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秋华年证明了自己的棉花种植方法在别处依旧可行,农书在一步步修改下也趋近完善。
三十亩棉花丰收的消息传出去,原本还在观望的人陆续抱着不同的目的上门,其中甚至包括知府司泾,还有辽州都指挥使。
秋华年熟练地处理着这些帖子,心思却不全在棉花上。
时间到了七月,不只意味着庄稼的丰收,杜云瑟参加乡试的日子也即将到来。
今年到底是不是一个彻底的“丰年”,全等乡试放榜那一日揭晓。
第91章 乡试【一百票加更】
乡试每隔三年举行一届,有秀才功名且无罪、无重孝在身的学子可以报名应考,考试共分三场,每场三日,由皇帝亲派的翰林主持。
乡试上榜,即为举人,拥有了做官的资格,可以使用奴婢,有赏银与赏田,免五十亩地的赋税。
对古代许多读书人来说,功名考到举人这一步,已经称得上功成名就了。
这是真正称得上鲤鱼跃龙门的考试,襄平府是辽州都府,府城里读书人众多,时间来到七月,大街小巷上似乎都传递着考前的紧张氛围。
许多家住的远的、祖籍在辽州的秀才已经提前来到襄平府,预备着八月份的乡试。
秋华年出门逛街时,常看见路边有小摊小贩售卖讨好彩头的东西,那些书坊书肆,也把历年各地乡试的锦绣文章重新刻印,大赚了一笔。
祝经纬如今算半个闲人,买了一堆有用没用的东西,趁杜云瑟休沐上门拜访,美名其曰在办正事。
“坊间都在赌这一届辽州乡试的解元是谁,开了好些盘呢。”
秋华年感兴趣地问,“哪些人身上的注多?”
“云瑟兄自不用说,除他之外,还有位祖籍在辽州的秀才,今年二十有八,名叫祁雅志,学名不低。”
“如今解元的人选里,呼声最大的就是他们二人了。”
秋华年看向杜云瑟。
“这位祁雅志是谁?你见过吗?”
杜云瑟点头,“他七月初来襄平府,到清风书院拜访过闵山长,也与甲字班的学子们切磋了一番。”
“如何?”
“是位学问扎实的实干之人。”
这个评价相当高了,秋华年点头,并没有太过担心。
祁雅志厉害,但他也十分相信杜云瑟的能力,有位惺惺相惜的竞争对手,其实是件好事。
官场上有同榜、同乡之说,如果祁雅志能力出众、人品上佳,未来一同入朝为官,互相也是一个照应。
秋华年问祝经纬,“你不会也下注了吧?”
祝经纬脸上一苦,苏信白有身孕后,祝经诚的精力几乎全集中在了自家夫郎身上,他这个弟弟松快了许多,不免多出去游逛。
要是让兄长知道,他肯定又要挨教训了。
“只浅浅压了五两银子,就当讨个好彩头嘛。况且我相信云瑟兄肯定不会让我输钱的。”
秋华年劝诫,“无论如何,赌博不是正道,上瘾都是从小注开始的,你去把钱要回来,别赌了。”
祝经纬怕被祝经诚知道挨训,也不在乎赚的那点银子,点头应是。
秋华年转而说道,“我还以为郁闽也是有力的竞争人选呢。”
祝经纬这些日子把这打探的清楚。
“也有一些人压郁氏一族的天才,不过比起云瑟兄和祁雅志就差远了。”
“乡试是整个辽州的厉害秀才一起考的,和院试不一样,大家更看好年纪大些,经验丰富的。”
“如果不是云瑟兄书生钦差的名头传的响,他也不会有那么多人看好。”
元化二十二年八月前夕,所有辽州籍有把握下场举业的秀才齐聚襄平府,预备着鲤鱼跃龙门的那一试。
作为舆论的焦点,被无数人看好的解元人选,杜云瑟依旧神情平静,一切如常。
所有在考前试图递贴子与他攀谈的人,都被拒绝了。杜云瑟照常在清风书院认真读书,每五日休沐时早早回家,与秋华年对坐闲谈,相拥而眠。
被他波澜不惊的表现感染,家中其他人也不再紧张,静静数着日子,等待乡试的来临。
乡试的地点也在襄平府贡院,贡院的人已经提前搭好了合适数量的号房。
因为一场要考三天,考试时考生不许离开号房,所以号房比院试时的稍大一些。
但因为地方紧张,大的也有限,里面依旧是一高一低两张木板,低的当板凳,高的当桌子,睡觉时就把两张木板拼起来。
除此之外,再给一盆炭火,两根蜡烛,褥子什么的都要自带,并且不许有夹层,防止舞弊现象。
秋华年打听了许多经验,早早就开始帮杜云瑟准备乡试用的东西,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他不求省钱,只求东西是最好用的。
带进场的东西不许有夹层,秋华年便买了两大张纯色狐狸皮拼起来的褥子,轻便又保暖,既可以垫在干硬的木板上,也可以在湿冷的号房里御寒。
衣服也不能穿夹层的,就多做几层,现在天气转凉,不怕热就怕冷,大不了白天脱下来垫着,晚上再穿上。
秋华年思及自己在现代考试时的经验,把衣服做的很宽松,还别出心裁地做了一双“拖鞋”。
连坐一整天不换鞋,脚绝对会肿。
而穿宽松睡衣去考试的快乐,大学生只要体验过,就绝不会忘记。
秋华年把这一样一样东西拿给杜云瑟看,杜云瑟一直配合着,让试穿就试穿,让夸赞就夸赞。
“如果用起来不错,说不定还能卖呢。”
秋华年这句话说完,杜云瑟的脸瞬间沉了一下,像是不高兴了。
秋华年挑眉,“怎么?这个醋你都吃?”
杜云瑟顿了顿,“没有。”
秋华年笑了,“那我就让人照着样子抓紧多做一些,在秋记六陈卖,多少能赚一笔。”
杜云瑟浅浅嗯了一声。
秋华年大胆地挑着他的下巴,端详一番。
“怎么总感觉好像能闻到股变态的酸味儿?”
“……”
秋华年在杜云瑟脸上飞快亲了一口。
“开玩笑的,有些东西,我也只想给你。”
“在感情上,我可是很自私的。”
杜云瑟忍耐不住,伸手将他抱在怀里,用深吻回应。
一吻结束,他微微喘息着,在秋华年耳边低语。
“你已经够无私了。就在我身上,多自私一些吧。”
转眼到了八月,负责辽州乡试的一正一副两位主考官已经到达襄平府。
正副主考官与辽州学政、贡院官员一起组成监考机构,又分为内帘官与外帘官,内帘官负责批阅试卷,外帘官负责监察舞弊。
八月初六这日,所有考官一起抵达贡院,称为入闱,两位主考官主持了上马宴。
上马宴后,内帘官便进入了单独的院子,大门封锁,不许任何人进出联络,直到批阅完所有试卷,桂榜张贴之后,他们才能出来。
这是为了防止有人串通阅卷之人,营私舞弊,破坏乡试的公平性。
八月九日,乡试第一场正式开始。
杜云瑟提前几日便回到家中居住,正式考试这天,金三赶着马车,把他与秋华年一起送到贡院外。
天还未全亮,贡院附近的街道已是车水马龙,到处都是送学子考试的马车,幸好他们出发的早,否则恐怕要堵在路上。
秋华年把大篮子递给杜云瑟。
“两张狐皮都在里面,还有三日的吃食,都是我精挑细选过好吃且味道不重的,号房里有炭火,你热一热再吃。”
杜云瑟下了马车,对秋华年点头,接过篮子转身去排队入场。
秋华年看着他挺拔如松的背影一步步前行,贡院官员们早就知道他的名号,没有过多为难,照流程检查过篮子和穿戴后,便放他进场了。
直到再也看不见杜云瑟的身影,秋华年才坐回马车座位上,靠着车厢舒了口气。
金三在旁边凑趣,“咱们公子可是公认的文曲星下凡,乡君就备好赏等着报喜的人吧。”
秋华年笑了笑,想的却是杜云瑟要在那狭窄潮湿的号房里待足足三日,做八道大题,写将近两千字不容出错的锦绣文章。
这还只是第一场,中间只出来休息一夜,便又要考第二场、第三场。
古代的科举不仅考文采,对身体的要求其实也不低。
身体真的差的,根本撑不过这密集的三场九日考试。
第一场考试主考四书五经,一共三道四书题,四道经义题,外加一首五言八韵诗。
这场考的是学子们的基础功夫,在古代无论做什么学问,四书五经都是必不可少的正统。
杜云瑟在里面考试,秋华年在外面也睡不安稳,不只是他,九九、春生、孟圆菱和云成也都十分紧张,只有奶霜仍无忧无虑地玩着自己的毛线球。
三日之后的下午,秋华年就坐着马车去贡院门口等人了,傍晚时分,贡院大门打开,学子们陆续涌出,秋华年一眼就看见了杜云瑟。
在一众或欣喜或懊恼的人群里,波澜不惊如闲庭信步的他无比瞩目。
杜云瑟上了马车,秋华年立即递给他准备好的热甜羹。
杜云瑟喝了几口,靠在秋华年身上闭目养神。
秋华年摸了摸他的额头,还好,体温正常。
“怎么样?”
“一切如常。”
秋华年放心了,“你快眯一会儿,到家了我叫你。”
第一场结束后的第二日,也就是八月十二日早上,参加乡试的学子们不容多休息,再次来到贡院参加第二场。
有了第一场的经验,秋华年依旧早早送杜云瑟到贡院外。
第二场考试固定要写诏、判、表、诰各一道,换算到现代也就是应用文写作。
诏是皇帝颁发的命令文书;判是官员对案件下达的裁决文书;表是陈述重大事件的正式文书;诰是帝王任命或封赠的文书。
在古代做官一定要握得住笔杆子,只会四书五经不会写应用文是做不好官的,而第二场考试的这四种文体覆盖了绝大多数实用场景。
每一种文体不仅有不同的格式要求,也有不同的行文风格要求,想要全都写的出彩,十分不易。
第二场考试又是三日,秋华年发现已经有学子在贡院门口晕倒,那些没晕倒的,大多也是满脸疲色,浑浑噩噩。
相比起来,杜云瑟的情况已经算最好的了。毕竟他不是一个只会坐在房间里寒窗苦读的书生,身体素质好的多。
秋华年远远看见了一眼郁闽,他一出贡院就被郁氏的人接走了,秋华年收回目光,没有多看,帮杜云瑟轻轻按摩太阳穴。
“这一场怎么样?”
“依旧如常。”
杜云瑟的如常,在秋华年耳中可以自动换算为十分好。
“家里给你煮了四神汤,炖了一锅鲜嫩的羊羔肉,快回去好好歇一歇吧。”
转日便是第三场考试了,在贡院前排队的学子明显少了一些,有些人甚至是被家人搀扶来的。
乡试三年只有一次,寒窗苦读许多年,除非迫不得已,实在撑不住,没有人愿意放弃。
第三场考的是真正的实践,一共五道时务策,要求考生们结合经学要义评论时事政务,发表见解,提出解决之道。
前面两场,杜云瑟自然擅长,到了第三场,才是他真正超脱于所有人的地方。
多年游历的见识、扎根乡野的微察、深陷权势斗争的机敏与聪颖天资相结合,让他在时事政务上无比老辣,如有神助。
五道时务策看过题后稍打一下腹稿,答案立即如行云流水般呈现在试卷上。
写完之后,杜云瑟不急着誊抄,又细读一遍,润色修改,在第三日下午,才不紧不慢地用规整的馆阁体抄写在正式答卷上。
一切完成,他长舒了口气,把号房里自己带的东西一件件装入篮子,垂眸静待外帘官收取试卷并糊名。
考试结束,钟声响起,一切尘埃落定。
杜云瑟挥袖起身,拎起篮子,穿过一个个或忐忑、或沮丧、或痛不欲生的众生百相,没有理任何人的攀谈,径直走向贡院大门。
家里的马车和秋华年依旧在原地方等待着他。
这一次秋华年没有问考得如何,而是塞了他一大捧用黄绸束着的木樨花,幽幽清香在鼻尖荡漾。
杜云瑟将花放在膝头,靠着秋华年,就像一个在雨天徒步行走用尽了所有力气的人,终于来到一处完全安心的温暖所在,沉沉睡去。
秋华年还在说着什么,一转头便看见杜云瑟安静的睡颜。
他愣了一下,轻轻吻了下爱人的额头。
他压低声音,话尾轻轻翘起,“辛苦啦,好好睡一觉吧,杜云瑟。”
金三将马车一路平稳地赶回家中,车厢外嘈杂的人声没有惊扰杜云瑟的睡眠。
马车到了门口,家里人都在门边等着了,金三揭起帘子,秋华年竖起食指比了个噤声的手势。
大家看见熟睡的杜云瑟,纷纷默契地保持安静。
金婆子用极低的声音问,“按乡君出门前说的做好了锅子,是先热着吗?”
“汤在锅里一直用小火滚着,时间长了更入味,其余食材先罩起来,吃饭的时候再拿出来。”
金三把马车停到街边,秋华年没有下车,就这么与杜云瑟一起静静地坐着。
杜云瑟睡着后,神情很是无害,秋华年还是第一次在白日这么近距离观察他的睡颜。
线条完美的年轻面庞合着双眼,鸦羽般的长睫毛微微翘起,高挺的鼻梁下,薄唇依旧闭着。
秋华年恍然记起来,杜云瑟今年也只有二十岁出头。
在这个年纪,他已经是学富五车,名声显赫,能踏入储君之争悉心谋划之人了。
一直到天色渐渐暗下来,街道两边亮起烛火,杜云瑟才幽幽转醒。
他睁眼的时候怔愣了一下,像是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秋华年的声音自头顶传来。
“终于醒啦,杜大才子?再不醒我都要饿了。”
杜云瑟起身,秋华年揉了揉自己有些僵硬的肩膀。
“华哥儿?”
“你一出考场就睡着了,我没叫人打扰,在车里陪着你。”
杜云瑟敛下眸子,伸手帮秋华年按摩肩膀。
“华哥儿该先叫我醒来,在车上坐这么久,你的身体一定难受了。”
秋华年亲了下他的脸。
“我乐意宠着你,怎么于盐屋了?”
杜云瑟失笑,骨节分明的大手忍不住从肩头向下,隔着衣物重重抚摸过秋华年轻薄的脊背、漂亮的腰线,还有更下面圆润挺翘的臀部。
“还在外面呢。”秋华年小声说,脸有点红。
“我知道。”杜云瑟哑着嗓子。
乡试已经结束,有些事该提上日程了。
再这么忍下去,他真要成柳下惠了。而且瞧华哥儿的样子,自家小夫郎也忍得挺辛苦的……
杜云瑟早就发现,华哥儿虽然脸皮薄,动不动便不好意思,但慕色之心其实挺重的,胆子也不小。
好在他慕色的对象,始终只能是自己一个人。
杜云瑟咬了下秋华年的下唇。
“我们下去吃饭吧。”
秋华年的身体不好,在车里坐久了,血液循环不畅,四肢有些发麻。
杜云瑟把他打横抱起来,径直走进宅子。
街坊邻居们知道这家住的是今年乡试解元的热门人选,都探头探脑地瞧着。
看见杜云瑟抱着秋华年进门,许多人下意识移开目光,心想杜才子爱重夫郎的传言,果然不假。
有的人想一想便丢开了,有的另有打算的,就不那么高兴了。
杜云瑟抱着秋华年进来后,金婆子立即和珊瑚一起张罗晚饭。
秋华年提前叫金婆子用牛骨、羊骨和鱼熬了一大锅鲜美的清汤,预备着烫锅子吃。
在秋华年的认知里,家里搞庆祝就该吃火锅才对。
牛羊肉和鲜嫩的鸡块各准备了几斤,除此之外,秋华年还专门买了鲜虾、扇贝、鱿鱼等海鲜,都是从海里捞上来后,一路用冰送到襄平府的,运费比食材本身还贵。
也就是现在手头宽裕,才敢这么“奢侈”一顿。
料碗准备了酱油、陈醋、白糖、油泼辣子、蚝油、麻酱、红腐乳、香油还有韭花酱。
都用小碗装着,一溜排开,大家想吃什么就加什么。
春生不得其法,觉得每一样都好吃,挨个加了一两勺,尝了一口后立即丢开。
九九点了下他的头,“哪有你这样猪八戒吃人参果的?重新拿个碗,我帮你调。”
秋华年笑着,“九九越来越有姐姐的样子了。”
九九也笑了,“那是因为春生太笨了。”
春生噘着嘴,口中嘟囔着回头要告诉原若评评理。
一大家子人在花厅里边说笑边烫锅子吃,一直吃到了月挂中天。
孟圆菱满足地拍了拍自己的小肚子,“好饱啊,真希望每天都这么开心。”
云成默默伸手帮他揉肚子。
家里没外人,孟圆菱索性挂在了云成身上。
他眨了眨眼,提起一个话题。
“华哥儿,你今年的生辰正好赶上乡试,只吃了碗长寿面。现在云瑟兄长已经考完了,咱们要不给你补过一个摆几桌席吧?”
秋华年没觉得哪里不对,“都已经过了,就别补了吧。”
他刚拒绝,不料云成也开始劝了。
“阿嫂参加了许多生辰宴,自己办一场,能收到不少礼。”
“……”
云成这句话说得朴实无华,但一针见血。
秋华年想起自己在现代时不断参加朋友们的订婚宴、婚宴、孩子满月宴、周岁宴……
礼金几百几百地掏出去,自己却根本不可能办同样的活动。
人生一大烦恼,不就是凑出去的份子收不回来吗?
秋华年可耻地心动了。
在他看不见的地方,孟圆菱朝云成比了个大拇指。
杜云瑟在此时恰到好处地开口。
“此番乡试若能中举,亦须摆宴庆祝,不如便合二为一大办一场吧。”
秋华年一想是这个理,反正肯定要办一次宴会,多加个由头办大一点,还能多收一份礼。
“那就在出榜后选一个日子?”
孟圆菱当即举手,“从来没有自己给自己办生辰宴的,这次宴会就交给我来安排吧。”
九九也连连点头,“我帮忙做副手。”
他们几句话就分工完了,秋华年只能答应。
“家里的钱你们看需要随便支取,记个账就行了。不用减省,但也不要太铺张浪费。”
孟圆菱神秘一笑。
“华哥儿好好休息几天,到时候等惊喜就成了。”
乡试结束后,内帘官阅卷还需要数天时间,这些日子,杜云瑟不再回书院读书,一直留在家中陪秋华年休息游玩。
之前的大半年,杜云瑟一直每隔五日才能回一次家,现在终于闲了,有了大把大把的时间,两人每天如胶似漆,感情更上一层楼。
正值丰收季节,秋华年时常与杜云瑟一起去庄子上。
最后一批秋桃也已经收完了,佃户们正在把地里的枯枝拔出来,运回去冬天当柴烧。
他们积着酸菜、咸菜,缝制冬衣,检修房屋,储备柴火和粮食,为过冬做准备。
今年棉花收得好,秋华年没有小气,按人头给庄子上的每个人发了三斤棉花,如果还想买,可以以一百文一斤的低价购入,为了防止倒卖,每人限购两斤。
消息传达后,庄子上所有人都喜气洋洋的,这么多新棉花,可以让他们过好几个温暖舒适的年了。
三十亩地的棉花一共收了九千斤左右的净棉,交了税后还剩八千斤出头。
如果按市场价全部卖出去,能得一千多两银子,给佃户们分二成,到手就是一千左右。
秋华年和杜云瑟走在已经空无一物的地头,秋高气爽,阳光金黄。
“去年这个时候,我们还在村里准备过冬呢,我记得当时我专门买了一大车白菜,请桃红婶子帮忙积酸菜。”
“今年也积一些酸菜吧,许久没吃过,我都有点馋了。酸菜炖粉条和排骨特别好吃。”
秋华年说着,杜云瑟一直静静地听。
几个孩子冲两人迎面跑来,手里放着不同造型的纸鸢。
“秋乡君好,杜公子好。”因为他们常来,孩子们都不认生怕人了。
“这些纸鸢也是卫栎做的吗?”
“是丙七大哥做的,但卫栎哥哥帮忙画了画。”
秋华年笑着让他们继续去玩。
丙七和卫栎至今没有什么进展,卫栎被过去的经历伤得太深,很难有勇气开启一段感情,而丙七应该是想走润物细无声的路子。
秋华年牵着杜云瑟的手,给他说最近的事。
“前阵子辽州都指挥使给我送了帖子,因为你正忙着备考,我当时没告诉你。”
杜云瑟问,“为了棉花?”
“是,辽州此前不产棉,每到秋冬,都要花费人力物力去南边采购棉花,加上长途运输的损耗,以及各地官员的贪污,一千两银子还买不到三千斤棉花。”
“都指挥使大人想把我手里的所有棉花包圆了。”
“他是不是还想压价?”
秋华年笑了一声,“你怎么知道的?”
“武人大多性子直爽,不讲弯绕,都指挥使大人尤甚。”
翻译一下,就是说这位大人向来“不要脸”。
秋华年浅浅伸了个懒腰,“如今大批采购棉花的市价在一百五十文左右,都指挥使大人想以一百二十文的价格收购。”
“其实我能理解,他这么压价,钱也落不进自己的口袋,只是想尽可能让边关将士们多穿些棉花罢了。”
“华哥儿决定了?”
“嗯,我们受边关将士保护,尽一份心是应该的。”
“况且吴深还有宝义叔他们都在边关呢,将士们穿得暖和,战力提升,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好事。”
杜云瑟侧头看着秋华年,目光中除了深情与柔软,还有许多其他东西。
“所有人都会记得你的好的。”
秋华年一笑,“我更希望所有人都能平安归家,团团圆圆。”
乡试放榜前夕,杜云瑟和秋华年再次去拜访了顾老大夫。
顾老大夫头上戴了顶毛线帽子,正在和小孙女翻花绳玩,谁输了谁就背一遍药汤歌。
看见他们进来,老顽童清咳一声,正襟危坐。
秋华年把毛线的概念引入裕朝后,经过劳动人民的研究发展,毛线制品已经趋于成熟。
不过顾老大夫头上的毛线帽子款式与现代大不相同,还是更符合古代风格与审美的。
“上次老先生说新方子可以吃到秋天,如今已是秋收之后,请老先生看看需不需要再换方子。”
顾老大夫伸手替秋华年把了脉。
他微微点头道,“乡君的身体情况比上次更好了,如此将养下去,三五年后,可不再以此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