴巴道,“朕不是故意的。”
裴醉微笑,缓缓起身,绛紫公服逶迤垂地。
他单膝跪在殿前,恭敬地接过那少了一只胳膊,缺了一只眼睛,鼻歪嘴斜,但仍能勉强看出人模样的木雕。
“臣以为此木雕甚好。”
一身朱色公服利落的杨文睿死死捏着手中的笏板,声音扭曲:“陛下,此举有违礼数!奉天殿乃百官议事之所,岂能与市井木坊一般?”
裴醉右掌撑了一把金砖地面,慢慢起身,眉眼挑着,语气散漫却饱含威严:“杨御史,你放肆。”
杨文睿听见裴醉的话,更是怒火冲天:“言谏本就逆耳!若是大庆朝堂都是如摄政王一般只知附和,不知规劝的下臣,我大庆如何百代千秋?”
天子李临皱了皱小眉头,明显是对那大呼小叫的言官不满。
他裴皇兄的身体不好,一旦被吓出个病来,他岂不是又要亲自看那些乱七八糟的折子?!
这根朱红木头桩子,真不懂事,干脆剁了做木雕算了。
小皇帝少年老成地摇摇头,小圆手努力地抚着裴醉的后背,奶声奶气道:“皇兄皇兄,没事吧?”
裴醉笑着摇摇头,又低低咳嗽两声。
杨文睿看着年幼的天子朝着弄权贼子撒娇,已经心如死灰。
他作为都察院之首,若是不能规劝天子重回正道,他又有何颜面忝居高位?
裴醉看见杨文睿将目光投向一旁的盘龙玉柱,眼眸微垂,敛了笑意,眉峰一挑,堂中侍卫立刻用软布将殿内大柱裹紧。
撞柱死谏,血溅三尺?
想都别想。
都察院首撞柱自尽,门下清流又要在禁门外静坐抗议。
要是有几个慷慨激昂的,直接头脑一热跟着杨文睿去死一死,他又要拨专款给天威卫处理善后。
国库空荡荡,户部泪汪汪。
裴醉可不想再看见户部尚书那副死了亲娘的表情。
“望台水患凶猛,堤坝毁了,半座城都淹了。”裴醉从袖口里甩了本折子出来,冷笑道,“杨御史还有空谈什么礼数?放屁。”
杨文睿梗着脖子红着脸,刚想大骂出声,却被首辅王安和拦了下来。
王安和老狐狸不疼不痒地打了两句圆场,总算压下了暴躁狂怒的杨御史,也没落了小皇帝的面子。
“国库没钱,战事吃紧。”裴醉支着手肘,眸中隐着笑意,淡淡的声音响彻金殿,“不知诸位大人有何办法筹措粮饷?”
不过片刻,朝堂便吵得不可开交,从贼子误国,吵到国库难填。
裴醉看小皇帝昏昏欲睡的模样,给旁边的宦官使了个眼色。朱衣宦官立刻递上一条薄毯,披在李临的膝上。
外敌破城如猛兽疾行,朝堂决策却如垂暮老人一步三喘,半天也讨论不出什么所以然。
裴醉早知这一幕,等了一两个时辰,见脸红脖子粗的众大臣喊累了,才打着呵欠,散了朝。
等到明黄龙袍消失在金殿龙椅上时,以杨文睿为首的言官御史才想起,他们今日的弹劾仍未成功,天子仍旧被那不怀好意的弄权贼臣玩弄于股掌之上。
而那贼子,早就乘着轿撵悠悠回府了。
王安和与杨文睿并肩而行。
杨文睿明显余怒未消,花白胡子气得根根直立。
“杨御史消消火。”王安和老狐狸笑着捻须,“我听说,梁王殿下要回来了。”
五年前,梁王李昀因谋逆之罪而被贬为庶民,孤身远走长岭守皇陵。
三年前,先帝留下遗诏,替梁王平反,恢复其王爷身份,准其临朝参政,辅佐天子。
杨文睿沉默半晌,才叹一口气:“你我都知道,当年吏部左侍郎盖顿一手捏造了东宫弑杀储君一案,又借此逼宫。梁王殿下所谓的弑杀太子,谋逆之罪,本就是子虚乌有。”
“是啊。”王安和点点头,“当年北边南边战事都不能再拖下去了,国库偏偏一点钱也拿不出来。江南八府,故意拖欠秋税几百万两。盖顿用这几百万两银子砸了下来,先帝怎么可能拒绝?”
天下田税,七成尽出于江南。
江南八府,富商林立,清林一党,尽出其中。
他们以钱买权,将爪牙遍布朝堂。
若不是正三品以上京官需要帝王亲自委命,恐怕这三司六部,全部都要换人来做。
“二百万两,盖顿买了个吏部尚书位置坐。”杨文睿气得胡子发颤,“还有那个混账...那个摄政王,本是带兵回承启勤王,结果呢?反而跟盖家站在统一战线,又将梁王殿下卖了一百万两白银。殿下这弑兄的罪名,算是坐实了。”
王安和眼眸微动,却没有解释什么:“罢了,当年事,不再提了。先帝遗诏中早已替梁王殿下平反。这梁王殿下一回来,摄政王就有了对手了。杨御史,不必再担心朝堂无人可制衡摄政王了。”
“希望吧。”
杨文睿脸上褶子垂着,瞬间苍老了十岁。
大庆啊。
命途多舛呦。
王府外夜色肃穆沉沉,正堂亦清冷而寂静,角落里青瓷香炉袅袅燃着青烟,淡淡的檀香味道萦绕一室。
青玉雕成的太师椅上独坐一人,一袭绛紫披风虚虚搭在肩头,下摆逶迤垂了地。那人握着鎏金飞雁酒壶的手,指节如梅骨,白皙如冷玉。大拇指戴一枚青玉扳指,材质与太师椅别无二致。
他自斟自饮,连酒杯也不用,手臂轻扬,就着细长壶嘴,一弯清酒如虹落入口中。
只是喝了没两口,他便眉头一皱,身子一弯,猛地喷了口血出来,呛咳不止。
“什么破身子。”裴醉用手背擦去唇边血渍,凝神望着手背处那血痕,干脆用酒冲了冲手背。
一身着湖色衣袍的青年轻轻叩了叩门扉,身后背着永不离身的方形黄梨木药匣子,像是背着一座大山。
“殿下,你又在喝酒了。”
他轻手轻脚地挪到裴醉身旁,轻轻撩起袖口,按上那截削瘦苍白的手腕,脸上表情十分热闹,眉毛一会儿皱起,一会儿舒展,哪里还有平日扎堆在医书里的平和与淡然。
“伯澜,酒养浩然气。”裴醉面不改色,胡说八道。
“医书上可没说过。”方宁嘟囔两句。
“尽信医书,不如撕了医书。”裴醉抵唇轻咳,眸中笑意淡淡。
方宁长吁短叹。
他一个拿针扎人的杏林,何苦和殿下这个拿刀砍人的武将在嘴上争长短。
方宁随手祭出一个姜色针帘,二指捻着牛毛银针,敛起脸上的丰富表情,眼神一凝,在手腕下三指处虚虚一比,稳稳刺了进去。
裴醉闷哼一声,缓了口气,抬手擦掉唇边新渗出的一丝暗红血色。
方宁连下了三针,看见那人抵唇低咳不止,不由得心焦上火,往自己嘴里塞了一颗清心丸,急得开始原地打转。
“眼晕,你好好坐着。”裴醉蹙眉哑声道。
“殿下,我是不是做错了?”方宁蹲在裴醉的膝前,眼中的迟疑几乎要满溢了出来,“以毒攻毒,本来就并非上策。你现在旧毒未清,新毒又几近入骨,再这样下去,就不是能不能提得动刀的问题了,而是能活多久的问题了。”
“伯澜啊,这毒你研究了三年了,可有解?”裴醉眉峰微微上挑。
方宁脸色铁青,僵硬地摇了摇头。
“所以啊。”裴醉笑道,“有选择的时候,才分上策下策。没选择的时候,谁还论计策高低优劣?”
“是这样吗?”
方宁咬着手指头,总觉得自己又被殿下的胡言乱语唬过去了。
“当然。”裴醉支着手臂,勉强坐直了身体,朝他伸出手掌,“再给我一瓶,明日我要去一趟望台。”
“不,不。”方宁卸下背上的药匣子,八爪章鱼似的抱得很紧,头摇得跟拨浪鼓一般,“为什么要去望台?呆在承启不好吗?”
“北疆战事吃紧,偏偏望台此时水患,漕运难行,军粮积压。近日没有暴雨,堤坝却塌了。时机太巧合,我得去亲自看看。”裴醉转着大拇指上的青玉扳指,眸色深冷,“望台是水路枢纽,毗邻江南八府,不能出岔子。”
方宁盯着怀里的药匣,咬了咬牙,从里面拿出一个白色瓷瓶,捏在掌心里。
“殿下,少吃一点。”方宁垂眼望着手里的白色瓷瓶,“如果哪一日,这药开始反噬了,你就真的活不了太久了。”
裴醉眼眸一舒,从方宁手中接过那白色药瓶,淡淡笑了:“知道了。”
方宁犹豫着,坐在裴醉右手侧的红木椅上,悄声低道:“殿下,你是不是因为梁王殿下要回承启了,所以才想避开他...”
裴醉抬手弹了方宁一个响脆的脑蹦。
方大夫‘嗷’地一声捂着额头跳起,疼得眼泪飞流三千丈。
“我...我又没有说错。”方宁哽咽道,“我是医者,殿下有没有心病我随便扫一眼就能知道。”
裴醉斜睨他一眼。
方宁边揉脑门边苦口婆心道:“殿下,梁王殿下是你名义上的手足兄弟,而且你们从小交好,他会谅解你的苦衷的。再说,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啊。”
裴醉撑着额角,疲惫道:“我不是想要避开他。”
方宁连眼角的细纹都写着‘我不信’。
裴醉懒得再解释,笑着把他赶了出去:“去找东院那个老头子,让他拟个折子,就说本王身体不适,罢朝一月。”
方宁磨磨蹭蹭地背着药匣,呆头呆脑地应了一声。
小皇帝听说他皇兄又要下江南一带,高兴地在寝宫里打了两个滚儿,恨不得抱着他裴皇兄的腰撒娇蹭蹭。
“皇兄,你放心去。”
天子从枕头下面掏出一只小木匕首,亲手塞进裴醉的手心,严肃道:“这个是朕御手亲刻的国之小刀,能保佑皇兄战无不胜,平安归来!”
裴醉噙着笑意,蹲在李临面前,微微仰头,温声道:“陛下在宫里也要保重自己。宦不可信,太后亦不可不防。朝堂大事,有内阁大学士,陛下不必担忧。若有紧急情况,陛下可派天威卫一路加急,臣很快便能回来。”
天子懂事地点点头。
“臣走了。”裴醉宽厚温暖的手掌包着李临的小拳头,低声叮嘱,“好好照顾自己。”
免了一月的上朝虽然很高兴,但是他也舍不得他亦兄亦父,亦师亦友的裴皇兄。
李临喉头发酸,扑进裴醉的怀里。
“皇兄,早点回来。”
“好。”裴醉摸着李临的背,笑道,“臣回来,给陛下带鲁班锁,九连环。”
李临带着鼻音,囔囔软糯地说了一声‘好’。
大庆漕运分三线,西、中、东。
而汇同漕运是东线中最重要的一支,连接江南八府与承启的货运与水路中转。
北疆与岭东战事,几乎都靠着这条漕运南粮北调。
然而汇同漕运临黄河而建,因此水患频发,雨季决口,而旱季水位难过运船吃水线。地势又是北高南低,蓄水走船也困难。
每年户部要花二三百万两白银修葺崩毁或淤堵的河道,却仍是收效甚微。
初秋日头依旧毒辣,河堤旁的垂柳都晒得打了蔫,坐落在运河旁的青楼楚馆也没了娇媚高歌。
忽得,静悄悄的运河中心远远响起一阵急促的鼓点声,先是如小雨纷纷,后似暴雨倾盆,万珠齐坠玉盘,轰隆作响。
本是排队要进闸门的两层柳青色客船,闻得这阵激越的鼓声,立刻将船摇向岸侧。
“漕船来了!”客船上不知谁先喊了出声,不出一会儿,甲板上便站满了人。
运粮的军船,漕船,与载人过水路的客船不同。
军船纵十五丈,高亦约近十丈,共有桅杆五只,上扬五彩旌旗。
船分两层,底层甲板有几十名船工呼哧呼哧地摇着撸。
一盘领青衫书生,眉眼温达,身形消瘦,独自站在客船船头甲板处,凝神看着遮天蔽日的运粮船队自身后缓缓而行。
“公子!”
一个身形矮小的小书童,身着湖蓝色布袍,急匆匆地跑向李昀身侧,替他披了件竹青纹鹤氅。
“公子,怎么一个人出来吹风?”
向文有些担忧地看着李昀苍白的脸色,想起前几日自家公子吐得起不来身的模样,心尖就一阵阵揪着疼。
“我没事。”
李昀声音清越,如风过竹阵,柔中带韧。
他双手拢着氅衣,藏起了一阵寒战。
“公子,你千万别勉强啊。”向文有些忧心。
三年前,他和向武刚被公子救下来时,公子几乎每日都在生病。
有一次,他不小心看到了公子脚踝处的累累伤痕,险些叫出了声。
那是受了什么样的刑,才能留下那般深浅不一,纵横交错的伤疤?
李昀转身,看见向文小眉头几乎都要连成了一条直线,不由得哑然失笑。
“别担心了。”李昀抬手轻拍向文的背,“我身体早已好多了。”
由于水患频发,能让漕船停靠的码头已经少了许多,因此每日放船入漕运的量都是订好了的。
漕船过处,客船需让路。
而基本上,所有漕船都在午时前入了闸口,午后寅时才陆续让客船靠岸。
但,现在寅时已经过半,谁也不知为何今日忽然多了这十来艘运粮的漕船。
客船上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
船迟迟未开,甲板上的喧闹声也渐渐响了起来,七嘴八舌的,犹如闹事开集。
“你听说了吧,摄政王又罢了早朝。”
李昀眸光微动,手中折扇轻摇,面上容色不改,可心思早已飞到了那引起话头的人身上。
“这可是承启大事,你一个小小白衣怎么知道的?”
“我哥哥是兵部驾部司掌固!”
李昀将视线缓缓投向那得意洋洋的公子身上。
那人身着一身团领黛色长衫,鼻尖眼长,身形虚胖,显然是被酒色财气掏空了身子。他手中也摇着折扇,扇面是徐大家的临江仙,笔触细腻,深浅得宜,是真迹。一扇,至少五百两银子。
李昀眸光微垂。
兵部,倒是油水颇丰。
区区一介掌驿站的掌固,便能养得起这般挥金如土的败家兄弟。
只听得那人笑盈盈地继续说:“全承启都知道,摄政王纵情声色,又酗酒导致身体虚弱,罢朝是常有的事。”
“不,不可能。”一个老头子颤巍巍地扶着船桅杆,声音沧桑道,“裴大帅算无遗策,百战百胜,怎么可能身体虚弱?”
“那都是哪辈子的事情了,老头不懂就别说话。”那公子哥白了他一眼,“前几日,我从衙门买了邸报才知道,北疆的战事胶着,多亏了林副总兵神机妙算,大败兰泞敌军。河安没裴总兵,也一样能打胜仗。”
老头儿还想说什么,却被那公子身边的小厮不耐烦地推了一把。
那老人一下子没站稳,摔了拐杖便扑在了地上,随着客船水波一上一下地摇晃,挣扎了几下,就是没能站起来。
李昀合上手中的折扇,悄然走到老者的身边,将那瘸了一条腿的老人扶了起来。
那公子哥没理会这等微末细节,继续吐沫横飞:“我说到哪了?对,大败敌军。但漕运不好走啊,军粮运不过去。摄政王选择在此时罢朝,肯定是不想管了。他一贯如此。不管是北疆战事吃急的时候,还是流民暴动的时候。大庆啊,就要毁在这等尸位素餐的官员手里。”
李昀扶着老者,从那层层人群中走了出来。
“老人家,没事吧?”他温声问道。
“没事,没事。”老人家擦了一把汗,拄着拐杖,唉声叹气道,“老了,确实是不知道现在大庆是什么样了。”
“老人家一个人?”
“啊,不是。”老者怔了怔,“小老儿是要去探望儿子。”
说起自己的儿子,老者笑得皱纹爬上眼尾,没有方才的狼狈,只有欣慰与淡淡的担忧,抬手擦了一把汗,姜黄色短褐的宽松袖口滑了下来。
李昀视线缓缓垂在那垂暮老者的干瘦手臂上,看清了藏在袖中的斑驳浅淡火药炸痕,忽得转了话头:“世人遵裴王为摄政王,也有人称其军职总兵。老人家却称摄政王为军帅,莫非,曾在河安从军?老人家,是军户?”
那老者被说中拼死藏起的过往,大惊,藏起手臂上的层层伤疤,推了一把李昀的肩,一瘸一拐地想要逃走。
李昀没去追,看着踉跄逃走的老者,眸光微敛。
向武短褐马褂,五短身材,本来在旁边专心啃桃子,见李昀被推搡,小圆眼睛一瞪,两步上前,小心扶着李昀的肩膀,左看右看,惊慌道:“公子,你有没有受伤?”
李昀摇摇头,轻道:“没事。”
祖上军户,世代军户,非死不得出。
只有残疾、死亡,才能逃脱世袭军户的锁链。
大庆几十万军户,死得死,逃得逃,现在也只有几万了。
军户出走逃亡,兵卒不足,守疆也变得困难起来。
李昀想起战事,便不由得想起那身披火红披风,铠甲铮亮的少年将军,得胜回承启时,那挽弓提刀策烈马的笑眼风流。
五年未见,山高水长,不够斩断年少妄念,亦磨不去心上对那人的怨。
他呼吸变得急促,日光映得他有些眩晕。
“公子?”
李昀被一声呼唤叫醒,他掌心浅浅冒了一层细密冷汗,他攥紧拳,将那怨怼,不甘,还有那本就不该有的妄想都藏了起来。
他失态了。
客船终于缓缓而行,经过重铁高闸,途径码头停留的几艘运粮军船,缓缓在边角淤沙地靠了岸。
向文向武左右扶着李昀下船,而他刚踏上陆地,那脚下摆荡虚空的感觉立刻消散无形。
他缓缓舒了一口气,抬眼望着码头上高悬的‘望台’二字,历经百年,已经涤满风霜,边角残缺。
这是太祖游历此地亲笔所题,字体里仍有以武定山河的傲然雄壮,气吞九霄。
“主子,先去客栈休息?”向文替李昀擦了擦额角的汗。
“不急。”李昀看着那高大的运粮船,忽得皱了皱眉,“我们去那边看看。”
漕船开闸验粮,船工将米粮一筐筐移至仓库中。
一绯衣总漕官坐在圈椅上,头顶架着遮阳棚,手中拿着一茶盏,在一片兵荒马乱中品茗赏景。
满脸麻子的小吏鞍前马后地跑,谄媚地点头哈腰:“禀沙大人,今日的过江盘费已经收齐了。这批船是来自淮源府的漕船,听说上面催秋税催得急,便加塞进来。这是孝敬您的茶水钱。”
小吏当然没有蠢到当众拿出几张银票来甩,不过就算当真众目睽睽之下收了银票,也没有人敢说什么。
沙平海受了荫萌,担着丰华伯的名头,又凭借这个关系攀上了汇同漕运总督、文林王申行的大腿,自然是风光无限,又不必想着担责任。
沙平海接过小吏手中捧着的红木匣子,用指尖拨开匣口,捏了捏银票厚度,拿腔捏调地‘嗯’了一声,挥挥手,让验粮的官员停了手:“行了,放吧。”
漕船自州府入转运港仓库都要验粮,免得其中混入了什么火药兵刃,或者是私粮混入军粮,妄图借军粮船的便利,方便运输。
但,有钱,能买一切。
“等等!”一人灰头土脸地纵马而来,身上的绯色官服浸了水土,脏兮兮又皱巴巴的,狼狈地挂在身上。
“呦,这不是陈总河官吗?”沙平海掩唇嘲笑,“怎么,不修河堤了,要过来一起品茶吗?”
“沙总漕官,不能直接放行。”陈琛擦了一把汗,急得脸色发白,“这不合规矩。”
“陈总河官跟本官讲规矩?”沙平海侃侃而谈,文官本色尽显无遗,“申总督授我催运之权,将收粮、验粮、放粮之权全权交给我,而陈总河官督管河道,似乎不该插手我这里的事宜吧?”
总漕司粮,总河司河。
司粮者油水颇丰,又清闲,自然是文官来担任;
司河者就是苦工劳力,每日与浑身发臭的河工走卒为伍,只能落到武将身上。
文武两院,互不对付。
陈琛吵架吵不过沙平海,便带人拦了搬粮入库的船工,一脚踹翻了一筐封口的粮。
沙平海从圈椅上猛地站起,脸色青白交加,显然是没想到一介武夫敢这般落了自己的面子。
他抖着手,怒道:“陈琛,你想干什么?”
陈琛早就看不惯沙平海平日作威作福的样子,借着这一脚,狠狠出了一口气。
只是刚踹完,心里便有些后悔。
他凭军功爬上这望台漕运总河官,屁股还没坐热乎,这么冲动,会不会直接被沙平海那个小人告到申总督那里,把自己给革职了?
他下意识往后看,后面跟着自己带的一群河工和兵卒,在其中找着那面容清凛的青年。
他怎么就相信,这是摄政王派来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