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场所有演员的拍摄生涯中,顾熠这样的合作者都可以说是很奇葩的存在。
说他行,他会突然不行,说他不行,他又忽然行了。
“卡,情绪不对,你要好好思考一下,在那个年代,沈遥他优先想的是什么。”
表达沈遥内心的愤怒时,顾熠卡了好几回,每每他酝酿好情绪,孙有明就会告知他情绪太单薄,需要再深入一些。
“别急,慢慢来就是了。”副导演拍拍顾熠的肩膀,“不能光站在我们这个时代看,也得想一想,在沈遥所处的时代,他的愤怒是什么。”
副导演能看出来,孙有明对顾熠挺满意。
《一枚信笺》这个本子的男主当真挑了很久,剧组光试镜就安排了两回,有几个演员副导演觉得挺合适,却被孙有明给否了。
今天这场戏开拍之前,副导演也不清楚孙有明挑顾熠的理由。
可拍到现在,副导演也琢磨出门道来了。
四个字———感觉对了。
派一个更专业的演员来,副导演都敢打包票,没人能比顾熠更像沈遥。
顾熠在思索孙有明和副导演刚刚说的话。
从一个化学从业者的角度,顾熠常常能听人说,国内学科的发展不如国外,他是愤怒的,但时间久了,他也接受了客观存在的差距。
毕竟就算愤怒,差距也不会立刻缩小。
但沈遥……
对方所处的年代正是最积贫积弱的时候,可以说,和国外的差距更大,这一点沈遥应当更清楚。
那么,沈遥在愤怒什么?
顾熠闭上眼睛,把自己带入到这个角色中。
《一枚信笺》几乎描绘了沈遥的整个人生,年少时的求学,求学后归国,又在人生的最后时刻选择牺牲自己。
剧本上的每一个句子顾熠都能完整地背下来。
《一枚信笺》的原著小说他也看了整整十遍,一遍都没有敷衍。
许久许久,顾熠都在回忆剧本和小说中的词句。
故事的最后,沈遥是笑着走向死亡的。
“顾熠,想好了吗?”孙有明过来问他。
“再给我半个小时。”
“行。”孙有明道,“慢慢琢磨,不用着急。”
孙有明这话是很实在的,最开始这场戏他没想着很快拍完,毕竟这属于专业的戏份,随意糊弄不行,可顾熠的节奏带动了其他演员,这场戏的时间节省了一大半。
在孙有明看来,顾熠也不是完全没天赋,就是需要磨,磨着磨着就能磨出好戏来。
“还要等多久?”
依旧是吴庆春在问,他刚刚已经问过副导演一回,副导演常年跟着孙有明,倒也不怕他这种老资格,他问了就回一句「你去问孙导」。
吴庆春哪敢问孙有明,他那点资历在孙有明面前根本不够看的。
他从前有个师兄在孙有明面前摆谱,孙有明直接叫他滚蛋了,他那个师兄在圈子里发了多少狠,可碰上孙有明还是没办法。
吴庆春一抬头,就看到离他不远的顾熠忽然站起了身:“导演,我准备好了。”
烈日当空,顾熠脸上的表情吴庆春看不清,但他能感觉到,顾熠的轮廓……似乎更坚定了。
同样的场景,顾熠已经NG了一回。
孙有明向来对镜头要求很高,演员的演绎稍有不妥,他就会提醒对方重来———刚刚那一段,顾熠的演绎层次的确不够丰富,但作为新人演员,客观来说,他这样的水准已经不算差。
不过孙有明不满意,他只能一遍遍重拍。
孙有明这一刻也紧紧盯着镜头。
原先,顾熠演出了沈遥愤怒的情绪,可那股愤怒没有给人脚踏实地的感受,那是不如人、被轻视的愤怒,却不符合沈遥这个角色贯穿整个剧本的形象。
而这一遍———
画面中,顾熠眸如星子,这是一张有愤怒、有坚毅、又有觉悟的面庞。
“不管祖国需不需要我,我都会回来。”
“它千疮百孔的模样,正是等待我去改变。”
言语掷地有声,声音中的坚定倏然间传递开来。
镜头对准了顾熠的侧脸,也将那张脸所含的情绪完完整整地记录了下来———
如果只是愤怒于被轻视,沈遥就不是沈遥。
在离开时,他已经做好了放弃一切的觉悟。
这个国家的确处于贫穷弱小之中,因此,正是需要他这样的学成之人归来。
这一瞬,阳光照了下来,将顾熠整个人裹住,他的面庞似乎也被照得无比耀眼
直视着这一幕时,齐妙有种奇妙的感觉———只要迈过一小步台阶,她就能和书中的、从八十年前走过来的沈遥正面相逢。
胳膊上的鸡皮疙瘩止都止不住。
作为书粉,自己热爱的角色被如此真挚地演绎出来,齐妙只觉得心潮澎湃。
哪怕这个镜头只有短暂的几秒钟,但……她隐隐能感受到,顾熠的灵魂在这一刻与沈遥共振!
“好,停。”
孙有明目光中也有诧异。
他挑顾熠演沈遥,主要是从形象气质的角度出发,顾熠没有拍戏的经验,孙有明心里也做好了准备。
一遍不过就两遍,两遍不过就三遍,他都要让顾熠一点一点把沈遥这个角色磨出来。
可……刚刚这一遍,顾熠对情绪的把握甚至超出了孙有明的期待。
他是理解剧本、理解角色之后再加入自己的构想,层次突然间就丰富了起来。
“他……怎么做到的?”孙有明自己也很疑惑,“我就让他多理解理解角色而已。”
“可能是忽然开窍了?”副导演道,“顾熠一看就很肯下苦功。”
孙有明摆了摆手,半晌才道:“我原本觉得,沈遥这个角色找上小顾很合适,现在看来,恐怕不只是合适那么简单。”
在孙有明看来,顾熠拍戏的确没有太多技巧,但他很有悟性。
演员的领悟力是天生的,在镜头前,不同的演员对角色的发挥截然不同,有人一点就通,有了年过半百还是瞪眼皱眉那一套。
然而,在孙有明的导演生涯中,如顾熠这般能迅速理解角色的演员也是少数。
吴庆春捧茶杯的手蓦然一紧。
他刚才还抱着看笑话的心思,可顾熠这一遍演的,他也挑不出半点错。
“孙导从哪儿找来的新人?”吴庆春眨眨眼,“以前真没拍过戏?”
就刚刚这一遍的发挥,顾熠可以说是浑然天成,他算是对年轻演员很苛刻的了,却很难从这个镜头里挑出毛病。
一整场戏里,演员能有一两个高光时刻就算不错的了,刚刚那一幕就可以说是高光时刻。
“听说确实没拍过。”
零经验的演员是一张白纸,那股青涩懵懂的状态在合适的场景里就能放光,但出了特定的场景,零经验的缺点就会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
《一枚信笺》这样的剧本用新人其实不太合适。
因为沈遥这个角色自身是很成熟的,他有信念,有抱负,心怀家国天下,演员稍欠缺一些,就很难演绎出角色崇高的感觉。
这毕竟不是男女主牵手都脸红的青春校园片。
等今天这场戏拍完,演员们都去休息了,吴庆春抽空给经纪人打了个电话。
他和辛如晨不仅都签约了岁月影视,和辛如晨实际上还是同一个经纪人。
辛如晨如今在年轻演员里是独一档的,云星奖拿奖的难度太高,他拿了最佳男配,已经被认为要扛起新生代男演员的大旗。
没选上《一枚信笺》对辛如晨的打击其实不小。
他走的是实力派路线,长相上确实不如正当红的偶像演员,但辛如晨一直认为,外表其实并不那么重要。
但落选《一枚信笺》却违背了他一直以来的信念。
孙有明是圈内有口皆碑的导演,就连他都更看重长相,辛如晨这样外表并不出众的演员又该何去何从呢?
《一枚信笺》定下角色以来,据吴庆春所知,他经纪人那边买了些黑顾熠的通稿,主要是对《一枚信笺》的前景不看好,还打算在电影上映之后黑一波顾熠的演技。
“快别折腾了。”吴庆春道,“照我看,演沈遥的这个演员说不定能出头。”
他是看不惯辛如晨好好的角色没了。
但前提是,孙有明真的找来个莫名其妙的演员替换辛如晨。
可今天看顾熠拍了一整天的戏,吴庆春也觉得,顾熠接沈遥这个角色要比辛如晨更合适。
辛如晨觉得不公平,但吴庆春拍了几十年话剧和电影,在他年轻时候,能出头的确实都是些漂亮小生,又能拍戏,长得又好看的。
如今这样的演员确实少了,长相逊色些的演技派才有了出头的机会。
演艺圈本身就没有绝对的公平。
辛如晨那边是什么反应吴庆春不清楚,反正他该说的已经说了。
顾熠依然没有从拍戏的状态中走出来。
他身体很疲惫,精神却十足亢奋。
事实上,在拍今天这场戏之前,他也没想过自己竟然会如此投入。
好像他整个人的所有思考全部融入角色当中了。
到现在,顾熠脑子里都是沈遥的台词。
他实在睡不着,就去网上搜那个年代归国科学家的经历,物理的、化学的……他们就像一张张拼图,把国家缺少的部分一点一点拼起来。
沈遥只是一个小说角色,却是这些人的化身。
用普通眼光看待这个角色显然是不合适的。
这个角色身上浓缩的情感与抱负,他必须让观众体会到,不能是软绵绵轻飘飘的,而应该……有种扎扎实实的沉淀感。
顾熠拿起笔,在纸上一字一句地补充人物小传。
他再仔细读了一遍剧本,真正开始拍摄之前,顾熠只能在脑海中描摹角色的神态、言行,可拍过第一场戏后,沈遥渐渐鲜活了起来,究竟该怎么去拍,顾熠心中也渐渐有了感悟。
天色渐渐晚了,灯光下,顾熠皱着眉,注意力无比集中。
等把剧本分析完毕,他把网页上自己搜索过的资料保存下来。
之前有粉丝叫他多讲讲常识题,顾熠只了解一些物理、化学反应的基础常识,这次查过资料之后,他发现,近代科学的领域也可以补充上。
最近顾熠一直在忙组合的事,不过他已经攒了厚厚几页习题,改天开直播再讲。
顾熠进《一枚信笺》剧组拍戏这一天,手机一直没停过。
等他拍完戏重新开机,手机上刷刷收到几百条消息。
季迟和谢行嘉在拍代言广告,百千娱乐还给两人接了一档综艺的飞行嘉宾。
谢行嘉这人平时话少,发微信也爱用“……”符号,他对飞行嘉宾的感悟多用“……”来代替,要求云吸猫的次数也多了起来。
顾熠问季迟:“他没事儿吧?”
季迟:“他没事。”
顾熠放下心来。
“但猫有事。”
顾熠不由想起某位粉丝「一猫侍六男」的评论,忽然觉得可rua的猫生有些艰难。
毕竟———拍戏累的时候,他也想看到处蹦来蹦去的小猫咪。
刘钧源接了一档音综的邀请,他的经纪公司山水星光本就以音乐制作见长,刘钧源眼下没有出专辑的计划,但单曲已经在筹备当中了。
杨艇和何钊也各有工作安排,行程又密集又忙碌,到了晚上,群里只有顾熠一直在看袁承分享的猫咪视频。
可rua最近又多了一份兼职———改善经纪人的家庭关系。
成员们单独活动期间,可rua就由袁承抱回家养,袁承家小孩对可rua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有可rua在一旁监督,小朋友写作业的积极性十分高涨。
“顾老师,拍戏怎么样?”
成员们陆陆续续上了线,第一时间就来问顾熠的拍摄体验。
“还行。”顾熠老实交代,“思考角色有些难。”
“没问题的顾老师!”
虽然顾熠没拍过戏,可他对《一枚信笺》这个剧本花的心思成员们都看得清清楚楚。
《一枚信笺》定角之后,网上的确有很多不看好顾熠的声音,但和顾熠相处的时间久了,Crown每一个人都知道顾熠有多刻苦。
“可啦在给顾熠加油。”经纪人袁承忽然上了线。
他发了一段视频过来。
在视频里,他捏着猫咪的小爪爪,可rua软乎乎地冲顾熠挥挥手。
“我也要可rua挥手,猫咪能量发射给我一点啊啊!”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杨艇忽然感慨道,“我刚上网一搜,可rua的微博粉丝数已经比我的一半还多了。”
“最近发自拍,粉丝会叫我让让,别挡着可rua的镜头。”
“人不如猫系列。”
齐妙递给顾熠一杯咖啡。
在剧组待久了,多年养成的习惯让她总比其他人早到一会,可连着几天,齐妙发现,顾熠居然来得比她还早。
几乎是每天上午,顾熠都在长椅上读剧本。
从齐妙的角度看,在阳光下,他的面颊仿佛闪烁着光泽一般,睫毛浓密,他眼神专注,几乎与宁静的早晨融为一体,齐妙甚至不想出声打破这片平静。
“在研究剧本吗?”
顾熠点了点头。
两人聊了一会,剧组其他演员和工作人员也都陆续到了:“早啊小顾。”
自《一枚信笺》开拍以来,除了第一天找不准镜头闹了笑话之外,从第二天开始,肉眼可见地,顾熠的发挥越来越好了。
在他身上依旧能看出新人的特征———比如和齐妙的感情戏,顾熠就把握得不够准,需要经验更丰富的齐妙来带动他。
可其他戏份……顾熠的进步可谓神速。
连吴庆春都不说怪话了。
演对手戏最怕碰见什么人?台词不背角色不研究,开口一二三四五,成天只会在镜头前面耍帅的。
顾熠进入角色是没那么快,可一旦他沉浸进去了,他就能把角色的内涵完完整整表现出来。
“真刻苦啊。”副导演笑眯眯道。
“的确。”吴庆春道,“这样的年轻人现在已经不多了。”
顾熠表现好,电影的拍摄进度就快,连带着导演孙有明每天的心情都不错。
剧组工作人员最怕导演发火,孙有明在导演圈里已经属于很能控制脾气的了,他一生气,工作人员们就战战兢兢地等着加班的指示。
拍摄至今,《一枚信笺》剧组都没有加过班,就算拍夜戏也能按时收工。
工作人员原先对顾熠这个新人挺不信任,现在全都服气了。
“小顾,你过来一下。”
孙有明冲顾熠挥了挥手,顾熠站起身,往孙有明身边走过去。
孙有明顺手拿起他写的人物小传,进组之前,顾熠做的人物小传只有薄薄两页,戏才拍了一周,他这份人物小传已经添了好几页,剧本上也密密麻麻地记满了。
顾熠对沈遥这个角色的演绎,也逐渐从单薄变得立体。
剧本中涉及到沈遥带其他化学工作者做实验的部分,哪怕顾熠作为演员的资历最浅,他和角色的相似程度却最接近。
孙有明一边看着人物小传,一边感慨顾熠这小传真厚实。
一页一页翻下去,翻到后面的部分,孙有明赶紧把纸推给顾熠:“拿去!”
他就说怎么那么厚,最后居然是《XXX的分析》!
孙有明现在看到分析两个字就头大,但一整页纸,他居然只认识这两个字,感觉每一个符号都在肆无忌惮地嘲笑他,让他对自己其实是文盲这件事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这几天拍的,是沈遥夜以继日攻克难关的戏份。
沈遥的研究和顾熠上辈子所学有一些相关性,但并不完全相同,原著小说侧重于结果,剧本则把实验的过程填充了一部分,但沈遥毕竟是虚构的角色,他的经历并非他一个人,而是很多很多人。
所以剧本里的实验过程会给人一种漂浮的感觉。
顾熠写的人物小传增加的也是这部分内容———他要把沈遥看作一个真实的角色,只有这样,沈遥这个角色才能真正鲜活起来。
“拍摄开始!”
这是顾熠的一场独角戏,按孙有明的安排,这场戏在电影中所占的篇幅并不短,是为了突出沈遥这个角色的拼搏与奋斗。
开拍之前,孙有明拉住顾熠叮嘱:“我再讲具体些作用也不大,我觉得,你对角色的领悟应该比我更透彻。”
“不要有顾虑,放心大胆地拍。”
顾熠点了点头,神色很平静。
镜头在这一瞬集中到了他身上。
第一个画面,孙有明就不自觉地捏紧了手指。
完完全全是……他想象中最好的镜头。
顾熠已经掌握了沈遥这个角色的神韵。
在这个镜头中,沈遥对实验的专注,和专注时那股一往无前的气势,都被顾熠完整表达了出来。
顾熠对化学实验的流程可谓如数家珍,因而在演绎沈遥这时,他可以比任何人都自然。
“不对。”
“流程没有错,试剂也没有错,问题出在哪里?”
到最专注的时刻,沈遥的眼神甚至会令人畏惧。
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当中,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可以说,他此刻根本不是在拍戏,他就是沈遥本人,他一次次投入实验的那种忘我,实验一次次失败的那种令人焦虑的情绪……都仿佛真实存在着。
四周的演员和工作人员连呼吸声都小了些,唯恐惊扰了此刻顾熠的状态。
众人自然能看出,顾熠已经入戏了。
他身形本就瘦,脸也是适合上镜的小脸,拍这场戏之前,化妆师特意做了修饰,让他的脸色看起来更憔悴一些。
可憔悴这个词不在形,而在神。
当看到此刻的顾熠时,众人或许会注意到他疲倦的面容,但更引人注目的却是他此刻的眼神———
他眼中泛着红血丝,眼底一片青黑,可双眼却亮得吓人。
他仍在一遍遍地尝试,哪怕失败一万遍,他也会为第一万零一次的成功而拼搏。
《一枚信笺》原著对沈遥的失败有一长串的描写,每次读来,齐妙都会跟着心焦,而此刻,顾熠的演绎同样让她体会到了读原著时的那份焦虑。
焦虑仿佛向四周蔓延开来,让人从心底期盼沈遥能成功。
齐妙心中既欢悦又复杂。
前者是身为书粉,后者是身为演员———作为云星奖最佳新人,齐妙自童星时代就得到过许多演技方面的赞誉。
她也见过一些有天赋的演员,但那多是一部部作品积累的游刃有余,是天赋与经验的结合。
但《一枚信笺》让她见识到了真正的天才。
顾熠似乎有揣摩人物情感的天赋。
如果不是见识过顾熠一开始的笨拙,齐妙也很难相信。
《一枚信笺》定角后,齐妙做过几位主演的功课,她没找到顾熠拍戏的镜头,却看了好几场顾熠的舞台。
这两天齐妙又在看《星之战》了,她有些明白顾熠为什么会是最终的C位,她看过对方的所有舞台,顾熠不是天赋最出众的,但他绝对是对舞台领悟力最强的选手之一。
场中,顾熠的这一场戏也到达了尾声———
尝试过数十次后,沈遥终于找出了问题所在。
他心中已经清楚,这一次实验必然能够成功。
可他面上依然沉静,似乎与四周的欢呼格格不入,唯有那双眼睛泄露了他此刻真实的情绪。
而这一瞬,齐妙又一次被打动了。
“卡!”
孙有明的暂停让顾熠猛然清醒过来,但他表情仍有些迷糊,过了许久,顾熠才恢复了原先的状态。
这场戏他也琢磨了很久,既要有他自己的理解,也要突出沈遥这个角色的特质。
沈遥是一个安静内敛的人,哪怕是为了实验结果而紧张,他都不会焦躁疯狂。
但他对化学的执着是刻在骨子里的。
“很好。”孙有明拍拍顾熠的肩膀,“真的好。”
以孙有明的眼光,「很好」已经是最高的称赞。
拍了这些日子的戏,顾熠其实也有NG的时候,可就算NG,也是他对剧本的领悟和孙有明想要的不同。
孙有明不否认顾熠有天赋,但为了演好沈遥这个角色,他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光看拍摄现场,顾熠这场戏可以说是一气呵成,而查看拍摄过的镜头时,孙有明更是感慨。
最开始顾熠连镜头都找不准,但拍着拍着,他已经能找到自己最合适的站位,很自然地融入到镜头中。
“我那回上门是上对了。”孙有明忽然道。
外界以为顾熠是用了什么招才搭上他的路子,并不清楚顾熠是他上门请过来的。
拍摄一天天推进,孙有明便一天天更强烈地感受到,顾熠是沈遥的唯一人选。
他看得很清楚,顾熠这边发挥出色,同为年轻演员的齐妙自然不肯服输,被两人带动,剧组里的老演员们也不再摆架子,而是更加一丝不苟地把角色完成。
不管怎么说,他们总不能被年轻人给比下去。
「八卦洲」论坛上,一条讨论帖悄然发出。
【立帖为证,明年会出一个演技派的天降紫薇星。】
论坛上天天有人吹紫薇星,以粉丝的心态来说,自然希望自家偶像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
“个人觉得很难。”
“+1,辛如晨那样的已经算是紫薇星了,不过他和我心目中的紫薇星还有点差距。”
“别说了,就看大屏幕上一个个丑男,他们存在的每一秒都是对我眼睛的不尊重。”
回了几层楼之后,网友们发现,发帖的楼主是论坛一个很资深的号,之前发过好几条出圈的神帖。
辛如晨还是个无名小演员的时候,楼主就预言他能大红,论坛有不少网友怀疑,楼主本人应该是圈内人士。
“演技派?谁?宋汝维?魏晋?”
“这很难猜啊。”
“紫薇星应该是唰一下出现惊艳所有人的那种,那我猜一个大家都不敢想的,顾熠。”
“哈哈哈哈,这我确实不敢想。”
“顾熠真能当上紫薇星,那些常年拍戏的演员该怎么想?”
“楼上清醒一点,就因为顾熠演了《一枚信笺》,业内已经在唱衰了,哪怕导演是孙有明也挽救不了。”
不知不觉中,顾熠已经在《一枚信笺》剧组待满了一个月。
拍戏的日子里,他就勤勤恳恳看剧本分析角色,不拍戏的话,剧组建的实验室也不是天天用,顾熠就借用一下做个小实验。
孙有明害怕他一不小心中了毒或者着火,总派人寸步不离跟着他。
但更多时候,顾熠会围观其他演员拍戏。
孙有明爱用新人主演,但配角往往是清一色的实力派。
顾熠虽然偶尔有被孙有明夸赞的表演,但客观来说,他的发挥远不如其他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