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妙年纪不大,但她表演经验丰富,演技足以让她在娱乐圈站稳脚跟,和齐妙对戏的时候,顾熠只觉她每个镜头都很自然,举手投足之间都是戏。
顾熠常常被她牵着走。
而吴庆春这样的老演员更是演什么像什么,顾熠私下里看过他好几部电影,上一秒还是凄凄惨惨的乞丐,下一秒就能把枭雄演活了。
现场看他们拍戏无疑是一种享受。
“顾老师的跟踪狂时刻。”
顾熠:“请注意你的措辞,这叫学习。”
进《一枚信笺》剧组之后,顾熠就经常在群里分享自己的拍戏日常。
组限定团的这段时间,Crown的成员们还是以团活为主,但将来限定团一旦解散,成员们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会去拍戏。
——除非Crown很红很红,红到足以支撑他们在娱乐圈里任性而为。
顾熠的分享被做制作成文件发进群里。
六人群每天都很热闹,有可rua加入之后就更热闹了。
杨艇喜欢发沙雕段子,刘钧源和何钊会发自己的创作和舞蹈,季迟是队长,他发的内容很全面,而谢行嘉———
顾熠怀疑他是掏空了猫窝,才能找到那么多猫猫表情包。
自从他掌握了猫猫表情包的功能之后,他每天话更少了,说什么都以表情包替代。
“麻烦尊重我们一点。”
“再发猫猫表情包,就让顾老师发化学论文!”
谢行嘉以一个“……”代替猫猫表情包。
顾熠:“真巧。”
杨艇:“《关于黑猫昵称必须是二氧化锰的研究》?”
何钊刚刚还在分享自己的舞蹈,终于忍不住冒了个泡:“能让二氧化锰这茬过去吗?”
和顾熠待久了的后果是,现在看到药盒,他都会特意看一眼药物的有效成分。
“过不去了。”杨艇道,“只能祈祷可rua别长成肌肉型猫。”
“别想,越想越丑。”
一提到二氧化锰,顾熠忽然想起来,自己攒的题量好像差不多了,他登陆上直播平台,分享了自己这段时间练过的题目。
直播未必有时间,但把解题方法写下来还是没问题的。
顾熠没开直播,只是在自己的账号下做了分享。
【橙皮】:“……”
铁粉的不妙之处就在这里,她总会在第一时间接收到顾熠的动态。
好在「橙皮」已经成功混入了公考党内部,她自己不考,但总有要考试的小伙伴能用上。
「橙皮」其实很想问,顾熠进组一个月,动态不发,自拍照一张没有,第一时间想的就是学习,想过她这种学渣的心情吗?
“再不发动态,可rua就要比你红了!”
「橙皮」真的很想知道顾熠拍《一枚信笺》的状态,「八卦洲」那个帖子她也看了,有人提议顾熠的时候,她真的心动了一下。
一切皆有可能……的吧?
她很期待顾熠演绎的沈遥。
而此刻,公考群中。
“顾老师……真的慈悲。”
“不好意思,我刚看完了《一枚信笺》原作,咳咳,主要是为了支持顾老师。”
“快去下载题目!!顾老师本人分享的详解真的超牛!把今年各省省考的新题难题都汇总了。”
“思路真的很神,尤其是判断推理那块,我今年就卡在了判断,新题型太多了。”
“还有化学常识啊,他到底整理了多久。”
“千言万语化作两个字———顾门。”
“顾门。”
公考粉曾对《星之战》和《一枚信笺》进行过强烈抨击,认为顾熠的才华应该用在培养祖国的花朵上,而不应该再娱乐圈徒耗光阴。
偶像粉对此不屑一顾,比年龄的话,明明他们更像花朵才对。
这一回,顾熠一整个月没营业,然后发了……一套题?
公考粉的气焰顿时嚣张了起来。
“顾老师心里有我!”
偶像粉们:“……”
他们还有《夏花》支撑。
《一枚信笺》的拍摄虽然不对外公开,但剧组偶尔也会分享演员们的拍摄动态,但和Crown官博分享的动态相似,就算在剧组里,顾熠也是一副刻苦勤勉的模样。
“顾老师不愧是学习型爱豆。”
“能看一眼镜头吗?给我怼脸拍啊!”
“但是!就算是侧脸,就算是后脑勺也很好看啊!”
“看顾老师的样子,我怀疑他在写论文。”
“我也……”
粉丝们嘴上吐槽,但顾熠毕竟没有在家抠脚,何况Crown组团之后,不仅是顾熠一个人,其他成员也都是佛系营业,时间久了,粉丝们也渐渐习惯了。
“话说,顾老师其实是营业过的。”
“when,where,how?”
“他的动态不是停留在29天4个小时以前吗?”
粉丝们:“……”
多么缜密的计算,展现了严谨的时间观念。
问题是,这张29天4小时前的营业图,主角是……一只差点就叫二氧化锰的猫咪。
“崩溃了。”
“啊,我发现谢行嘉的上一条动态也是猫咪,内心平衡了。”
“+1,而且顾老师不营业有不可抗力,谢行嘉可没有。”
顾熠的粉丝们默默去围观了一圈谢行嘉的动态,感觉谢行嘉粉丝嚎营业的声音更响一些,内心顿时心满意足。
围观了粉丝心路历程的顾熠:“……”
他不爱营业的理由是———
涉及到专业领域的词汇,他可以在第一时间辨别,难题也是同理———这两个方面的需求是一致的,他可以迅速提炼出信息,然后达成要求。
而营业……要求有点复杂。
他不是很会摆Pose,除了拍戏的时候,顾熠感觉自己面对镜头时动作很僵硬。
他给袁承发了条消息。
经纪人的意见很迅速———发两张抱猫图就行。
顾熠默默上传了两张图。
“猫咪好可爱!!”
“被命运扼住咽喉的可rua。”
“小猫咪,快给阿姨亲亲。”
“第一时刻忽略了顾老师,没办法,都怪猫咪太可爱了。”
顾熠:“……”
这一天,Crown团的六位成员难得同时营业,清一色的猫咪图。
在粉丝们看来,这是一种借猫咪回避不营业现实的奸诈行为。
更有粉丝尖锐地指出,顾熠为公考粉做的题集长达数万字,营业也要对照这一标准,发个一万张照片就足够了。
据某不知名人士透露,这条评论发出并收获万赞后,顾熠一整天都没敢再上线。
“小顾,等会那场戏是我和你搭。”吴庆春一大早就拦住顾熠,“等会咱俩想想该怎么演。”
“行。”
吴庆春溜达着去看剧本了。
望着这一幕,副导演笑着和孙有明嘀咕:“老吴是服气了。”
吴庆春这人爱说酸话,但演技是真的不错。
娱乐圈里什么人都有,吴庆春坏就坏在长了张嘴,人品其实没什么问题。
他看谁不顺眼就是不顺眼,可一旦顺眼了,他也肯承认人家的本事。
“我清楚。”孙有明道,“我听说他给岁月影视那边提过醒。”
辛如晨发通稿的事孙有明也清楚,他没有出面阻止,一是因为岁月影视是圈里最大的影视公司之一,孙有明拍电影有时候会找对方拉投资。
如果这回《一枚信笺》的主演是辛如晨,孙有明有把握找岁月影视要到支援。
第二,顾熠眼下越不被看好,孙有明有把握,等电影上映之后,就越会有反转。
他心里的确憋着一股气,但这会儿发泄掉毫无意义,一切要等电影上映后再说。
无论如何,顾熠终究是要靠本事折服观众。
顾熠把今天要拍的内容研究了一会,就去找吴庆春聊天了。
《一枚信笺》这部电影里,他和吴庆春的对手戏不多,今天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场。
他之前没怎么和吴庆春聊,刚坐下来,他就发现,吴庆春这人话是真的多———不用顾熠请教,他就能把一兜话说完,顾熠甚至都插不上嘴。
顾熠:“……”
也好,他也不是很爱说话。
听了一会顾熠就发现,吴庆春说的全是干货。
对方的艺龄有三十年,顾熠还没出生,他已经开始拍话剧了。
听到后来,顾熠干脆拿笔记下来。
吴庆春露出一副孺子可教的表情。
副导演见了这场面都想笑。
但他也理解,吴庆春从年轻时候就开始当配角,年轻时给同龄的小生作配,年纪大了给年轻人作配,他在同龄的小生那里未必能得到尊重,到了这个年纪,能像顾熠这样认真请教他的年轻演员也不多。
在《一枚信笺》剧组里,孙有明是绝对权威,再强势的演员都不能挑战他这个导演的威严。
可据副导演所知,在有些剧组里却不是这样。
为所欲为的演员不在少数,这些人沾不上孙有明的边,在他们自己的圈子里却能混得很不错。
顾熠原先只是从侧面揣摩他的表演,却不清楚演这些戏时,吴庆春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这会儿他有些明白了。
第40章 040 最后一场戏
在《一枚信笺》里,吴庆春扮演的袁建中是沈遥的搭档,经验比沈遥更为丰富,沈遥归国后,制药的实验室以沈遥为主导,袁建中则从旁辅助。
计划进行到一半,沈遥和袁建中发生了巨大的分歧。
他们研制的新药物,是建立在国外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虽说国外医药公司已经推出了新药,但沈遥认为,他们不应当延续国外已有的研究,而应该开辟一条前人未走过的新路。
袁建中则认为,前期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全盘推翻的话,他们的经济条件不允许,何况新方法也未必能成功。
这场戏孙有明没有干涉,任由顾熠和吴庆春自由发挥。
等孙有明喊了开始,方才还讨论得热烈的两人立刻换了一副神色———
孙有明瞳孔微微张大,饶有兴致地盯着此刻顾熠和吴庆春此刻的互动。
现场的气氛并不是剑拔弩张。
剧本里只有「巨大分歧、激烈冲突」这样的提示,但具体场景还得看演员自身的发挥。
孙有明盯了一会,忽然明白了两人这样演绎的巧妙之处。
沈遥和袁建中展开了一段辩论,两人互不相让,谁也没有说服谁。
但这两人矛盾的方式是———暂时不搭理对方,转身去写一段缜密的理论让对方信服自己的研究,哪怕仍然不能说服,依旧要绞尽脑汁找到对方理论上的漏洞。
没有激烈的争吵,可沈遥和袁建中两个角色的执拗专注却因此跃然纸上。
最终,袁建中退让了一步,他允许沈遥做新的尝试,可一旦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沈遥必须及时止损。
吴庆春对这一段的演绎是这样的———
他嘴上依旧没有对沈遥服气的意思,可在沈遥做实验的时候,他静悄悄站到沈遥旁边,一边递上器具,一边心疼地嘟囔:“这么贵的材料,你省着点花。”
实验结束后,也是他一言不发地把实验室打扫干净。
袁建中这个人,如果不是这一次和沈遥在理念上的分歧,旁人很难注意到他。
《一枚信笺》里不只有一个沈遥,也有无数个袁建中,如果没有袁建中的支撑,仅凭沈遥一个人也很难走到最后。
吴庆春的演绎看似不动声色,却将这个角色的轮廓细致勾勒了出来。
他对沈遥的让步,何尝不是将信念押在了沈遥身上?
吴庆春不是戏霸,不会刻意在片场压制其他演员的发挥,可顾熠和他面对面对戏的时候,却能够清晰地体会对方带来的压迫感。
这一场戏拍完,顾熠跑去检查了一下拍摄画面。
由于外表的缘故,在《一枚信笺》拍摄过程中,顾熠始终是镜头的焦点,尤其是那些顾熠发挥出色的场景,他自己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主角感。
但刚刚这一幕,在吴庆春面前,顾熠只能想到一个词———黯然失色。
不是说他的发挥不够出色,只是吴庆春把袁建中描摹得太好了———不计较得失、放弃自己的荣誉,即使沈遥与他理念相悖,他依然愿意站出来支持沈遥。
他不是为了个人,只是为了早日实现他与沈遥共同的目标。
这样的人很少,但的确真实存在着。
吴庆春让袁建中这个形象活了。
“老吴很不错吧?”孙有明笑道,“你和他多学学,能学到不少东西。”
顾熠用力点了点头。
他做不到像吴庆春那样细腻地处理人物感情。
见顾熠皱着眉,孙有明道:“你这一场发挥也不错,但主角有主角的高光,配角有配角的高光,起起伏伏才是电影。”
顾熠在《一枚信笺》剧组养成了坏习惯,他把孙有明吹毛求疵那一套学去了不少,有的戏份,孙有明没提出毛病,顾熠自己觉得不对劲,就想着再来一遍。
他不介意重拍,但事实上,他一条过的次数反倒越来越多。
“小顾,来帮我看看微信。”
和吴庆春搭档过那场戏后,两人的关系亲近了不少,微信好友加上了,顾熠平时不爱发朋友圈,可一旦他发了什么,吴庆春必然会点赞,还会给顾熠发一个大拇指表情包。
顾熠:“……”
他觉得自己已经成了中老年之友,微信好友里叔叔阿姨的数量远超同龄人。
不仅如此,顾熠还熟练掌握了拼多多砍一刀技能,每天起床之后,好友圈里必然有叔叔阿姨请他帮忙收能量。
加了微信好友的好处是,他可以随时问吴庆春表演上的问题,吴庆春解答了还不过瘾,力邀顾熠去话剧院进修。
在吴庆春看来,顾熠的天赋绰绰有余,就是基本功不够扎实,现在演演主角自然没有问题,但有这样的天赋,顾熠应该可以走到更高的位置。
“小顾,有件事我想拜托你。”吴庆春说得郑重其事,顾熠也不由坐直了身体,“怎么了?”
以他对吴庆春的了解,能让对方这个态度的,必然是正经事。
“咳咳……”吴庆春瞥了顾熠一眼,“家里小孩想要……”
顾熠立刻明白了,他之前也遇上过不少找他要签名的:“没问题。”
“你们队季迟的签名。”
顾熠:“……”
“顾老师职业生涯的第一个滑铁卢!笑到捶墙!”
“可以想像那个画面,噗哈哈哈!”
季迟:“有点不好意思呢。”
“我们每人可以写一个签名给顾老师,这样人家问起来,他可以直接从包里掏签名,就不尴尬了。”
顾熠遭遇了队友们的一致嘲笑。
事实上,进《一枚信笺》剧组之前,吴庆春真没特意了解过顾熠是谁,只知道顾熠是以唱跳偶像的身份进圈的,还拿了个冠军。
最近还是家里小孩问起这事,吴庆春才知道顾熠好像挺有名。
小孩的想法他理解不了,他觉得既然认得顾熠,要顾熠的签名就好了,可他家小孩说,自己是季迟的单pick,不能背叛季迟。
吴庆春:“你写作业能那么用心就好了,这回化学及格没?”
“I hate 化学,所以顾熠才不是我的pick。”
吴庆春:“……”
拽了那么多洋文,英语120的卷子就考86,还伪造家长签名。
因为家里小孩喜欢,加上最近和顾熠相处不错,吴庆春特意和小孩一起看了《星之战》的重播。
他还是欣赏不了唱跳偶像,但顾熠在舞台上努力的样子他挺喜欢。
等到了11月份,《一枚信笺》的拍摄已经完成了大半,拍摄进度要比孙有明计划中快上不少。
孙有明清楚,这大半得益于顾熠的发挥。
不出意外的话,农历春节前,剧组的拍摄就能够结束,速度快的话,明年上院线应该不成问题。
国外的戏份简单,人拉过去拍上几场就行了,现在还剩下的几场戏倒是有点难度。
最重要的一场,就是沈遥牺牲的那场戏。
这场戏出场的角色也多,顾熠和齐妙的对手戏占据了很大篇幅,沈遥去世的过程也必须有详细的描述。
可以说,这是剧本中最为高光的一个场景。
《一枚信笺》为什么会成为网文的经典?
沈遥为什么会成为书迷心中的白月光?
因为它本身是一个悲剧,沈遥这个角色太美太好了,这样的角色本可以和其他小说男主一样美满一生,但他偏偏迎来了悲剧的结局。
还是沈遥主动选择的悲剧。
一般演员,如果对角色的揣摩不够细腻,死亡的戏其实并不好演。
而沈遥这个角色寄托了无数书迷的期待,书迷们无法想象,动起来的沈遥会以怎样的神态、怎样的表情迎接死亡?
当初《一枚信笺》宣布影视化,就有不少书迷极力反对,后来孙有明接下这个本子,反对声才稍小了一些。
可就算如此,不少书迷依然对《一枚信笺》的阵容不满意。
小说改编能成就经典的少之又少,尤其是作品中的高光时刻,书迷们曾幻想过无数次的画面———他们不认为真人可以达到要求。
对于这场戏,《一枚信笺》剧组自然严阵以待,演员们一起开过几次会,表述自己的想法。
顾熠却只能把自己手写的记录拿出来,具体怎么去演,他只能看自己的临场发挥。
顾熠内心也是有压力的。
这段时间他没怎么上微博,可私信里希望他演好沈遥的留言倒是越来越多。
“你不要紧张。”孙有明递过来一瓶可乐,又问齐妙,“小齐喝不喝?”
齐妙连连摇头:“不喝,我不能再胖了。”
《一枚信笺》剧组氛围轻松,演员们齐心协力只想着拍戏的事,没有太多勾心斗角,齐妙心情放松,不自觉间就胖了。
她颇为羡慕地看一眼顾熠,她观察过了,进组几个月,顾熠半点没长肉。
上天真不公平!
“平时怎么演,你这场戏就怎么演。”孙有明拍拍顾熠的肩膀,“NG的份额管够。”
顾熠露出苦恼的神色:“导演,你这样我压力更大了。”
“就像你自己说的那样,跟着感觉走,你把沈遥的情感把握住了,层次丰富一些就行。”
顾熠没什么信心,孙有明对他倒是信心十足。
表演这种事是厚积薄发的,顾熠自己或许体会不到,但作为旁观者,他可以看到顾熠进组以来的巨大变化———
他已经为演好沈遥做了那么多积累,突破或许只是瞬间。
“不用紧张。”齐妙笑道,“我成年之后演第一场戏,导演是我小时候合作第一场戏的导演,我俩特别熟,我小时候他老夸我,结果那场他把我骂哭了。”
“我气得饭都没吃,可该演的角色还是得演,又不能撂挑子不干。”
“我一边挨骂一边NG,一遍不行再重来,你比我当时好多了。”
“相信自己,相信剧本,相信角色。”齐妙握拳,狠狠给顾熠鼓了一把劲。
演员们都做好准备后,孙有明神情严肃:“拍摄开始!”
《一枚信笺》的故事围绕着实验展开,也以一场实验收尾。
沈遥一日日瘦了下去。
接手制药的工作后,他几乎是夜以继日劳心劳力,实验的环境本就恶劣,尽管他们这批研究人员享受到了最好的物资,看着外面饿得嗷嗷叫的孩子,沈遥心中仍是不忍。
实验到了关键阶段,他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
沈有明紧盯着镜头。
这场戏开拍前,顾熠有许多忧虑,可拍摄开始那一刻,他不自觉间就进入了沈遥的状态。
他极其专注。
因为内心清楚,实验成功只有一线之隔,他却迟迟不能叩开那扇门。
沈遥的焦虑没有对旁人说明,都体现在细节里———顾熠对角色的塑造已经很细腻了,沈遥眨眼的频率、不自觉间拨动手指,以及神色微小的变化。
这些变化都没有被其他研究人员发现。
旁人只看得出他日渐憔悴。
“顾熠真是神了。”
副导演紧盯着场中顾熠的神态转变,许久才憋出这么一句。
沈遥的内敛还在,在内敛这个框架里演出情感波动,难度可想而知。
最后一场实验,沈遥已经察觉到,他渐渐摸到成功了。
他的神色专注到了极致,紧盯着反应每一刻的变化,看向实验的产出时,他的目光甚至是虔诚的。
然而,变化只在一瞬———
玻璃器皿倒映出沈遥无措的脸,在《一枚信笺》整个剧本中,沈遥只无措过这一刻。
慌乱是瞬间,决断却比慌乱更快,在第一时间,沈遥便将恋人俞盈和其他研究者推了出去。
而他自己则守在原地,支撑着憔悴的面庞和还算清醒的大脑,将实验结果的变化用最快的速度解析了出来。
实验产生的危险物质却在这一刻浸没了他。
镜头给了顾熠一个长长的特写———
画面中,沈遥一眨不眨地盯着自己写的反应公式,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他的面容憔悴到了极点,眼中有红血丝,看向窗外的眼神却无比温柔,正如他和恋人俞盈初相见的那一刻,他也是用这样的眼神去看俞盈的。
只有一窗之隔,他知道俞盈就在那里。
沈遥艰难地翻了个身,手中攥着一张字条。
然后,他静静等待着,直到失去声息。
拍摄现场一片安静,过了许久,导演孙有明才喊了一声「卡」。
“很好。”这个词孙有明对顾熠说过许多回。
每一场戏开拍的一刻,他都以为那会是顾熠的上限,可这一刻,孙有明眼中也不由流露出激动之色。
他爱电影,因为电影可以展现无数种可能。
可以演生死,演离分,演眼泪,演热爱。
他爱电影,爱每一个如此刻这般的瞬间。
演员们想象过最后一场戏该怎么拍,甚至做好了不停NG的准备。
因而孙有明宣布一条过的时候,众人脸上都有惊诧,还有迷茫。
齐妙强捺住心跳———她和顾熠在这场的对手戏最多,她记得顾熠最后看向她的眼神。
那一瞬,齐妙清晰地意识到,她被顾熠带动了。
属于沈遥的情感传递给了俞盈,进而让她投入到了俞盈这个角色当中。
和顾熠的合作时间越长,齐妙越是清楚顾熠的可怕之处。
她真的看不到他的上限。
在齐妙接触过的角色里,沈遥已经是很难驾驭的了,这类角色挑选的往往是经验丰富的成熟演员。
顾熠经验并不丰富,或者说,他用天赋展现出了不逊于成熟演员的演技,越到后面越让人心惊胆战。
齐妙和经纪人吐槽:“我现在知道什么是后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