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舒————靜一

作者:靜一  录入:12-18

其它还有很多东西。可是大概讲来是这样的:周初,周武王曾营建都城在洛水北岸,成王时,除了命召公复营雒邑,周公亦营。在洛水北岸的都城有两个,一个是武王时建的,称为「成周」,周公建的那个洛水北岸都城,则是将来平王东迁以后的王城,两个是不一样的。太子晋的爸爸是周灵王,按时代来讲,当时的周王住的是周公建的那个「王城」,九鼎也是定在这里的,所以王城还有个门叫「鼎门」。
王城的建制,大抵是东西南北各三门。关乎洛水、伊水、成周、王城四者的相关位置,作者从来没有搞清楚过 >_< 所以王城淹水时的那个位置、归梦山上眺望王城与镐京的方向、王城内的规划设计等等,完完全全是作者自己胡掰瞎写,方位都作不得准。^^b
再者,关于东都的名称,「雒邑」似乎是比较洽当的,然而事实上「洛邑」、「洛阳」在那个时代好像也已经有人这样用了。虽然不清楚太子晋的时代究竟是哪个比较常用,不过私心觉得「洛阳」两个字比较漂亮,所以就用了这两个字;又,很耍赖的,老早就打定主意:如果真的用错,那么在城名和「洛水之阳」的区域名间,也有可以含糊的空间......^^"
二、太子这个名称,是不是只有周王的儿子可以叫太子?根据电视儿童的经验:古装剧里,如果演到汉代,通常对诸侯王的儿子会有两种称呼,有时候会说「X王太子」,有时候会说「X王世子」......很认真的考虑了这个问题,最后得到了一个完全没有经过印证,可是自以为很有道理的思考方向:
「王子」,拆开来就是王、子,也就是「王的儿子」;「公主」,拆开来是公、主,也就是「公(爵)之主」;公、侯、伯、子、男,这是封爵之称,周王的女儿是天下尊爵「公」的主人,则可显现其尊贵......推下去:古人常常会叫别人「公子」,而且当作是一种敬称,如果按照上面那个拆开来想的方式去想,好像也说得通:
「公(爵)的儿子」,所以喊对方「公子」的时候,其实是在抬高对方父亲的身分,而后间接抬高了对方的身分──像这样。所以,按这样下去想,晋、齐等诸侯之子按照礼法上的称呼应该要叫「公子」。
不过我错了。我忘了自己证了半天其实只能说明「王子」、「公子」,根本没讲到「太子」。按字典解释:太子是国君的嫡长子,或非嫡长子而立以继位者──所以合天下之大,会有很多很多的太子,或是更多更多的太子,不会只有姬晋一个。>_<
三、在写这篇故事的时候,其实,周灵王时代的各国动向,我脑子里一片面糊。晋国当时是不是富强?不晓得。关于叔向,提到这名字只想起韩、赵、魏三大夫,还有吴国的季札,至于他是不是口舌便给,因为不读书,所以就、就不清楚了一一b故事里把他写得擅于言词,是瞎写的,不过从吴世家里看,叔向至少不是木讷的。
四、公主虹在故事里写说要嫁给齐国国君,其实有非常大的问题。首先,诗经里面常常讲的是齐国的公主嫁给周国王子,不过因为书读得少(orz),所以作者不知道:有没有哪篇诗说明周国的公主都嫁去哪里了啊?也嫁到各诸侯国去了吗?还有,那个时代的齐国国君,刚刚翻书,是齐灵公。史记有载:齐灵公娶鲁女而生太子,也曾大会诸侯于锺离。周国公主那时候还有没有无论如何都会是正夫人的威风?又是一个疑问。从前强大的诸侯迎娶他国公主的时候,那个「他国公主」通常会有其它弱小诸侯国的公主们当陪嫁,一起嫁给那个强大的诸侯──所视的应该是嫁予者的权势力量,而不是同嫁者的──所以芜若出嫁的时候,原先说要陪嫁的三国公主,就算真的不肯再成为陪嫁,不提国际间的情势,最主要的原因应该会是齐国的败弱......可是齐灵公时代的齐国似乎还颇风光的 = =b
五、师旷这名瞽叟其实猜测的是太子晋的脸色呈现赤金,然后推测其必不长寿。这个是刻意改掉的......对于一个病弱的人来说,好像苍白的脸色写起来比较唯美(个人主观认定),所以就改写成苍白了。XD
六、太子晋在跟周王谈论洛水泛滥的事实,其实他的立场是导水,而不是像故事里写的防堵。关于这点,完全是作者记错;后来再回去翻水经注,才发现自己真的记错了 >_< 但因为很难改,所以没有在文章中更动,而在此自首。m(_ _)m除此之外,无辜的王孙大夫被夭寿的我拿来当插花之用,用了很多次,其中关于洛水的治理也是,其实说不定他根本什么意见也没有、什么话也没讲。^^b洛水的泛滥,当时的周国人们传说是因为洛水与榖水斗,好像与河道之类的事情有相关。
七、「王」这个姓的起源,有一说,其中一脉来自周灵王遭贬谪的太子王子乔。关于王子乔,忘了是哪本书里似乎提到:王子乔修练避榖,最后成仙──可是我比较相信他是死了,而不是升仙,因此在故事最后把王子乔埋了。
八、「花婵娟,泛春泉;湖婵娟,笼水烟;雪婵娟,不常妍;月婵娟,光可怜。」这一段,应是唐代梨园子弟们所歌,偷拿来用。「婵娟」一词,在宋词中见过、在楚辞中见过,可是如果是口语化的说法,则在北朝时代,人们习惯称美好的人、事、物为「婵娟」,尤其用来称赞漂亮的女孩子。
九、「央措」这名字其实是北方边疆民族话语,意指「大海」。电视上好像哪个旅游节目有说过,可是忘了节目名称,也忘了是哪个民族,倒没忘了把这个名字偷来用。^^b
十、楚国的子皙有两个,两个都曾当过令尹,可是称鄂君的却是跟庄辛同时代的那个子皙,而不是自杀的那个。关于「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这段,目前看过有两种说法,也不知道哪一种才对:
一说是一名平素即非常仰慕鄂君子皙的男子,在知道自己竟与子皙同舟后所唱的,子皙听后非常感动;一说是越女们看见自楚国来的鄂君子皙风采,心怀恋慕,所以歌唱着;但是她们唱的歌词,子皙听不懂,是同舟的庄辛翻译了越语成楚语,这才让子皙听懂。无论如何,越女们的原词算是经过庄辛的润色,而非直接唱出那几句歌词。
十一、「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那个「芷」字,应该代换成可念「ㄓˇ」也可念「ㄔㄞˇ」的那个字,可是我打不出来,先订正。^^b九歌据学者们考证,说是经过屈原润色的;论时代,央措先于屈原,所以歌出来的「湘夫人」会不会是这样的词?又,央措一介平民,可以唱像这样子祭地只的曲子吗?会唱吗?听过吗?......etc.作者书到用时方恨少,真的不知道。=口=b 另外行文间的文字错误也不少,像「诸侯」这个词,本身就已经有「众多」的意思;不晓得是在哪个朝代才将「诸侯」两字做专有名词?还是都是后人误用?可是我想,至少在周代,那个「诸」只代表很多,「侯」才是称辞,然后我还写「诸侯们」......orz错字就更不要讲了,提起勇气回头看了自己的文章,才看见这么多的错字>_<
还有很多东西,是在完全不确定,或是完全不知道需不需要怀疑的情况下凭印象或瞎写的,特此自首,请多包含。m(_ _)m

 

推书 20234-12-18 :勇敢爸爸向前冲—》: .....